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游离肌腱填塞替代月骨来治疗腕部月骨无菌性坏死在基层医院的普及。方法:本院对8例Ⅱ、Ⅲ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患者,摘除月骨后采用以游离肌腱填塞替代月骨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症状、腕关节活动度的改变等。结果:8例患者均随访2年,所有病例腕高指数均无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静息时的疼痛均已消失,活动时疼痛程度明显较术前减低。腕关节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多数能恢复工作能力。讨论与结论:游离肌腱填塞替代月骨治疗腕部月骨无菌性坏死初步疗效良好,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容易在基层医院得到普及。

  • 标签: 月骨无菌性坏死 游离肌腱填塞 基层医院 普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骨长肌腱联合半腱肌腱单束解剖鞘内重建前十字韧带股骨端损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骨科运动医学治疗组收治的24例前十字韧带股骨端损伤患者资料,男19例,女5例,年龄(27.88±7.1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4.83±9.09)d;右侧16例,左侧8例。24例均经关节镜手术证实,前十字韧带自股骨端完全断裂,胫骨侧残端保留完整。取伤侧游离腓骨长肌腱和半腱肌腱分别对折后编织修整成前十字韧带移植物备用;保留前十字韧带残端,移植物穿过残端内部进行单束解剖鞘内重建;前十字韧带移植物股骨侧应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侧应用界面螺钉固定。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的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估表,进行膝关节稳定性评估和疗效评估;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评估切取腓骨长肌腱后足踝功能的影响。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记录腓骨长肌腱取材部位疼痛的变化。结果24例随访时间(34.38±5.40)个月。游离腓骨长肌腱和半腱肌腱制备四股前十字韧带移植物直径(8.88±0.30)mm。术前Lachman试验中B级16例,C级6例,D级2例,无硬性终止点;末次随访A级23例,B级1例,均硬性终止点。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35.20±11.92)分,末次随访(94.29±2.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50,P=0.000);术前Tegner评分(3.46±0.93)分,末次随访(8.04±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53,P=0.000);术前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为(47.63±13.06)分,末次随访(91.71±3.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72,P=0.000)。术前及末次随访的足踝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分别为(98.83±2.78)分和(98.17±4.0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0,P=0.076)。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和终访时腓骨长肌腱取材处疼痛VAS评分为(4.50±1.41)分、(0.54±0.65)分和(0.29±0.55)分,前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00,P=0.001);后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0,P=0.011)。术后无前十字韧带再断裂和关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游离腓骨长肌腱联合半腱肌腱单束解剖鞘内重建前十字韧带股骨端损伤具有可行性,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 解剖 关节镜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摘除月骨并取同侧掌长肌腱腱球填塞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11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可靠性。方法:采用背侧入路,摘除缺血坏死月骨并用掌长肌腱腱球填塞进行治疗的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月骨无菌缺血性坏死的患者11例,通过测量、随访观察术前术后腕骨结构排列、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缓解、以及腕关节功能活动改善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29月,平均(18.4±6.5)月,腕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明显改善,患侧手握力较术前明显增强,达健侧手部握力的80%以上,腕关节疼痛均得到改善或消失,按Cooney的月骨无菌性坏死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1%。结论:采用摘除月骨后掌长肌腱腱球填塞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可以恢复正常的腕骨排列结构,腕关节疼痛症状改善明显,握力明显增强,腕关节活动范围得到改善,是治疗晚期月骨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月骨 缺血坏死 掌长肌腱 腱球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运用带小指固有伸肌腱前臂骨间背动脉游离复合皮瓣修复手背各部外伤性组织缺损及一期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拇示中指背侧外伤性复合组织缺损,应用前臂骨间背动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小指固有伸肌腱复合游离皮瓣,修复外伤性复合组织缺损,恢复感觉及功能重建。皮瓣最长8.5cm,最宽3.5cm。结果术后寻访3-6个月,外形满意,耐磨,伸指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4-6mm。结论前臂骨间背动脉及穿支解剖恒定,出现率100%,此皮瓣不损伤动脉主干,耐磨性好,外形满意,可恢复受区感觉及重建伸指功能。

  • 标签: 手指 外科游离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带掌长肌腱的腕横纹游离皮瓣在手指复合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7例手指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通过急诊或择期手术,采用同侧带掌长肌腱游离腕横纹皮瓣修复创面,皮瓣根据需要可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7例皮瓣均成活,供区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好,无臃肿,质地柔软,静止两点辨别觉为3~5m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本组中手指功能优6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本方法可一次性修复患指创面和肌腱缺损,重建患指运动及感觉功能,且皮瓣外形、质地较好,是目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腕横纹皮瓣 手指 复合组织缺损
  • 简介:我科于1986~2004年共收治小儿膝外翻伴髌骨半脱位16例,其中外伤致边缘性骨桥形成,部分骺板早闭8例,均为单侧.采用髁上截骨,边缘骨桥切除游离脂肪填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就其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截骨 膝外翻 脂肪填塞 切除 股骨髁 治疗小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指屈肌腱Ⅱ区缝合后早期主动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核心津下套圈缝合联合周边Halsted缝合法临床治疗71例98指,术后早期主动活动,定期随访,将随访结果与其他缝合方法进行对应分析比较。结果优良率达97.8%。在随访期各阶段本法均优于其他缝合方法。结论津下套圈核心缝合联合Halsted周边缝合术后可早期主动活动,粘连率低,疗效显著。

  • 标签: 早期主动活动 指屈肌腱 肌腱粘连 缝合方法 预防 联合
  • 简介:目的介绍肌腱滑动训练在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96例237指单纯肌腱损伤不合并骨折及皮肤缺损的患者做以肌腱滑动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结果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功能评价法,功能达优良者182指,中39指,差11指,肌腱断裂5指.结论肌腱滑动训练法是肌腱修复术后应推广的一种较好的训练方法.

  • 标签: 肌腱修复术 康复治疗 术后 肌腱断裂 皮肤缺损 肌腱损伤
  • 简介:背景:自体肌腱修复肌腱缺损因可用肌腱有限且形成供区功能障碍,同种异体肌腱同样来源有限,并且价格昂贵,在临床上很难满足其需要。目的:观察不同时期异种肌腱修复肌腱缺损的微观变化,为异种肌腱作为临床组织工程化肌腱生长支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6月龄的Leghorn鸡屈趾肌腱经化学去细胞处理后作为异种肌腱移植供体,健康成熟日本大耳白兔36只,建立双后肢跟腱中间束2cm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异种肌腱移植组和自体肌腱移植组,每组18只。肌腱移植缝合用4-0无创伤肌腱缝合线行双“8”字缝合,移植后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2周,对供体肌腱行去细胞前后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光镜及电镜观察,术后2,4,9周每组取6只兔对标本行组织学光镜及电镜检测。结果与结论:①肌腱经过化学去细胞处理后色泽变白,质地较前柔软,去细胞前可见细胞与胶原纤维交替紧密排列,去细胞后胶原排列相对松散,且无细胞及细胞碎片,去细胞后肌腱的力学强度较术前减弱。②由电镜图片直观看到:随移植时间的延长,移植的粗大鸡肌腱胶原纤维逐渐被再生的兔肌腱胶原纤维最终替代,而新生成的纤细胶原纤维经改造塑形变为粗细相等的较粗大纤维,排列方向逐渐趋于平行,在结构和功能上达到正常肌腱水平。结果表明,去细胞后的最大抗拉力是去细胞前的83.44%,能够满足肌腱移植生物力学的要求。最终肌腱修复是再生胶原纤维形成的结果,异种肌腱经过理化方法处理后可作为临床肌腱修复的生长支架使用。

  • 标签: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去细胞 异种肌腱 组织工程 肌腱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的治疗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近期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治疗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论目前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治疗方法多样,临床常用为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行手术治疗。

  • 标签: 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 关节镜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使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手部肌腱缺损的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间,我科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手部肌腱缺损15例18指,其中伸肌腱缺损5例7指,屈肌腱缺损10例11指。手部伸肌腱缺损范围5-9cm,平均7.4cm;屈肌腱缺损范围4~7cm,平均5.4cm。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5~3个月,平均1.5个月。移植伸肌腱缝合采用改良Kessler法,移植屈肌腱缝合采用套圈缝合法,A2、A4滑车缺损者在移植肌腱的同时重建滑车。术后患肢予以适当固定制动,全部病例均没有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伤口均I期愈合,术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康复功能训练,4指因肌腱粘连于二期行肌腱粘连松解术。疗效评定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总活动度TAM(TotalActiveMovement,TAM)系统评定标准。结果:术后随访6~21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达优者4指,良6指,可4指,差4指,优良率为56%。结论:临床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是代替自体肌建移植的方法之一,可以使手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是仍存在轻度的免疫排斥反应及肌腱粘连,使修复优良率减低,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应用研究工作中进一步解决。

  • 标签: 同种异体 肌腱移植 肌腱缺损 肌腱粘连
  • 简介:目的观察凡士林纱条和膨胀海绵(Merocel)用于鼻腔填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鼻腔填塞患者按填塞材料不同分为凡士林纱条组40例和Merocel组38例。2组于24、48h后取出填塞物,评价其疗效。结果凡士林纱条组疼痛率和出血率分别为87.5%和95.0%高于Merocel组的47.4%和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凡土林纱条组术日痰中带血8例,咽干15例,溢泪7例,耳堵塞感2例,纱条自后鼻孔掉入咽腔5例,鼻出血8例。Merocel填塞组需要加凡士林纱条增压才能止血6例,术日痰中带血或前鼻孔少量渗血12例,咽干5例,溢泪3例,耳堵塞感2例,并发鼻中隔血肿4例。术后7d鼻内镜检查凡士林纱条填塞组鼻黏膜擦伤9例(22.5%),肿胀21例(52.5%);Merocel组鼻黏膜擦伤2例(5.2%),肿胀13例(34.2%)。结论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效果虽然好,但严重头痛患者难以接受,而且即使48h后取出再出血的机会仍很大。Merocel的疗效较凡士林纱条差,取出后有再出血的可能,但应用范围广且不良反应较少。鼻腔填塞时间不宜过长,应结合患者病情及填塞材料的种类决定。

  • 标签: 鼻腔鼻窦手术 鼻出血 鼻腔填塞 止血材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肌腱是把肌肉与骨骼连接起来的带状组织。伸肌腱位于手或脚面皮肤下方,把手指中的骨头与手背的肌肉连接起来,它有助于手指和拇指的伸直。在足部,伸肌腱把脚趾的骨头与腿部前方的肌肉连接了起来。

  • 标签: 肌腱 连接 肌肉 骨头 手指
  • 简介:<正>回旋肌肌群包括棘上韧带、冈下肌、大圆肌和肩胛肌。回旋肌肌群在生理结构上有助于平衡肩部肌肉,并且使得三角肌和大胸肌能够带动胳膊活动。回旋肌腱炎——常见为粘液囊炎,多半由受冲击综合病症引起,会引起副肩峰粘液囊(位于肩峰骨和回旋肌肌肉群之间)发炎。

  • 标签: 肌腱炎 肩部 肩峰骨 回旋肌 大圆肌 粘液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根肌腱缝线埋线修复肌腱损伤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43例手部屈肌腱断裂或损伤患者,切割伤21例,机器压砸伤13例,肌腱移植或转位9例。Ⅰ区3例,Ⅱ区9例,Ⅲ区11例,Ⅳ区13例,Ⅴ区7例。单根3-0强生肌腱缝线采用核心抗张力+周边连续加固缝合法修复断裂或损伤肌腱,将线结埋于断端,保持肌腱表面光滑,石膏托固定3~4周。结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屈伸活动功能:31例优,9例良,3例差;优良率93%。3例手指屈伸功能差的患者行二次屈肌腱松解术,术后行手指功能训练,屈伸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单根肌腱缝线埋线法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肌腱损伤的方法

  • 标签: 手损伤 腱损伤 单根肌腱缝线 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