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患者攻击行为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M·Bond编制的防御方式问卷(DSQ)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分为攻击组(n=32)和非攻击组(n=36)在入院时和住院3个月后进行测评。结果在发病期,有攻击行为患者DSQ不成熟因子分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DSQ中间型和成熟因子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后,两组病人的DSQ成熟型因子分明显增高(P〈0.01)。有攻击行为组患者DSQ不成熟因子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攻击行为与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有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心理防御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后对攻击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设置本次实验时间范围在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之间,纳入对象合计88例,结合统计学计算要求按照奇偶分组方法将组别类目划分为前瞻组及常规组,其中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前瞻组使用前瞻性护理干预内容,将实施不同护理内容前后的MOAS评分及人身伤害事件发生率进行组间数据对比。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前,两组患者MOAS评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常规组患者MOAS评分显著差于前瞻组,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实施 前瞻性护理 攻击行为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外显攻击行为的现状及对患者实施风险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6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 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估患者外显攻击行为状况。应用单双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对两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在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前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评分。 结果: 96例患者的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为( 9.86±1.14)分。干预组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x2=4.022; P<0.05),护理前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 SCL-90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33; t=0.407; P>0.05),护理后的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 SCL-90评分均较对照组低( t=4.347; t=2.935; P<0.05)。 结论: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外显攻击行为风险处于中等水平,应加强监测,风险护理干预在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且能辅助临床治疗,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住院患者 外显攻击行为 风险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前瞻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前瞻性护理。结果:护理前2组MOAS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MO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人身伤害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5.26%,对照组为23.68%,P<0.05。结论:对于伴随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前瞻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其攻击行为并预防人身伤害事件。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前瞻性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精神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具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100, 对其进行随机抽选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喹硫平,实验组:喹硫平联合 小剂量丙戊酸镁。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 PAN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前 1周其 PANSS评分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治疗后 2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 MO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前 1周其 MOSA评分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治疗后 2周、 4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对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采用抗精神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该方法效果确切。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小剂量丙戊酸镁 精神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奥氮平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治疗,分别采用攻击风险评估量表及精神分裂症状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攻击性风险评分和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攻击性风险评分和PANSS评分分别为(1.09±0.57)分、(28.14±3.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6±0.18)分、(35.26±4.4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攻击行为,从而有助于该病的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丙戊酸镁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