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自然界的无数微生物中,有一些能侵袭人体并造成损害,这些微生物称为病原体,包括从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到多细胞的寄生虫。有些病原体在机体免疫功能、体内微生态环境等处于正常情况下就可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种感染称为常态感染

  • 标签: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病原体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重症护理中感染的发生原因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有效避免感染进行讨论。方法: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床实践的经验,对重症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感染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并对 如何避免进行讨论。结果:总结出了四个感染问题的主要诱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和预防办法。结论:重症护理人员应在全面了解感染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本着对工作和患者高度负责的心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各类护理操作,以便尽可能避免因感染所导致的各类问题。

  • 标签: 重症护理 感染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游泳引起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原因,以加强对游泳池的卫生管理和监督。方法选择前来我院就诊、在某游泳馆有游泳史并伴有发热、咽痛、呕吐等症状的人群共67例作为调查对象,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调查人群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77.6%,其中4—20岁青少年阳性率为83.6%,21—60岁成人阳性率为50%。发病1—3天的患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滴度为180—11280,发病4—8天的患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滴度为180—120480。结论由于游泳者接触了不合格的游泳池水,引起了游泳池水传播为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接触不合格池水1—2周左右的潜伏期后,出现发病高峰,并以青少年为主,发病时长较长的患者出现高滴度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

  • 标签: 游泳池肺炎支原体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例女,28岁,饲料工人。1994年10月因扁桃体炎在私人诊所肌注青霉素,左臀注射区感染化脓,伴低热,反复发作一年余,因行走不便于1996年1月入我院。查体:体温36.8℃,脉搏、呼吸、血压、血常规均正常。左臀见≠字形引流口,深达肌肉,表面为肉芽组织,有少量脓液流出,伤口长约20cm,宽约15cm,多发窦道形成。入院后切除窦道,皮瓣修

  • 标签: 偶发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属 扁桃体炎 抗酸染色 医院检验科 罗氏培养基
  • 简介:摘要嗜沫凝聚杆菌是口咽部的正常菌群,该菌感染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且营养需求较高,细菌培养及鉴定比较困难,很容易漏检。本例患者胸闷、发热1周,左侧脓胸,血培养、胸腔积液标本培养均为嗜沫凝聚杆菌。在抗感染治疗及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症状较前改善,但仍反复发热,行胸腔镜下胸膜粘连松解术,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嗜沫凝聚杆菌 积脓,胸腔 血培养 胸腔镜
  • 简介:目的研究用2.5%的碳酸氢钠对激素冲击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以预防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将40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使用激素冲击治疗的同时用2.5%的碳酸氢钠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仅用激素冲击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的呼吸道真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激素冲击治疗患者用2.5%碳酸氢钠进行口腔护理可以预防呼吸道真菌感染

  • 标签: 2 5%碳酸氢钠 口腔护理 激素冲击 真菌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腺病毒引起的成人呼吸道感染发病急,有一定的群体传染性。经过早发现、早治疗,及恰到的护理,短时间内可以控制。本文总结了我院2014年1月至2月收治的70例成人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期为掌握正确的治疗护理以控制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供借鉴。

  • 标签: 腺病毒 成人呼吸道感染 护理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全程导致阑尾炎的手术切口的感染原因各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陇西县医院治疗的阑尾炎患者手术的临床各种资料,而后把致使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做了研究分析。结果所有的做了手术的患者统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的情况、心理的准备情况以及年龄因素都会导致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应积极做好措施,降低风险。

  • 标签: 探讨 阑尾炎手术 切口 感染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采取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月-2023年5月期间收集的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分析造成出现感染症状的相关因素,目的是确保在今后临床使用抗感染药物期间安全性。结果: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给药途径高于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雾化吸入给药途径,P<0.05;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药物种类,β-内酰胺类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概率最高,高于其他种类的抗感染药物种类,P<0.05。结论:临床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分析造成不良反应原因,做好用药监测,保障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用药安全。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