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手术后的护理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我科腰椎结核行腰椎前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的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记录比较两组的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痊愈时间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肺部感染、尿潴留、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的护理配合,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缩短患者的术后痊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结核 清除植骨融合术 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骨取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对355例髂骨取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髂骨取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17.5%的患者(62例)髂骨取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髂骨取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髂骨取骨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椎间融合器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0年3月采用人工椎间融合器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症38例,根据邹德威疗效评价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38例病例均获得椎间性融合。优28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2.1%。结论人工椎间融合器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融合率高,可保持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椎间融合 内固定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固定椎板间融合治疗椎体终板软骨炎所致胸腰背部疼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椎板间融合治疗椎体终板软骨炎所致胸腰背部痛患者18例。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Denis疼痛分级,手术后胸腰背部疼痛16例消失,2例明显缓解。椎板间融合标准参照FDA推荐的Simmons法,手术后3个月融合良好。结论内固定椎板间融合治疗椎体终板软骨炎所致胸腰背部疼痛,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小关节融合椎板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Cage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围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06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Cage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适应性训练,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切口渗血、渗液,引流情况,并进行正确体位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通过术前训练、准备及术后观察,106例患者均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结论精心围期护理可提高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Cage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腰椎管减压 椎间Cage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内固定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在偏心性髋臼旋转截时于髋臼后上缘旋出部分上方进行并检测前、后髋关节生物力学的变化,为临床进行该类手术时髋臼后上方是否需要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将7具人体防腐骨盆标本建立成髋关节发育不良模型,测定每具标本模型髋关节所受应力的初始应变值仅,在每具标本的同一侧做偏心性髋臼旋转截,再测定应变值β,然后,于旋转截后的髋臼后上缘旋出部分上方加块进行,再测定应变值β’。应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比较前后髋关节间应力的改变程度在不同压力负荷时有无差别。结果前后组的对比中,当压力负荷为100N时,t=0.254,P〉0.05;200N时,t=-0.542,P〉0.05,可以认为前后两组问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组多数标本的绝对数值要优于非组。结论髋臼旋转截后,在髋臼旋出部分后上方进行,能使股骨头所受的应力更趋于合理分布,而且,待块与宿主完全愈合后,能较好地增加髋臼后上方的储备量。

  • 标签: 髋关节 发育不良 髋臼旋转截骨术 生物力学 骨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同种异体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与椎板间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两种方法疗效的优劣,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7~2008.03沧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程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获得随访,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同种异体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组即试验组在改善椎体高度、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同种异体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可以很好的恢复伤椎高度,并且能够很好的长期维持术后伤椎的高度,避免远期椎体塌陷。在减少迟发性椎体塌陷导致腰背痛、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腰椎骨折 内固定术 植骨 椎弓根钉
  • 简介:目的对经前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合的进行效果观察.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5例胸、腰椎患者采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内固定治疗,对一期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无1例发生发症发生及复发,融合满意;无1例发生内固定失败,手术前后凸角矫正度(17.4±1.8)°.结论经前路病灶清一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使病变部位在术后获得满意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 标签: 病灶清除 植骨 内固定 胸腰椎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观察2009年6月-2012年2月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治疗58例(6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按Paley跟骨折分型B1型26足,B2型14足,C1型16足,C2型4足,D型2足。结果58例(62足)患者给予6-20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测量Gissane角平均132°,B?hler角平均30°。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优30足,良24足,可6足,差2足,优良率达87.1%。结论该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骨折愈合后克氏针拔除方便,无内固定寄留、无需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物,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中占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牵引应用进展。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牵引是用钢针(或钉)穿过端对肢体进行牵引。适用于某些不稳定性骨折(如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周围软组织丰厚(如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或肌肉拉力过大的骨折(如骨盆骨折脱位)等。开放性骨折经清创缝合后,亦可用持续牵引治疗,便于随时观察创口。持续牵引可以对抗伤肢的肌力,逐步矫正骨折端成角和重叠。同时由于牵引时周围肌肉的张力,在骨折周围产生挤压力,使侧方移位也得以矫正。持续牵引兼有复位与固定两个作用。牵引亦适用于各种骨科手术后的肢体固定。

  • 标签: 骨牵引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埋的副作用和处理方法。方法我站2010年1月至今387例皮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月经紊乱是常见的副反应,尤其是使用后3个月内达39.02%,约70%在一年内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积极止血对症,中药调试可减少取出。

  • 标签: 皮埋 避孕 副反应 处理
  • 简介:摘要经口咽部上颈椎肿瘤切除颈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是目前治疗上颈椎肿瘤的最有效方法。该手术是在全麻下行经口咽颈椎肿瘤切除,解除脊髓压迫,再行枕颈钛板内固定植融合,重建颈椎的稳定性。1我科2008年8月为一上颈椎肿瘤患者采用上式,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经口咽入路 上颈椎 颈后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中从入口处环钻取结合微创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46例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中,从髓内钉入点处以环钻替代开髓器开髓并取,采用微创小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端,然后用髓内钉专用髓腔绞刀扩髓、顺行穿过断端至胫骨远侧,按髓内钉固定操作步骤安装髓内钉及远近端锁钉,最后将所取松质于骨折断端周围。结果中均未发生平台骨折,术后46例中失访6例,其余随访5~21个月,平均14.2个月;40例均一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性愈合时间4.8个月,X线片显示,在术后1~2月即可观察到有明显的痂生长征象。40例中,2例膝前轻度疼痛,能忍受,无需处理,膝、踝关节活动正常,无感染及内固定失效,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在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中,从入口处环钻取结合微创复位,能提高骨折一期愈合率,减少并发症,疗效满意。

  • 标签: 胫骨骨折 交锁髓内钉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置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28例。结果28例患者,随访1.5-3年,按齐新生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例18,良7例,可2例,差1例。全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者,优良率为89.2%。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是一种操作简便易行、疗效满意的方法。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外侧融合 退变性腰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