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压管道连接中,广泛使用透镜垫密封结构。透镜垫的密封面均为球面,与管道的锥形密封面相接触,初始状态为一环线。在预紧力作用下,透镜垫在接触处产生塑性变形,环线变成环带,密封性能较好。由于接触面是由球面和斜面自然形成,垫片易对中。透镜垫片密封属于强制密封,密封面为球面与锥面相接触,易出现压痕,零件的互换性较差。此外,垫片制造成本较高,加工也较困难。

  • 标签: 透镜垫,醇烷化,高温高压管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时间肿瘤手术时地氟和七氟全身麻醉(全麻)对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河南省肿瘤医院160例拟行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和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食管癌、胃癌各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食管癌+七氟全麻(CS组,40例),食管癌+地氟全麻(DS组,40例),胃癌+七氟全麻(CW组,40例),胃癌+地氟全麻(DW组,40例)。4组患者均采用静脉诱导,术中吸入麻醉药维持。记录不同组别患者诱导前(T1)、手术开始(T2)、术毕(T3)、拔管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诱导期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达0.5最低肺泡浓度(MAC)需要的时间、手术开始时肺泡浓度、苏醒期患者具体肺泡浓度(XMAC)降至0.5 MAC的时间以及从0.5 MAC降至0.2 MAC的时间;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所需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程度(RS)评分,比较不同组别间躁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CS组和CW组比较,DS组与DW组的MAP、心率、SpO2在T1~T4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组、CW组、DS组、DW组诱导期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达0.5 MAC所需时间分别为(5.6±1.3)、(5.8±2.1)、(3.5±1.5)、(3.8±1.0)min,与CS组和CW组相比,DS组和DW组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538,P<0.05)。CS组、CW组、DS组、DW组苏醒期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从0.5 MAC降至0.2 MAC所需时间分别为(6.4±2.2)、(7.0±1.5)、(4.2±2.2)、(4.1±1.5)min,与CS组和CW组相比,DS组和DW组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113,P<0.05)。与CS组和CW组相比,DS组和DW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时间肿瘤手术时地氟和七氟麻醉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地氟能够缩短苏醒时间,早期拔出气管导管,提高苏醒质量。

  • 标签: 麻醉 地氟烷 七氟烷 躁动 苏醒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地氟与七氟对妇科手术患者心脏电生理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50岁,体重46~73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组和地氟组,每组20例。入室后静脉输注胶体液扩容,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七氟组和地氟组分别吸入1.3 MAC七氟或地氟维持麻醉。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T2)和达设定浓度20 min(T3)时采集12导联心电图,测量计算QT间期、QTc间期、Tp-e间期、Tp-e/QT比值和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iCEB),记录MAP和HR。结果与T1时比较,2组T2,3时MAP降低,HR减慢,QT间期和QTc间期延长,七氟组iCEB增加(P<0.05);与T2时比较,T3时七氟组MAP降低,HR减慢,地氟组MAP降低(P<0.05);与七氟组比较,地氟组T3时Tp-e期间延长,iCEB减小,Tp-e/QT比值降低(P<0.05)。结论地氟对妇科手术患者心脏电生理平衡无明显影响,七氟导致心脏电稳定性降低。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心脏电生理学 妇科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120例符合研究条件病患,比较对照组(异氟醚)及观察组(七氟醚)麻醉安全性及麻醉效果差异。结果 气腹5分钟后及患者苏醒时观察组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5%,远低于对照组的16.67%。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七氟醚维持麻醉的安全性更高、麻醉效果更好。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冠醚作为第一代超分子主体,是一类含有多个氧原子的大环化合物,在构筑(准)轮分子方面,并推动(准)轮领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基于冠醚的线形(准)轮在构建超分子功能器件方面、仿生领域、生物医学领域和化学催化领域的应用。

  • 标签: 冠醚 (准)轮烷 应用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a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期比较常见的脑损伤疾病,是导致癫痫等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和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尽管具体的机制及作用方式不尽相同,低浓度短时间的异氟或七氟暴露可以在缺血缺氧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HIBI)发生时通过抑制凋亡、抑制兴奋性毒性、减少过度激活的自噬、减少氧化应激等方式增加神经细胞活力及减少神经元死亡,这为临床治疗HIE提供新的可能性及切入点。该文就异氟及七氟在新生儿HIB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具体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新生儿 异氟烷 七氟烷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保护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冠醚由于具有良好的柔性、高亲和性、刺激响应性以及快速、可逆的离子结合特性,在构筑(准)轮分子方面,并推动(准)轮领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冠醚结构及主客体作用角度总结了基于冠醚的(准)轮的形成机理,并归纳了其制备方法。

  • 标签: 冠醚 (准)轮烷 机理 制备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实验使用硝酸异辛酯类十六值改进剂。通过实验检测柴油加入硝酸异辛酯类十六值改进剂后不同时间段柴油的十六值变化。分别做柴油加入硝酸异辛酯类十六值改进后一个月内十六值变化两组实验。考虑到各炼厂柴油销售后到目的港距离不同,又继续做柴油加入硝酸异辛酯类十六值改进剂后三个月内十六值变化一组跟踪实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七氟用于小儿诱导和维持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需进行手术的患儿 78例(在 2018年 6月至 2020年 3月期间),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氯胺酮诱导)、观察组(七氟诱导),各 39例;对比 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经过对全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对比可以看出采用七氟诱导的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效果明显优于实施氯胺酮患儿的麻醉效果;且观察组患儿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 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40.03%,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七氟用于小儿手术诱导麻醉和麻醉维持的效果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较低,患儿的术后的意识恢复时间也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麻醉 七氟烷 氯胺酮
  • 简介:摘要评价七氟麻醉对颅脑创伤(TBI)患者早期预后影响。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手术的TBI患者的病历资料,年龄≥18岁,性别不限,术中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或七氟。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丙泊酚麻醉或七氟麻醉对TBI患者术后第1、3、7天APACHEⅡ评分的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入院瞳孔反应、入院APACHEⅡ评分、入院CT指标、入院诊断类别、入院血红蛋白浓度、手术方式、术中液体出入量等混杂因素后,七氟麻醉与丙泊酚麻醉患者术后第1、3、7天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与丙泊酚麻醉相比,七氟麻醉对TBI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无差异。

  • 标签: 二异丙酚 麻醉药,吸入 颅脑损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七氟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运用功效。方法:小儿临床麻醉医治的病儿 104名为研讨对象,随机均分为观测组和对比组,每组 52名。观测组病儿实施七氟麻醉医治,对比组病儿实施异氟麻醉医治。结果 : 观测组病儿拔管时长、苏醒时长以及不良作用发作率明显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 七氟在小儿临床麻醉进程中可以减少不良作用的发作率、缩短病儿苏醒时长和拔管时长,具有明显的功效,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 。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临床 麻醉 运用功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和探讨 Narcotrend 指数用于七氟吸入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0 月)接受气管内插管全麻的眼科眶内手术患者( 3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 Narcotrend 指数监测,统计患者基础值、插管前、插管后 3 min 、手术切皮后、开放眼眶、停吸七氟、拔管前、拔管后 5 min 患者的 NTI 以及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糖的变化。 结果 :与基础值相比,插管前、插管后 3 minNTI 明显降低,手术切皮后、停吸七氟以及拔管前 NTI 值明显升高。 结论 : Narcotrend 指数用于七氟吸入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果显著,它能指导医生调控麻醉深度,从而更好的协助手术,提升手术效果。

  • 标签: [ ] Narcotrend 指数 七氟烷吸入 麻醉深度 监测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吸入麻醉药会增加PND发生的风险,但是不同吸入药物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地氟较其他常用吸入麻醉药引起体外或体内神经细胞损伤更少,有更短的苏醒时间、更高的苏醒质量和更快的认知功能恢复。在对围手术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面,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地氟优于其他吸入麻醉药,但似乎不劣于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然而现有的数据还不足以下任何定论,亟需更多设计完善、随访时间更长的研究来证实。

  • 标签: 认知障碍 地氟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对患儿全麻诱导期癫痫样放电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摘除术患儿66例,年龄3~12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七氟组(L组)、6%七氟组(M组)和8%七氟组(H组),每组22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诱导期癫痫样放电和苏醒期谵妄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对癫痫样放电与苏醒期谵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L组比较,H组兴奋型癫痫样放电发生率降低,M组和H组癫痫样放电发生率降低(P<0.05);M组和H组兴奋型癫痫样放电和癫痫样放电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抑制型癫痫样放电和苏醒期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样放电、兴奋型癫痫样放电的发生与苏醒期谵妄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抑制型癫痫样放电的发生与苏醒期谵妄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低浓度(4%)七氟可导致患儿全麻诱导期兴奋型癫痫样放电增加。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苏醒谵妄 儿童 癫痫样放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氟对幼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海马组织凋亡的影响。方法2019年5月到2020年6月购自河南实验动物中心的60只幼年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异氟1 h组和异氟3 h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异氟1 h组和异氟3 h组分别在35 ℃恒温下采用1.5%异氟麻醉1 h和3 h,并自主苏醒。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幼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3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每组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海马组织生存素(Survivin)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与对照组逃避潜伏期和穿台指数[(6.89±2.14) s、(6.24±1.65)次]比较,异氟1 h组和异氟3 h组幼鼠逃避潜伏期[(10.25±2.78)、(14.95±3.82) s]明显增加,而穿台指数[(4.29±1.20)、(3.01±0.89)次]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25,P<0.05;t=3.718,P<0.05;t=2.594,P<0.05;t=2.514,P<0.05)。与对照组[(7.41±0.61) nmol/ml和(102.39±7.98) U/ml]比较,异氟1 h组幼鼠MDA水平[(10.49±1.42) nmol/ml]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79.42±5.81) U/ml]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10、2.901,P<0.05)。与异氟1 h组比较,异氟3 h组幼鼠MDA水平[(14.81±1.97) nmol/ml]显著增加,SOD水平[(50.22±4.89) U/ml]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9、2.211,P<0.05)。与对照组[(3.28±0.89)%]比较,异氟1 h组幼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比例[(12.56±3.21)%]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3,P<0.05)。与异氟1 h组比较,异氟3 h组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比例[(14.81±1.97)%]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1,P<0.05)。与对照组[(0.30±0.11)、(0.94±0.11)]比较,异氟1 h组幼鼠海马组织Caspase-3表达水平[(0.93±0.14)]显著增加,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0.60±0.10)]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1,P<0.05;t=2.954,P<0.05)。与异氟1 h组比较,异氟3 h组幼鼠海马组织Caspase-3表达水平[(1.61±0.21)]显著增加,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0.18±0.08)]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1,P<0.05;t=2.169,P<0.05)。结论异氟可诱导幼鼠机体氧化应激,促进脑细胞凋亡,进而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

  • 标签: 异氟烷 幼鼠 氧化应激 凋亡 学习记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麻醉常用吸入性麻醉药物七氟对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期能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用七氟预处理乳腺癌细胞,用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侵袭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活性( PI3K/AKT 、 TGFβ、 HIF、 VEGF、 p35/p25),确定七氟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结果 七氟处理乳腺癌细胞后, 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和免疫荧光均显示 E-cadherin降低、 N-cadherin升高;处理后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较未处理组细胞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七氟作用后的乳腺癌细胞无论是在蛋白水平还是在生物学行为表现上,均出现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增强,因此以七氟为主的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物不建议用于乳腺癌患者手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七氟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临沂市中医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患者应用七氟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0、T1、T2、T3时间段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压心率积(RP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清醒时间[(6.62±2.13)min]短于对照组[(11.28±3.04)min],且拔管时间[(9.40±2.71)min]短于对照组[(14.65±3.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应用七氟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有效稳定其血流动力学,缩短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七氟烷 瑞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小鼠异氟诱发认知障碍的机制。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将60只小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采用异氟麻醉3 h后自主苏醒;治疗组麻醉开始前3 h给予小鼠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麻醉24 h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3组小鼠海马组织GRP78、pERK、Eif2a和ATF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3组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与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距离和穿台次数[(21.43±2.99) s、(219.47±18.39) cm、(1.32±0.17)次]比较,治疗组小鼠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11.43±2.11) s、(145.32±14.29) cm]明显下降,穿台次数[(3.98±1.21)次]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9、4.147、2.791,P<0.05)。与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GFP78、PERK和eIF2a表达水平(0.89±0.11、1.19±0.12、0.82±0.09)比较,治疗组小鼠海马组织GFP78、PERK和eIF2a表达水平(0.41±0.07、0.89±0.10、0.45±0.08)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4、1.849、2.073,P<0.05)。与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比例[(14.33±2.19)%]比较,治疗组小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比例[(5.08±1.28)%]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7,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抑制七氟麻醉后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的内质网应激和凋亡,改善七氟麻醉引起的认知障碍。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内质网应激 凋亡 异氟烷 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