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吕鑫 张为远 张靖霄 魏玉茜 郭晓丽 崔世红 颜建英 张孝艳 乔宠 周容 顾蔚蓉 陈先侠 杨孜 李笑天 林建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 20012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 100026,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妇产科 050035,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 272007,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046000,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15,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福州 350005,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5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沈阳 117004,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成都 610044,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上海 200082,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合肥 23000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10019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晚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差异,提高对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我国160家医疗机构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资料,共21 000例,其中子痫前期 8 031例(组),晚子痫前期 12 969例(晚组)。比较早组与晚组孕妇各高危因素及不同体质指数(BMI)、年龄分层的占比情况。结果(1)高危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组与晚组各高危因素的占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组的初产妇、多胎妊娠占比均显著低于晚组,高龄、未规律产前检查、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子痫前期史、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占比均显著高于晚组。(2)BMI分层分析:组BMI≥24 kg/m2孕妇占比[分别为48.2%(2 828/5 872)和45.5%(4 177/9 181),P=0.001]及BMI≥28 kg/m2孕妇占比[分别为19.5%(1 143/5 872)和18.0%(1 656/9 181),P=0.028]均显著高于晚组。(3)年龄分层分析:组35~39岁孕妇占比[分别为21.8%(1 752/8 023)和17.6%(2 118/12 068),P<0.01]、40~44岁孕妇占比[分别为6.8%(545/8 023)和5.4%(649/12 068),P<0.01]、≥45岁孕妇占比[分别为0.7%(58/8 023)和0.5%(57/12 068),P=0.021]均显著高于晚组。(4)多因素分析:高龄(≥35岁)、多胎妊娠、未规律产前检查或由外院转入、高血压家族史(包括父系、母系及父母两系)、既往子痫前期史、慢性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均是影响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风险因素(P均<0.05)。结论有年龄≥35岁、孕前BMI≥24 kg/m2、高血压家族史、既往子痫前期病史、慢性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这些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更易发生子痫前期。

  • 标签: 先兆子痫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时期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资料,探讨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大连市妇产医院收治的12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分为≤32周的组30例,>32周的晚组96例。比较两组孕妇基本情况、生育史、部分临床项目及辅助检查结果、围生儿情况。结果两组中首发症状、ALB、HCT、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新生儿体重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HCT增高、ALB明显降低,尤组组;但24小时尿蛋白和总蛋白无显著性差异。组新生儿体重低,Apgar评分低,死胎引产比例高,预后差。首发症状以血压高为主,其次是水肿,尿蛋白最少。发生胎盘剥、肝肾损害等比例多。住院治疗时间短多在3到10天。而Hgb、SBP、DBP、MAP、PROT、CHOL、TG、Fb、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血黏度、Aptt、SG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在不同孕周的妊娠结局有差异。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可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子痫前期。

  • 标签:
  • 简介:1病例介绍患儿男性,6岁,体重23.5kg,因右侧睾丸下降不全入院。既往无麻醉、手术及过敏史,家族中无心脏疾患者。入院查体:发育、营养好,心肺无异常。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ECG、胸片均正常。入院后3天拟于静脉麻醉下行右侧睾丸下降术。

  • 标签: 氯胺酮麻醉 频发 睾丸下降不全 入院查体 心脏疾患 肝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脂类代谢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10例,按照年龄分为冠心病组(PCAD组)60例及非冠心病组(非PCAD组)5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脂类代谢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史。结果PCAD组吸烟、阳性家族史比率显著高于非PCAD组(P<0.05);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患者比率低于非发性冠心病组(P<0.05);PCAD组患者甘油三酯水平较高(P<0.05);PCAD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主要病因;并且病变以单支管状血管为主;轻度病变比率较非PCAD组高(P<0.05)。结论PCAD患者具有受吸烟、饮酒以及冠心病家族史影响大;病变程度通常较低且以单支管状血管不稳定性病变为主;甘油三酯水平高等临床特点,阳性家族史以及饮酒吸烟是造成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早发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家族史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预防进行详细研究。 方法: 选取 2018 年 02 月 -2020 年 02 月之间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患者 140 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70 名。采用不同的健康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间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率及生活质量。 结果: 研究组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率比对照组低( P < 0.05 )。研究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患者更佳( P < 0.05 )。 结论 对冠心病心肌梗死进行预防,可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心肌梗死 预防措施 心内科
  • 简介: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药物洗脱支架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的近中期预后.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82例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按治疗方式的不同被分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组(植入紫杉醇或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药物治疗)177例和冠心病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10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比较和为期半年及一年的随访(包括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用药等)研究.结果冠心病介入治疗组的男性比例、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方式起病的比例、多支病变比例、肌钙蛋白水平、住院天数及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服用率均高于冠心病药物治疗组(P<0.05);与冠心病药物治疗组相比,冠心病介入治疗组的二级预防(包括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及危险因素的控制)较好,但冠心病介入治疗组仍有较高的再发心绞痛和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减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可以预测冠心病患者在随访一年期间的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联合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须强化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洗脱支架 投药 口服 二级预防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发生率逐年升高,且所致母儿并发症明显增加,妊娠期糖尿病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大多数是关于妊娠期24周及以后的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而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方法及治疗的理论依据尚缺乏。随着人们对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不良母婴妊娠结局进一步认识,积极开展针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与治疗的研究已势在必行。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早期诊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癌与15个STR(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关联。方法肺癌组为住院患者共10例,男5例,女5例;STR对照组是100位无关健康个体,男女各50例。STR采用PCR和五色荧光自动检测技术进行检测,STR包括D8S1179、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D5S818、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D12S391、D18S51、D6S1043、FGA。结果STR中D12S391-23、FGA-24位点的频数分别为0.200、0.400,对照组频数分别为0.040、0.175,这两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位点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R中D12S391-23、FGA-24位点的频率高于对照组,其附近可能有肺癌的易感基因。

  • 标签: 早发肺癌 STR 易感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癌与15个STR(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关联。方法胃癌组为住院患者共10例,男5例,女5例;STR对照组是100位无关健康个体,男女各50例。STR采用PCR和五色荧光自动检测技术进行检测,STR包括D8S1179、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D5S818、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D12S391、D18S51、D6S1043、FGA。结果STR中CSF1PO-10.2、VWA-17、D6S1043-17位点的频数分别为0.100、0.450、0.150,对照组频数分别为0.000、0.200、0.030,这三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位点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R中CSF1PO-10.2、VWA-17、D6S1043-17位点的频率高于对照组,其附近可能有胃癌的易感基因。

  • 标签: 早发胃癌 STR 易感基因
  • 简介:摘要通过讨论肝癌与15个STR(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关联,得出肝癌患者STR中D21S11-29位点的频率低于对照组(无关健康个体),其附近可能有早期肝癌的抵抗基因;D21S11-30.2、D3S1358-16、D2S1338-18、D19S433-14、D18S51-14位点的频率高于对照组,其附近可能有早期肝癌的易感基因。

  • 标签: 早发肝癌 STR
  • 简介:摘要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发生率逐年升高,且所致母儿并发症明显增加,妊娠期糖尿病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大多数是关于妊娠期24周及以后的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而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方法及治疗的理论依据尚缺乏。随着人们对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不良母婴妊娠结局进一步认识,积极开展针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与治疗的研究已势在必行。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早期诊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病症和特点,分析影响患者病情的危险因子。方法2010年至2013年我院共有110例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组和非组,组患者共有60例,标准为男性低于55岁,女性低于65岁的患者,非组共50例。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疾病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PCAD组吸烟、阳性家族史比率显著高于非PCAD组(P<0.05);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患者比率低于非发性冠心病组(P<0.05);PCAD组患者甘油三酯水平较高(P<0.05);PCAD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主要病因;并且病变以单支管状血管为主;轻度病变比率较非PCAD组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因素受到了其生活习惯和环境以及遗传的影响,病变以单支管状血管不稳定为主。临床总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比较高,引起这一疾病的最大因素就是酗酒和抽烟。

  • 标签: 早发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家族史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并发和迟心脏压塞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处理。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院内外收治的病例34例并发和迟心脏压塞患者为观察组,而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34例未并发心脏压塞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心脏介入性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了解来分析并发和迟心脏压塞患者临床特点以及疾病处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和血压稳定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做好患者的诊断工作能够及时的了解患者发病时间以及疾病程度,以此能够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心脏压塞 诊断处理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T)治疗并发和迟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行PCI并发和迟心脏压塞的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行PCI未并发心脏压塞的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就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处理措施加以分析,并与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其中,心脏压塞31例,迟心脏压塞53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心脏介入性治疗后心脏压塞并发症的诊断力度,辨别其发病时间,行心包穿刺引流、外科手术或者应用鱼精蛋白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介入性治疗 心脏压塞 诊断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对治疗造法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金属裸支架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并且对比两组患者的支架情况、治疗效果、预后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支架长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长,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再狭窄、再次血运重建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在治疗造法冠心病上近远期预后比较理想,并且很少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等。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 金属裸支架 早发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131I治疗甲亢后甲减的相关性分析,以提出改进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并降低甲低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科2010-2011年200例131I治疗患者病历分析和逐个随访,其中男性56例,女性144例,平均年龄37.5(17~74)岁。住院病历记录资料齐全,随访时间为1年内,随访内容包括症状,体征,血清FT3、FT4、TSH检查结果。结果一过性131I治疗甲亢的治愈率为73.4%(127例),其中一过性甲低18例(14.17%)永久性甲低41例(32.28%)。一过性甲低18例平均年龄53.6(24~74)岁,甲状腺平均质量为46.2(33~68)g。随访显示,甲低发生在1~6个月。1年内恢复正常者9例(50%),又甲亢者5例(27.78%),恢复时间为2~12个月。永久性甲低41例平均年龄57.7(27~72)岁,甲状腺平均质量为47.6(32~69)g。随访显示,甲低发生在1~10个月。最早发生甲低者为27天。结论年龄和甲状腺质量是造成甲低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碘-131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0~6月龄婴儿期癫痫的病因,提高临床认识。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病房住院的6月龄以内发病的340例癫痫患儿,回顾性分析病史、脑电图、头颅影像、遗传学检查等资料,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病因的发病年龄。结果340例患儿中男196例、女144例,发病年龄为90.5(48.0,135.5)日龄。250例(73.5%)患儿进行了基因检测,其中103例(41.2%)发现致病性或可疑致病性变异,涉及43个单基因变异及2例染色体异常。340例患儿的癫痫病因中,遗传性因素79例(23.2%),结构性因素66例(19.4%),代谢性因素19例(5.6%),多重因素13例(3.8%),病因未明163例(47.9%)。79例遗传性病因涉及30个单基因变异,包括PRRT2 19例、KCNQ2 10例、SCN1A 7例、SCN2A 6例、STXBP1 6例、CDKL5 5例、ARX 2例,另23个基因变异各1例;2例染色体异常分别为21-三体及16p11.2微缺失综合征。66例结构性病因中围生期脑损伤等后天因素37例,皮质发育畸形等先天因素28例,围生期脑损伤合并巨脑畸形1例。遗传性病因患儿发病年龄为95(26,128)日龄,结构性病因发病年龄为90(58,130)日龄,代谢性病因发病年龄为57(30,90)日龄。代谢性病因患儿发病年龄早于结构性病因(U=436.500,P=0.044)。结论0~6月龄婴儿期癫痫的明确病因中以遗传性因素最常见,不同病因发病年龄存在一定差异。合理地开展基因检测有助于及时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 标签: 癫痫 婴儿 病因 基因变异 临床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实验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患在出现房颤和晚房颤时的临床特征,并对其房颤预测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于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135名病患,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病患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研究,并根据病患是否出现房颤分为以下三组:第一组是对照组,病患并未出现房颤症状;第二组是实验1组,病患出现房颤(实施治疗24h内);第三组是实验2组,病患出现了晚房颤(实施治疗24h后)。结合病历相关临床治疗数据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晚房颤的临床特征和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患出现房颤的人数为11人,即发生率为8.15%,而出现晚房颤的人数为27人,即发生率为20.00%,两组数据之间有差异(P<0.05);对未发生房颤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患、房颤和晚房颤病患的临床发病特征进行对比可知,三种病患之间的临床特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房颤病患的预测因素主要有右冠状动脉病变、糖尿病以及左回旋支病变;而晚房颤病患的预测因素则主要是与左心室功能有严重障碍、二尖瓣反流、左心房增大等。结论 通过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患发生房颤、晚房颤的临床特征和预测因素,对发病后是否会出现房颤情况提供了一定的判定依据、相关预测因素的考察支持,有助于临床上可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患进行更好的治疗与预后管理。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早发房颤 晚发房颤 临床特征 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