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血液骨髓疾病的研究发展如雨后春芛,实验室检查除普通的瑞氏染色显微镜检查与活组织切片正渗入组织化学染色、血细胞化学、免疫学、遗传学、染色体检查并运用了组织培养、活体染色、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同位素及流式细胞等新技术。这些技术对血液细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正常与病理状态下血液病细胞的生长,动力状态,代谢过程及功能特征,对血液的病因、发病机制分析及诊断治疗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临床上,普通的瑞氏染色形态检查,可以为病情提供重要线索,为其他检查提供思路,因而是最基础的也是最经典的方法,对我们基层的医务人员由于没有高端的检查设备,就显得更为重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是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和血液病诊断的主要方法,根据骨髓液涂片观察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大多数血液病的病变状况。骨髓检验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检验,操作者需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因为骨髓细胞总是以疾病为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学科。这就要求检验者能正确掌握血液疾病诊断和反映病情的试验及关于血液病的临床知识,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本文就骨髓检验的有关问题提几点看法。

  • 标签: 骨髓检验 形态学 血细胞化学染色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了解有血液学异常的HIV感染患者的血细胞形态特点。方法分析16例有血液学异常HIV感染患者的外周血、骨髓细胞学和骨髓病理学特点。结果患者外周血可表现1~3系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增生活跃以上占68.8%,各系细胞增生与骨髓细胞增生情况不全一致,粒、红、巨核三系细胞都存在发育异常的表现,淋巴细胞、浆细胞比例增高。骨髓病理学检查:三系细胞比例和形态与细胞学检查结果接近,部分患者骨髓出现纤维化。结论HIV感染患者常出现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常存在发育异常的表现,但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相关疾病鉴别,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骨髓细胞 细胞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我院住院患者贫血病因分布。方法对我院血液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住初诊为贫血待查的186例患者进行血液细胞分析、骨髓细胞学检查及一些相关资料的回顾分析。结果该组186例患者中造血系统良性疾病151例(81.18%),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多见,造血系统恶性疾病35例(18.82%),以急性白血病最多见。结论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贫血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

  • 标签: 贫血 细胞形态学检查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183例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本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83例贫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结果 贫血的发病诱因以缺铁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为主,分别为69例(占比37.91%)和32例(占比17.49%),溶血性贫血和感染性贫血也有一定比例,分别为19例(占比10.38%)和18例(占比9.84%)。同时存在一些病因不明的发病原因,显微镜观察未发现明显改变,共32例(占比17.49%)。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作为检测贫血的方式,在当前临床层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但是仍然可以发现早期贫血,为后续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贫血 骨髓细胞形态学 诊断结果 贫血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EB病毒感染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EBV—DNA阳性患者共6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对患者骨髓细胞增生度、骨髓细胞成分异常表现、EBV-DNA数值与骨髓中异型淋细胞比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14例患者临床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34例患者临床诊断为EBV相关血液系统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6例患者临床诊断符合淋巴瘤的初步特征,4例被认为可能患有EBV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病,而另外8例患者的具体病情未能得到明确诊断。66例患者观察可见异型淋巴细胞的存在,其数量范围在1.5%至57.5%之间。此外,44例患者检测出噬血细胞,20例患者检测出异常组织细胞。结论:在EBV感染患者临床诊断中,可对患者实施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判断异常成分,有利于早期识别EBV感染,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EB病毒感染 骨髓细胞形态学 特征
  • 简介:为考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DCs)活化骨髓细胞、净化骨髓的作用。采用免疫磁珠从2例血液学缓解的CML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分离DCs,另取BMMNCs置T-25塑料培养瓶建立Dexter培养体系,分为3份,第1份为对照,第2份加rhIL-2,第3份加自体DCs,每周取半量非贴壁细胞,计数、行CFU-GM检测,然后加等量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当非贴壁细胞总数<2×10^5时终止培养,收集贴壁细胞做CFU-GM集落形成试验并检测CD34和P210表达,取贴壁细胞形成的CFU-GM集落,抽提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R/ABL的表达,结果发现,在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培养后1-2周,非贴壁细胞遥CFU-GM产量明显下降,与rhIL-2的体系基本平行,同时体系中的P210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不过,培养3周后含DCs的体系CFU-GM产量下降减缓,而含rhIL-2的体系CFU-GM产量持续下降,在含自体DCs的Dexter体系,贴壁细胞中CD34^+细胞和P210^+细胞比例最低,只是贴壁细胞产生的CFU-GM集落中,BCR/ABL(+)的集落比例与不含DCs的体系比较无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说明自体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能减少白血病的祖细胞,包括成熟的祖细胞和原始的祖细胞,自体DCs有可能用于CML骨髓的体外净化。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骨髓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骨髓细胞M2亚型细胞临床特征。方法对20例急性骨髓细胞M2亚型白血病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细胞形态特点。结果利用血细胞化学染色法染色分析发现20例患M2亚型细胞白血病中M2a型9例(45%)男骨髓细胞中原始粒细胞>30%,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5例(25%)女,M2b6例(30%)男患者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增生为主,此类细胞>30%。染色体和分子学检查t(8;21)(q22;q22)易位是M2b的一种常见非随机染色体重排,其其检出率达90%。结论急性骨髓细胞M2亚型细胞白血病血细胞形态学有独特的特征,对临床分型有重要意义。

  • 标签: M2亚型白血病 细胞 形态 观察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骨髓侵犯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对20例骨髓涂片拟诊并最后确诊的NB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0例患儿中,年龄<5岁者占78.0%,以中重度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儿血涂片中可见瘤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明显活跃占78.6%,其中NB细胞占20%~76%,可见到以原始未分化阶段为主的NB,71.2%的病例骨髓涂片中可见到成团NB细胞呈花瓣型排列。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在骨髓涂片中找到NB细胞并呈花团排列的NB细胞团,对NB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病理活检、免疫组化、影像学及生物化学检查可确诊。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骨髓涂片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用于诊断鉴别大细胞性贫血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大细胞性贫血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系减少,巨幼性细胞贫血(4.5%)、急性髓系白血病(16.7%)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5%)均显著低于溶血性贫血(81.3%),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三系减少的发生率依次为88.6%、75.0%、58.3%、9.4%,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观察到骨髓细胞发育异常形态的表现,对于诊断鉴别大细胞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髓细胞形态学 诊断鉴别 大细胞性贫血
  • 简介:目的观察右归丸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骨髓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造血调控作用机制。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右归丸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数以及骨髓细胞周期和调亡的影响。结果右归丸中、高剂量均能明显升高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骨髓有核细胞(BMC)数,右归丸高剂量对血小板(PLT)和白细胞(WBC)有明显升高作用。右归丸低、高剂量组均能促进骨髓GO/G1期细胞向S期细胞以及S期细胞向G2/M期细胞的转化,从而导致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增殖指数(PI)也明显升高。中、低剂量组右归丸的骨髓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下降。结论右归丸可能通过促进骨髓细胞修复受损的DNA,加速通过GI/S和S期监测点,进行增殖和分化;抑制造血细胞的凋亡;调节造血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等机制,从而促进损伤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 标签: 右归丸 骨髓抑制 骨髓细胞 细胞周期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病是一种对人民健康危害较大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何提高诊断率是我们每个血液检验专业人员高度重视的问题。不仅对血液、骨髓细胞形态特点、鉴别要点、细胞化学特征有很高的造诣,还必须有一定程度的血液病临床知识,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 标签: 血液 骨髓细胞形态 患者症状 体征 临床知识
  • 简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edeficiency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传染病。患者在感染的各个阶段,特别是疾病晚期,血液系统常表现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细胞数量的减少及骨髓细胞形态的异常。血液系统的改变可能是疾病本身直接引起的,或是治疗药物、继发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的,或是由多因素综合引起的。

  • 标签: 骨髓细胞形态学 血细胞数量 疾病晚期 继发感染 发育异常 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难治性贫血(MDS-RA)与巨幼细胞贫血(MA)骨髓细胞形态,总结其临床诊断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难治性贫血的患者,设为A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设为B组,均对两组进行血象、外周血涂片检查,并给予骨髓穿刺涂片镜下检查,观察两组血象、外周血检查结果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血象检查可见,A组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皆明显比B组要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明显比B组要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比较有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显示,A组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显著活跃有12例,活跃有9例,低下有1例;B组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显著活跃有15例,活跃有13例。结论对MDS-RA和MA的诊断,应充分结合两者的血象、外周血检查结果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进行鉴别诊断,尽可能减少误漏诊,提高确诊率,及早对症治疗,对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难治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骨髓形态学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细胞形态学指标与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髓瘤国际分期标准(ISS)将其分为早期组(ISS分期Ⅰ期者)和中晚期组(ISS分期Ⅱ~Ⅲ期者)。比较早期组和中晚期组骨髓细胞形态学指标(原始浆细胞占比、幼稚浆细胞占比、成熟浆细胞占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中晚期MM的诊断效能。根据患者治疗1年内预后转归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死亡、远端转移或病情恶化)和预后良好组(病情稳定无进展),比较两组骨髓细胞形态学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MM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中晚期组原始浆细胞占比、幼稚浆细胞占比高于早期组(P<0.05),两组成熟浆细胞占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原始浆细胞占比、幼稚浆细胞占比、成熟浆细胞占比诊断中晚期M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0.793、0.533,截断值分别为27.12%、27.03%、14.39%,原始浆细胞占比及幼稚浆细胞占比的诊断效能良好(P<0.05)。预后不良组原始浆细胞占比、幼稚浆细胞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成熟浆细胞占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原始浆细胞占比、幼稚浆细胞占比、成熟浆细胞占比预测MM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787、0.536,截断值分别为29.10%、23.80%、13.91%,原始浆细胞占比及幼稚浆细胞占比预测效能良好(P<0.05)。结论不同临床分期、预后转归的MM患者细胞形态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原始浆细胞占比、幼稚浆细胞占比等指标可为临床中MM患者临床分期评估、预后预测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形态学 临床分期 预后 诊断效能
  • 简介:淫羊藿苷对MDS模型大鼠骨髓病态造血的影响各模型组大鼠均可见病态造血,淫羊藿苷对MDS模型大鼠外周血病态造血的影响各模型组外周血可见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淫羊藿苷对MDS模型大鼠骨髓病态造血的影响(略)

  • 标签: 凋亡影响 增生异常 大鼠骨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