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小儿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它是指婴儿时期发生的而且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小儿热性惊厥有比较复杂的发病因素,多数热性惊厥患儿具有良好的预后,但仍有部分患儿由于家长对热性惊厥的临床症状的认识不足,从而预后不理想,甚至会复发。近年来,国内国外对热性惊厥的患儿做过很多的研究,从这些治疗经验、研究证据及临床分析等,可以了解到目前对儿童热性惊厥的治疗进展。

  • 标签: 儿童热性惊厥 诊治 进展
  • 简介:摘要热性惊厥又称高热惊厥,是小儿的常见病,一般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初期,体温上升过程中超过38度出现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从而可以确诊为热性惊厥。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主要是由于感染引发的发烧症状。临床表现为全身性阵挛抽搐,并伴有咳嗽、发热等症状。本文针对小儿热性惊厥的症状以及临床表现进行观察与护理干预,从而减少复发的可能,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 标签: 小儿热性惊厥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多数患儿热性惊厥发生在家里或者来院途中惊厥已经停止,探讨并正确认知小儿发生热性惊厥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家长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门急诊及住院部进行治疗的患儿395例,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引起小儿发生热性惊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热性惊厥发病季节多为冬春季,发病以男性为主,体温多在在39~40℃之间;年龄<3岁;引起小儿热性惊厥因素较多,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现在意义。

  • 标签: 热性惊厥 患儿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干预予以研究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增加患者的对医护人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 标签: 肠道感染 相关热性惊厥 临床疗效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姜堰区港口医院于2014年0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接收治疗的50例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其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统计。结果经过治疗及整体护理干预后发现,有38例患者痊愈(76.0%),10例患者治疗有效(20.0%),2例患者治疗无效(4.0%);护理干预的总有效率为96.0%,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结论临床上,使用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在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的效果较佳,可以较好地应对惊厥的发生、治愈肠道感染、维持小儿正常体温,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对整体护理干预手段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 整体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确定客观、合理的耐热性评价指标,评价不同品种蔬菜的耐热性强弱,对其耐热性机制的研究及耐热性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不同耐热性的茄子品种为材料,测定苗期耐热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耐热性指标的权数,通过模糊数学原理对茄子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热害指数、恢复指数、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对耐热性影响较大,其权重依次为:0.2500、0.2500、0.1092、0.1092、0.1092。综合评价结果为茄子品种友谊一号耐热性最强,F-762茄子耐热性居中,古田紫长茄耐热性最弱,与田间自然高温鉴定结果一致,表明此方法对茄子苗期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用于大批量品种的耐热性鉴定。

  • 标签: 茄子 苗期 耐热性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在热性惊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67例热性惊厥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查正常率、边缘率、异常率并分析检测异常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67例患者脑电图检查在正常范围率为46.3%,边缘率6.0%,异常率为47.7%.对脑电图检测异常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年龄、发作类型、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年龄、热性惊厥发作频率、次数、持续时间均会使脑电图检测出现异常;因此脑电图诊断为异常应及时考虑患者是否存在癫痫症状并及时确诊并治疗.关键词脑电图;热性惊厥;临床应用;研究Electroencephalogram(eeg)inhotconvulsionsinclinicalresearch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egclinicalapplicationinthermalconvulsions.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inMay2015-Dec2015tothehospitaltreatmentof67casesofhotconvulsionsofthepatient'sclinicalmanifestations,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examinationnormalprobability,edgerate,abnormalrateandanalysisofthemajorriskfactorsofdetectabnormalpatients.Results67casesofpatientswitheegexaminationinthenormalrangeratewas46.3%,themarginalrateof6.0%,theabnormalratewas47.7%.Afterthestudyofpatientswithabnormaleegdetectionfoundthatgenderhasnoobviousdifference(p>0.05,therearecomparable.Age,typeofattack,attacktimes,durationaredifferences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Gcance.ConclusionEegmanifestationsandpatient'sage,hotseizurefrequency,frequency,durationiscloselyrelated;Electroencephalogram(eeg)diagGnosisofabnormalpatientsoughttobeconsideredinatimelymannerwhetherthereisanysymptomsofepilepsyandtimelydiagnosisandtreatment.KeywordsElectroencephalogram(eeg);Hotconvulsion;Clinicalapplication;research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5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我科的小儿热性惊厥9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5.5%),护理满意率(95.5%)高于对照组(8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优质护理在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中可协助护理人员制定高效准确的护理措施,减少再次出现惊厥的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小儿热性惊厥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小儿热性惊厥转为无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儿热性惊厥转为无热惊厥的发病机制以及患病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8例小儿热性惊厥转为无热惊厥患儿,对所选患儿进行临床治疗以及病例分析,并对患儿做脑电图以及脑CT的检查,分析患儿的脑电图与脑CT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有40%左右的患儿具有家族病史,患儿进行脑电图、脑CT的检查发现,患儿的惊厥现象是由于患儿的高热产生,且患儿惊厥时间越长,对患儿脑神经的影响越大,通过对患儿进行治疗,所选12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对小儿热性惊厥转为无热惊厥患儿进行病理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对患儿的病情和发病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能够有效的掌握患儿的发病规律,并作为患儿的治疗依据,改善患儿的惊厥症状,是患儿得到有效的治疗,减少患儿由于警觉所产生的脑损伤以及后遗症。

  • 标签: 小儿热性惊厥转为无热惊厥 康复治疗 急救措施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均获得满意的疗效,7~10天皮损消退,体温恢复正常。住院时间10~25天,平均12天,随访1~3年复发3例。结论治疗中去除各种诱因,查明可能引起的原发性疾病并加以治疗。

  • 标签: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持续开展性病监测点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动态掌握珠海市性病监测点实验室性病检测能力的整体水平,发现实验室间存在的差异,促进性病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方法:2011-2013年间每年组织一次全市性病监测点实验室进行室间质量评价,质评项目为衣原体抗原、梅毒螺旋体血清、性病常规阅片、支原体培养鉴定、淋球菌培养鉴定,每项目各5份样本,要求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和回报检测结果,统计得分情况和各项目的符合率,对三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1-2013年间珠海地区性病监测点实验室性病检测水平连续3年成绩均在良好水平,已通过规范化建设的13家性病实验室3年操作水平(SI)≥0的有9家,占69.2%;未通过规范化建设的8家性病监测点实验室3年操作水平(SI)≥0的有1家,占12.5%;不同实验室操作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4);检测结果平均符合率均在80%以上,其中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的平均符合率较高,分别为94.4%和97.0%。结论:通过规范化建设的性病实验室检测水平较高且结果较稳定,规范化性病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必须具有持续性,才能有效促进性病检测质量的不断提高。

  • 标签: 性病监测点 实验室 室间质评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慢性病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患有慢性病的3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其中15例研究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同时进行慢性病自我管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慢性病自我管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半年后的慢性病改善情况。结果经过半年的研究,15例研究组患者慢性病改善情况优秀、良好、有效以及无效的患者分别有7例、3例、2例和1例,慢性病改善率为66.7%,优于对照组40.0%的改善率(对照组慢性病改善情况优秀、良好、有效以及无效的患者分别有4例、2例、6例和3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慢性病自我管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慢性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病 老年患者 自我管理 应用分析
  •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数字化实验为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注入了新活力。相比传统实验,数字化实验在测量、采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根据数字化实验仪器的特点,充分发挥数字化实验的优势,设计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探究实验方案。本文以《探究不同颜色物体吸热性能》为例,通过对比传统实验方法,阐述数字化实验仪器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数字化实验 数字化实验仪器 吸热性能 科学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方案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中选取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完成所有患儿的分组,对照组3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给予苯巴比妥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给予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进行治疗,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止惊时间、住院时间、退热时间的对比中,观察组患儿的结果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同时在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儿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康复。

  • 标签: 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 治疗方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S)与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感染的相关性,为防治FS发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4例确诊为FS的患儿(FS组)及同期住院的66例、有发热而无惊厥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于入院当日采集所有入选病例鼻咽拭子,经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FluA及FluB抗原.结果FS组中,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占85.78%);以单纯性FS最多见(占61.76%);FS组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FluA、FluB的感染率(分别为28%,11.4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63%,3.03%)(P=0.044).结论FluA及FluB感染是FS的相对危险因素,而且FluA感染更多见于男性FS患儿中,因此,在我国冬春季流感流行季节,对儿童,尤其是男孩、既往有FS病史者接种流感病毒疫苗,可减少FS的发生.关键词儿童;热性惊厥;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

  • 标签:
  • 简介:实验选用外径为4mm、内径为2mm的铜质脉动热管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对以去离子水和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为工质的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分别采用加有少量氧化石墨烯的去离子水溶液(简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简称氧化石墨烯乙醇溶液),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均为0.03%。实验发现:氧化石墨烯对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具有强化作用,对以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为工质的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较差,但都和脉动热管的加热功率密切相关。对于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脉动热管,在加热功率低于20W时,氧化石墨烯对脉动热管的强化作用较弱;当加热功率在30-60W时,氧化石墨烯对脉动热管的强化作用较强,达3.71%-11.33%,且强化作用随加热功率的增大呈逐渐增强趋势;但随着功率继续增大,氧化石墨烯的强化作用逐渐减弱,当加热功率达到80W后,热管传热性能减弱,原因可能是氧化石墨烯颗粒出现了沉降现象。

  • 标签: 脉动热管 氧化石墨烯 强化传热 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