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超声数据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建模打印胎儿心脏三种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其在不同胎儿心血管结构展示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超声医学科进行胎儿心脏检查的胎儿93例,其中心脏正常83例,心脏畸形10例。利用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采集胎儿超声心动图容积数据。采用血流建模、血池建模和空腔建模三种方法对93例胎儿心脏进行3D建模,利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打印实体模型。比较3D数字模型及打印模型上的测值和相对应的在胎儿超声心动图图像上的测值,评估三种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多普勒血流图像数据建模的胎儿心脏血流模型真实呈现了细小血管的畸形及走向;利用血池建模3D打印模型可直观呈现出心脏及大血管的畸形结构;空腔建模3D打印模型可准确呈现瓣膜及结构缺损部位。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不论是正常还是心脏畸形胎儿相关指标超声测值与数字建模和3D打印模型测值一致性良好,其中正常胎儿心脏左室和右室长径的超声图像测值[(15.3±1.9) mm,(13.2±1.9)mm]与其空腔建模的数字模型[(15.1±1.9) mm,(12.9±1.9)mm]和3D打印模型[(15.1±1.9)mm,(13.0±1.9)mm]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者内和操作者间一致性良好。结论血流建模、血池建模和空腔建模三种方法在不同种类胎儿心脏畸形结构展示方面各有优势,应从中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进行3D建模打印,弥补单一建模方式的局限性。三种建模方法所得数字模型与3D打印模型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测值一致性及重复性较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胎儿 3D建模 3D打印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激发次数和图像空间采样重建算法(image reconstruction using image-space sampling, IRIS)对颅底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multi-shot echo planar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MS-EPI DWI)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49例,年龄(42.00±19.39)岁,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单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single-shot echo planar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SS-EPI DWI)序列和基于IRIS的MS-EPI DWI序列(激发次数分别为8、6、4、2)。测量计算两侧小脑和脑干脑桥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两位观察者采用五分评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位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使用Friedman检验MS-EPI DWI序列不同激发次数ADC、SNR、CNR及主观评分与SS-EPI DWI序列的差异性。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后续多重比较并对P值做Bonferroni校正。结果两位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795、0.871、0.782、0.880、0.847)。MS-EPI DWI序列不同激发次数间比较,两侧小脑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S-EPI DWI序列相比,当激发次数为8时,MS-EPI DWI序列左脑桥脑干处ADC小于SS-EPI DWI序列(P<0.05);当激发次数为4、2时两侧脑桥脑干ADC小于SS-EPI DWI序列(P<0.05);当激发次数为8、6、2时,MS-EPI DWI序列两侧小脑和脑桥脑干SNR、CNR及主观评分均大于SS-EPI DWI序列;其中当激发次数为6时,左侧小脑和脑桥脑干SNR、CNR和右侧小脑SNR、CNR,右侧脑桥脑干SNR及主观评分较SS-EPI DWI序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S-EPI DWI序列相比,基于IRIS的MS-EPI DWI序列具有SNR较高、几何畸变小等优势。对于颅底部成像,临床推荐使用MS-EPI DWI序列激发次数为6次。

  • 标签: 颅底 扩散加权成像 空间采样的图像重建 磁共振成像 激发次数 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普成像脑部临床应用。方法:本文以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为例,进行研究探讨磁共振波普成像的脑部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脑部应用
  • 简介:摘要:肝癌是全世界第六位最常见恶性肿瘤,占所有癌症的 6%,多发于亚洲和南非洲撒哈拉地区,并在西方国家逐渐增多。肝癌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硬化,患有这种病患的都属于肝癌高危人群[1]。

  • 标签:   肝癌 诊断 影像成像 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从结构磁共振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构磁共振成像包括基于体素的形态分析、基于脑表面的形态学学分析、体积容量分析等方法,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包括低频振幅分析方法、比率低频振幅分析法、 脑局部一致性分析方法、功能连接分析、独立成分分析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结构磁共振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构磁共振成像包括基于体素的形态分析、基于脑表面的形态学学分析、体积容量分析等方法,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包括低频振幅分析方法、比率低频振幅分析法、 脑局部一致性分析方法、功能连接分析、独立成分分析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紫外电晕成像技术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紫外电晕成像技术的背景与意义,其次在阐述紫外电晕成像技术说明的同时,对该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解析。希望探讨后,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一些参考。

  • 标签: 紫外电晕 成像技术 应用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联合鉴别诊断良恶性壶腹周围病变的价值。方法抽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157例,均行MRI、MRCP、DWI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者单独和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分析比较恶性和良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57例壶腹周围病变患者经病理诊断为恶性72例,良性85例;采用MRI诊断出恶性61例,良性69例;采用MRCP诊断出恶性64例,良性71例;采用DWI诊断出恶性71例,良性81例。MRI、MRCP、DWI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诊断,漏诊率、误诊率均低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壶腹周围恶性病变患者MRI序列T1加权像呈低、等信号,T2加权像呈等、稍高信号;MRCP序列胆总管远端不规则且不对称;DWI序列弥散受限制(P<0.05)。结论壶腹周围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与良性病变存在显著差异,常规MRI、MRCP、DWI序列联合诊断可有效鉴别壶腹周围病变性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壶腹 壶腹周围病变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快速成像技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接收的70例产妇,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金标准为手术病理结果,分析核磁共振诊断结果。结果 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方面,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与病理检查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凶险型前置胎盘临床诊断过程中,核磁共振成像快速成像技术的应用能够将胎盘部位等清楚的反映出来,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 标签: 凶险型前置胎盘 核磁共振成像 快速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磁共振的相位对比成像是一种无创的血管成像方法,能够对人类体内的流体动力的信息进行评估。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检查中广泛应用。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检测的设备硬件性能,后期处理软件以及可视化工具在不断发展。本文中主要讲解磁共振相位对比法成像的研究情况。

  • 标签: 磁共振 相位对比法 成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中国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起始于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土规划编制办法》,开启了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长期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许多部委会议、国务院文件等都提出了构建并全面推行空间规划体系,将“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全国数据一张图”全部落实,全国各地进行科学地裁划“三区三线”,“三区三线”的确定、调整、审核及管控成为建构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核心内容。因此,生态空间范围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确立、生态安全保护成为今后土地生态利用在功能方面中的重要考量。

  • 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空间 发展
  • 简介:摘要:国土空间覆盖了陆海全域,涵盖了各类空间资源。国土空间的复合性体现在不同三维子空间的叠加组合及空间内各类自然资源的相互联系。作为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和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在科学认识国土空间复合性的基础上,构建立体化的开发和保护格局,提高有限空间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程度。2020年,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各级各类的规划编制要求中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复合国土空间立体化开发保护的规划理念。国土空间规划中,合理划定“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协调和优化“三生空间”结构,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生态空间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下 生态空间 发展
  • 简介:摘要:分析结果显示,在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时,要加强生态功能区划的转换;要树立“生态、自然、环境”的正确概念;以“用养结合”的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建立隔离地带和绿廊,防止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展;重视生态多样性、建设生态网络化、发展具有广阔前景的生态农业;要强化生态空间的建设,必须建立生态空间体系,完善生态文明体系。

  • 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空间 发展
  • 简介:摘要:中国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起始于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土规划编制办法》,开启了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长期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许多部委会议、国务院文件等都提出了构建并全面推行空间规划体系,将“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全国数据一张图”全部落实,全国各地进行科学地裁划“三区三线”,“三区三线”的确定、调整、审核及管控成为建构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核心内容。因此,生态空间范围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确立、生态安全保护成为今后土地生态利用在功能方面中的重要考量。基于此,本文将对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空间发展对策进行分析。

  • 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空间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亮蓝光成像(blue light imaging-bright,BLI-bright)和联动成像(linked color imaging,LCI)用于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18年5月—2020年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术前使用了蓝激光胃镜3种模式[BLI-bright、LCI和白光成像(white light imaging,WLI)]进行详细检查,且ESD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63例连续病例作为观察对象。主观可视性分析由6名内镜医师完成,按年资分成高年资组和低年资组,每组各3名,主要观察指标为可视性评分(ranking score,RS)。客观色差分析主要比较3种模式下早期食管癌癌灶与周边黏膜的总色差(ΔE),色差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的1976 L*a*b*系统。结果6名研究者的RS总体评分WLI模式下为(2.57±0.81)分,明显低于LCI模式下的(3.25±0.67)分(t=9.71,P<0.001)和BLI-bright模式下的(3.18±0.67)分(t=9.31,P<0.001)。亚组分析发现:高年资组的RS评分WLI模式下为(2.71±0.80)分,明显低于LCI模式下的(3.33±0.66)分(t=7.16,P<0.001)和BLI-bright模式下的(3.42±0.62)分(t=8.09,P<0.001);低年资组的RS评分WLI模式下为(2.40±0.90)分,亦明显低于LCI模式下的(3.15±0.83)分(t=9.62,P<0.001)和BLI-bright模式下的(2.89±0.92)分(t=5.69,P<0.001),且LCI模式下评分还明显高于BLI-bright模式(t=4.07,P<0.001)。WLI模式下早期食管癌癌灶与周边黏膜的ΔE为11.52±3.40,明显低于LCI模式下的16.64±4.70(t=7.10,P<0.001)和BLI-bright模式下的15.72±3.84(t=7.88,P<0.001)。结论与WLI模式相比,应用BLI-bright模式和LCI模式都能增加早期食管癌癌灶与周边黏膜的色差,提高早期食管癌可视性。其中,LCI模式更有利于低年资内镜医师检出早期食管癌。

  • 标签: 食管肿瘤 早期食管癌 联动成像 亮蓝光成像 白光成像 可视性 色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MR弹性成像(MRE)与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兔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2020年3月至11月间选取20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只)和肝纤维化组(160只)。将四氯化碳(CCl4)与橄榄油体积比为1∶1配成50%的CCl4油溶液,肝纤维化组实验兔皮下注射50% CCl4油溶液。第1~3周每周注射1次,剂量为0.1 ml/kg;第4~6周每周注射1次,剂量为0.2 ml/kg;第7~16周每周注射2次,剂量为0.1 ml/kg。对照组实验兔皮下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肝纤维化组及对照组在第4、8、12、16周末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别随机选取40、10只进行MRE和SWE检查,分别获得肝脏弹性硬度值(LS),记为LSMRE、LSSWE。检查结束后处死实验兔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Scheuer纤维化分期,分为F0~F4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间LSMRE、LSSWE的差异;LS值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LSMRE、LSSW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共162只实验兔纳入研究,其中F0期38只、F1期33只、F2期35只、F3期31只、F4期25只。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间LSMRE、LSSWE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5.29、102.40,P均<0.001)。LSMRE、LSSWE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0.93、0.81,P均<0.001)。LSMR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F1、≥F2、≥F3、≥F4期的AUC分别为0.955、0.967、0.996、0.980,LSSWE的AUC分别为0.856、0.880、0.974、0.953。LSMR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F1、≥F2的AUC高于LSSWE(Z=2.93、3.29,P=0.003、0.001),诊断≥F3、≥F4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1.68,P=0.115、0.093)。结论MRE及SWE技术均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实验兔肝纤维化分期,MRE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效能优于SWE。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剪切波弹性成像 肝纤维化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CDFI)、磁共振(MRI)及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检查效果;方法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回顾分析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8例为阳性研究对象,并选用同期健康志愿者38例为阴性研究对象,共76例。分别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与CT血管成像检查。统计检出情况与检查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MRI阳性检出率超过90%,阴性检出率达到100%,低于或等于病理学检查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阳性、阴性检出率均高于CDFI检查与CTA检查,但与CDFI检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TA检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CDFI检查与MRI检查的灵敏性均超过90%;特异性均超过85%;准确性均超过80%;结论 MRI检查与CDFI检查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检查中均能实现较好的临床效果,建议在临床检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 CT血管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查对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7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100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的颈部血管狭窄患者,结合此间颈部血管狭窄患者应用诊断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依次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诊断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检出率、检测时间、误诊率和漏诊率。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 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 颈部血管狭窄 检出率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双低对比剂联合能谱CT成像技术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到本院接受门静脉检查的患者42例,依照检验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低剂量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常规剂量组,其中,图像噪声、SNR、医师1评分、医师2评分比较(P>0.05),门静脉CT值、CNR比较(P

  • 标签: 双低对比剂 能谱CT成像技术 门静脉成像 图像噪声 SNR CNR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E(MR弹性成像)、DCE-MRI(动态增强成像)在EGV(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EG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与研究人员共80例,每组共40例,对照组采用DCE-MRI诊断,研究组采用MRE诊断,观察疗效。结果:DCE-MRI是EGV诊断的金标准,经诊断研究组、对照组数据无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结论:MRE对EGV患者的诊断起到积极的,和DCE-MRI的诊断结果相当,值得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