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中心RA队列中不同缓解标准下的临床缓解率与持续临床缓解率。方法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所有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的RA患者,收集首次就诊至2018年6月或末次随访的所有门诊病历资料,分别以DAS28-ESR、简化疾病活动度指数(SDAI)、临床疾病活动度指数(CDAI)、Boolean标准评价疾病活动度值和/或临床缓解状态,持续缓解定义为维持临床缓解时间>6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RA患者的累积缓解率与中位达临床缓解时间。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持续缓解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连续纳入648例患者,在中位24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分别有510例(78.7%)、459例(70.8%)、443例(68.4%)、445例(68.7%)患者至少1次达到过临床缓解。其中,第3、6、12个月的累积临床缓解率分别为10.6%~24.4%、25.3%~43.5%、51.8%~65.2%,患者达首次临床缓解的中位时间为7.2~11.4个月。在随访过程中,分别有338例(52.2%)、302例(46.6%)、292例(45.1%)、283例(43.7%)患者至少1次实现DAS28-ESR、SDAI、CDAI和Boolean标准定义下的持续缓解。在这些达持续缓解的患者中,维持缓解状态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6.0个月(DAS28-ESR),15.4个月(CDAI),14.9个月(SDAI)和15.0个月(Boolean标准)。在达到持续缓解的患者中,DMARDs单药和联合用药的比例分别为18.7%(73/390)、81.3%(317/390),此外,22.3%(87/390)的患者接受小剂量激素治疗,超过半数患者(51/87)在持续临床缓解期间减停激素。结论在临床工作中,临床缓解是切实、可行的治疗目标,经过规范的临床治疗,超过半数的患者可在治疗1年内实现临床缓解。而在实现临床缓解的患者中,大部分可实现持续临床缓解,维持缓解状态的中位时间为15个月左右。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疾病活动度 临床缓解 持续临床缓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缓解颈椎骨折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开端时间与截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1月和2022年1月,通过电脑所编辑的随机抽选程序作用下在该段时间内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探讨对象,对其进行了两个不同组别的区分,其中一组为共计25例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另外一组为共计25例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的观察组,对患者最终所拥有的临床成效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结果:患者所拥有的心理状况指标最终数值和VAS评分相对更低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出现颈椎骨折症状的患者而言,对其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干预下,让患者所承受的疼痛症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患者,同时也使得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了减轻,是一种值得临床实际推广与使用的护理干预方式。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颈椎骨折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腕踝针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混合痔手术患者80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分2组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止痛药,观察组术后采用腕踝针止痛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N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用于混合痔术后,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而且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腕踝针 混合痔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吴茱萸外用缓解急性腹痛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急性腹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75)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7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吴茱萸外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疼痛改善时间、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时间、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腹痛患者通过吴茱萸外用护理,可降低疼痛,减少疼痛发作次数,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吴茱萸 急性腹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给药对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缓解作用及其治疗对策进行分析。方法我院2014年2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癫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给药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儿治疗效果的提升,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咪达唑仑 持续静脉泵入 小儿癫痫 缓解作用
  • 简介:目的:评价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给药对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缓解作用及其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小儿癫痫持续状态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给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为75.56%(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为22.22%(P〈0.05)。结论:采用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给药并辅于系统护理干预治疗小儿癫痫持续状态,可以缓解癫痫症状的持续状态;此给药方法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咪达唑仑 护理 小儿 癫痫 静脉泵入
  • 简介:摘要:本研究针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缓解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首先,通过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和覆盖范围,鼓励市民减少私家车使用。其次,采用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现象。此外,倡导非机动车出行和步行,推动绿色出行方式的普及。此研究还探讨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调整的重要性,以建设更加紧凑和多功能的城市结构,促进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综合这些策略,可望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解决途径。

  • 标签: 城市交通拥堵,可持续发展,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系统,城市规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结论根据癫痫的详细发作过程和表现及目击者提供的可靠资料,可以作出癫痫的初步诊断。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诊断
  • 简介:摘要基于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控制和对脑的保护,提出临床上更为实用的定义为一次发作没有停止,持续时间大大超过了具有该型癫痫的大多数患者的发作时间;或反复的发作,在发作间期患者的意识状态不能恢复到基线期水平。目的讨论癫痫持续状态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史结合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安定(地西泮)为首选药物。其优点是作用快,l~3分钟即可生效,缺点是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其主要副作用是呼吸抑制。如在巴比妥类、水合氯醛、副醛等药物应用之后,再用地西泮,副作用会更加明显。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按摩操缓解湿疹患者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符合标准的10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左西替利嗪、硫代硫酸钠、痰热清治疗,治疗组加用耳穴按摩操按摩耳穴,对照组则不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EASI评分,分析两组湿疹疾病治疗后疗效和两组治疗前后瘙痒度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EASI评分、瘙痒度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EASI评分、瘙痒度VA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有效率为90%,治疗组有效率为9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湿疹疾病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耳穴按摩操缓解湿疹患者瘙痒疗效显著,方便操作,患者易于接受。

  • 标签: 耳穴按摩操 湿疹 瘙痒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剖宫产术后应用优质护理缓解疼痛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试图作证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价值。方法;选择回顾式分析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月份收治的84例需要行剖宫产的孕妇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孕妇行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则采取优质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和记录。结果;经过系统研究和分析之后能够发现,观察组产妇剖宫产之后,其疼痛缓解水平明显比较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妇来说,优质护理的落实,有利于减缓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对于产妇自身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优质护理 疼痛缓解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缓解中晚期肿瘤临床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10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2008年12月~2014年12月),随机分2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再选择中药加减方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体重、痊愈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体重增加,痊愈时间较短,且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来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选择中药进行治疗,不但能够大幅度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而且还能增加患者体重,全面改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案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标签: 中药 中晚期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阿斯匹林治疗肺心病临床缓解期的疗效。方法根据我院在2014牟12月至2016年6月治疗的76例肺心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38例,采用两组数据对比的方法,探究阿斯匹林治疗肺心病临床缓解期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患者T3+、T4+、T8+的百分比要高于常规组的患者;实验组的患者IgG、IgA、IgM的变化程度没有常规组的患者强烈;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84%;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60.52%。可见,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心病患者,使用阿斯匹林治疗,能够很好提升患者的免疫系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阿司匹林对患者不会产生严重并发症,具较高安全性,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阿斯匹林 肺心病临床缓解期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