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核酸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月10日我院收治的104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料。采集口咽或鼻咽拭子标本,通过RT-PCR检测COVID-19核酸。结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治疗等情况,根据核酸时间,分为延长(>28天)和非延长(≤28天)。结果:104例患者总共接受607次病毒核酸检测,平均每人为5.8次。自首发症状到核酸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4天(19,34天)。70例(67.3%)患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行第三次检测,其中第三次阳性的患者为16例(22.9%),阴性的患者为54例(77.1%)。结论:大部分COVID-19患者的新冠病毒核酸时间约在首发症状后的1个月以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转阴 假阴性
  • 作者: 李玉峰 张建华 干晗 张开创 蔡康 刘巍 雒胜男 蒋红丽 金彪 赵列宾 孙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肾脏风湿免疫科,上海 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呼吸内科,上海 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上海 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感染科,上海 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心脏中心,上海 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镜朗高级专家诊疗部,上海 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长兴分院心血管内科,上海 20191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4月3日至5月31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长兴分院(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定点救治医院)因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的225例患儿的确诊年龄、性别、病毒载量、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及陪护人员信息等资料。根据患儿胸部影像学表现分为轻型组和普通型组,按确诊年龄将患儿分为<3岁组和3~<18岁组,根据陪护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阳性陪护组和阴性陪护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225例患儿中男120例、女105例,感染年龄2.8(1.3,6.2)岁,<3岁119例、3~<18岁106例。普通型19例、轻型206例。阳性陪护组患儿141例、阴性陪护组84例。3~<18岁组患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时间短于<3岁组[5(3,7)比7(4,9)d,Z=-4.17,P<0.001]。阴性陪护组患儿核酸的时间短于阳性陪护组[5(3,7)比6(4,9)d,Z=-2.89,P=0.004]。临床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纳差与核酸时间有相关性(OR=3.74,95%CI 1.69~8.31,P=0.001)。结论陪护人员同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延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核酸时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纳差影响核酸时间。

  • 标签: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株 因素分析 监护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于2019年12月由武汉开始发展至全国各地,其防控工作是当前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现报道3例NCP患者治疗后咽拭子病毒核酸阴性,粪便核酸检测仍呈阳性。鉴于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高度同源、临床表现相似,参考SARS防治的经验,建议在诊治过程中重视粪便核酸检测情况。推荐粪便核酸检测结果作为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的参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消化道传播风险。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病控制 粪便 咽拭子
  • 作者: 叶颖子 卢燕鸣 许普 陆春梅 陈轶维 胡会 范巧玲 张晓艳 王立波 俞蕙 张婷 周建国 周文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上海 2011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科,上海 20111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上海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感染科,上海 20006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006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上海200127,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上海201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儿病毒核酸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22年4月7日至5月19日在上海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收治的189例3~14岁新冠肺炎患儿为队列人群,按照疫苗接种情况分为未接种组和接种组,总结分析患儿年龄、性别、分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数据,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χ²检验。对疫苗接种情况和病毒核酸时间相关性进行Cox混合效应回归模型分析。并对未接种组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儿未接种疫苗原因。结果189例3~14岁新冠肺炎患儿中男95例(50.3%)、女94例(49.7%),年龄5.7(4.1,8.6)岁。未接种组117例(61.9%)、接种组72例(38.1%)。接种组年龄大于未接种组[8.8(6.8,10.6)比4.5(3.6,5.9)岁,Z=9.45,P<0.001]。临床表现、疾病分型及检验结果组间比较,除咳嗽症状发生率接种组高于未接种组[68.1%(49/72)比50.4%(59/117),χ2=5.67,P=0.017],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曲线及Cox混合效应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接种组病毒核酸时间短于未接种组[8(7,10)比11(9,12)d,Z=5.20,P<0.001;矫正HR=2.19(95%CI 1.62~2.97)]。未接种疫苗原因问卷调查发放115份问卷,收集有效问卷112份(97.4%),其中家长认为患儿不在接种适龄范围(51例,45.5%)及身体特殊情况(47例,42.0%)是未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结论接种疫苗可以有效缩短新冠肺炎患儿病毒核酸时间,应积极制定针对性方案,提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

  • 标签: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接种 Omicron株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22年4月25日至6月8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定点救治医院)因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的177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根据患儿胸部影像学表现分为轻型、普通型组;按感染年龄将未接种疫苗患儿分为<3岁、3~<18岁组;根据疫苗接种情况将3~<18岁患儿分为未接种、接种1剂次、接种2剂次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77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中男96例、女81例,发病年龄3(1,6)岁,病毒核酸时间为(10.3±3.1)d。轻型138例、普通型39例。3~<18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适龄儿童中未接种疫苗55例、接种1剂次5例、接种2剂次36例。接种2剂次疫苗患儿末次疫苗接种时间≤6个月比>6个月病毒核酸时间更短[(7.1±1.9)比(10.8±3.0)d,t=-3.23,P=0.004]。单因素分析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时间受未接种疫苗患儿年龄、基础疾病、消化道症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的影响(t=3.87、2.55、2.04、4.24、3.51、2.92,F=16.27,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β=-0.33,95%CI -0.485~-0.182,P<0.001)、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剂次增多(β=-0.79,95%CI -1.463~-0.120,P=0.021)是患儿病毒核酸时间缩短的保护因素,淋巴细胞比例减少(β=-0.02,95%CI -0.044~-0.002,P=0.031)、有基础疾病(β=1.52,95%CI 0.363~2.672,P=0.010)则是患儿病毒核酸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细胞比例减少、有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病毒核酸时间长,年龄增长、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剂次增多患儿病毒核酸时间短。

  • 标签: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病毒,核酸转阴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阿比多尔与干扰素雾化吸入在新冠肺炎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核算率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 将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的治疗方法作为分组依据,单疗组40例用的是阿比多尔单一治疗,联合组40例则联合了干扰素雾化吸入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核酸检测率,分析联合用药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发现联合组的核酸抗体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阿比多尔与干扰素雾化吸入在新冠肺炎中的联合治疗能够进一步优化新冠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阳率。

  • 标签: 联合治疗效果 阿比多尔 干扰素雾化吸入 新冠肺炎 核酸检测
  • 简介:〔目的〕追踪监测海洛因依赖者尿检时间,为在出入境人群中开展药物瘾检测,评判海洛因依赖者近期吸食状况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酶放大免疫分析技术(EMIT)原理,利用德灵公司UrineOpiatesScreenFlexTM试剂盒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连续检测60例被强制戒毒者每日尿吗啡含量,测定在不继续吸食的情况下尿检时间为(3.833±2)×0.218d。〔结论〕根据尿检追踪监测结果可判断海洛因依赖者近期吸食状况,同时对在出入境人群中开展药物瘾检测和临床戒毒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海洛因 依赖者 尿样 检测 转阴时间
  • 简介:慢性病毒性肝炎为常见的一种疑难病症,病原学分类为乙、丙、丁、庚等类型,还有两种以上病毒的重叠感染。病情反反复复.缠绵难愈.相当一部分病人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和肝坏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 标签: 肝硬化 肝病治疗 转阴 肝炎病毒 肝细胞功能 速度
  • 简介:慢性病毒性肝炎为常见的一种疑难病症,病原学分类为乙、丙、丁、庚等类型,还有两种以上病毒的重叠感染。病情反反复复,缠绵难愈,相当一部分病人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和肝坏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 标签: 肝硬化 肝病治疗 转阴 肝炎病毒 肝细胞功能 速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痰菌率是评价化疗近期效果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多以痰菌连续2个月阴性直至疗程结束前持续阴性为的标准。但其依据似为"约定俗成"。本研究欲通过对化疗不同月份及痰菌连续

  • 标签: 痰菌阴转率 化疗病人 连续 转阴 近期效果 疗程
  • 简介: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危重病人预警蛋白(LGT—LostGoodwillTarget)指纹由阴性向阳性转变后是否出现有意义的差异指纹。方法:应用CM10弱阳离子芯片结合表面增强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SELDI—TOF—MS)技术检测21例恶性肿瘤患者(分析纽)LGT指纹由阴性向阳性变异前后的血清蛋白质指纹谱。以质/核比(M/Z):11100+H~11900+H,出现丰度〉10%峰簇(cluster),视为LGT阳性,反之为阴性。另选择12例肿瘤患者各1份血清样本,间隔一周检测一次,再选择5例肿瘤患者取连续两天血清标本各1份进行检测,以此作为影响因素对照组。去除与对照组相同差异指纹后,比较LGT阳性向阴性转变后差异蛋白质组指纹有无显著性。结果:分析组中恶性肿瘤患者LGT指纹由阴性向阳性变异时,有18个蛋白质指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差异指纹44个,其中M/Z为1005、1008的指纹与分析组相同,将之剔除后,剩余了16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质指纹,其中上调指纹的m/z(质/核比)值分别为6626、2889、6429、8866、3452、1259、3052、3699、8531、757、1146和8765。下调指纹的m/z值分别为17650、7979、778和1006。结论:SEL-DI—TOF-Ms技术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捕获的m/z:6626、2889、6429、8866、3452、1259、3052、3699、8531、757、1146和8765蛋白质指纹呈上调趋势,m/z:17650、7979、778和1006蛋白质指纹呈下调趋势,可视为恶性肿瘤LGT指纹阳的差异蛋白质。

  • 标签: 恶性肿瘤 蛋白质指纹 SELDI
  • 简介:<正>我国已广泛推行的六个月短化方案:2SHRZ4HR,为初治菌阳肺结核最佳方案之一,在全程督导下能获得很高的治愈率。在化疗中一个引起人们注意的现象是:使用同一化疗方案的病人,疗期内病人

  • 标签: 强化期 化疗方案 痰菌阴转 短疗程 肺结核病人 全程督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核酸是基因的本体,又是基因的营养源.基因是贮存、传递遗传信息的DNA功能片段.基因受损,可导致细胞老化,疾病丛生,加速肌体衰老.科学补充外源核酸,有利于受损基因修复,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水平,阻抑细胞老化,减少疾病发生,延缓衰老进程.

  • 标签: 核酸疗法 核酸 基因 核酸营养 基因修复 人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31I治疗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40 IU/ml)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后TgAb时间与临床归的关系,并分析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131I治疗前TgAb阳性的126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1例,年龄11~74(42.1±11.5)岁。将患者按末次随访时的治疗反应分为疗效满意组和疗效不满意组。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间年龄、性别、原发灶最大径、肿瘤是否多灶、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术前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TgAb水平(术前及首次131I治疗前)、首次131I治疗后(1、6、12个月)TgAb水平的下降率、TgAb时间、131I治疗总剂量、肿瘤分期、淋巴结分期、淋巴结转移率、首次131I治疗前复发危险分层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患者临床归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患者临床归的最佳临界值。结果疗效满意组患者共109例,疗效不满意组患者共17例。2组间首次131I治疗后12个月TgAb水平下降率[89.84%(82.81%,94.70%)对83.01%(74.99%,91.08%),Z=-2.168,P=0.030]、TgAb时间[(25.06±17.96)个月对(45.41±22.11)个月,t=-4.206,P<0.001]、131I治疗总剂量[3 700(3 700,3 700) MBq对5 550(3 700,10 545) MBq,Z=-4.388,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Ab时间(OR=1.036,P=0.034)及131I治疗总剂量(OR=1.033,P=0.001)为预测临床归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TgAb时间临界值为31.5个月(曲线下面积为0.766,95%CI:0.650~0.881,P<0.001)时,其预测临床归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分别为78.00%和70.60%。结论对于131I治疗前TgAb阳性的DTC患者,其TgAb时间和131I治疗总剂量是预测患者临床归的独立危险因素。TgAb在首次131I治疗后31.5个月内转的患者更易获得满意疗效,且疗效满意组患者所需的131I治疗总剂量比疗效不满意组更低。

  • 标签: 碘放射性同位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近距离放射疗法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物理方法治疗宫颈糜烂时,对HPV(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率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患宫颈糜烂并检查高危型HPV(high-riskHPV,HR-HPV)持续阳性的宫颈糜烂女性76例,根据对治疗方法选择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39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仅给以物理微波方法治疗,1次/d,持续治疗2周,月经干净3-7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以康复新液宫颈外敷,1次/d,持续治疗2周,月经干净3-7天治疗;然后使用宫颈脱落细胞刷刷取宫颈细胞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技术(real-timePCR)检测13种HR-HPV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对比2组患者HR-HPV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HR-HPV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物理方法治疗宫颈糜烂时,可以明显改善HR-HPV率,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物理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康复新液 物理微波方法 转阴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