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博理,原名SidneyShapiro,1915年12月2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和耶鲁大学,中国籍犹太人,翻译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委员、宋庆龄基金会理事等职务。2010年12月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1年4月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4年10月18日8时30分在北京家中安然辞世,享年99岁。

  • 标签: 沙博理 终身成就奖 回忆 全国政协委员 宋庆龄基金会 圣约翰大学
  • 简介:1923年11月20日,纳·戈迪默(NadineGordimer)出生在约翰内斯堡附近的矿城斯普林斯镇。父亲是立陶宛的犹太移民,母亲是英国人。戈迪默先在特兰士瓦受教育,后来在约翰内斯堡的威特瓦特斯兰德大学就读。她未曾在南非以外长期居住,但在非洲、欧洲和北美洲有过广泛的旅游,而且许多次以演讲者的身份出现在国外,尤其是美国。

  • 标签: 纳丁·戈迪默 广泛 兰德 创作 身份 约翰内斯堡
  • 简介:SullivanBallou(March28,1829-July29,1861)wasalawyer,politician,andmajorintheUnitedStatesArmy.Heisbestrememberedfortheeloquent1letterhewrotetohiswifeaweekbeforehefoughtandwasmortally2woundedintheBattleofBullRun3.CampClark,WashingtonJuly14,1861MyverydearSarah:Theindicationsareverystrongthatweshallmove

  • 标签: 高校 英语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 简介:作为南方豪门世家子孙,昆自幼对家族荣耀、纯洁无瑕的淑女观和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持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依存关系,但随着传统神话的破灭和传统价值的崩溃,他产生了一种深刻而难以名状的生存焦虑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空虚感和孤独感,因此在憧憬死亡的同时又精心安排了自己的死亡.通过死亡,他抛弃了现实世界的一切痛苦和烦恼,实现了自己对南方传统的依恋和追求,也把有限的生命个体升华到无限的永恒.

  • 标签: 死亡意识 死亡超越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昆丁 解读
  • 简介:伊迪斯·华顿在其长篇小说《国家风俗》中通过描述女主人公厄·斯普拉格的四次婚姻,为我们呈现了二十世纪初美国纽约上层社会的生活风貌,折射了资本主义扩张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革。本文通过探讨厄的非传统特质,进一步揭示了以厄与埃尔默·莫法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新贵们对保守的旧势力贵族构成极大的冲击,这一方面有利于打破阶层之间的壁垒,另一方面也表明人类主体沦为欲望的附庸品,产生空虚的精神荒原。

  • 标签: 厄丁·斯普拉格 非传统性 阶层壁垒 欲望
  • 简介:在2013年第8期和第10期《英语世界》里,我们分别写了写翻译家林语堂和刘尊棋,其着眼点皆与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向世界有关。在助推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方面,还有很多翻译家也颇值得介绍,博理先生即其中之一。“博理”系英文姓名SidneyShapiro之绎译,寓意“博学明理”。读“博理”之前二字(即“博”)时,脑子里不期然蹦出“撒播”一词,再联想到先生之人生“主业”(即将中国文学译介至英语世界),本文标题因此“得来全不费工夫”。

  • 标签: 中国文学 英语世界 沙博理 翻译家 文化“走出去” 印象
  • 简介:穿梭于两个家族三代人之间,故事的主要叙述者和积极参与者耐莉·,为了追求多年的理想,凭借着自己的非凡才能和巨大愿望,从一个“穷人的女儿”最终成为掌控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管家婆”,圆满地完成了人性从对最低层的生理需要到对最高层的自我实现需要的过程。这一过程让人们看到了人性光芒的闪烁,良心的展现,同时也发现了人性的麻木、酸腐和冷酷。

  • 标签: 耐莉·丁 心路历程 马斯洛 需要层次论
  • 简介:开设一门和英语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的念头,由来已久。因为自身的学习经历和兴趣所在,一直以来,对地理、历史、艺术方面的知识比较偏好。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经历中,也坚持根据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感知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在实验二小教书的这几年中,使用的是外研社《新标准》教材。这套教材

  • 标签: 文化特质 英语文化 背景文化 外研社 综合课程 学习过程
  • 简介:中国文学作品中概念隐喻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渊源,如何将这些富含文化内涵的概念隐喻传达给译文读者,让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美感享受是中国文学作品英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而,从翻译美学的视野研究譬如《水浒传》之类的中国文学作品的概念隐喻英译意义非凡。

  • 标签: 概念隐喻 翻译美学 文学作品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