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对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处方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为今后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查阅电脑发药和处方的方法,将2015年1月---12月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处方进行查阅、总结、分析。结果2015年3160张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处方为1025张,占全年处方总数的32.43%,抗高血压药物出现的频率依次为钙离子拮抗剂(CCB),占39.35%;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占15.41%;β受体阻滞剂,占13.3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占14.46%;利尿剂、占10.8%;复方制剂占6.33%;其他抗高血压药约占0.3%;结论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基本符合当前高血压治疗原则及个体化给药方案。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通过对苯二氮类药物滥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吉林地区苯二氮类药物滥用趋势,运用药滥用的监测手段来反映此类人群各项特征。方法检索《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分别以“吉林地区、2011~2015年、苯二氮类”作为检索条件进行检索,并对检索数据进行列项分析。结果2011~2015年,吉林地区共有1188例报告涉及苯二氮类药物滥用滥用者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初中以上学历占83.8%,以无业和企业人员最多;滥用方式主要以口服为主;多从医院中获得药品;多数目的是缓解烦恼、抑制情绪;滥用时间最长大于15年。结论2011~2015年之间的1188例苯二氮类药物滥用数据分析提示,此类人群一定要控制用药时间,以免剂量过大、时间过长形成苯二氮类药物成瘾。

  • 标签: 苯二氮类 精神药品 药物滥用 吉林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医妇科疾病与常用药归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妇科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中医妇科学》中的代表方进行统计,分析方中每味药物的第一归经及在《中医妇科学》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味次。结果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归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是《中医妇科学》中代表方用药归经顺序,其分布顺序为由多至少。结论中医妇科疾病药物归经以归肝经为主,由多至少的顺序为归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且认为《中医妇科学》中的代表方选药组方遵从了疾病归经用药的规律。

  • 标签: 中医妇科 药物 归经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增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主要以头孢菌素类,并以三代头孢为主。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以二联为主。结论本院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应加强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标签: 住院病人 抗菌药物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他们与一般的病人相比,其药物效应改变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因此,在对疾病正确诊断的基础上,确定老年人用药的一些基本原则就显得非常重要。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影响了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老年病人用药的顺应性平均为59%。不能严格按医嘱用药,这不仅影响药物疗效,也影响医生对新药或不同用药方法的正确评价。

  • 标签: 老年人 用药特点 药物应用
  • 简介: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引起用药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医嘱方面的因素、用药过程中的因素、药物保管方面的因素、药物配置方面的因素、药物自身安全因素等等。在用药过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这些因素中,有的是药物本身的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但是更多的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在临床上,由于抗精神药物药物特殊性和使用人群的特殊性,抗精神药物用药安全管理更加严格。

  • 标签: 抗精神药物 用药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外孕应用药治疗的超声观察结果,提高宫外孕的治疗率。方法分别回顾调查站内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154例宫外孕的患者,采用肌注甲氨喋呤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注射剂量为80mg,随后在用药后三天、一周、两周、四周、八周后进行超声检查。结果154例宫外孕患者中,有115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为佳,占74.7%,39例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改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效果可以通过观察子宫的形态和大小的变化,子宫内膜是否有增厚或者是否发生分离,以及盆腔是否发生变化积液的变化程度、子宫内孕囊的大小变化、子宫附件是否发生结构改变等等。结论宫外孕药物治疗经超声诊断后,可以准确的判断病变变化程度,更好的辅助医生诊断和治疗患者,辅助医生选择最为恰当的治疗方法,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阴道彩色超声 宫外孕 保守治疗 血&beta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甲氨喋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常用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长期医嘱6000份,对其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和分析,分析其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及因素。结果6000份长期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占2.28%,其不合理用药发生原因主要有给药方式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配伍禁忌和其他,分别占60.58%、22.63%、10.22%和6.57%。结论对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不合理用药现象,应注意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纠正,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 标签: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 不合理用药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其临床用药相关研究,为今后的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所收治的具抗感冒药物处方的感冒患者37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临床感冒药物成分进行药理分析以及对临床用药情况展开探讨。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常用抗感冒药物成分药理作用囊括“收缩热管、解热镇痛、抗病毒、镇咳祛痰、抗组胺、中枢兴奋”等6大类。在这370例处方中经过分析发现不合理处方50张(13.5%),药物成分重复处方38张(10.27%),药物使用不对症处方8张(2.16%),其中不合理处方所占比例最高。结论临床抗感冒药物成分很复杂,增强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点与临床用药分析,对于改善抗感冒治疗的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感冒 临床用药 药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感冒药中药物成分的主要药理特性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8月~2016年5月开具的450张(450例患者)治疗感冒的药物处方,并回顾性分析感冒药的用药状况和药理特性。结果450张处方中感冒药使用不合格率、不对症处方率、药物成分重复率分别是12.44%、1.78%、9.78%,其中不合格处方率的比例最高;常用感冒药主要分为中枢兴奋、抗组胺、解热镇痛、收缩血管、镇咳祛痰、抗病毒药物6类。结论临床治疗感冒的药物成分比较复杂,而重点分析感冒药的临床用药状况和药理特性,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改善临床疗效。

  • 标签: 感冒药物 处方 药理特点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成本-效果分析法干预前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429张门诊和住院处方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是否介入成本-效果分析干预措施将429张处方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其中非干预组为2014年1月-12月的225张处方,干预组为2015年1月-12月的204张处方,比较两组处方的合理比例。结果干预组处方中抗菌药使用率、平均用药种数、注射剂使用率、处方金额等基本评价指标均优于非干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处方的不合理比例明显低于非干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本-效果分析法能显著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临床治疗费用和患者经济负担,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药物经济学 临床合理用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6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疼痛症状主要给予阿片类药物治疗。然后采用的是中国人癌痛评佑工具(CCPAT)和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对76例老年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患者在入院治疗前服用阿片类药物没能起到作用,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起始剂量,而对于为服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先从小剂量开始尝试使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天疼痛出现超过3次或者是疼痛没能得到缓解,可增加原服用剂量的基础上增加20%。然后记录将患者每天的疼痛轻度、疼痛部位和其他的副毒作用的情况。结果76例老年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疼痛评分中位数为2,其中达到中度以上缓解的患者有62例,占81.6%。而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有51例,发生率为67.1%,而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占68.4%。结论阿片类药物应用于老年中重度癌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不良反应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的缓解老年患者的中重度疼痛,其中发现最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在消化道症状中,为能更有效的降低阿片类药物应用于老年中重度癌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采取预防对策以此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