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诉利益是指当事人在原审法院受到了不利裁判,上诉审法院针对这种不利裁判进行救济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关于上诉利益的识别,在学理上主要有形式不服说、旧实体不服说、新实体不服说和折衷说四种不同的学说,其中第三种学说相对合理,其所主张的基本思路值得肯定。我国上诉立案制度有必要增加上诉利益要件。

  • 标签: 民事上诉 上诉立案 上诉利益 识别标准
  • 简介:<正>一、诉权的现代转型宪法和法律赋予国民以自由权、人身权和财产权等权利,同时也相应地保障国民在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或发生争议时,平等而充分地寻求诉讼救济的途径。正如法谚所云:“救济先于权利”(Remedyprecedesrights),“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真正的权利”(Arightwithoutremedyisnotright)。如果某一权利在受到侵犯之后,受害者根本无法诉诸司法裁判机构,也无法获得任何有效的司法救济,那么,该权利的存在将毫无意义。为此,国家有义务为国民提供司法保护,即

  • 标签: 民事上诉权 司法解决 再审程序 案件请示制度 诉讼救济 上诉审
  • 简介:盗窃犯罪,在我国长期以来是一种主要的、多发性犯罪,在刑事案件中占的比例最大,一段时期其比例达到了刑事案件总数的50%以上。正是因为盗窃案件的数量多,人民法院受理的二审案件也以盗窃案件为主。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立法的不断完善,司法理念的转变,盗窃上诉案件呈不断下降趋势。以遂宁市为例,1996年市中级法院受理二审盗窃案件20件。而1999年至2001年三年受理的二审盗窃案件为21件,年均仅为7件。盗窃上诉案件大幅度减少,笔者通过座谈、调查和分析,归结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 标签: 上诉案件 盗窃罪 司法理念 原因分析 执法观念 司法人员
  • 简介:针对认罪认罚从宽实践中出现的认罪认罚的被告人获得从宽后上诉谋取二次利益,以及"技术性上诉"问题,一些地方采取检察院抗诉和二审法院快速处理等方式予以应对,但是这些方法存在合法性和正当性不足的问题。为了将司法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予以规范化和制度化,应当在保留被告人上诉权的前提下,以认罪认罚从宽具结书为依据对上诉和抗诉进行限制。如果法院判决的刑罚未超出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且属于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被告人提起上诉,则需要对上诉理由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准予上诉。同时对所有认罪认罚从宽的案件中检察机关提起抗诉的权力进行限制,如果法院是在认罪认罚从宽具结书、起诉书所提出的指控和量刑建议内判决且被告人没有提出上诉,检察机关就不能提起抗诉。最后,为了保障这一制度的顺利推行,还应当完善值班律师制度、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完善具结书和判决书的签署和内容、规范量刑建议以及保障被告人反悔的权利等。

  • 标签: 认罪认罚从宽 刑事速裁 上诉 量刑建议
  • 简介:<正>一、引言二、现行民事上诉制度的缺陷与改革的基本思路三、完善第二审程序的思考——审判权与上诉权的制衡四、实行有限三审终审制之构想五、严格限制再审程序的启动六、结语一、引言上诉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担负着多样化的司法功能,并且需要在不同的价值目标之间进行平衡与取舍。由于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许多国家的民事上诉制度无论是在制度

  • 标签: 再审程序 上诉权 第二审程序 三审终审制 第二审人民法院 现行民事
  • 简介:上诉权是民事诉讼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基于上诉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我国民事上诉条件的宽泛化等缺陷使得对民事上诉权予以法律控制成为必要。

  • 标签: 民事上诉权 局限性 法律控制 上诉利益
  • 简介:<正>目次一、上诉权的性质二、接近正义与上诉权之保护三、分配正义与上诉权之限制“民事诉讼中法官与当事人相互之间的地位问题,是一切民事诉讼制度的中心问题,它揭示了民事诉讼与人类历史上对一些重要的政治、思想问题不断变化的解决方式之间的密切联系。”正因为法官与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相互关系的此种重要性,从上诉权的角度探讨民事上诉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具体而言,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上诉权的性质及其在民事上诉制度中的地位,二是上诉权的保护,三是上诉权的限

  • 标签: 民事上诉权 上诉审 民事司法改革 上诉人 案件请示制度 民诉法
  • 简介:现行法中被害人主体性地位的缺失,使得刑事追诉活动中的人权保障成为与被害人无直接联系的宣示性口号。尽管理论界对赋予被害人上诉权有着些许担忧,但赋予被害人上诉权有其独立的价值,采用中庸途径更有利于平衡多方利益。

  • 标签: 被害人 上诉权 有限上诉权
  • 简介:判案书上诉法庭法官张泽佑颁发上诉法庭判案书:上诉讼费保证金1.高等法院原讼法庭法官朱芬龄于2008年5月26日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命令债务人破产。债务人不服朱法官的命令,遂向上诉法庭提出上诉。债权人向上诉法庭提出申请,要求债务人提交$110,000的上诉讼费保证金。

  • 标签: 民事上诉 高等法院 香港特别行政区 民事司法管辖权 判案书 法庭
  • 简介:<正>引言放眼世界,不论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在普通法系国家,司法制度的运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在许多国家,民众获取司法救济的途径受到了高额的诉讼费用、复杂的诉讼程序以及漫长的诉讼过程的严重阻碍,以致人们在寻求争议的解决和权利的保护时困难重重;法院由于不能有效地解决纠纷和保护权利而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乃至不信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许多国家的民事司法制度正在经历着不同形式、不同

  • 标签: 上诉审 上诉法院 第三审程序 上诉人 再审程序 审级制度
  • 简介:加强对刑事被害人诉权的保障,不仅应赋予被害人当事人的地位,而且还应赋予其不服一审裁判的上诉权。赋予被害人上诉权符合刑事诉讼发展趋势,能够充分保护被害人的利益,能够制约审判权的滥用。被害人的上诉。既不会带来诉讼结构的改变,也不会影响二审程序中控诉任务的完成。为防止被害人滥用上诉权,可以在程序上对被害人的上诉权进行一定的限制。

  • 标签: 被害人 上诉权 理由 可行性
  • 简介:<正>胡加祥谷口安平教授,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据我所知,这是您第三次来到我院,请问您对我院有什么印象,对它又寄予何种期待?谷口安平首先,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规模让我十分惊讶。就我所知,上海交大是中国985项目的九所高校之一。较之我第一次来交大,校园又新增许多建筑。可见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建设贵校。我对上海交大的第二印象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好。在日本,因为观众的英文水平所限,我不可能用英语做类似讲座。国外的学者来做学术交流,都要配备翻译。只有极少部分人能听懂英

  • 标签: DSU 上诉机构 实践经验
  • 简介:【内容摘要】司法实践和理论界,对适用认罪认罚从宽程序案件,被告人提出反悔上诉,如何处理存在不同认识和分歧。为了应对被告人反悔上诉,有的地方检察机关采取抗诉加刑方法,但该作法既变相剥夺了被告人上诉权,也背离了刑事诉讼法上诉不加刑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认罪认罚案件被追诉人上诉权的问题,需要从二审程序运行的法律逻辑起点和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状况得出结论。综合上诉权理论和其他外国法经验,应当知道认罪协商之基石,决定于“对抗基础上的合意”,需要完善一系列制度予以保障。在全部实现审前正当程序保障和一审庭审实质化之前,仍然遵循全面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

  • 标签:
  • 简介:无论从解释论概念的应有含义出发,还是基于制度目的等考量,撤回上诉都不能等同上诉审中的撤诉,前者也不能涵盖或替代后者。否定上诉审撤诉制度的独立性或将两者混同,不仅有违民事诉讼处分权主义的基本要求,也造成我国司法实务的难题与困境。基于民事诉讼处分权原则的完整性要求,必须在撤回上诉制度之外单独设定上诉审的撤诉制度。与此同时,基于当事人平等原则、诉讼经济等因素考量,应当在撤诉要件与撤诉的法律效果方面限制原告在上诉审中的撤诉。

  • 标签: 上诉审 撤诉 撤回上诉 撤诉要件
  • 简介:<正>(一)上诉、抗诉的主体和权限问题。我国新公布的行政诉讼法在第58条中,只规定了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和裁定的,有权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而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是否可以提出上诉,却未作明文规定。但是,根据国际通例和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4条、第28条、第67条的立法思想可推知,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即公民(包括法定代理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应有提出上诉的权利。否则,不利于充分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那么,人民检察院是否有权对附带民事诉讼提出抗诉呢?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但对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裁判,在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时有否抗诉权,即按二审程序提出的抗诉,却未加规定。根据

  • 标签: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法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抗诉权
  • 简介:目前民事上诉审中没有规定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以至于上诉人有可能承担上诉请求被驳回的结果。考虑到国际通行的相关立法,并考查我国目前的续审模式和诉讼利益,也分析了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和当事人处分原则的关系和附带上诉的关系。建议在我国的民诉法当中加入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

  • 标签: 上诉审 不利益变更原则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根据新的司法理念,从上诉许可制度、上诉案件管理、上诉审理范围等方面对民事上诉制度作了重大改革.英国所确立的民事上诉制度改革目标、原则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不囿于上诉制度本身,而是蕴涵着该国民事司法改革的整体理念,以使上诉规则的设计能够与民事诉讼的其他制度相互协调与配合.把握这样一种改革进程,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英国民事上诉改革措施的原因并进行理智的参考与借鉴,同时也在无形中为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重构昭示着一种进路.

  • 标签: 民事上诉制度 案件管理 民事司法 审理范围 司法理念 国民
  • 简介:如果当事人在审理程序中未提出上诉许可申请或下级法院拒绝作出上诉许可,当事人可依新规则第52.3条第2、3款申请上诉审法院作出上诉许可,上诉许可制度、上诉案件管理、上诉审审理范围的限制

  • 标签: 上诉制度 借鉴意义 制度改革
  • 简介:我国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加之任何诉讼阶段皆允许当事人因达成和解而撤诉的制度安排为诉外和解协议与一审判决的并存提供了可能。这种并存局面本身并不会阻碍当事人权利的实现,而是经过了审判阶段的潜伏期后,到了执行阶段才会将矛盾凸显出来。2011年最高院通过'吴梅案'确立了'一方不履行和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一审判决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的指导性规则,意图终结这种'无规则'状态。可惜的是,这种延续了执行和解的解决思路,并没有考虑诉讼外和解与执行和解的区别,也忽略了二审中因达成诉外和解协议对促成一审判决生效的特殊作用力。实际上,对守约人的救济方式因和解协议改变了一审判决的权利义务范围而实际上变得难以简单划一。在改变'吴梅案'某些具体事实之后,该裁判规则的正当性与妥当性也会随之动摇。一刀切地恢复执行一审判决并非总是对守约人'周全'的保护,反而弄巧成拙会为失信人创造获利机会,滋生投机空间。简单来说,在债权人与债务人的这场攻防交战中,没有给债务人配之以盾,而恢复执行也并非总是债权人理想之矛。

  • 标签: 诉讼外和解协议 民事上诉审 效力强化 债务人异议之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