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破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中是否支架辅助分为支架组41例、非支架组35例。支架组根据患者载瘤动脉直径选择相应尺寸的Solitaire AB支架或LVIS支架,非支架组使用单导管、双导管或球囊辅助。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临床预后。结果两组出血并发症、症状性血管痉挛、病死率和临床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架组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7.07%(7/41),高于非支架组的2.86%(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P<0.05)。支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9/41),明显高于非支架组的5.7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5)。结论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需要谨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治疗性 组织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超早期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早期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2例。在动脉瘤破裂发病24h内,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对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按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术后栓塞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以及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术后1-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恢复良好11例,术后偏瘫1例,术后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期内,无再出血病例,复发1例行再次栓塞后2个月,DSA示动脉瘤完全栓塞。结论超早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方法可行,可提高破裂动脉瘤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栓塞 治疗性 支架辅助栓塞 超早期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21例。结果栓塞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15例,瘤颈部分残留6例。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再出血2例。21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DSA随访15例(9例即刻完全栓塞的患者造影复查动脉瘤仍完全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6例栓塞即刻大部分栓塞患者5例动脉瘤级瘤颈未显影,1例瘤颈仍部分显影;术后支架移位2例,载瘤动脉轻度狭窄1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伤。结论采用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是安全的,复发率低,规范的操作、栓塞材料的合理选择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血管内栓塞 弹簧圈 支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单纯栓塞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单纯栓塞治疗)、研究(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具有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分颅内动脉瘤 单纯栓塞 支架辅助栓塞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弹簧圈栓塞联合支架辅助对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就诊的86例动脉瘤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支架组、常规组(n=43)。常规组行弹簧圈栓塞支架组联合支架辅助。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支架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疗效更好,无严重不良事件。

  • 标签: 支架辅助 弹簧圈栓塞 动脉瘤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 2015年 1月~ 2016年 6月期间在我院行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共 75例,中形成血栓事件 8例,血栓发生率 10.6%。分析中血栓事件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以及预后。应用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导致血栓形成和手术者操作技巧及手法、 LVIS支架打开情况、载瘤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支架覆盖区域血管弯曲程度,支架末端所处血管弯曲情况,及动脉瘤本身条件等等有关,发生中血栓事件,必须迅速果断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对动脉瘤进行致密填塞同时避免血栓继续形成,并且溶解已经形成血栓。多数中血栓形成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LVIS支架 支架内血栓 替罗非班 支架辅助弹簧圈
  • 简介: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支架置入治疗不能切除的直肠癌伴梗阻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0年接受腹腔镜辅助直肠支架置入治疗的6例不能切除的直肠癌伴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辅助下成功安放直肠支架,平均手术时间27min(18~50min),术后均有效解除梗阻,无支架移位、梗阻、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支架置入治疗不能切除的直肠癌伴梗阻方法可行,能有效解除梗阻症状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直肠肿瘤 肠梗阻 支架
  • 简介:目的观察新型自膨式Solitaireab型支架用于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脑病三科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采用Solitaireab型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12例(13个动脉瘤),其中支架辅助弹簧罔栓塞动脉瘤10例,单纯支架置入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12例患者共置入支架14枚,所有支架均成功放置,无回收或重新定位,1例患者弹簧圈部分脱入载瘤动脉,其余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完全填塞8例,近全填塞1例,部分填塞3例;痊愈9例,好转2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恶性心律失常.结论Solitaireab型支架用于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短期临床疗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病例,探讨该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5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动脉瘤的位置、尺寸和破裂与否,技术的操作成功率等相关数据,并分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男35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1.8±5.2)岁;动脉瘤位于前循环29例,后循环16例,平均大小为(2.05±0.72)mm,其中36例为破裂动脉瘤,9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操作成功率100%。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后1例继发脑梗塞,遗留轻偏瘫,其余均无并发症。结论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进行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防止弹簧圈突出,达到致密栓塞

  • 标签: 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Lvis支架 弹簧圈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护理配合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入院日期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随机选取40例,实验组(重症护理,2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0例),比较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55.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重症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增加了患者对重症护理的满意度,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重症护理 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后再出血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抽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的患者655例,其中发生围期手术相关再出血16例,均为单发动脉瘤,男4例,女12例,年龄21~84岁。统计16例患者再出血情况及临床结局,评估改良Rankin(mRS)评分。结果655例患者围期再出血发生率为2.4%(16/655)。16例中中动脉瘤再出血9例,其中5例死亡,1例mRS评分4分,3例mRS评分1分。术后再出血7例,5例为动脉瘤再出血,其中4例死亡,1例介入治疗后行去骨瓣减压,出院时患者mRS评分4分;2例脑实质出血,1例死亡,1例停用双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出现脑梗死,出院时mRS评分2分。结论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再出血病因复杂,对于手术操作性再出血,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应用方案,或行介入补救、外科联合治疗,或提高者技术水平进行有效预防。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支架辅助栓塞
  • 简介:目的分析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经Enterprise支架辅助治疗的1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可能原因,以及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143例(共205个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未破裂动脉瘤43例,复发动脉瘤12例,破裂动脉瘤88例,共使用Enterprise支架170枚。治疗过程中,共出现2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4%;其中,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经积极救治后恢复良好出院;急性血栓形成13例,经替罗非班和(或)尿激酶,微导管、导丝接触溶栓,11例即刻血流完全恢复,1例溶栓失败,1例血流缓慢,术后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例死亡(术前Hunt.Hess1V级);血管痉挛3例,经减少血管壁刺激及罂粟碱灌注后好转;支架导引导丝断裂,支架到位困难1例;中最后1枚弹簧圈填塞困难,凸人载瘤动脉1例;术后非动脉瘤性出血2例,1例经保守治疗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经开颅手术后病情稳定,遗留失语及一侧肢体偏瘫。结论应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提高中操作技巧,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Enterprise支架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观察组完全栓塞率、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可显著提高动脉瘤栓塞程度,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 标签: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支架 弹簧圈 栓塞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血泡样脑动脉瘤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40例BBA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20例)行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指标与健康状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泡样脑动脉瘤 支架辅助 弹簧圈栓塞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SolitareAB支架,实验组使用LIVS/LVISjr支架,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Rankin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中,采用LIVS/LVISjr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类型 辅助栓塞 颅内动脉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Solitaire支架与LVIS/LVISjr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男53例,女43例,年龄(50.74±3.11)岁,年龄范围为39~71岁。按照不同置入支架方法分为Solitaire组(n=50)与LVIS/LVISjr组(n=46)。Solitaire组采用Solitaire支架置入治疗,LVIS/LVISjr组采用LVIS/LVISjr支架置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架置入成功率、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闭塞情况、治疗前后改良Rankin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巴氏指数(BI)量表评分、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olitaire组支架置入成功率[100%(50/50)]与LVIS/LVISjr组[100%(46/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闭塞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及B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IS/LVISjr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15±0.23)分]低于Solitaire组[(2.61±1.13)分],BI量表评分[(81.35±2.97)分]高于Solitaire组[(74.10±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VIS/LVISjr组并发症发生率[2.2%(1/46)]低于Solitaire组[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LVIS/LVISjr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均优于Solitaire支架,且降低了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提升了安全性。

  • 标签: Solitaire支架 LVIS/LVISjr支架 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颅内破裂/未破裂动脉瘤的常用血管内治疗方法。支架置入过程可损伤血管内皮,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级联反应,进而增高血栓形成风险。为降低术后栓塞风险,需要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其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是目前常用的策略。对于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可使用替格瑞洛或西洛他唑作为替代药物。该方案虽已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目前仍存在着争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性 支架 抗血小板聚集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支架后释放时需要微导管再次超选进入支架内,在应用 J形微导丝塑形的办法难以进入支架近端时,应用弹簧圈放风筝技术可以有效引导微导管进入支架内。但是应用此方法时要注意弹簧圈直径和长度的选择。

  • 标签: 放风筝技术 支架 弹簧圈 微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次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治疗后复发的颅内分叉部动脉瘤患者行支架辅助栓塞再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介入组收治的初次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治疗后复发并接受支架辅助栓塞再治疗的20例颅内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55.5岁(范围:33~71岁);首次治疗行单纯弹簧圈栓塞17例、开颅夹闭3例;复发后15例行单支架辅助栓塞治疗,5例行Y形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收集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患者初次及再次治疗后的随访时间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对再次治疗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近端载瘤动脉主干与支架侧分支的夹角大小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90.0%)患者术后即刻脑血管造影示致密栓塞(Raymond Ⅰ型),2例(10.0%)示瘤颈少许残余(Raymond Ⅱ型),术后随访[M(QR)]8.5(16.3)个月,与初次治疗后随访时间的15.5(27.0)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57.7,P=0.25)。随访期间2例患者复发,均为术后即刻瘤颈少许残余病例,其中1例为Y形双支架辅助栓塞病例。围手术期发生症状性缺血6例,其中4例为Y形双支架辅助栓塞病例;未发生围手术期出血等并发症,无手术相关的永久性致残及死亡病例。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载瘤动脉主干与支架所在分支成角分别为(115.4±28.9)°和(132.6±26.8)°,均较术前的(90.1±21.1)°明显增大(t=5.14,P<0.01;t=7.78,P<0.01)。结论初次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后复发的颅内分叉动脉瘤患者再次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是可行的,动脉瘤再复发率较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复发 支架 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