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已婚。因间歇发热、咳嗽、咯痰半年,胸闷、胸痛、气短1个月于2012年3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10月开始无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咯白色黏稠痰,伴畏寒,无寒战,体温最高达39.6℃,自服退热药后出汗,热可退,数小时后体温又升高,于当地医院诊治,未见好转。

  • 标签: 新型隐球菌 感染
  • 简介:新型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人体体表、口腔和粪便中,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亦可通过皮肤黏膜或肠道侵入人体,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经血行播散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新型球菌性脑膜炎。妊娠期或产褥期妇女患新型球菌脑膜炎合并球菌肺炎报道较少见,我院2014年7月5日收治产褥期妇女新型球菌脑膜炎合并球菌肺炎1例。

  • 标签: 产褥期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隐球菌肺炎 继发性癫痫
  • 简介:例1,女,69岁,因"反复发热3月余"于淮安当地医院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以午后发热为主,体温一般在38℃左右,最高可达39.4℃,发热前伴有畏寒,时有头痛。临床曾以"肺炎"抗感染治疗,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反复发热 抗感染治疗 午后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新型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并探讨PCR及高通量基因分析在新型球菌感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新型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发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测方法、治疗及预后。结果共计10例患儿入选本次调查,其中男女各5例,中位年龄6.28(4.08,12.02)岁;4例患儿有家禽/土壤/腐物接触史;7例患儿诊断为新型球菌脑膜炎,3例诊断为播散性新型球菌病;5例患儿存在基础疾病,其中2例通过高通量基因分析发现存在原发性免疫缺陷;头痛伴发热为新型球菌脑膜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3例播散性新型球菌病患儿均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治疗均采用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诱导治疗,氟康唑巩固治疗;其中2例患儿诱导治疗期间出现低钾;1例患儿巩固治疗期间出现轻度肾功能损害。治愈5例,放弃3例,复发1例,死亡1例。结论既往被认为免疫功能正常的新型球菌病患儿可能存在基因微突变所致的原发性免疫缺陷;PCR检测可提高新型球菌的检出率并缩短检测时间;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可能提示感染播散;水化及常规补钾可能减轻两性霉素B的毒性;控制颅内高压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播散性新型隐球菌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 继发性免疫缺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型球菌型脑膜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取的15例新型球菌型脑膜炎患者,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对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本次研究中15例患者中,6例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治愈出院40.00%(6/15),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33.33%(5/16),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无缓解20.00%(3/15),另外1例患者因突发脑疝死亡6.67%(1/15)。结论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做好颅内压的预防和护理,药物护理,脑穿刺引流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型 隐球菌型 脑膜炎 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新型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圆形或卵圆形形状的溶组织酵母型真菌,菌体直径4~6μm大小,易于在干燥的碱性和富含氮类物质的土壤中繁殖,特别是在含有鸽子、火鸡和其他鸟类粪便的土壤中。含有致病菌的尘土是人类新型球菌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在健康人群的皮肤和胃肠道也可以分离出新型球菌,但其并不致病。新型球菌在适宜生长的人体组织内迅速以出芽的方式进行繁殖,体积可以增大到7~20μm,并形成荚膜,致病力和耐药性显著增加,在此繁殖过程中不形成菌丝和孢子。

  • 标签: 隐球菌脑膜炎 治疗 神经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40例新型球菌性脑膜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缩短球茵脑膜炎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是球茵脑膜炎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

  • 标签: 新型隐球菌 脑膜炎 综合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8例为急性及亚急性起病,4例起病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颅高压明显,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CM误诊率高;本组患者经联合治疗疗效明显。结论:CM是以头痛、颅高压和脑脑膜刺激症为特点,误诊率高,反复腰穿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抗真菌治疗药物在治疗新型球菌性脑膜炎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救治的新型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30例,分两组每组15人分别采用两性霉素B和两性霉素B的新剂型给予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球菌性脑膜炎的有效率为86.7%;两性霉素B的新剂型为66.7%。结论两性霉素B的新剂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两性霉素B,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急诊 抗真菌治疗
  • 简介:新型球菌是一种带厚荚膜的酵母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在干燥环境中可以生存达1a之久。新型球菌感染多为外源性感染,它能够感染人类皮肤黏膜、大脑和肺部,引起皮肤黏膜球菌病、球菌性脑膜炎和球菌性肺炎。新型球菌进入肺部是感染的第一步,球菌可通过吸入进入人体内而致病。新型球菌所致的感染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如有发病,主要表现为球菌脑膜炎,单纯的肺球菌病少见,球菌眼部感染的有关报道更少。我科2005年1月收治1例新型球菌眼部感染致眼球摘除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新型隐球菌感染 眼球摘除 隐球菌性脑膜炎 肺隐球菌病 护理 隐球菌性肺炎
  • 简介:病史摘要患者60岁男退休工人,于2010-9-6第一次因“不规则发热1周,伴头痛”入我院,体温在37.4℃-39.5℃之间,并伴不同程度的头痛,无明显咳嗽咳痰,颈软,心肺腹均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布氏征可疑(+)。血常规示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核左移?尿常规潜血(++),白细胞(+),9-8咽拭子培养真菌(+)未分类。腹部B超及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为尿道炎,急性咽炎。主要治疗头孢美唑+左氧氟沙星+单磷酸阿糖腺苷及激素,规则治疗一周,效果不佳,发热症状反复,未做抗真菌治疗,后患者自动出院。院外2天仍有发热,2010-9-16患者再次入院,反复多次行血尿常规及培养,痰培养、脑脊液培养均未找到病原菌。血沉偏快24—60mm/h,CRP5.4mg/L,甲状腺系列,肿瘤系列,抗核抗体谱,CD系列,风湿系列,凝血系列,肝炎系列,结核及HIV抗体均阴性,胸片,头颅及胸部CT,头颅磁共振,甲状腺彩超,摄131碘率,骨髓穿刺常规及涂片均未见异常,未找到真菌感染的证据。治疗上仍以抗炎、抗病毒、退热治疗,但效果不佳,后转往省医院求治。再次行血、尿、痰、脑脊液等培养,至10-22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均示新型球菌(+),遂诊断为新型球菌败血症,球菌性脑炎。后回到我院予抗真菌治疗。治疗方案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规则治疗8周,氟康唑维持量治疗6个月,小剂量激素约使用2月余,患者自2011-2-25后没有再出现发热症状,治疗至2011-7-26出院,随访至今,主诉声音沙哑,余无异常,预后较好。

  • 标签: 新型隐球菌 败血症 不规则热。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新型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特点探讨适合的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确诊为新型球菌性脑膜炎的2例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2例病人均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本病病情重,变化快,治疗时间长且效果缓慢,费用高,通过加强针对性护理及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可以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

  • 标签: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D合并新型球菌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CTD并发新型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85岁,平均(51±23)岁;均无明确鸟类接触史。其中3例RA,7例SLE,1例pSS,1例未分化CTD;4例球菌脑膜炎,8例肺球菌病;12例均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起病前均曾单用或联合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治疗;血球菌抗原检测均阳性;6例行脑脊液检查,2例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2例脑脊液培养阳性,3例颅内压明显增高[最高>600 mmH2O)(1 mmH2O=0.009 8 kPa)];7例行肺穿刺活检,7例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阳性;6例发病时淋巴细胞<1.0×109/L,共2例检测了外周血CD4+ T细胞且水平明显降低。治疗方面,12例均静脉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4~6周),12例应用氟康唑,2例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1例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1例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氟胞嘧啶,均改为口服氟康唑序贯治疗,总疗程4~21个月,11例均痊愈,1例球菌脑膜炎症状缓解。结论CTD合并新型球菌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可能与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关,外周血淋巴细胞尤其是CD4+ T细胞降低更易感染,早期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此病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肺隐球菌病 隐球菌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新型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8例肾移植术后新型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真菌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治疗经过、转归。结果18例患者中单纯球菌性脑膜炎3例、球菌性脑膜炎合并球菌肺炎12例、单纯球菌肺炎3例,均在肾移植后常规行免疫抑制治疗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以发热、阵发性头痛伴呕吐为主,确诊依赖血培养和脑脊液墨汁负染色;球菌肺炎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呼吸短促等为主,确诊依赖肺穿刺活检和肺泡灌洗液墨汁负染色。术后所有患者给予氟康唑进行规范性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加用两性霉素B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表现,停药后逐渐恢复。结论肾移植术后伴发新型球菌感染多于术后中晚期该发生,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针对高度怀疑球菌感染者必须及时予以血培养、肺穿刺活检、脑脊液等检查进行确诊。联合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规范性抗真菌治疗疗效较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脑患儿临床病症及预后的护理影响,分析优质护理与患者预后及满意率的关系。方法将30例我院2011年4月~2015年2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临床确诊为新型脑的患儿随机简单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15例)则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满意率情况。结果实验组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预后效果较好,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明显,两组结果差异显著。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患儿及其家属都对护理更为满意和放心。

  • 标签: 新型隐球菌 脑膜炎 临床护理
  • 简介: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人兽共患的感染性真菌病,可侵犯人体的肺、脑、皮肤、骨骼等全身各脏器。因其强烈的嗜中枢性,所致的球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cryptococcameningitis/meningoencephalitis,CME)约占球菌感染的80%以上,具高病死率。现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及治疗几方面阐述球菌病诊治方面的进展。

  • 标签: 隐球菌病 新生隐球菌 格特隐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