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微量中和试验为金标准,评价两类三种高通量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检测能力。方法以江苏省2020年以来发现的64例新冠病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早期和随访血清样本共117份开展中和抗体水平分析,用微量中和试验、假病毒中和抗体试验(PBNA)、竞争抑制试验[酶联免疫法(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别对血清样本进行测试,评价这些高通量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相关系数及有效性的临界值等。结果新冠感染者假病毒中和抗体试验、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相对于微量中和试验检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0.778和0.725,当微量中和试验的临界值取为1:10时(小于10为阴性),PBNA检测方法的Cutoff值为50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ELISA检测方法的Cutoff值为1∶8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CLIA检测方法的Cutoff值为1.28AU/m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结论建立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高通量检测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 标签: 微量中和试验 新冠感染者 中和抗体 高通量
  • 简介:【摘要】狂犬病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是细胞水平的病毒中和试验,该检测方式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重复性,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所推荐的进行动物狂犬病中和抗体定量检测的标准方法。目前正应用于疫苗效力监测和出入境动物抗体检疫等相关领域,并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也有研究应用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尝试研制新的狂犬病疫苗,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标签: 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 狂犬病 疫苗 免疫监测
  • 简介:摘要:在进行微量法的检测时,存在诸多检验细节,其中放置时间和标准曲线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实验表明,抗增液溶解鲎试剂后应在2分钟之内使用,鲎试剂与样品溶液混合后,应尽快上机检测,放置时间越长,对结果的影响越大,内毒素含量越高,对结果的影响越大。不同标准曲线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小。近年来由于鲎资源日益紧缺,凝胶法使用的鲎试剂量较大,微量动态显色法所使用的鲎试剂量为凝胶法的1/4,故尝试使用微量动态显色法替代传统凝胶法检测内毒素。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过程中诸多限制及影响因素应尤其注意。

  • 标签: 微量动态显色法 时间 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
  • 简介:趣、、灵是新课程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这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 标签: 数学课堂教学 情境 教学效率
  • 简介:摘要自首次报道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迅速在全球传播。2019-nCoV感染可引起严重肺炎,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尚无特效药物。2019-nCoV刺突蛋白及其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结构已获得解析,为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基础。通过人外周血单B细胞抗体筛选技术及其他抗体筛选技术,已获得多种针对2019-nCoV的中和抗体。抗体药物的开发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此文简要综述抗2019-nCoV抗体类药物的研究开发。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抗体,中和 受体结合域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用6种微肥浸种对红豆草的根瘤形成期、根瘤形状大小、数量、颜色,重量以及株高、分枝数、产草量和种数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钼、硼、铁处理,根瘤出现早,数目多,颜色红,且较对照增产鲜草20.3%~23.2%,种子增产22.2%~28.8%;铜、锌、镁对红豆草根瘤性状的影响不明显,鲜草产量仅较对照增加了2.4%~7.5%,种子产量增加3.3%~6.0%。

  • 标签: 微量元素 红豆草 浸种 根瘤
  • 简介:目的研究抗病毒新药17997对细胞代谢的影响和抑制病毒复制时细胞热效应的变化。方法利用微量量热的方法。结果热代谢曲线表明,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浓度下,17997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且能明显地降低病毒复制时的细胞热代谢。结论17997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对宿主细胞的热代谢没有影响。

  • 标签: 抗病毒新药17997 抗病毒效应 细胞 微量量热法 单纯疱疹病毒I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卵黄抗体(egg yolk immunoglobulin,IgY)在体外对SARS-CoV-2及其变异株的中和抑制作用,探讨其作为鼻腔/口腔喷雾剂用于预防和阻断SARS-CoV-2感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间接ELISA检测抗SARS-CoV-2 IgY原液及成品对刺突(spike,S)蛋白的抗体效价;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其对SARS-CoV-2的中和活性;用萤光素酶发光法检测其对SARS-CoV-2假病毒中和作用。结果抗SARS-CoV-2 IgY原液的抗S抗原效价为1∶32 000~1∶64 000,成品的效价为1∶16 000~1∶32 000;两批原液对病毒中和效价分别为1∶128和1∶256,相应的抑制中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36.22和36.50 μg/ml;成品对SARS-CoV-2假病毒的IC50均值分别为4.57 μg/ml (WT)和6.07 μg/ml (D614G);对变异株假病毒的IC50分别为15.09~29.94 μg/ml (B.1.1.7)、41.71~55.56 μg/ml (B.1.351) 和16.66~32.33 μg/ml (B.1.617.2)。结论抗SARS-CoV-2 IgY与SARS-CoV-2重组S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在体外能显著地中和SARS-CoV-2病毒、假病毒及变异株假病毒,有望用于SARS-CoV-2感染的预防和阻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假病毒 卵黄抗体 变异株 中和活性
  • 简介:摘要:动物检疫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畜禽养殖数量的增加,导致动物产品的进出口数量不断增加,所以,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病毒作为一种病原微生物,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会对动物产品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因此,在进行病毒检测和检疫工作时,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处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高温灭菌法、紫外线照射法、化学试剂浸泡法等。本文分析了不同检疫处理方式对病毒效果的影响,为动物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检疫处理 病毒灭活 效果 影响分析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为了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要求生产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去除/灭部分病毒能力,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去除/灭病毒方法。我们对几种适用于血液制品的病毒方法及病毒去除工艺进行综述,以期对生产及科研提供参考。

  • 标签: 病毒灭活 病毒去除 血液制品
  • 简介:摘要由于艾滋病的强大影响力,所以大家对于艾滋病存在偏见,认为艾滋病病毒传播非常简单,而且危害巨大。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解除偏见,本文通过分析艾滋病病毒的特性,针对性的提出关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与灭方法的研究探讨。最终的目的是形成关于艾滋病病毒防治的正确认识,消除对于艾滋病的偏见。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消毒 灭活
  • 简介:目的分析病毒新鲜冰冻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总蛋白、凝血因子FⅧ:C的含量,探讨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控制指标,以保证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方法取成分制备好的同一份血浆平均分成容量相等的两组,一组为非病毒、另一组做病毒,留取各10ml,分别检测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含量,并把相对应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含量t值分别为1.120、1.135、1.275,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病毒灭活血浆蛋白回收率为91.42%,FⅧ:C回收率为81.60%,纤维蛋白原回收率为90.27%。结论病毒新鲜冰冻血浆的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损失较小、质量可靠,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使输血更科学、更合理、更安全。

  • 标签: 病毒灭活 新鲜血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血液制品主要是通过将多人份血浆进行混合之后,使用特定的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产品,血液制品通常被用在医疗急救以及某些特定的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理论上来说,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也可以经血浆传播,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保障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就需要严格按照原则要求,在生产血液制品的过程中,就需要使用一定的工艺方法对血液制品中的病毒进行灭处理,去除其中的病毒,制造出健康的血液制品。鉴于此,本文就血液制品制造过程中的病毒方法和去除工艺展开如下探讨。

  • 标签: 病毒灭活 病毒去除 血液制品
  • 简介:摘要:为了掌握油菜生产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实际用量,开展了油菜微量元素肥料肥效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栽植过程中适量施加微量元素肥料(硼肥),能够优化油菜秧苗素质,且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性状,其中以施加2kg/667m 获得的产量最高。

  • 标签: 2023年 油菜 微量元素肥料 肥效试验
  • 简介:使用德国脉冲电离室测氡仪,在海口已知全新世断层上进行了一条剖面土壤氡试验测量,测量点距为10m,异常点附近加密为5m,测量结果显示高值异常点位与断层位置相吻合,说明仪器测量质量和效果较高,测量装置合理,为今后工作积累了经验。

  • 标签: 土壤氡测量 活断层试验 海口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八种不同的灭病毒保存液对病毒核酸的保护效果。方法收集八种商业化的灭病毒保存液,分别将新冠病毒病毒标准物质和禽流感病毒样本加入保存液中,同时设置2个对照组(生理盐水和磷酸盐缓冲液),在保存温度为24 ℃和37 ℃条件下,保存时间为0 h、6 h、12 h、24 h、48 h、72 h,分别提取各保存液中的病毒核酸,采用逆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逆转录数字PCR方法(RT-dPCR)检测病毒核酸的含量变化。结果四种商业化病毒保存液A、E、G、H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对病毒核酸的保存效果明显。另外四种保存液保护效果较差:保存液B和C在37 ℃条件下12 h后保存效果变差,保存液D的保存效果在24 ℃和37 ℃下6 h后均明显减弱;保存液F对病毒核酸没有任何保护作用。结论病毒保存液的保护效果差会导致核酸检测的假阴性,建议开展核酸检测时对使用的病毒保护液进行质量控制。

  • 标签: 病毒保存液 禽流感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假病毒标准物质 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逆转录数字PCR
  • 简介:摘要儿童重症病毒性肺炎发病率、病死率高,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被动免疫制剂,中和抗体可以使机体快速获得针对特定病毒的免疫力,有预防和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肺炎的潜力。本文分析了中和抗体在儿童重症病毒性肺炎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讨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可能存在的挑战,并尝试指出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 标签: 中和抗体 病毒性肺炎 重症 儿童
  • 简介:摘要儿童重症病毒性肺炎发病率、病死率高,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被动免疫制剂,中和抗体可以使机体快速获得针对特定病毒的免疫力,有预防和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肺炎的潜力。本文分析了中和抗体在儿童重症病毒性肺炎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讨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可能存在的挑战,并尝试指出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 标签: 中和抗体 病毒性肺炎 重症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