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弹簧栓塞联合支架辅助对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就诊的86例动脉瘤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支架组、常规组(n=43)。常规组行弹簧栓塞支架组联合支架辅助。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支架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动脉瘤疗效更好,无严重不良事件。

  • 标签: 支架辅助 弹簧圈栓塞 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支架辅助弹簧栓塞(以下简称支架辅助栓塞)与单纯弹簧栓塞(以下简称单纯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破裂动脉瘤患者1 217例,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631例,单纯栓塞组58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随访期动脉瘤的栓塞程度(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栓塞即刻,631例支架辅助栓塞组中Raymond分级Ⅰ、Ⅱ、Ⅲ级者分别占65.0%(410例)、29.9%(189例)、5.1%(32例);586例单纯栓塞组中分别占51.4%(301例)、36.0%(211例)、12.6%(74例),两组比较P<0.01。支架辅助栓塞组术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2.5%(16例),单纯栓塞组为5.1%(30例);两组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3%(40例)、3.1%(18例),两组比较均P<0.05。两组患者的致残率均为1.0%(均为6例),致死率均为2.2%(分别为14例、1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支架辅助栓塞组227例、单纯栓塞组10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Raymond分级Ⅰ、Ⅱ、Ⅲ级者分别占71.8%(163例)、22.9%(52例)、5.3%(12例),单纯栓塞组分别占53.9 %(55例)、34.3%(35例)、11.8%(12例);复发率分别为11.9%(27例)、38.2%(39例),两组比较栓塞程度分级和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与单纯弹簧栓塞比较,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效果好,复发率低;出血性并发症略低,缺血并发症略高,但不增加总体致残、致死的风险。

  • 标签: 动脉瘤,破裂 栓塞,治疗性 支架 治疗结果 弹簧圈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病例,探讨该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的45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动脉瘤的位置、尺寸和破裂与否,技术的操作成功率等相关数据,并分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男35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1.8±5.2)岁;动脉瘤位于前循环29例,后循环16例,平均大小为(2.05±0.72)mm,其中36例为破裂动脉瘤,9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操作成功率100%。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后1例继发脑梗塞,遗留轻偏瘫,其余均无并发症。结论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栓塞进行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防止弹簧突出,达到致密栓塞

  • 标签: 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Lvis支架 弹簧圈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弹簧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结果观察组完全栓塞率、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可显著提高动脉瘤栓塞程度,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 标签: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支架 弹簧圈 栓塞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血泡样脑动脉瘤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40例BBA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20例)行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指标与健康状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泡样脑动脉瘤 支架辅助 弹簧圈栓塞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破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中是否支架辅助分为支架组41例、非支架组35例。支架组根据患者载瘤动脉直径选择相应尺寸的Solitaire AB支架或LVIS支架,非支架组使用单导管、双导管或球囊辅助。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临床预后。结果两组出血并发症、症状性血管痉挛、病死率和临床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架组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7.07%(7/41),高于非支架组的2.86%(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P<0.05)。支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9/41),明显高于非支架组的5.7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5)。结论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需要谨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治疗性 组织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是颅内破裂/未破裂动脉瘤的常用血管内治疗方法。支架置入过程可损伤血管内皮,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级联反应,进而增高血栓形成风险。为降低术后栓塞风险,需要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其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是目前常用的策略。对于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可使用替格瑞洛或西洛他唑作为替代药物。该方案虽已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目前仍存在着争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性 支架 抗血小板聚集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支架后释放时需要微导管再次超选进入支架内,在应用 J形微导丝塑形的办法难以进入支架近端时,应用弹簧放风筝技术可以有效引导微导管进入支架内。但是应用此方法时要注意弹簧直径和长度的选择。

  • 标签: 放风筝技术 支架 弹簧圈 微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支架辅助弹簧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观察组实施颅内支架辅助弹簧栓塞颅内动脉瘤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的时间、总住院日数;治疗前后患者BI指数以及Rankin评分;动脉瘤出血、急性血栓和支架内狭窄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BI指数以及Rankin评分、症状改善的时间、总住院日数、动脉瘤出血、急性血栓和支架内狭窄等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颅内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颅内支架 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临床预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5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动脉瘤特征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出院时及随访6个月时的临床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为预后良好,3~4分为预后一般,1~2分为预后差;记录患者栓塞治疗后即刻和随访6个月时的脑血管造影结果,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Ⅰ级为完全闭塞,Ⅱ级为瘤颈残留,Ⅲ级为瘤体残留。结果55例患者均在动脉瘤破裂72 h内接受LVIS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其中男性16例(占29.1%),女性39例(占70.9%);中位年龄53(24~80)岁;前循环动脉瘤49例(89.1%),后循环动脉瘤6例(10.9%);Hunt-Hess动脉瘤分级Ⅰ~Ⅱ级43例(78.2%),Ⅲ级7例(12.7%),Ⅳ~Ⅴ级5例(9.1%)。55例患者栓塞治疗后首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提示,有41例动脉瘤完全闭塞,14例瘤颈残留;动脉瘤越小者栓塞治疗后的完全闭塞率越高,完全闭塞组动脉瘤最大径≤7 mm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瘤颈残留组(100.0%比64.3%,P<0.01)。55例患者中,有1例中出现支架内血栓,1例中出现斑块脱落引起的远端血管栓塞,1例中出现血管痉挛,1例术后出现远隔部位脑出血;2例死亡患者中,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重症肺炎导致的呼吸衰竭。出院时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一般10例,预后差5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越低者的预后越好,预后良好组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一般组和预后差组(90.0%比50.0%、40.0%,P<0.01)。55例患者中有39例完成术后6个月临床预后和脑血管造影随访,GOS评分均≥3分,其中32例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瘤颈残留、3例瘤体残留;动脉瘤越小者6个月随访的完全闭塞率越高,完全闭塞组动脉瘤最大径≤7 mm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瘤颈残留组和瘤体残留组(100.0%比75.0%、33.3%,P<0.01);随访均未出现再出血及缺血并发症。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规范抗血小板治疗及手术中致密填塞动脉瘤是减少出血和缺血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LVIS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新型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6例30个颅内复杂动脉瘤行支架植入弹簧栓塞,术后6~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即刻疗效:24个复杂动脉瘤完全栓塞,4个次全栓塞栓塞95%以上),2个不完全栓塞;所有支架位置满意,载瘤动脉通畅。随访2例动脉瘤复发,未见支架移位、塌陷、狭窄,载瘤动脉通畅、光滑。结论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应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具体技术。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支架释放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短期效果及并发症,初步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3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其中单支架28例,双支架5例。使用Raymond分级评估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术后3~6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同时行DSA复查以了解动脉瘤有无复发及载瘤动脉通畅情况。结果术后即刻复查DSA示所有动脉瘤均致密栓塞(Raymond Ⅰ级)。1例患者出现中血栓形成,予替罗非班溶栓后血流恢复,术后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术后3~6个月时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21例(63.6%)患者完成DSA复查,示载瘤动脉无狭窄或血栓形成,动脉瘤无复发。结论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宽颈 Neuroform Atlas支架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VIS支架在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栓塞的32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术后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分级Ⅰ级30例(93.8%),Ⅱ级2例(6.2%);31例患者支架完全展开,1例患者支架展开不良。术后6~12个月,28例患者行DSA随访,其中Raymond分级Ⅰ级27例(96.4%)、Ⅱ级1例(3.6%)。临床随访32例,无再出血、致死、致残病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28例,mRs评分1~2分4例。随访期间32例患者均未出现脑卒中相关事件。结论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方法安全、有效,但需长期、大量样本病例的随访观察。

  • 标签: 颅内微小动脉瘤 破裂 LVIS支架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球囊或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BMdisc、VIP、CNKI、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3年7月,纳入中、英文比较球囊与支架辅助弹簧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是临床研究。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752例患者。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OR=1.05,95%CI:0.72~1.51;P〉0.05)、次全栓塞率(OR=1.33,95%CI:0.86~2.06;P〉0.05)及部分栓塞率(OR=0.69,95%CI:0.31-1.5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OR=0.61,95%CI:0.27~1.41;P〉0.05)、术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OR=0.95,95%CI:0.54-1.67;P〉0.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球囊与支架辅助弹簧两种技术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这一结论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颅内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支架 球囊 弹簧圈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弹簧结合支架辅助双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使用弹簧结合支架辅助双导管技术治疗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做好生命体征观察、穿刺点护理、脑出血的观察、用药安全等方面的护理。结果5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3例,遗留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0例,重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死亡2例。结论护理人员在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能提高治疗成功率。

  • 标签: 动脉瘤 弹簧圈 支架 双导管技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是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共计6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疼痛症状。结果:术后复发率为2.70%,Raymond分级:Ⅰ级94.59%,Ⅱ级5.41%,mRS评分:0分63.33%,1分33.33%,2分3.33%,无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情况,术后未发生缺血性卒中以及无死亡病例。结论:经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效果甚好,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且复发率低,但由于研究病例较少,其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大量样本的长期随访研究确认。

  • 标签: 颅内宽颈动脉瘤 Neuroform Atlas支架 弹簧圈栓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Solitaire支架与LVIS/LVISjr支架置入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男53例,女43例,年龄(50.74±3.11)岁,年龄范围为39~71岁。按照不同置入支架方法分为Solitaire组(n=50)与LVIS/LVISjr组(n=46)。Solitaire组采用Solitaire支架置入治疗,LVIS/LVISjr组采用LVIS/LVISjr支架置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架置入成功率、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闭塞情况、治疗前后改良Rankin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巴氏指数(BI)量表评分、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olitaire组支架置入成功率[100%(50/50)]与LVIS/LVISjr组[100%(46/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闭塞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及B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IS/LVISjr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15±0.23)分]低于Solitaire组[(2.61±1.13)分],BI量表评分[(81.35±2.97)分]高于Solitaire组[(74.10±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VIS/LVISjr组并发症发生率[2.2%(1/46)]低于Solitaire组[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LVIS/LVISjr支架置入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均优于Solitaire支架,且降低了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提升了安全性。

  • 标签: Solitaire支架 LVIS/LVISjr支架 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护理配合在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术后患者,入院日期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随机选取40例,实验组(重症护理,2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0例),比较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55.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重症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增加了患者对重症护理的满意度,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重症护理 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总结67例颅内动脉瘤微弹簧栓塞的护理,强调心理护理贯穿护理全程,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护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微弹簧圈栓塞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