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血液中心现行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的模式下,对核酸检测无效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方法:对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的70231份血液标本进行核酸单人份检测(包括联合检测和鉴别检测)。结果:总测试数为78866,无效测试率为0.09%。2台仪器的无效测试率相近,但不同项目的无效测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鉴别检测的无效测试率显著高于联合检测(P〈0.01)。在无效结果的原因分布中,联合检测较平均,而鉴别检测分布不均,其中样品原因和其他硬件原因的出现频率,鉴别检测均高于联合检测。结论:核酸检测人员只有通过重视样品的检测前质量控制和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才能减少无效结果的出现,避免浪费。

  • 标签: 核酸检测 无效测试 联合检测 鉴别检测 错误信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原体检测和药敏结果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856例患者,均进行支原体检测,并对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6例患者中359例支原体感染阳性(41.94%),其中Uu阳性286例(33.41%),Mh阳性21例(2.45%),两者混合感染52例(6.07%)。阳性标本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2.48%、88.58%、83.84%,对环丙沙星、司帕沙星、氧氟沙星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12.53%、26.46%、28.41%。结论支原体的感染率相对比较高,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重要感染菌之一,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的敏感率较高,是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

  • 标签: 支原体 检测结果 药敏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贫血患者血液的检测结果,为贫血病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近一年内来我院治疗的贫血患者112例作为实验研究组,并选择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实验对照组,对两组实验对象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进行静脉血液采样,对比分析两组对象血液中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差异。结果慢性感染、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患者MCV、MCH、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MCV、MCH、MCHC、RDW与健康人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贫血是由多方面系统疾病综合而致,往往具有类似血液学特征的贫血症,其产生的原因各有不同。临床上常以检测患者的MCV等指征来鉴别贫血患者。

  • 标签: 贫血症 血液检测 血液生化 结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90例健康体检及门诊住院病人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等血管病变项目检测,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及不同健康状况患者的血管弹性状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baPWV评价的动脉硬化患病率持续上升,结论通过动脉硬化检测对于存在危险因素动脉硬化的患者进行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 标签: 动脉硬化检测 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育龄女性孕前TORCH检测的分析,为优生优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10月来我站接受孕前检查的320例女性为研究目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进行TORCH-IgG与TORCH-IgM检查。结果在育龄女性的孕前检查结果中,TORCH抗体任意一项病原的免疫球蛋白(IgM)阳性者共22例,分别为6例弓形虫、3例风疹病毒、7例巨细胞病毒、6例单纯疱疹病毒;IgG抗体阳性例数共计298例,分别是15例弓形虫、180例风疹病毒、305例巨细胞病毒、30例单纯疱疹病毒。结论育龄女性在孕前进行TORCH检测,可以有效预防早产、胎儿发育畸形、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迟缓、死胎,甚至流产等不良现象,以实现优生优育的目的。

  • 标签: TORCH检查 病毒 孕前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阳性与性别、血型、输血次数和输注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对697例输注血小板制剂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697例患者中共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74例(10.62%);血小板抗体阳性与性别、血型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输血次数呈正比(P〈0.01),并且血小板抗体阳性与输注效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血等免疫因素刺激导致产生血小板抗体,输血次数越多,血小板抗体产生概率越大;血小板抗体阳性会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为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对血小板抗体阳性者应尽量进行配合性输注。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阳性 输血次数 输注无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对宫颈病变诊断的符合率,进一步探讨二者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22例在本院门诊行TCT检测结果异常,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CT检测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ASC-H86.36%、L-SIL90.41%、H-SIL94.44%。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可提供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休息与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二者结合能大大的提高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早期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宫颈癌前病变 病理活检
  • 简介:摘要工程施工质量优劣取决于建筑工程材料质量,因此,针对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试验格外关键,实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阶段,要依照有关规章制度,且确保检测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工程施工管理提供切实的数据为支撑,且制定客观的检测试验材料,促进我国建筑业的稳定快速的发展。本文对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建筑材料 检测结果 影响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一次性输液接头存在的微生物,探讨感染风险和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ICU住院患者共60例,对他们的输液接头的使用情况、抗生素和营养液体输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留置时间超过24小时的输液接头均行微生物检测结果检测的输液接头一共63套,其中有7套检出了致病菌,细菌阳性检出率为11.1%。其中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株真菌,1株表皮葡萄球菌。结论一次性输液接头所潜在的感染风险较高,尤其是血浆、血液等营养液体的输注后,必须对深静脉的留置管路进行及时的更换和冲管,同时医护人员重视手部的清洁和消毒,从而降低输液接头相关感染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中所收治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比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各80例。a组患者采集末梢血液,b组患者采集静脉血液,c组患者采集动脉血液,将三组的血液采集进行相同检测,对比三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红细胞等差异。结果b组与c组体检者血液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体检者的WBC、RBC、HGB、MCV等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血液采集方法对检测结果会带来不同的影响,静脉采血能够明显表现出血常规的变化。

  • 标签: 血液采集 检测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集200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行血常规检查;分别对室温下放置10min、2h、12h和24h后的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对血常规检查中的主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末梢血中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的检测值均明显高于静脉血(P<0.05),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静脉血(P<0.05),白细胞(WBC)分类百分比和静脉血无差异(P>0.05);静脉血的WBC、RBC和Hb不同时间检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PLT较放置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较多,选取静脉血在2h以内进行检查可以降低误差。

  • 标签: 血常规 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南平市出境男性乙肝检测结果,拟观察乙肝检测情况,加强相关人群宣传教育。方法整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南平市出境男性人员,共1422人检测乙肝,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1422例出境男性中,肝炎16人,表抗阳性130人,占总人数9.14%。ALT介于40-100之间25人,ALT大于100患者共8人。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劳务人员,其中肝炎患者占所有患者93.75%,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占所有携带者95.38%。劳务人员年龄范围集中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43岁。结论出境男性乙肝检测结果有一定代表性,相关部门应针对其特性加强监管、宣传教育,并积极防治。

  • 标签: 肝炎 表面抗原 阳性 出境男性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尿标本中的尿蛋白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牡丹江市某医院收治的120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1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晨尿、日间尿和24小时尿中尿蛋白含量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晨尿中尿蛋白和24小时尿中尿蛋白含量低于日间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尿尿蛋白与24小时尿中尿蛋白的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标本晨尿、日间尿和24小时尿中尿蛋白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种尿标本中尿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脏疾病患者不同尿标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均较正常人高,但晨尿和24小时尿中尿蛋白含量低于日间尿。由于日间尿较易留取,故可作为患者临床尿蛋白检测的尿液标本取样。

  • 标签: 尿蛋白检测 尿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中血糖和年龄及其性别的关系,进而比较男女血糖异常率与年龄及其性别的关系。方法在日立7100生化仪上用葡萄糖诊断试剂(GOD)法对2291名健康体检者血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91名职工的血糖平均值与年龄成正相关,其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血糖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其中51-60岁年龄段血糖水平最高,男女组分别为6.06±2.21、6.12±2.52)。各年龄段中除31-40、41-50、51-60岁男女组之间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20-30、61岁以上年龄段男女组之间血糖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各年龄段体检者中血糖总异常率分为0.13%、0.61%、1.96%、3.49%、6.68%,随年龄增长血糖指标异常率逐渐增加。结论血糖均值和异常率与年龄成正相关。

  • 标签: 血糖 体检 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领域也呈现出飞速发展模式,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不断步入大众视野,建筑技术的高要求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提出更大的挑战。烧结普通砖因其具有的高强度及耐久性,保温隔热、隔音吸声等优势,一直以来是建筑墙体围护结构的最佳选择。烧结普通砖在建筑物内墙、外墙、柱、拱、烟囱等结构中被广泛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烧结普通砖也有诸多缺陷,因而导致其逐渐退出建筑市场,因此,对烧结普通砖进行试验检测,进而分析其结果,提出判别标准及处理的原则,为烧结普通砖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

  • 标签: 烧结普通砖 检测试验 结果探究烧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孕晚期妇女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了解孕晚期妇女凝血功能状态。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154例孕晚期孕妇(实验组)和74例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作凝血指标的检测,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孕晚期妇女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D-Dimer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于保证母婴安全,防止产科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孕晚期孕妇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晚期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检测165例孕晚期妇女(孕周>35周)、122例孕早期妇女(孕周<13周)和36例健康非孕妇女血浆中的PT、APTT、TT、FIB,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非孕组相比,孕晚期组PT、APTT明显降低,FIB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早期组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进入孕晚期阶段后血液趋于高凝状态,及时掌握孕妇凝血功能变化,对于预防产后出血、血栓形成,避免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孕晚期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