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瘢痕疙瘩患者联合应用切除缝合术与浅层X线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5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瘢痕疙瘩患者为例,首先对其施行手术切除,术后则给予浅层X线放射治疗。统计并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5例患者中,30例得到治愈,3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另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5.7%。经过为期一年的随访,未有一例发生皮肤放射损伤。结论通过对瘢痕疙瘩患者展开切除缝合术与浅层X线放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痛痒、皮损等症状,疗效显著,值得重视。

  • 标签: 瘢痕疙瘩 切除缝合术 浅层X线放射
  • 简介:摘要医用X线设备对人体进行照射,一方面能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包括杀死相对数量的细胞,使细胞克隆恶变,甚至致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形等,因此必须保证医务人员和受检者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本文对医用X线设备的放射防护检测进行探讨。

  • 标签: X线设备 辐射 放射防护 医疗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的6月收治的20例乳腺脂肪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放射X线诊断结果,并将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对照,计算不同放射X线征象诊断乳腺脂肪坏死的准确率。结果患者经放射X线诊断后,可以观察到多数患者的脂肪层内有星状、条索状、网状阴影,占60.00%,显著高于其他征象的检出率,同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该征象诊断乳腺脂肪坏死的准确率可以达到100.00%,同样显著高于其他征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放射X线对乳腺脂肪坏死进行诊断,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征象,且其对乳腺脂肪坏死的总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为其诊断、鉴别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脂肪坏死 放射X线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X线诊断检查中的放射防护的效果。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从来我院接受X线诊断的儿童患者中抽取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放射防护,实验组的患者给予改革后的防护。对比两组的效果以及家属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家属对放射防护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接受X射线诊断检查时,应该注意加强放射防护,减少X线对儿童的不必要伤害。

  • 标签: 儿童 X线诊断 放射防护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 数字 X 线 摄影在放射科的应用价值、优势和发展、普及前景。 方法 数字 X 线 和传统 X线机摄取同一部位的摄影条件取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和比较两者的图像质量。结果 数字 X 线摄影 取得满意效果,提高了图像质量。缩短检查和发报告时间,加快了工作效率,带来更高的效益 。结论 DR摄影与传统 x线摄影相比, 明显优于传统 X线摄影,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 标签: 数字 X 线 放射科 应用 优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酶注射辅助浅层X线放疗,在治疗多发性瘢痕疙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门诊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治疗的144例多发性瘢痕疙瘩患者资料,男性89例,女性55例,年龄16~68岁,平均28岁;病程1~20年,平均6年。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65例,采用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酶局部注射辅助浅层X线放疗;B组79例,采用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酶局部注射治疗。治疗后随访6~18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和有效性评价。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治疗前VSS评分为(11.9±0.9)分,治疗后为(6.5±1.1)分,51例好转、14例显效,显效率为21.54%(14/6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一过性色素沉着。B组治疗前VSS评分为(12.1±1.0)分,治疗后为(8.3±1.0)分,74例好转、2例显效、3例无效,显效率为2.63%(2/76),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等,有部分女性患者出现月经周期异常(3例),毛发增多(2例)。2组患者治疗前V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4,P=0.267),治疗后V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08,P<0.001)。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50,P<0.001)。结论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酶注射辅助浅层X线治疗多发性瘢痕疙瘩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干预方法。

  • 标签: 曲安奈德 透明质酸葡糖胺酶 瘢痕疙瘩 浅层X线
  • 简介:1996年9月~1998年12月采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转移瘤59例,其中单发转移24例,多发转移35例。原发灶除2例外均已行手术切除。首程治疗共106个灶,再程治疗34个灶,共140个转移灶。临床靶体积(CTV)0.29~163.17cm~3,平均9.42cm~3,计划靶体积(PTV)3.62~231.83cm~3,平均17.68cm~3。使100%等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X线片诊断误诊为肺癌的原因。方法对6例X线片误诊为肺癌病例进行探讨分析。结果42例中共误诊6例,误诊率为14.3%。X线胸片描述为右上肺纵隔旁块影1例,两上肺团块状高密度影2例,两上肺类三角形阴影1例,两肺门影密度左右不对称增高2例。最后确诊为肺结核4例,上腔静脉影1例,支气管异物1例。结论肺癌在X线片诊断上容易误诊,在临床不能仅仅满足于X线的一般诊断,需要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肺癌误诊X线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通X线透视在辅助放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6年1月各科室收治的92例患者中,按各自疾病症状分为胸部外伤组(n=50例)、呼吸道症状组(n=25例)、异物吸入者(n=11例)、腰痛组(n=6例),均经X线透及放射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经X线透视检查,50例胸部外伤患者中35例疑似骨折得到确诊,15例显示有裂纹骨折合并轻微错位情况;15例呼吸道症状患者中9例肺炎患者确诊为肺门占位,3例结核患者属于第一肋软骨钙化,有3例患者经检查为占位性改变,其中有2例属于乳头影,1例属于心包脂肪垫;11例异物吸入患者经检查均有主支气管活瓣阻塞性改变,其中左侧6例,右侧5例;6例腰痛症状患者经检查均发现有泌尿系结石。结论普通X线透视因以快速、准确的特点,在辅助放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普通X线 辅助放射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数字X线摄影技术(DR)是一种先进的医学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本文将介绍DR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并阐述其在诊断、治疗和研究方面的优势。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技术 放射科 诊断 治疗 研究
  • 简介:摘要:探究数字X线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我院100例进行放射科检查的患者,依照入院的次序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取一般的X线检查,实验组采取DR技术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摄影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成像质量可接受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数字X线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还改善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数字X线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将进一步提高放射科的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技术 放射科 应用
  • 简介:摘要 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在DR,CT检查设备等在各医疗基层单位普及,X线应用的增多,随之而来的无形杀手“电离辐射损伤”要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公众的重视。它的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各组织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等等问题要充分的认识,在X线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一定要做好防护三原则,减少电离辐射对人类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 标签: X线 电离辐射 确定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数字X线摄影技术在放射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普通X线摄影检查的50例患者和行数字X线摄影检查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X线影像成片质量及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效果。结果 对照组收集成片226份,成片质量一级、二级、三级、废片的数量分别为51份、83份、63份、29份;观察组收集成片231份,成片质量一级、二级、三级、废片的数量分别为114份、81份、28份、8份,总体来看,观察组患者的X线影像成片质量较高。通过X线影像诊断疾病,对照组诊断准确率74%,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2%。结论 数字X线摄影技术下医学影像成片质量较好,对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放射科应用该技术可提高对疾病的检查、诊断,为临床治疗相对可靠的参考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X线 放射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数字X线摄影在放射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1-12月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普通X线摄影,观察组数字X线摄影,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甲级片、乙级片数量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丙级片、废片数量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辐射剂量更低,材料损耗费用更低,以及疾病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数字X线摄影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显著提升摄片质量,显著降低患者辐射量,以及显著提升患者疾病检出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普通X线摄影 数字X线摄影 摄片质量 疾病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台断层扫描设备故障位置及分析原因,提出可行处理措施。方法:对阳新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在用的两台断层扫描设备(一台64排,一台16排)常见故障部位进行观察并分析原因,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放射科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设备常见故障部位登记表,收集其故障时间及维修时间,提出具体的可行意见。结果:断层扫描设备共出现248次故障,故障部位包括磁控管、靶、加速管、检验板(MLC)、铝门、高温联锁、激光灯、Modulater、水流、通讯器、其他部位,比例分别为12.90%、16.53%、9.68%、9.27%、7.26%、3.63%、8.06%、7.66%、8.87%、5.65%、1.21%。放射科断层扫描设备部位故障时间为45~162h,中位故障时间为105.24h;维修时间为52~207h,中位时间124.58h。检验板(MLC)故障时间最长,rModulater故障时间最短;激光灯维修时间最短,靶维修时间最长。结论:断层扫描设备结构复杂且精密,及时检查及维修硬件及软件升级能减少故障的发生,20℃以下室内温度及44℃以下水温温度能保证设备部位正常运行。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技术 放射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放射科数字X线DR摄影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放射科内(2021~2022年期间)进行疾病诊断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分组,均分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放射检查,观察组以数字X线DR摄影技术检查。比较两组疾病检出率、摄影效果以及检查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疾病检出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数字X线DR摄影技术 放射科 疾病检出率 摄影效果 检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