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氨注射英文名称:AmiotideInfection汉语拼音:AndiantaiZhusheye【成份】本品有效成份为有机和谷氨酸、胱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等十八种氨基酸、多肽、核苷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等。本品辅料为:聚山梨酯-80。

  • 标签: 谷氨酸 有机碘 注射液 多肽 聚山梨酯-80 有效成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混合注射与手术摘除治疗口腔黏液囊肿的临床疗效,探讨口腔黏液囊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2012年于我处就诊的口腔黏液囊肿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分别采用混合注射与手术摘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摘除治疗口腔黏液囊肿疗效显著,术后复发少,安全、有效,值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混合碘液注射 手术摘除 口腔黏液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在治疗房颤患者时应用地高辛注射联合胺注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实验组,常规组患者采用胺注射治疗方案,实验组采用地高辛注射联合胺注射治疗方案,对比二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更高(P值<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值>0.05)。结论:在治疗房颤时应用地高辛注射与胺注射联合治疗方案,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地高辛注射液 胺碘酮注射液 联合治疗 房颤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患者男,72岁。因阵发性喘憋伴双下肢水肿近半月,喘憋加重、不能平卧1d,于2005年9月26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冠心病,心律失常”收入院治疗。入院查体:T36℃,P108次/min,R22次/min,BP150/100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楚,眼睑浮肿,巩膜无黄染,口唇无紫绀,颈软,未见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扩大,心音低,P2〉A2,HR100次/min,心界扩大,心律不齐,偶成二联律;腹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水肿。辅助检查:ECGST段下移,Tv4-6倒置,室性早搏、房性早搏频发。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全心衰竭。

  • 标签: 胺碘酮注射液 呼吸困难 双下肢水肿 喘憋加重 心律失常 入院查体
  • 简介:1例64岁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黄疸及肝功能异常。入院后为了明确是否有肿瘤肝转移行肝脏CT扫描检查,给予帕醇注射30mg静脉注射注射后患者突然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继之意识不清,全身抽搐,血压未测及。确诊为帕醇致过敏性休克,经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

  • 标签: 碘帕醇 过敏性休克 不良反应
  • 简介:例1男,64岁,既往无任何药物过敏史,曾使用过海醇(欧乃派克)造影无不适主诉。因右下肺小细胞未分化癌于2004年12月28日行CT增强扫描。上午11:00静脉注射普罗胺注射300mg/100ml(优维显)。20min后,患者主诉全身发痒,发热,大汗,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测未及,先后肌内注射地塞米松注射5mg,静脉滴注肾上腺素注射0.5mg,后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吸氧。

  • 标签: 地塞米松注射液 碘普罗胺 致过敏反应 肺小细胞未分化癌 肾上腺素注射液 CT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胺酮与去乙酰毛花苷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和转复率的疗效。方法对58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9例,分别静脉应用胺酮与去乙酰毛花苷。结果胺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58.6%,用药后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6.8%、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20.6±7.8)和(50.2±9.8)min(p<0.01);2h转复率分别为24.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注射治疗快速房颤疗效明显优于去乙酰毛花苷注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疗效满意,且又安全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去乙酰毛花苷 心房颤动 疗效观察Curative effect of amiodarone injection for rapid atrial fibrillatio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胺注射对组织和血管的影响,运用现代专业程序输液,更好的保护患者血管。方法针对CCU病房40例患者给予程序化的血管管理和处理。结果40例患者中,3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和静脉炎,19例应用硫酸镁或土豆片局部治疗缓解,11例痊愈,10例未发现血管变化。结论组织损伤和静脉炎是胺注射的常见并发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正确评估穿刺血管,掌握该药的特点,将有效减少患者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局部组织损伤 静脉炎 胺碘酮注射液
  • 简介:目的:评价混合糖电解质注射临床应用概况。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混合糖电解质注射应用状况、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结论:混合糖电解质注射在临床上对手术后、肿瘤、休克及创伤患者,均能有良好的预后改善功效。从产品组份来看均属于安全性较高的成分,同时混合糖电解质注射上市以来未检测到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与多种药物配伍稳定性较好。混合糖电解质注射作为一种新型的基础糖电解质输液,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 临床应用 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69岁女性糖尿病患者因急性脑梗死行头部血管造影术。术前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普罗胺-370时发生右手注射部位造影剂外渗,造成严重皮下血肿、组织坏死和感染,外渗创面最大至6.0 cm×7.0 cm。给予50%硫酸镁+地塞米松冷局部湿敷,每日清创换药,外敷水凝胶、亲水纤维银、水胶体敷料等治疗,外渗后第14天创面坏死组织逐渐脱落,伤口开始愈合;外渗后第35天创面完全愈合。

  • 标签: 造影剂 诊断和治疗物质外渗 血肿 感染 护理
  • 简介:1病例病例1:患者,女,53岁。体检时B超显示右肾占位,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药物过敏史。为进一步确诊,做肾部增强CT检查,经小剂量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后,应用海醇注射100mL(0.3g欧乃派克,安盛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401828)加压静脉注射

  • 标签: 碘海醇注射液 致过敏性休克 增强CT检查 药物过敏史 碘过敏试验 病例病例
  • 简介:目的观察氨注射治疗玻璃体混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玻璃体混浊患者90例,分为A组(n=45)和B组(n=45)。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氨注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平地木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视力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A组患者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B组的,总有效率(95.6%)远高于B组的(77.8%),不良反应发生率(2.2%)明显比B组的(15.6%)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氨注射治疗玻璃体混浊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视力明显改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氨碘肽 玻璃体混浊
  • 简介:目的通过对照法评价观察氨注射(舒视明)治疗不同疾病引起玻璃体混浊的临床效果。方法氨注射组肌肉注射治疗玻璃体混浊158例(169例只眼)普罗注射肌肉注射治疗玻璃体混浊113例(126只眼)均为qd注射30d为一疗程,各二疗程。结果氨注射组总有效率67.5%,普罗注射组总有效率41.3%。结论氨肽治疗玻璃体混浊的临床效果主要依赖于该药的主要成分1来源于猪眼睛2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胱氨酸,甘氨酸,天氡胺酸,赖氨酸等十多种基本非常接近人眼需要的氨基酸,起着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效的促进玻璃体混浊吸收,组织修复有效提高眼的光学通路,改善有限视力.

  • 标签: 氨碘肽 普罗碘胺 有效 依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油、地塞米松混合局部注射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临床确诊皮肤血管瘤后,进行过敏试验,阴性者采用平阳霉素、油、地塞米松混合局部注射,然后根据瘤体变化,间隔15~20天重复注射,注药量根据病变体缩小情况递减,一般2-3次治愈。结果120例患者中,治愈58例(48.4%),显效50例(41.6%),无效12例(10%),总有效率90%。48例毛细血管瘤患者中,治愈18例(37.5%),显效25例(52.1%),无效5例(10.4%),总有效率89.6%;30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治愈20例(66.7%),显效7例(23.3%),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42例混合型患者中,治愈20例(47.6%),显效18例(42.8%),无效4例(9.6%),总有效率90.4%。不同类型皮肤血管瘤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平阳霉素、油、地塞米松混合局部注射皮肤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平阳霉素 混合局部注射 皮肤血管瘤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5%葡萄糖注射对盐酸胺注射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112例静脉使用盐酸胺注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干预组66例,患者均使用外周留置针。对照组遵医嘱予以5%葡萄糖注射加盐酸胺注射300mg以30-50ml/h静脉泵入2-3天,干预组在对照组静脉治疗基础上同时予以5%葡萄糖注射作为载冲管,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静脉炎20例(43.5%),干预组发生静脉炎14例(21.2%)。结论:静脉泵入胺注射的同时使用5%葡萄糖注射作为载冲管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5%葡萄糖注射液 胺碘酮 静脉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