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经侧隐窝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12月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按随机数字表发法分成2组,每组13例;观察组行小针刀经侧隐窝减压治疗,对照组行骶管封闭治疗,2组疼痛改善情况和治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改善较对照组明显,观察组综合治愈率为92.3%,对照组为53.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针刀经侧隐窝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疗效及治愈率较高,值得推广临床。

  • 标签: 小针刀 腰椎管狭窄症 减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价值。方法选取66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就诊序号将其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行单纯有限减压术治疗,研究组行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差异。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研究组,但研究组的术后JOA、ODI、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具有较好远期疗效,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故应予推广使用。

  • 标签: 有限减压 固定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减压术(PEID)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为此项技术在临床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6月一2015年6月,共7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DLS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40例,女3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传统组)和改良PE1D组(改良组),每组各37例。记录2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椎管矢径和横径的变化,以及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Qswestiy功能障碍指数(QD1),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在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方面,改良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2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VAS评分和0D1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但2组间各时间点VAS评分和0D1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改良PE1D可以取得与开放减压术同样的临床效果。且改良PE1D在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开放减压术,提示它是治疗DLSS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内窥镜检查 减压术 外科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单侧椎管减压钉棒固定结合PLIF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5月我院采用单侧钉棒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13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5.3岁,采用单侧椎管减压钉棒固定结合PLIF技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25例患者,术后获3个月~18个月随访,经腰椎X线检查,所有患者椎间均骨性愈合,有3例患者椎间隙高度有明显丢失,椎弓根螺钉均无松动,按Henderson功能评价标准3,优20例,良3例,一般2例,优良率92%。结论单侧椎管减压钉棒固定结合PLIF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疗效满意。

  • 标签: 单侧钉棒固定 单侧椎管减压 退行性腰椎不稳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椎板回植术与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其中椎板回植术组(A组)28例,椎板减压内固定术组(B组)30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输血量、卧床时间、并发症及术后2年腰部功能等方面的情况。[结果]A组与B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8、32个月。两组相比较,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血量均较少(P<0.05),但卧床时间较长(P<0.05)。而两组在术后2年腰部功能状况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椎板回植术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安全、可靠,减少了椎管粘连和瘢痕形成,有助于恢复局部解剖和维持脊柱的稳定。

  • 标签: 椎板回植术 内固定术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管率在诊断“颈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部分脊髓型颈椎患者共78例。对其颈椎X线侧位片及MRI片的C3-7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进行了测量,并对其比值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78例患者的颈椎X线侧位片,MRI片的C3-7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进行了测量,其均数(X)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比值(A/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管率能够可靠地判断椎管狭窄,是临床上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 标签: 颈椎病 颈椎管狭窄 颈椎管率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化学工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相比于常压蒸馏工艺,减压蒸馏既可以降低对水蒸气成分的影响、发挥介质作用,又可以减少热敏物质聚合与分解的危险、改善平衡关系,值得在工厂广泛应用。本文结合了常减压蒸馏装置中减压系统的特点,研究了设计减压塔顶油气管道、抽真空系统管道以及减压炉出口转油线管道的关键点。

  • 标签: 常减压蒸馏装置 减压系统 管道设计
  • 简介:目的对比椎管减压方式(270°和360°)并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椎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一2011年12月分别采用270°和360°椎管减压并同时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和脊椎前中柱重建治疗且资料完整的36例严重胸腰椎骨折病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A级2例,B级5例,C级17例,D级12例。接受270°椎管减压组(A组)17例,360°椎管减压组(B组)19例。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和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4^48个月,平均28.5个月。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中和术后输异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P<0.05),A组优于B组。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两组病例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组间在术后Cobb角矫正度和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椎管占位的恢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B组优于A组。两组病例的钛网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中除ASIA分级A级患者外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脊髓功能恢复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〇P>0.05)。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一期后路固定、椎管减压和脊椎前中柱重建术,270°和360°椎管减压各有优缺点,采用360°椎管减压需慎重,而270°椎管减压有待进一步改进。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编者的话:再有两个月,牵动亿万国人心弦的高考又将拉开大幕。数以百万计的考生走入考场,迎接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比较重要的考验;数以千万计的家长则于考场外,忍受自己人生中"最无助"的一次煎熬。编者之所以说"最无助",是因为几乎所有的考生家长,都会自称对自己的孩子能否取得好成绩"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全身心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尽最大努力不给孩子添乱。

  • 标签: 大幕 后勤保障工作 自我修养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在石油工业中占据极大比例的蒸馏工艺也有了极大地进步。关于蒸馏工艺,就不得不提到常减压装置的应用,关于常减压装置,其能源消耗非常大,往往能够占到整个炼油厂能耗总量的五分之一,所以,就怎样减少常减压装置的能耗问题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和学者为之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毕竟常减压装置对炼油厂的效益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减压装置的工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优化方法进行分析,希望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常减压装置 工艺优化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结合微型钛板置入治疗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51例,A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龄47岁-65岁;采用微型钛板固定。B组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53岁-66岁,使用传统缝线悬吊固定。两组均行C3-C7节段椎板减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24个月,采用“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应用日本庆应大学整形外科的12分法进行量化评定轴性症状(axialsymptom,AS)发生率,通过影像学资料的测定评价颈椎曲度的变化及椎管矢状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均获术后24个月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JOA评分A组术前、术后24个月分别为(7.8±1.2)、(14.4±2.0)分,改善率为65%±8%;B组为(8.2±1.0)、(14.0±2.0)分,改善率为50%±12%。轴性症状评分A组术前、术后24个月分别为(6.4±1.8)、(9.4±0.5)分,改善率为68%±5%;B组为(6.1±2.0)、(8.2±0.3)分,改善率为40%±3%。术前、术后及组间JOA评分及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曲指数A、B两组治疗前分别为(14.4±5.5)、(14.7±4.9),治疗后为(14.1±4.2)、(11.5±3.8)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差值分别为(0.3±1.2)、(3.2±0.9),两组颈曲指数差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前、术后一周、术后24个月颈椎管矢状径测定,A组为(7.4±3.8)mm,(12.5±2.1)mm;(12.3±2.0)mm,B组为(7.2±4.1)mm,(13.3±1.6)mm,(11.6±1.1)mm,手术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个月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微型钛板 氟骨症 颈椎管狭窄症 椎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减压术操作与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行胃肠减压术治疗患者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临床痊愈,胃肠减压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结论胃肠减压术的正确使用,对腹部疾病尤其是肠梗阻、胃肠道穿孔、胰腺炎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肠减压术 操作过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内镜囊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小关节囊肿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7例采用经皮内镜治疗的椎管内小关节囊肿患者纳入本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了6周以上的非手术治疗。根据囊肿形态不同,分别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囊肿切除术和椎板间入路囊肿切除术治疗。分析入组患者的住院表,每例均行MRI检查,部分患者行术后影像学检查。随访1年以上。结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MacNab改良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经皮内镜切除小关节囊肿后进行囊肿形态观察。平均手术时间为53min。无明显手术出血。依据MacNab标准,2例优,4例良,1例可。在良和可的病例中,术后放射性疼痛和跛行症状缓解较好,而部分患者仍残留腰痛。结论对于熟练的外科医生,经皮内镜手术是治疗椎管内小关节囊肿的一种较好选择。可以避免副损伤和术后不稳定的增加。经皮内镜可视系统为病理结构的切除和良好的椎管减压提供了条件。在行伴或不伴融合的椎板切除术之前应该首先考虑经皮内镜技术。

  • 标签: 脊柱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管 骨囊肿
  • 简介:9月7日,26岁的女演员徐婷因患恶性淋巴癌在北京去世。淋巴癌是“名人癌”,罗京、李开复都曾相继患病。淋巴癌为何专门袭击名人?因为他们的压力太大了。学会减压可以预防该病。如何减压?跳水女王吴敏霞、乒乓球球星马琳等人的方法或可借鉴。

  • 标签: 人癌 预防 奥运 淋巴癌 乒乓球
  • 简介:摘要减压孔板的工作原理是对液体的动压力(不含静压力)进行减压。目前,高层建筑由于层数较多,高层和低层所承受的静水压力不一样。出水时,低层的水流动压力比高层的水流动压力大很多。扑救火灾时,低层消防水带往往爆裂,本系列减压板对水流的动压力具有减压功能。当流动的水经过减压孔板时,由于局部的阻力损失,在减压孔处产生压力降,从而满足消火栓的出口压力及流量的需要。

  • 标签: 减压孔板 减压 水力计算 材质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