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抽血后,皮下瘀血发生率受按压部位和按压时间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进行静脉抽血的患者200例,通过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对照组按压1-3分钟,运用常规按压;观察组按压>5分钟,为扩充按压。观察两组患者皮下瘀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按压1分钟时,皮下瘀血发生率为10%,按压3分钟时,瘀血发生率为5%,而观察组发生率仅为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为9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抽血后,皮下瘀血发生率受按压部位和按压时间影响,其中扩充按压大大降低了皮下瘀血发生率,应大力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静脉抽血 按压部位 按压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把女性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配合耳穴按压,对照组30例口服艾司唑仑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SQI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穴按压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 标签: 针刺 耳穴按压 围绝经期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牵引冲压复位配合基本按摩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均采用牵引冲压复位配合基本按摩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28例患者中,痊愈2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

  • 标签: 牵引冲压复位法 胸椎小关节紊乱 基本按摩手法 疗效明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何氏骨科瞬间复位整复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何氏骨科瞬间复位整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本组研究对象的优良率为90.00%;其稳定性、活动范围、活动能力、疼痛评分等关节功能指标分别为(92.3±4.6)、(90.1±6.5)、(93.2±3.8)、(92±2.8);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何氏骨科瞬间复位整复用于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何氏骨科瞬间复位法整复 肱骨髁上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不稳定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13年1月~至今收治20例不稳定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伤后48小时内采用Gotfried2闭合复位不稳定头下型股骨颈骨折并采用经皮3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20例患者治疗后,复位理想7例,占比35.0%;复位满意11例,占比55.0%;复位欠佳2例,占比10%,对复位欠佳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目前随访最长病例2余年,愈合良好,未发现股骨头坏死;1-2年内愈合良好,未发现股骨头坏死;6个月-1年内愈合良好,未发现股骨头坏死。Harri评分均值为87.3分,良。结论Gotfried2闭合复位不稳定头下型股骨颈骨折并采用经皮3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不稳定 头下型 闭合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接骨手法在儿童前臂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儿童前臂骨折,分别采用中医接骨手法,手术治疗。结果优54例(手法治疗40例,手术14例),良27例(手法治疗18例,手术9例),可6(手法治疗6例,手术0例),差3例(手法治疗1例,手术2例)。优良率为90%,总有效为96.6%。结论儿童前臂骨折的治疗,首选中医接骨手法,复位准确,固定有效,创伤小,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较佳,优势较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接骨法 儿童 前臂骨折 手术切开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和对照组(接受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对比(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2)两组治疗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1)两组治疗前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8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相比,切开复位具有腕关节功能恢复佳,活动范围大、桡骨长度恢复好的优点。

  • 标签: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患儿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输液瓶口贴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将接受静脉输液的20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输液瓶口贴按压),对照组(采用传统棉枝按压止血),主要观察两组小儿静脉输液拔针后使用不同按压止血的效果、疼痛的程度以及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1。结果采用输液瓶口贴按压止血比采用传统棉枝按压能明显减少拔针后皮肤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结论输液瓶口贴应用于门诊患儿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易固定可长时间保护穿刺针口有效避免介入治疗造成的细菌感染的发生,止血效果好、使用舒适,有利于院感的防控,保持医院环境的整洁。

  • 标签: 输液瓶口贴 静脉输液 拔针 按压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足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患有踝关节骨折的142例病患中,根据治疗的方法平均分成,手法复位组和切开复位组,每组各71名病患,观察和对比两组的康复程度及其效果。结果手法复位术后优良率为84.5%,切开复位组优良率为64.7%。且在术后感染和治疗时间等指标中手法复位治疗皆优于切开复位治疗。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应用中,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更利于患者在早期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切开复位 手法复位 足踝关节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成人心脏介入术后人工按压穿刺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成人患者及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实验组61例,实验组于手术前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按压穿刺点的方法,包括正确的按压点、所要掌握的压力大小和按压时间,并现场模拟练习考核过关;而对照组常规于术后由医生临时告知按压手法,分别对2组成人患者术后家属徒手按压穿刺点的方法掌握程度和按压效果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家属对穿刺点按压方法的掌握程度和按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成人患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后穿刺点实行人工按压过程中,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采取一些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家属更好地掌握按压穿刺点的方法,保证按压效果,从而减少穿刺点出血、局部血肿的形成和术侧肢体血液循环障碍。

  • 标签: 成人患者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穿刺点 按压方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对55例股骨粗略隆间骨折按AO分型,分别应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的治疗方法。结果55例均获得3~24月随访,平均16月,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与闭合复位PFNA(0.05),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结论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严格术前分型,手术前预测,合理选择闭合切开手术方法是保证手术优良率的基础。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AO分型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患者76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将76例患者分成两组,各38例,其中一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撬拔复位内固定治疗为撬拔组,另一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为切开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临床疗效评分采用Maryland评分,对患者的跟骨结节角(Bo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s角)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Bohler角与Gissane’s角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后的两组的Bohler角与Gissane’s角的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SandersⅣ骨折的切开组Maryland评分明显高于撬拔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切开组的SandersⅡ-Ⅳ患者治疗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撬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治疗中应用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在临床中均可应用,在跟骨SandersⅣ骨折中采用切开复位的治疗较好。

  • 标签: 撬拔复位 切开复位 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患者106例,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54例患者采用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另外54例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治疗方式分成撬拔组与切开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不同时间进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跟骨Bohler’s角和Gissane’s角,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恢复期内切开组与撬拔组的患者Bohler’s角和Gissane’s角的恢复情况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1年足部功能评价发现SandersⅢ撬拔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切开组(P<0.05),SandersⅡ、Ⅳ切开组患者的评分高于撬拔组(P<0.05)。结论临床中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的治疗采用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均较好,是应用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是根据跟骨骨折的类型不同需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术,以便获得较好预后效果。

  • 标签: 撬拔复位 切开复位 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穿刺点按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体检者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2组体检者在采血之后均采用相同的按压方式进行止血,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检者优质护理,即协助体检者做好按压的相关准备,对不正确的按压方式进行纠正,对照组体检者则接受常规的护理。结果实验组体检者穿刺处瘀斑或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体检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检者在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时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减少瘀斑以及血肿的发生率,对提高体检者的满意度十分有益。关键词体检;穿刺点按压;优质护理在静脉采血之后,若不能对采血者的穿刺点正确的按压,则极易导致穿刺处皮肤出现疼痛、血肿以及淤血等不良反应,增加采血者的痛苦,甚至出现护患纠纷的情况1。在静脉采血之后,对采血者的穿刺点正确按压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体检者采血后穿刺点按压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价值作分析,详情如下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