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肺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感染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肺移植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实施的30例肺移植受者临床资料。供肺来自于27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30例受者中双肺移植2例,单肺移植28例。受者术中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术后联合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卡泊芬净+更昔洛韦预防感染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住院期间对受者常规行胸部X线或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和病原学监测等;术后3个月内每1至2周门诊随访1次。结果2例供者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1例考虑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术后30 d内,22例受者共发生24例次细菌感染(呼吸系统感染21例次,血流感染3例次),感染发生率为73.3%(22/30)。呼吸系统感染包括单纯气道感染9例次,气道感染合并侵袭性肺部感染9例次,胸腔感染3例次。呼吸系统感染中16例次为单一病原体感染,5例次为2种及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共分离出病原体26株:鲍曼不动杆菌10株(8株为泛耐药),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2株为泛耐药),泛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泛耐药纹带棒杆菌各2株,黏质沙雷菌、阴沟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各1株。血流感染包括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次和脑膜炎黄杆菌1例次。21例次呼吸系统细菌感染中考虑合并真菌感染3例次。10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受者经治疗后,7例感染控制,其余3例分别于肺移植术后第40、45和60天死亡。5例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受者抗感染治疗后,4例感染控制,1例于肺移植术后第50天死亡。随访至2019年7月,9例受者死亡,其余受者均可进行日常活动。结论肺移植术后早期感染以气道感染和移植肺侵袭性感染多见,感染病原体以泛耐药或多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 标签: 肺移植 并发症 术后早期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新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接受肝移植并在术后3个月内出现NAFLD的8例受者的临床资料,以肝穿刺活检为诊断NAFLD的标准,总结并分析移植术后早期NAFLD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自移植术至发现NAFLD的时间为1.55(0.63,2.93)个月,随访时间为23.60(8.74,32.58)个月。结果全部8例受者均经肝穿刺活检为NAFLD,其中7例伴有肝功能异常,仅1例在活检前的超声检查中发现,2例受者合并存在急性细胞性排斥、1例合并药物性肝损害,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为32.0(12.0,34.0)d。肝组织病理检查示半数以上受者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以大泡性为主。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NAFLD出现较早,常伴有移植物功能异常,需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肝功能异常持续时间较长,但预后较好。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移植物 脂肪变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和七氟醚两种麻醉维持方式对老年患者日间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日间手术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24 h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评分;麻醉诱导前和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含量及血清IL-6、IL-1β、TNF-α含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量表评分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两种麻醉维持方式均造成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神经认知功能改变,其中七氟醚组2例(6.9%),丙泊酚组2例(6.7%),两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神经心理学测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术后24 h炎性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全身麻醉维持方式对老年患者日间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改变无影响,对术后24 h血液炎性因子水平也无影响。

  • 标签: 老年人 神经认知障碍 日间手术 麻醉,全身 丙泊酚 七氟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静脉注射2周预防CM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04例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静脉滴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分为预防组235例和未预防组169例,记录两组受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术后存活率、CMV感染发生率、首次CMV感染发生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404例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856 d,CMV感染的发生率为39.1%;预防组与未预防组两组间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术前PELD评分、CHILD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免疫抑制方案、排斥反应发生率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受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 014 d与731 d;术后CM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7.4%(88/235)与41.4%(70/169),术后首次CMV感染发生平均时间分别为术后75.5 d与110.2 d,首次CMV感染后再次CMV感染率分别为26.1%(23/88)和18.6%(13/70),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静脉注射2周并不能降低CMV感染的发生率,也不能延缓CMV感染的发生时间,不推荐作为儿童肝移植术后CMV感染的预防方案。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巨细胞病毒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管推移训练联合超短波治疗对颈椎前路术后患者早期局部软组织肿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拟行颈椎前路手术的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气管推移组、超短波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4组患者均给予术前常规管理,观察组于手术前3天指导其进行气管推移训练,术后次日给予超短波治疗;气管推移组于手术前3天指导其进行气管推移训练;超短波组于术后次日给予超短波治疗。4组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团队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于术前、术后第3天时准确测量各组患者颈椎侧位片C2-7水平椎前软组织厚度,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术前、术后C2-7水平椎前软组织厚度差值。结果手术前4组患者C2-7水平椎前软组织厚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时各组患者椎前软组织厚度均较手术前明显增加(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术后观察组、气管推移组、超短波组C2-7水平椎前软组织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并且观察组椎前软组织厚度亦较气管推移组、超短波组明显减少(P<0.05);气管推移组椎前软组织厚度与超短波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推移训练联合超短波治疗能显著缓解颈椎前路术后患者早期椎前软组织肿胀,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推移训练 超短波 颈椎前路手术 肿胀 软组织
  • 简介:摘要在临床工作中,眼科工作人员尤其是视光师在第一线面对感染性眼表疾病患者时,必须肩负起两个艰巨问题,即近视防控和感染防控的双重责任和压力。本文明确了眼科视光师在感染控制、屈光检查设备和场所消毒两个方面的实施细则,以进一步规范眼科屈光检查的临床操作流程,加强感染控制专业知识、方法与技能,降低被感染风险,避免交叉感染。汇总目前各大医疗机构的经验,从预防医学和眼科学角度,为眼科屈光检查时的感染控制提供全面且统一的建议意见。

  • 标签: 感染性眼表疾病 感染控制 屈光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视网膜细胞凋亡相关的代谢变化。方法:实验研究。2021年8月将48只8日龄白来航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雏鸡8日龄时,形觉剥夺组分别予以右眼形觉剥夺1周和3周处理,作为形觉剥夺1周组和3周组,对照组不作形觉剥夺处理,与相应的形觉剥夺组培养相同的时间,作为对照1周组和对照3周组。所有组别均通过检影及A超测量雏鸡形觉剥夺前后屈光度、眼轴等数据,形觉剥夺结束后进行雏鸡视网膜电图、彩色立体眼底照相检查,视网膜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以检测雏鸡眼底结构及功能变化,并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雏鸡视网膜中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水平变化,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形觉剥夺1周(t=3.53,P=0.002)或3周(t=18.21,P<0.001)组雏鸡眼轴增长量均明显大于相应的对照1周组和对照3周组,且形觉剥夺3周组雏鸡眼轴增长量明显大于形觉剥夺1周组(t=5.28,P=0.030);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形觉剥夺1周(t=12.40,P<0.001)或3周(t=12.37,P<0.001)的雏鸡屈光度均向负值方向增大,且形觉剥夺3周雏鸡屈光度明显负于1周雏鸡屈光度(t=2.63,P=0.030)。②在形觉剥夺1周和3周雏鸡中,视网膜电图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眼底照相和切片HE染色均未见异常。③形觉剥夺1周和3周后,视网膜bcl-2(t=2.77,P=0.040;t=4.58,P=0.044)表达水平均较相应的对照组下降,bax(t=2.99,P=0.040;t=4.77,P=0.018)、caspase-3(t=3.44,P=0.026;t=3.25,P=0.023)、caspase-8(t=5.82,P=0.028;t=5.38,P=0.013)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上升。④对照组和形觉剥夺1周组雏鸡的视网膜细胞中未见明显细胞损伤表现,形觉剥夺3周组视网膜可见细胞质分布不均,染色质固缩,线粒体重度肿胀,嵴消失,空泡变,内质网脱颗粒等现象。结论:形觉剥夺早期雏鸡的眼底尚未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caspase-3、caspase-8表达量已经发生改变,透射电镜提示视网膜组织发生了细胞凋亡。

  • 标签: 近视 视网膜 凋亡 雏鸡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方法及患者症状转归。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康复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结果:实验组Barthel评分及上、下肢Fust—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治疗效果较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 脑卒中 肢体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探讨淋巴漏的诊断、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805例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淋巴漏分为淋巴漏组271例和无淋巴漏组534例。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漏发生率,评估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术后存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805例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为33.7%(271/805);淋巴漏组全肝供肝比例为14.8%(40/271),高于无淋巴漏组25.8%(138/5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其他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淋巴漏组与无淋巴漏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2.0个月与30.6个月,术后移植受者累计存活率、血管并发症、胆漏、急性细胞排斥反应及肠梗阻等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水与血清甘油三酯(TG)比值预测淋巴漏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最佳临界值0.54,敏感性为59.2%,特异度为80.1%。结论淋巴漏是儿童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增加术后儿童受者死亡率,延长儿童受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淋巴漏经饮食调整后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腹水与血清TG比值可作为诊断淋巴漏的有效参考指标。

  • 标签: 肝移植 淋巴漏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一定纳排标准筛选其中80例对照研究。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参考组(40例,传统开胸手术)和研究组(40例,胸腔镜手术)。通过参考组、研究组组间治疗效果和手术指标的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应用价值。结果 与参考组组间比较,可见研究组治疗效果方面具备显著优势(P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开胸手术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细菌培养及血清生物学标志对比,探讨二代测序技术(NGS)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9年12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因假体周围感染或无菌性松动行关节翻修手术,排除初始关节液无法采集到,通过关节内注射生理盐水获得样本的患者及其他部位存在感染病灶的患者,共纳入患者35人(35例)根据美国肌骨骼感染协会(MSIS)的诊断标准,15例患者纳入感染组,20例患者纳入非感染组。术前两组患者常规检查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D-二聚体(D-Dimer)。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关节穿刺,穿刺液检测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细菌培养及NGS。计算ESR、CRP、PCT、IL-6及D-Dimer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计算NGS、细菌培养及各项血清学标志物的诊断精确度、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髋关节19例(54.3%),膝关节16例(45.7%)。男性21例(60.0%),女性14例(40.0%),年龄67.0(62.0,74.0)岁。感染组15例患者中NGS结果阳性14例(93.3%),细菌培养结果阳性7例(46.7%)。非感染组NGS结果阴18例(90.0%)。ESR及D二聚体的AUC分别为0.667和0.572(均为P>0.05)。CRP、IL-6及PCT的AUC分别为0.827、0.767及0.808(均为P<0.01)。NGS、细菌培养、CRP、IL-6及PCT的精确度分别为0.91、0.74、0.77、0.74及0.83。NGS与CRP、IL-6、PCT、细菌培养两两比较,总体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GS与CRP、IL-6、PCT、细菌培养两两比较,NGS敏感性更高(P<0.05)。NGS与CRP比较特异性更好(P<0.05)。NGS与IL-6、PCT及细菌培养比较,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S比细菌培养及常用的血清学标志物有更高的精确度及敏感性,在PJI的诊断中具有更大的价值。

  • 标签: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假体相关感染 再手术 诊断 关节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LDLT)术后门静脉狭窄(PVS)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PVS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29例儿童LDLT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LDLT术后发生PV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9例儿童LDLT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LDLT术后发生PVS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429例LDLT病例中,LDLT术后PVS总体发生率为6.8%(29/429),首次发生PVS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7 d~14个月)。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39)、术中门脉多次吻合(P=0.000)、置入间置血管(P=0.003)及术中门脉血栓形成(P=0.000)与LDLT术后PVS的发生相关。通过多变量分析显示:受者性别(P=0.019)、术中门脉血栓形成(P=0.000)是引起LDLT术后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患儿、术中门脉血栓形成是儿童LDLT术后发生PVS的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受者在术后随访复查中,尤须重视PVS的筛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降低受者因PVS导致移植失败的风险。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门静脉狭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肝移植术后5年发生纤维化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共完成儿童肝移植498例,其中94例于术后4~6年行肝穿刺活检。根据术后肝活检的结果将受者分为纤维化组和非纤维化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肝纤维化临床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联合预测因子的预测值。绘制联合预测因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预测纤维化发生的准确性。结果94例儿童受者中有54例(57.5%)出现肝纤维化。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受者在冷缺血时间(Z=-2.094)、热缺血时间(Z=-2.421)、药物性肝损伤(χ2=7.389)、胆道狭窄(χ2=4.560)、肝动脉血栓、排斥反应(χ2=6.95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冷缺血时间(OR=1.003, 95%CI:1.000~1.006)、药物性肝损伤(OR=6.493, 95%CI:1.615~26.101)、胆道狭窄(OR=6.451,95%CI:1.205~33.295)和排斥反应(OR=2.735,95%CI:1.057~7.077)是肝移植术后发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6(95%CI:0.691~0.881),临界值为0.311,灵敏度为90.70%,特异度为60.00%,且联合预测因子的诊断价值与其他独立危险因素单独诊断的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5年肝纤维化的发生率为57.5%,冷缺血时间、胆道狭窄、排斥反应和药物性肝损伤是儿童肝移植术后5年发生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因子对儿童肝移植术后肝纤维化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肝纤维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产气荚膜杆菌是一种致病迅速、预后极差的厌氧菌感染性疾病,致残率极高,严重时危及生命。四肢创面确定产气荚膜杆菌感染后常行急诊截肢术,保肢风险极高,且清除坏死组织及肌肉后存留创面巨大,损伤难以修复。报道2019年8月采用超长双侧ALTF成功治愈右上肢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患者1例,效果良好。

  • 标签: 产气荚膜杆菌 超长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10月24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因胆肠吻合口狭窄在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中,男6例,女18例,根据初次手术后有无出现胆肠吻合口漏分为胆漏组及无胆漏组。胆漏组6例,黄疸及持续肝功损害是其主要表现;无胆漏组18例,以反复发作的胆管炎为特点。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中位时间为7.0个月(3~13个月),明显早于无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的中位时间59.0个月(6~1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漏组中位再手术间隔时间8.0个月(5~15个月),无胆漏组间隔时间为72.0个月(24~168个月)(P<0.05)。再次手术方式:胆漏组中4例重新进行肝总管空肠吻合,2例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术中未见胆道结石;无胆漏组中3例再次行肝总管空肠吻合术,15例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术中发现吻合口处或肝内胆管有明显结石。术后1例发生胆漏,2例1个月内再次发生胆道感染,余21例术后恢复顺利,长期随访发现仍有5例有肝内胆管结石。结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胆肠吻合口漏者早期即可出现胆道梗阻表现,应尽早再次手术治疗。

  • 标签: 吻合术,外科 病理性狭窄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胆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619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术后发生AKI 74例(11.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3.826,95%CI 2.267~6.458)、合并高血压(OR=2.376,95%CI 1.162~4.861)、体外循环时间延长(OR=1.049,95%CI 1.024~1.07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OR=1.066,95%CI 1.027~1.106)、血小板计数降低(OR=0.994,95%CI 0.990~0.997)及淋巴细胞比例降低(OR=0.873,95%CI 0.774~0.985)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内部及外部验证,ROC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 0.817 ~ 0.919),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 0.773 ~ 0.941),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结果提示建模组和验证组P值分别为0.932和0.424,预测模型校准度较高;决策曲线提示预测模型具有临床有效性。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KI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有效评估AKI的风险。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瓣膜 急性肾损伤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采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 80例 2019.01~2019.11本院四肢创伤骨折手术患者开展研究,按随机排列法选出 40例列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剩余 45例列为研究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疼痛评分。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缓解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在疼痛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 术后 疼痛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在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中的应用效果,寻求理想的术腔填塞材料。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47例,其中25例术后填塞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22例术后填塞凡士林纱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出血情况及粘膜愈合情况。结果在鼻内镜术后中应用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填塞与凡士林纱条填塞相比,术后疼痛轻,粘膜的愈合好,而两者的止血效果相当。结论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是一种理想的鼻内镜手术填塞材料。

  • 标签: 内镜术 鼻腔填塞 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与优质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以我院收治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1例给予标准化护理与优质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98.36%)在护理满意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73.77%),统计学有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在SAS评分、SDS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我院对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采用标准化护理与优质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标准化护理与优质护理 子宫肌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3D打印镜像技术术前精确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外伤性重度虎口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我科收治外伤后重度虎口挛缩患者11例,虎口角平均(20.5±3.5)°,虎口宽度平均(2.5±0.3)cm,术前画出患侧手术切口线,根据体表标志在健侧相对位置画出切口线,根据健侧虎口设计图形,通过3D镜像技术直接打印出患侧开大至正常后的虎口创面的形状及大小,根据样布设计皮瓣,术前B超探查股前外侧区域穿支口径及位置,以直径在0.8 mm以上穿支为皮瓣供血动脉,术前即可设计画线,术中彻底松解挛缩虎口,采用对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切取游离皮瓣面积为9.0 cm×4.5 cm~11.0 cm×6.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采用医用高分子夹板固定拇指于外展对掌位4周,行系统康复理疗。结果术后11例皮瓣全部存活,无血管危象,供区均Ⅰ期愈合,随访5~14个月,平均10个月,虎口外形明显改善,两点分辨觉10~15 mm,虎口角平均(89.5±3.5)°,虎口宽度平均(5.9±0.8) cm,拇对掌、对指及其内收、外展活动良好。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可明显缩短术中皮瓣设计时间,设计也更加精确,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虎口挛缩创面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防止术后虎口再度挛缩。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虎口挛缩 3D打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