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农业属于社会效益大的基础产业,需要增加投入进行保护,而我国农业发展中却存在投入不足和增加农业投入积极性不高的现状,要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运用法律手段来确保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

  • 标签: 农业投入 立法
  • 简介:我国农业基础地位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农业固有的弱质性、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中国不利于农业的特殊国情和体制。农业立法应当针对这三个方面的挑战,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排除这些因素对农业基础地位的影响,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

  • 标签: 农业 基础地位 法律对策
  • 简介:缺乏契合农业面源污染的自然一社会特性的制度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规制失灵的根源。矫正农业面源污染规制失灵的出路在于构建契合农业面源污染自然一社会特性的规制制度,强化规则的适应性、可操作性与可监督性。

  • 标签: 农业面源污染规制 规制失灵 矫正失灵
  • 简介:农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成的、以互利为基础的、自治性的生产经营组织.其作用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已列入十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尽管农业合作社是生产经营组织,但其与公司在营利性和成员权利方面存在着很大不同;与集体经济组织在产生原因和目的以及成员边界等方面也不相同.因此,农业合作社是一种既不完全同于公司、又不同于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殊法人.承认这种特殊性,是保证合作社法的具体规则得以科学、合理安排的前提和基础.

  • 标签: 农业合作社 公司 集体经济组织 特殊法人
  • 简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需要法律推进其健康发展。为了化解农村劳动力要素流动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正成为现实抉择。通过改变命令控制性法律规制或软法之治的传统做法,政府和市场合力推动基于社会可接受的法律激励机制,能够更好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外部性问题。为此,应利用“激励-制约”的范式框架,构建以土地、户籍、财政等为制度工具,充分保障农民权益和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现路径。

  • 标签: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 农民权益 社会可接受性 法律激励机制
  • 简介:中国农村改革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质是从责任制度到产权制度的演进过程,产生的一项重要成果是赋予了农民财产权利。在此基础上之上,中国农村改革下一步制度演进的逻辑走向应是从财产权走向企业制度,从形式上体现为从承包农户到家庭农场的制度演进过程,而以个人独资企业为基本企业组织形式的家庭农场则是中国农村主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最适选择。

  • 标签: 承包农户 财产权利 家庭农场
  • 简介:镰刀湾乡地处白于山区,辖13个村,69个村民小组,2497户,9760人(其中农业人口9589人)。总面积2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155亩。有学校12所,学生1750名,有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15名。2004年,全乡田内生产总值3143万元,财政收入228万元,人均纯收入1750元,人均生产粮500公斤。

  • 标签: 农业农村工作 安塞县 耕地面积 人均纯收入 村民小组 农业人口
  • 简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于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城乡资源要素对接对流。通过农地经营权信托和农产品消费信托的复合构造,将京津具有优势的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优势有效对接河北优势的农地和劳动力资源,不仅优化农业要素资源配置,亦连接生产和消费、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但是作为制度创新,既有立法对其付之阙如,当务之急是夯实法律根基,着眼于信托财产登记、受托人风险保障和激励机制等制度构建。

  • 标签: 农地经营权信托 农产品消费信托 农业产业协同发展
  • 简介:智能犯罪是犯罪行为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或精通的专业知识,经过精心策划而实施的一类犯罪.因此,研究智能犯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审讯对策是提高办案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 标签: 智能犯罪 暴力犯罪 特点 审讯对策
  • 简介: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定》框架下的农业补贴,在我国主要是指国内支持。本文通过分析《农业协定》的相关规定和我国的立法现状,结合我国农业补贴现状对立法的需求,总结欧盟改革和美国立法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提出以下完善立法的建议:(1)采取制定一部农业补贴综合立法,辅以配套条例和细则的分层立法模式;(2)综合立法应以规定长期目标为目的,其规定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配套立法以实现短期目标为目的,其具体实施方案应便于修订。文章同时对若干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 标签: 《农业协议》 农业补贴 国内支持
  • 简介: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带来人类社会生活与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尤其会对人们的生存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劳动与雇佣工作模式将面临大变局。如何应对智能时代给劳动者就业及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人工智能应用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每一次工业革命,人的能力不断被超越、人力不断被替代,但是人类社会仍旧在不断向前发展,如何应对此番机械智能革命给我国劳动就业所带来的影响,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启示告诉我们,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需要有前瞻性的、不断完善的劳动法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才能维系整个社会的平稳发展,此外,不断提高劳动力教育水准和比例,革新教育模式,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劳动力也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旧历史背景下的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顺利过渡。

  • 标签: 人工智能 工业4 就业 劳动法制
  • 简介:金融“资金之用于农业者,即谓之农业金融”。农业金融制度对于农业经济之发展至关重要,正如孙中山所言,中国“东南是收获,不见其丰,西北之荒芜,一如其故,此无他,无特别金融机关以为之融通资本故耳。”近代农业金融制度发迹于西方,我国从清末开始仿行西制,历经北京政府,在南京政府时期出现了较大的发展。

  • 标签: 农业金融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 制度文本 地权 史论 宪政
  • 简介:边缘法学:法律语言学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江西农业大学胜利召开,此次会议对我国法律语言学二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认真的回顾总结,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会议由江西省边缘法学研究会举办,江西农业大学法律语言学研究所承办。

  • 标签: 江西农业大学 法律语言学 国际研讨会 边缘法学 法学研究 江西省
  • 简介:在人工智能推动下的司法改革当中,让机器通过深度学习以认知个案,是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前提与薄弱之处。当前,地方法院的实践尚未形成有效的知识积累方法。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前提是法律知识图谱的构建以及裁判规则的类型化与要素化。要件事实型民事裁判论与司法人工智能的生成规律具有内生契合性,可作为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分词设置、知识图谱设计的基础与前端理论。具体应用路径是依要件事实论不断进行层级解构,将案件认事用法解构为不同层级要素,并由法律专家分层级、分阶段标注,从而形成以要素标注的法律知识图谱大数据,以供机器学习。要件事实论之于人工智能司法应用具有独立性,人工智能难以代替法官。人工智能司法应用与民事诉讼制度具有相互促进关系,两者的深度融合将开拓中国民事诉讼的崭新发展阶段。

  • 标签: 要件事实论 人工智能 民事司法 法律知识图谱 要件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