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制造出甲烷,太阳能燃料公司结合了两种现有技术:一个是电解,即将水分解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另一个是甲烷化,这种技术使氢和二氧化碳中的碳结合产生甲烷。这个系统的主要缺点是效率太低。

  • 标签: 甲烷 燃料 为动 现有技术 二氧化碳 太阳能
  • 简介:土壤中最大的甲烷生物汇是甲烷氧化菌的氧化作用,约占全球甲烷汇的10%.甲烷氧化菌在土壤中以多样性的群落形式存在,鉴定其群落多样性对揭示土壤中甲烷氧化的微生物学机制及全球甲烷循环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土壤甲烷氧化菌的定义、分类和氧化甲烷的过程,对比了目前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等,提出了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能很好地检测到土壤中活跃的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变化.

  • 标签: 甲烷氧化菌 PCR 稳定同位素示踪 SIP—PLFA
  • 简介:摘要二乙氧基甲烷,简称DEM,是Diethoxymethane的缩写。二乙氧基甲烷具有独特的性质而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合成中,不仅可作为有机合成中的溶剂、电池中的溶剂、燃料添加剂等,还可以作为有机反应的试剂,如乙氧甲基化试剂、甲醛的等价物、羰基化作用的底物以及乙醇的来源等。

  • 标签: 二乙氧基甲烷溶剂合成 应用 DEM
  • 简介:利用全国垃圾填埋场的点源数据,基于实际调研和实验室分析建立中国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填埋时间的排放因子矩阵,采用IPCC推荐的一级降解动力学(FOD)方法自下而上地核算了中国2107个垃圾填埋场在2007年的甲烷(CH4)排放量.针对不同区域和类型的填埋场,分别就城市垃圾组分、可降解有机碳、CH4修正因子、CH4氧化系数、填埋场CH4收集率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2007年填埋场CH4排放量为118.61万t,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2005年填埋场排放量(220万t)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垃圾填埋场统计数据的差异,例如填埋场个数及垃圾填埋量.中国绝大部分填埋场CH4年排放量在700t以下,超过1000t的有279个,超过1万t的仅10个.江苏省的CH4排放量最高,达到9.87万t;西藏的排放量最小,仅为0.21万t.东部江苏、广东、浙江等省的整体排放量较高,西部地区西藏、宁夏、青海等地的排放水平较低.

  • 标签: 垃圾填埋 CH4排放 点排放源
  • 简介:通过分析光干涉式CJG-10型甲烷测定器测量过程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分别求取由示波器测量重复性引起的A类不确定度分量及B类不确定度分量,并利用测试结果及相关资料,按照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评定该测试结果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相应的扩展不确定度。

  • 标签: 光干涉式 甲烷测定器 测量不确定度
  • 简介:织金区块以发育宽缓、稳定含煤向斜为特征,煤体结构保存较好,以碎裂煤为主;煤层层数多,累计厚度大,是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的聚煤中心。本文在织金区块煤层含气量展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区煤层气富集规律,为以后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织金区块 煤层气 富集规律 含气性
  • 简介:根据近几年从事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利用的实践和思考,对煤层气的勘探步骤与方法、影响煤层气的含量因素作了探讨,以及对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性。

  • 标签: 煤层气 勘探 开发 利用
  • 简介:为制定可靠的发动机起动程序,围绕60t级液氧/甲烷发动机起动瞬态特性开展了一系列建模和仿真研究.介绍了60t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系统方案,列举了发动机系统仿真模型,搭建了全系统瞬态特性仿真平台.根据仿真结果选取了箱压下点火起动方案,提出了设置甲烷涡轮燃气旁通以降低亚临界两相气阻风险的解决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

  • 标签: 液氧 甲烷发动机 起动过程 瞬态特性 系统仿真
  • 简介:我国薄煤层资源丰富,分布面广,而且煤质好。据统计,全国薄煤层的可采储量占全部可采储量的20%。全国近80个矿区中的400多个矿井中,就有750多层为薄煤层。但由于薄煤层开采难度大、投入产出比低等原因,不少煤矿为了追求高产和高利润,将薄煤层搁置,造成薄煤层赋存煤炭采出率低。随着煤矿开采强度的增大与技术的提高,合理开发与利用薄煤层被提上日程。

  • 标签: 薄煤层开采 合理开发 日程 利用 可采储量 投入产出比
  • 简介:随着常规天然气资源的不断减少,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煤层气作为巨大的潜在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煤层气开发具有低压、低产等特点,如何优化地面工艺,节约地面投资,降低气田开发能耗,是煤层气规模性,经济性开发的关键。针对韩城煤层气地面建设及煤层气开发自身特点,提出了"井间串接、枝状管网、低压集输、集中增压、统一处理"的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为煤层气规模性开发提供借鉴。

  • 标签: 韩城区块 煤层气 集输工艺 工艺优化 节能
  • 简介:在对惠阳煤业井底车场、集中辅助巷和集中胶带巷等巷道采空区进行实测,以及对采空区顶底板岩性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该采空区浅埋深的特点,提出了浅埋深煤层小导管临时支护和钢筋混凝土永久支护相结合的过采空区巷道锚固支护设计方法,并对其支护工艺和机理进行了描述,为过采空区巷道提供了一种新的锚固支护方法。

  • 标签: 浅埋深煤层 采空区 巷道支护
  • 简介:传统的瓦斯涌出量分源预测法未考虑到上部邻近层开采对本煤层煤体瓦斯涌出的影响,本文提出在计算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时,在传统公式q1=K1K2K3·mM(W0-Wc)中加入了系数K4,K4为上部邻近层开采对工作面煤体瓦斯涌出影响系数,取K4=1-ηi,ηi为开采层向上部邻近层排放瓦斯的瓦斯排放率,从而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公式改为q1=K1K2K3K4·mM(W0-Wc)。加入了上部邻近层开采对工作面煤体瓦斯涌出影响系数的计算瓦斯涌出量的方法,比起传统的瓦斯涌出量分源预测方法提高了矿井瓦斯涌出量计算的准确性。

  • 标签: 分源预测法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上部邻近层开采 瓦斯涌出影响系数 瓦斯排放率
  • 简介:规模化开发煤层气进入中后期,井间干扰现象逐步呈现。本文概括了井间干扰的要素及研究方法。以樊庄区块为例,对已经呈现出的井间干扰现象进行了总结,研究区存在裂缝连通型、排采压降型、助排型三种类型的井间干扰,依此认识对樊庄区块局部井网调整,取得一定成效。本文认为井间干扰分析与评价是煤层气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不断的气藏再认识及动态分析,搞清楚井间干扰的类型和程度,提出针对性的井网调整方案和排采管理对策,可提高煤层气开发效果。

  • 标签: 煤层气井 协同降压 井间干扰 动态特征
  • 简介:采用ABAQUS软件对安太堡露天矿西北帮环状边坡进行数值分析,获得露天矿边坡在煤层采动过程中的应力场、位移场和损伤分布特征,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分析的结果与现场观察大致相同,并需要对边坡进行合理的加固使其保持稳定。

  • 标签: 稳定性 数值分析 损伤 应力场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上对二苯甲酰甲烷质子转移引起的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反应机理进行了计算研究,获得了零点能、总能量、吉布斯自由能及质子转移过程的反应焓、活化能、活化吉布斯自由能和速率常数等参数.3种非质子溶剂中的优化和频率计算采用Onsager模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不论在气相还是3种溶剂中,二苯甲酰甲烷的烯醇式较酮式稳定,烯醇式向酮式气相转变需要较高的活化能垒,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随着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大,异构化反应活化能垒减小,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 标签: 二苯甲酰甲烷 互变异构 质子转移 溶剂效应 活化能垒
  • 简介: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取得了一个个勘探突破,这让九尊能源名声在外,特别是在山西。

  • 标签: 能源 煤层气 蓝海 技术创新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广西百色盆地的地质构造背景、地层特征、煤层发育特征、煤层气资源特征等,对百色盆地的煤层气资源及其潜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指出盆地东部田东坳陷内田东含煤区可作为煤层气优先勘探试验的目标区。本文可为百色盆地今后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 标签: 百色盆地 煤层气 资源 开发潜力
  • 简介:为确定延川南区块2号煤层含气量主要地质控制因素,利用地质资料和已采煤层实际煤层含气量数据,研究了2号煤层含气量的区域分布特征及规律,分析了煤层厚度、埋深、煤的变质程度、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作用等因素对含气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号煤层含气量在区域上总体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分布特征。构造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是2号煤层含气量分布的主控因素。区内张性的正断层对煤层气的富集起到了是破坏作用,导致了正断层周围形成了含气量的相对低值区;研究区相对滞留的水动力环境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和富集。

  • 标签: 延川南 含气量 煤层 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