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师:老师这有一则谜语,你们想猜吗?“大大的身子一堵墙,两耳好像蒲扇场。长长的鼻子用处大,陆上动物它最壮。”谁知道是什么?

  • 标签: 教学片断评析 盲人 谜语 老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设疑激趣师:今天上课我们先来一起做个游戏.请大家跟我一起大声数数,从1数到10.生(齐):1、2、3、……、9、10.(学生数数,老师计时)师:刚才数10个数大家用了8秒钟,那么从1数

  • 标签: 教学片 中学生 认识 大数 评析 芦柑
  • 简介:(出示CAI课件:先听老师讲故事,再看图练习讲故事)师:下面开始听故事,希望大家认真地听,力求听清:1.故事的题目是什么?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3.故事里有谁?4.故事说的是谁?干什么?(CAI课件出示上述要求)

  • 标签: 早课堂教学 片断评析 课堂教学片断
  • 简介:新课程给予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走进数学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知识的全过程,使学生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数学新教材中已呈现了以课题研究为主的学习材料。如果认真组织好学习过程,那么,学生不仅学会了一些数学知识,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科学研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下面是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课题学习“镶嵌”时的教学片断

  • 标签: 教学片断 课题学习 铺地砖 学问 引导学生 数学知识
  • 简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向老师们简单介绍自己?生:我叫王峥,今年7岁了。

  • 标签: 教学片断 和谐 课堂 老师 教室
  • 简介:片断1】加法交换律的探索1.观察,提出猜想出示教材第55页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师:同学们,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出示第一个问题: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师:可以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汇报:28+17表示用男生跳绳的人数加女生跳绳的人数,17+28表示用女生跳绳的人数加男生的跳绳人数。师:这两个算式结果怎么样?

  • 标签: 交换律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教学片断
  • 简介:片断一:师:妈妈到超市购买了一些水果。(呈现下表)根据下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千克苹果多少元?师:(补上单价栏)估计一下苹果的单价是多少元?

  • 标签: 评析 苹果 小数点位置 被除数 整数 单价
  • 简介:摘要利用“换词法”找近义词,达到知识的迁移,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词义,为初步理解词句内容奠定基础。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把词句理解放在文本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想象画面、交流体验等方法,深入品味词句。通过朗读和表演,将对文本中词句的理解和感受展示出来,这是对文本内容和情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演绎。

  • 标签: 阅读教学品词析句教学片断评析
  • 简介:<正>80年代真是一个美妙的年代。我们天天晚上跳舞,聚会,各种文学沙龙,每天都可以见到有趣的人。到处都在讲萨德、卡夫卡、弗洛伊德,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明天就是卡夫卡,或者

  • 标签: 卡夫卡 萨德 余光中 想不起 欧阳海之歌 告诉我
  • 简介:<正>其实,那都是一念之差。汪洋想。如果萨达姆当初没有入侵科威特,那么他就不会被国际制裁的绳索牢牢地套住,也不会有后面的武器核查,美国又怎么会有推翻他的政权的借口呢?靠石油就可以让自己的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伊拉克又一次遭受了战火的蹂躏,许多无辜的百姓、战士正在为此付出生命。个体的生命只有一次的机会,为什么就有这样一部分人有这样的权

  • 标签: 国际制裁 萨达姆 不知道 想不起 父子俩 摇摇头
  • 简介:前些时候,工作室成员开设研究课,教学内容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数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第1节“二次函数”。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笔者组织成员进行教学设计研讨,大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应提供让学生感受学习二次函数必要性的载体,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分别为八年级上、下册的内容,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已有遗忘),要利于学生学习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时形成的活动经验的迁移,关注研究函数问题的“基本套路”,注意思想方法的追索,“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吸收大家的意见后,执教者进行了教学设计,设计的思想是:遵循初中阶段函数知识内容和结构的完整性,关注初中函数教学过程教与学方法的完整性,“由林识柳,柳在林中”。现将课堂教学片断实录如下,并作些评析,以供参考。

  • 标签: 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 教学片断 整体思想 实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