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在《世纪中国》一书中,读到了一篇《白岩松访谈》,对了解传媒的现在与未来很有帮助,我经常疑惑的几个关于网络的问题,从访谈中找到了答案。

  • 标签: 网络观 白岩松 传媒
  • 简介:科技的发展给法律带来了无尽的挑战,但技术始终是促进著作权制度发展的催化剂。2001年我国修改《著作权法》确认“信息网络传播权”,2006年7月1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开始实施。《条例》为著作权人的“私有领域”和社会公众的“公有领域”之间设定了网络环境下的界限,为我国网络信息时代著作权法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宽阔的道路。但是,《条例》的颁布实施并不能一劳永逸解决网络维权的所有问题,它的作用仅仅是为人们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给出了一个原则性的标准。网络维权,路途还有多远?依然是个疑问。

  • 标签: “信息网络传播权” 维权 《著作权法》 《条例》 网络信息时代 网络环境
  • 简介:"匿名性"是网络传播的一个普遍特性,网络匿名传播是参与者的身份处于隐匿状态的传播活动.其匿名的特性体现在传播的整个过程中,而传播过程中的各要素也都有助于匿名特性的成立.网络的先天机制及其诸多特点的交汇,使"匿名性"获得了无限的延伸.在身份隐匿的状态下,网络匿名传播更多的体现出了人的"本我"个性,它同时带来了许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控制,有利于维护传播的自由和平等.

  • 标签: 网络传播 匿名传播 个人隐私 言论自由 网络犯罪 信息污染
  • 简介:人类的所有传播活动,都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都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网络传播虽然在技术特性和传播方式上与其他传播形式有很大不同,但其传播的性质、功能以及与社会的关系却是一致的,同样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同样担负着社会责任并受到社会的控制和制约。

  • 标签: 网络 传播 控制
  • 简介:据CNNIC发布的第二十一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1亿,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其中网络游戏玩家达到1.2亿。在持续火爆的网游市场带动下,以网络游戏为载体的广告新形式蓬勃发展起来。网络游戏广告凭借受众面集中、覆盖区域大、针对性强、广告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青睐。有学者称“网络广告开辟了广告的新纪元”,但也有不同的观点对网络游戏广告提出了质疑。

  • 标签: 广告表现形式 网络游戏 中国互联网 CNNIC 网民数量 游戏玩家
  • 简介:网络媒体需要提高文化品位媒体需要提高文化品位,因为媒体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如果说品牌是媒体的生命,那么文化品位则是构筑媒体品牌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媒体的灵魂。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文化品位的媒体,能够长期立足社会,更难想象一个没有文化品位的媒体能够成为知名的品牌。

  • 标签: 网络媒体 文化建设 文化品位 责任 媒体品牌 想象
  • 简介:俄罗斯的网络应用起步于1997年,19年间发展异常迅速,已经成为世界上网络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并且依靠本土技术和设计在本地搜索、电子邮箱、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网络地图等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在网络迅速发展的同时,很多问题也凸显出来,例如网络规范、网络立法、网络盗版、个人信息保护等。俄罗斯政府对网络发展与规范极为重视。

  • 标签: 社交网络 网络规范 网络地图 网络应用 门户网 个人信息保护
  • 简介:自1709年英国安娜法案以来,著作权的发展经历了印刷版权、电子版权、数字版权和网络版权四个阶段。每一次新技术的发展都会对著作权法造成深刻的影响。我们正在经历着数字版权和网络版权的时代。这一切变化都给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标签: 网络版权 尴尬 权能 著作权法 电子版权 数字版权
  • 简介:联合国互联网管理论坛于2007年11月1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0年来全球上网人数显著增加,网民总数已从1997年底的7000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12亿人。其中,美国是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达到2.1亿人,其次是中国,为1.62亿人。可见,网络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深刻,因此,网络谣言对社会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乃至动摇国家政治权力的重要诱因。我们有必要加大对网络谣言的特点、成因、传播机制、社会危害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力度,以做到有备无患。

  • 标签: 网络谣言 成因 国家政治权力 社会生活 社会危害 互联网管理
  • 简介:对于网络舆论监督报道这一特殊的网络新闻形态,网络新闻传播主体要运用相应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来对监督对象进行取舍,在多个价值标准之间进行选择与侧重,即新闻价值取向。网络新闻传播主体为数量巨大的普通网民,他们不同于传统媒体组织化、专业化的传播者,因此,对于新闻价值的取向也会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诸多特征。

  • 标签: 网络新闻 新闻价值 取向
  • 简介:移动直播行业在过去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规则,劣质低俗内容充斥其上,网络信息野蛮生长,资本逐利跑马圈地,使得网络主播被污名化。污名并不是一种不言自明的社会现象,而是像多数社会学研究概念一样具有历史性。基于戈夫曼开创性提出的污名概念,通过对网络主播进行长达三年的网络民族志研究,展示网络主播与直播内容是如何促使局外人对他们进行污名化的,从媒介研究领域扩展关于网络主播污名产生于何处、由谁产生以及出于什么目的的问题。通过粗鄙冷嘲热讽的弹幕行为和暧昧挑逗调情的打赏行为两种污名化新媒体使用依赖,揭示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是如何影响羞耻感的消失。同时以'正能量版块'反污名宣传和移动直播行业的自律公约,显示污名如何作为一种权力形式和自我污名的伦理困境所具有的理论意义。

  • 标签: 网络主播 污名 伦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