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布洛芬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及使用价值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2013年3月-2013年12月中高热患儿5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吲哚美辛栓进行降温,治疗组采用布洛芬进行降温,在患儿服药后留观3小时,每隔1小时测量患儿体温变化并进行记录,通过记录体温变化以判定疗效,同时观察患儿有无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耳鸣及皮疹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的总有效率92.0%。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患儿出现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O%;对照组共出现4例恶心、2例呕吐、2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在停药后症状均消失,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布洛芬应用于小儿发热的治疗,具有起效快、疗效肯定、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 小儿发热 吲哚美辛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制备洗涤红细胞的临床应用性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本站制备的0.9%生理盐水(保存期为24小时)和MAP红细胞保存(保存期同悬浮红细胞)的洗涤红细胞共计505袋进行研究分析,将两种的洗涤红细胞各取24袋作为质量抽检,检测血红蛋白含量和上清蛋白含量,分析两种的质量抽检结果;分析两种洗涤红细胞加班制备次数;将临床供应的两种的洗涤红细胞共计457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0.9%生理盐水组的血红蛋白含量(29.45±0.15g/U)、上清蛋白质含量(0.17±0.02g/U)均与MAP保存组血红蛋白含量(29.39±0.22g/U)、上清蛋白质含量(0.18±0.04g/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9%生理盐水组加班制备次数与MAP保存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0.9%生理盐水组的临床发放量与MAP保存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0.9%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与MAP红细胞保存洗涤红细胞的临床适应性均高,但MAP红细胞红保存洗涤红细胞的加班制备次数明显较少,且制备血量逐年增加,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混悬液 制备 洗涤红细胞 临床适应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洛芬口服及联合物理降温治疗小儿高热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高热患儿随机分为2组,第1组给予口服布洛芬,第2组在第1组的基础上联合物理降温(温水擦浴),观察患儿体温下降情况。结果两组降温总有效率均为100%;联合擦浴组体温下降较单纯口服布洛芬组快,体温下降幅度大(P<O.05)。结论布洛芬口服治疗小儿高热降温效果满意,联合物理降温具有协同效应。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 小儿高热 效果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布洛芬联合物理降温治疗儿童发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收治的100例发热患儿进行研究,均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用布洛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物理降温法。结果:观察组用药后0.5h、1h、1.5h、2h体温较对照组更低;临床有效率高达96.00%,较对照组的82.00%更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 胃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哮喘性支气管炎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治疗的100例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使用常规治疗加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外一组使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对照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数量为35,观察组治疗效果有效数为45。经过比较,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的方式明显比普通治疗效果要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哮喘性支气管炎 布地奈德 沁丁胺醇混悬液
  • 简介:目的:研究氧气驱动布地奈德及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实验组应用氧气驱动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显效率(93.0%)高于对照组(76.7%),且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氧气驱动布地奈德及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够缩短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氧气驱动 布地奈德 硫酸特布他林 雾化吸入 毛细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布洛芬针对治疗小儿发热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小儿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4年12月儿科门诊收治的发热患儿60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种类不同将60例患儿分为布洛芬组30例和氨基比林组30例。布洛芬组给予口服布洛芬,氨基比林组给予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观察两组临床资料中退热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三项数据并比较。结果布洛芬组总治疗有效为93.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平均退热时间均优于氨基比林组73.33%,33.33%以及退热时间。两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意义,且P<0.05。结论小儿发热治疗中采取布洛芬可持续快速退热,口服便捷易被患儿所接受,可为儿科常用药之一。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 小儿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用布地奈德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咳嗽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咳嗽患者给予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咳嗽症状,疗效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布地奈德混悬液 雾化吸入 慢性咳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发热患儿行布洛芬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法分组,对照组(n=50)行金莲清热颗粒治疗,观察组(n=50)行布洛芬治疗,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4.00%比对照组16.00%更低(P<0.05)。结论:对发热患儿行布洛芬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 小儿发热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发热患儿治疗过程中应用布洛芬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100例发热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干剂治疗,研究组给予布洛芬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退热用时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发热小儿时应用布洛芬,对缓解患儿症状的干预意义。方法:试验者是2021.04至2022.04在我院治疗的发热患儿共计100例,采取数字奇偶法均分作2组,治疗中对照组采用氨酚黄那敏颗粒,观察组采用布洛芬,比对两组施治后总疗效、体温变化及用药安全性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施治总疗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h及治疗后3h体温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中采用布洛芬进行治疗,可尽快缓解患儿发热症状,提升疗效的同时,还具备较高用药安全性,适宜基层医院借鉴。

  • 标签: 发热症状 小儿群体 布洛芬混悬液 施治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发热患儿使用布洛芬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的发热患儿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依次将其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数量均等分为50例,其中单一应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的组别为对照组;应用布洛芬治疗的组别为观察组,之后对组间患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同时间段的体温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在对照组之上(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热1小时后及发热3小时后的体温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发热患儿实施布洛芬予以干预,可以明显降低体温,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 小儿发热 应用价值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布洛芬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小儿哮喘患者在使用布地奈德的使用成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名小儿哮喘患者,根据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名。试验组在急性期给予博利康尼及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在缓解期仅给予布地奈德巩固治疗,参照组给予5mg仅在发作时给予博利康尼进行雾化吸入。对比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6.00%,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4.00%,试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哮喘 患者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非诺贝特纳米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泡腾法联合旋转蒸发制备非诺贝特纳米及其冻干制剂。通过单因素分析法考察非诺贝特纳米影响因素,优化非诺贝特纳米处方,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马尔文粒度分布仪测得,制备的非诺贝特纳米平均粒径为(262.2±3.875)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69±0.004),Zeta电位为(-28.4±6.95)mV,以PEG6000为冻干保护剂制备的纳米剂冻干粉复溶后平均粒径为(567.4±9.686)nm,PDI为(0.128±0.098)。非诺贝特纳米的体外溶出度与原料药相比显著提高,5min内其体外溶出量为原料药的37倍,2h时其体外溶出量为原料药的3倍。结论通过泡腾法制备纳米冻干粉,显著改善了非诺贝特的溶出速率。

  • 标签: 非诺贝特 纳米混悬液 难溶性药物 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