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在2018—2019流感监测年度中分离的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抗原及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利用血凝抑制试验,对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上海市分离的84株A(H1N1)pdm09亚型流感毒株进行了抗原分析,并对其中65株病毒的H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2018—2019流感监测年度上海市主要流行6B.1分支的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少数流行株属于6B.2分支。抗原分析结果显示监测毒株中97.62%为疫苗株A/Michigan/45/2015鸡胚株的类似株;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6B.1分支毒株的H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疫苗株A/Michigan/45/2015的同源性为97.1%~98.8%,与WHO推荐的2019-2020年度的疫苗株A/Brisbane/02/2018的同源性为97.5%~99.4%;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HA蛋白主要发生了15个位点改变,其中S91R、S181T及T202I位点变异分别涉及到Cb区、Sa区及Sb区3个抗原决定簇,提示病毒发生了抗原漂移。结论本监测年度上海市流行的绝大部分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与WHO推荐的疫苗组分匹配性良好,但HA基因与其编码的氨基酸持续变异,应继续病毒变异监测,为疫苗筛选提供有效的数据。

  • 标签: 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 血凝素 抗原性 基因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辽宁省2017—2019年抗原发生改变的甲型H1N1流感毒株进行耐药性及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分析,了解其耐药性及抗原变化情况,为流感的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75株甲型H1N1流感毒株进行抗原分析,将低反应株进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抑制剂类药物耐药性检测及HA基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测到参考株的低反应株32株,经NA抑制剂类药物耐药性分析,10株毒株对NA抑制剂类药物奥司他韦敏感性降低。部分毒株HA蛋白中涉及抗原决定簇Sa和Ca1的多个位点发生突变。8株毒株糖基化位点与当年疫苗参考株存在差异。检出1株毒株位于220环的氨基酸位点发生R222K的突变,提示蛋白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能力改变。结论流感病毒的抗原对于病毒的致病性及传播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关注其发生改变的毒株,对流感病毒的及时防控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及指导作用。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病毒 耐药性分析 抗原性分析 HA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K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15-3和CA72-4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分别测定了124例结直肠癌患者、52例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154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10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TK1水平和血清CEA、CA19-9、CA15-3、CA72-4的水平。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K1和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TK1、CEA、CA19-9、CA15-3和CA72-4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TK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及年龄相关(均P<0.05),但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在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良性病变和健康者中,血清TK1水平依次降低。TK1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其生存期更短。多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3.5%、93.0%和93.1%。结论血清TK1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预测的独立标志物。TK1、CEA、CA19-9、CA15-3和CA72-4的联合检测具有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结直肠癌 结直肠息肉 胸苷激酶1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检测HEV抗体(HEV IgM/IgG)或HEV核酸(HEV RNA)。近年来,基于对HEV病毒体蛋白结构及免疫性的研究,发展了HEV抗原(HEV Ag)检测方法。本文就HEV Ag检测方法的建立、HEV Ag检测的意义及在HE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 抗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胶原性肠炎是显微镜下胃肠道炎症性疾病的一种亚型,在我国较为罕见,临床多表现为慢性非血性水样泻伴或不伴吸收不良综合征,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组织学表现,其活检阳性率低,诊断困难。目前我国大陆布地奈德口服制剂尚未上市,胶原性肠炎的治疗以泼尼松/泼尼松龙为主。本文报道1例以水肿、低白蛋白血症起病,后以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经反复内镜下多点活检发现胶原带沉积而确诊胶原性肠炎,口服布地奈德治疗。目前我国尚缺乏对胶原性肠炎的诊治经验,希望通过本例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肠炎,胶原性 水肿 低白蛋白血症 腹泻 布地奈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含量对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CRC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病理标本中Vimentin表达,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CCSA-2含量。所有患者均随访3~5年,分析其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的影响因素(性别、Vimentin表达、CEA水平等);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CCSA-2对CRC预后的判断价值。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Vimentin表达与肿瘤直径大小有关,Vimentin和血清CEA水平与病情复发或转移及3年死亡情况有关(P<0.05)。随访结果显示,3年生存率81.97%(100/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Vimentin表达阳性、CEA阳性、Vimentin及CEA双阳性是影响CRC患者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的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CI):0.063~0.818、1.518~10.539、0.136~0.906、3.646~51.583,P<0.05]。22例3年内死亡的患者血清CCSA-2浓度显著高于生存者,ROC曲线显示,血清CCSA-2预测患者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判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5%和87%。结论Vimentin表达、血清CEA水平均为CRC预后3年死亡的影响因素,联合血清CCSA-2含量的检测有助于判断CRC预后。

  • 标签: 波形蛋白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 结直肠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价值。方法:此文于本科室中,由2019年11月起到2020年11月期间内就诊群体内,随机选择40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比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本科室诊断为呼吸道感染。对400例患者均进行深部痰液的采集,通过细菌培养检测病原性细菌,培养后进行致病菌的鉴定,同时展开药敏试验,总结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结果:400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60株,其中102株为革兰阴性菌,占比为63.75%,42株为革兰阳性菌,占比为26.25%,16株为真菌,占比为1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有着较低的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有着较低的耐药性。结论: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病原细菌的检验,可以明确患者的感染病菌类型,同时通过药敏试验可明确患者耐药情况,进而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展开提供科学参考,保证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因此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老年患者 病原性细菌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人肝、肾ABO血型抗原表达的差异,探索ABO血型抗原在血型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ABO血型为A型和B型血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各4例,O型血对照2例。获取供者肝脏和双肾后,留取肾动脉、肾静脉、肾组织、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和肝组织标本,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B)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BO血型抗原的含量和分布。结果WB检测结果显示,同一供者不同部位ABO血型抗原含量并不一致。在同一个体内,A型抗原在肾组织和门静脉含量最高,在肾动脉含量最低;B型抗原在肝静脉及肾组织含量最高,在肾动脉、肾静脉及肝组织含量最低。不同个体之间,同一部位血型抗原含量差别也较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进一步发现血型抗原在肝、肾组织和血管中的分布与WB结果基本一致。结论ABO血型抗原在不同血型、个体和器官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这种差异也可能会影响ABO血型不相容器官移植的结局。

  • 标签: ABO血型抗原 ABO血型不相容 器官移植 蛋白质印迹法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针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与质量控制,分析应用价值。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6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 收治的呼吸道感染 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 对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病原性细菌 质量控制
  • 作者: 罗宇希 李菲菲 刘康 何治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26
  • 出处:《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 2020年第04期
  • 机构:230032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637000 南充,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肿瘤生物治疗南充市重点实验室,230032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637000 南充,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肿瘤生物治疗南充市重点实验室,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 (CAR-T)细胞是经基因工程修饰后表达靶向肿瘤细胞CAR分子的T细胞。CAR-T细胞治疗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展现了显著的疗效而备受关注,是一种新的肿瘤免疫疗法。目前,CAR-T细胞治疗在实体瘤治疗中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而且,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归巢障碍、溶瘤综合征及脱靶效应等。本文就CAR-T疗法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展开做一综述。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肿瘤 细胞过继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精准化输血中Rh血型抗原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受血者标本和献血员红细胞标本均采用血型全自动分析系统检测Rh5种血型抗原和ABO血型,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中上传检测结果,并自动匹配与受血者的Rh5种血型抗原和ABO血型的血袋,交叉配血试采取抗人球蛋白卡式法、凝聚胺法验进行,实现输血精准化。结果:90%以上受血者实施精准化输血后可获得与Rh5种血型抗原和ABO血型完全相合的输血,且与实施前相比可显著降低有输血史、多次输血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且可提升疑难配血在不规则抗体阳性下的成功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精准化输血中Rh血型抗原检测的效果显著,即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防治产生Rh系统抗体,提升了输血安全性和疑难配血成功率。

  • 标签: 精准化输血 Rh血型抗原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9种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rapid influenza virus diagnostic tests,RIDTs)的灵敏度进行评价。方法季节性流感毒株收集后,通过TCID50(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和病毒核酸序列测定分别确定病毒滴度及型别;流感毒株进行系列稀释后,使用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以评价不同试剂的灵敏度。结果不同试剂对同一株病毒的检出灵敏度差异最大为32倍稀释度(>101 TCID50/ml);同一种试剂对不同型别、亚型/系流感病毒的检出灵敏度不同。结论市场上的RIDTs灵敏度存在差别;使用多株不同流感型别、不同亚型/系的流感病毒将有助于对RIDTs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和控制。

  • 标签: 流感病毒 抗原快速检测试剂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 (I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9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者的患者血清分别检测 (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对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结果展开分析探讨。结果 90例患者中 G试验阳性 43例,阴性 47例,阳性率为 47.8%; G试验与 GM试验并联检测的敏感度为 92.5%,高于 G试验 (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串联检测特异度为 95.5%,高于 GM试验 (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真菌抗原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

  • 标签: 真菌抗原检测 侵袭性真菌感染 (1-3)-β-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双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产妇采用母乳喂养对其所生婴儿HBV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HBsAg和HBeAg双阳性携带HBV产妇及其所生的婴儿各323例,将其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分别检测两组婴儿在出生<24 h及7月龄时的血清HBV标志物和HBV DNA的阳性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最终纳入297例患者,其中母乳喂养组149例,人工喂养组148例。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婴儿在出生<24 h及7月龄时的HBsAg、抗-HBs、HBeAg、HBV DNA>100 IU/mL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乳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为58.39%(87/149),低于7月龄时的95.97%(143/149);母乳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为65.10%(97/149),高于7月龄时的13.42%(20/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75、40.49,均P<0.01)。母乳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2.01%(3/149)和2.68%(4/149),其7月龄时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2.68%(4/149)和2.68%(4/149),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工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为47.97%(71/148),低于7月龄时的95.94%(142/148);人工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为55.41%(82/148),高于7月龄时的19.59%(29/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37、39.84,均P<0.01)。人工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4.73%(7/148)和1.35%(2/148),其7月龄时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1.35%(2/148)和1.35%(2/148),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母乳喂养不是增加HBsAg和HBeAg双阳性HBV携带产妇垂直传播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建议这类产妇在正规预防的前提下进行母乳喂养。

  • 标签: 肝炎,乙型 母乳喂养 母婴传播
  • 简介:【摘 要】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对预防病原性微生物传播疫病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各大城市早已经将这项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体系中,而且作为国家卫生城市评价的一项重要标准,其投资力度将进一步的加大。本文首先介绍了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探讨了其预防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城市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 标签: 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预防 病原性微生物 传播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