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5岁儿童IgE介导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变态反应科确诊为IgE介导0~5岁CMPA的106例患儿资料。完善患儿外周血常规、血清总IgE、牛奶特异性IgE、新鲜牛奶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及牛奶蛋白组分检测等检查,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严重过敏反应,采用秩和检验、χ²检验进行临床特征差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06例CMPA患儿中男67例、女39例。首次就诊年龄为15(8,34)月龄,≤1岁42例、>1~<3岁39例,≥3岁25例,发病年龄为6(5,8)月龄。患儿中进食牛奶或其制品后出现过敏95例(89.6%),皮肤接触时出现过敏42例(39.6%),在哺后出现过敏11例(10.4%);进食牛奶或奶制品时间为45(1,120)min、皮肤接触途径时间为10(5,30)min、母乳喂养途径出现症状时间为121(61,180)min,3种不同途径暴露后过敏症状出现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1,P<0.001)。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100例,94.3%)最常见,其余依次为消化道症状(20例,18.9%),呼吸道症状(16例,15.1%),很少表现神经症状(1例,0.9%)。24例(22.6%)患儿既往至少发生过1次牛奶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伴其他食物过敏87例(82.1%),曾患湿疹94例(88.7%)、鼻炎57例(53.8%)、喘息23例(21.7%)。患儿总IgE水平为191.01(64.71,506.80)kU/L,牛奶特异性IgE水平为3.03(1.11,15.24)kU/L,SPT风团最长直径为8.2(4.0,12.0)mm,过敏原组分检测结果示77例(81.9%)至少存在酪蛋白、α乳清蛋白、β乳球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组分中1项致敏。牛奶特异性IgE Ⅳ~Ⅵ级的患儿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高于0~Ⅲ级的患儿[57.7%(15/26)比12.5%(10/80),OR=9.545,95%CI 3.435~26.523];牛奶SPT≥+++的患儿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高于≤++的患儿[34.4%(11/32)比11.5%(3/26),OR=4.016,95%CI 0.983~16.400];α乳清蛋白阳性的CMPA患儿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高于阴性[34.2%(13/38)比14.3%(8/56),χ²=1.23,P=0.042]。结论儿童CMPA发病年龄小,以皮肤症状为主要表现。多数患儿有1种以上蛋白组分致敏;SPT、牛奶及其组分特异性IgE检测对CMPA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高度致敏者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 标签: 儿童 食物过敏 牛奶
  • 简介:摘要:三聚氰胺含氮量很高,达到66%,因此被不法商贩非法添加到动物饲料和原料奶中,假冒增加蛋白质的含量。三聚氰胺是环丙氨嗪的一种降解产物,高剂量的三聚氰胺可导致肾结石和肾衰竭。环丙氨嗪(Cyr)是一种三嗪类昆虫生长抑制剂,广泛应用于畜禽业中控制苍蝇和蛆。环丙氨嗪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动物源食品污染,产生一系列潜在的环境问题,并且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危害人类健康。已有研究证实它能引起小鼠乳腺肿瘤。因为,动物源食品在进入市场前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对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的残留进行检测,所以如何现场检测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的残留已成为动物源性食品和原料奶生产的热点问题。美国FDA将在动物源食品中环丙氨嗪的最大残留限量(MRLs)设定为0.05~0.5μg·kg-1;中国规定原料奶中三聚氰胺的安全限量为2.5mg·L-1。

  • 标签: 牛奶 激素 免疫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前,牛奶过敏症是婴幼儿中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虽然牛奶营养丰富,但对于过敏的幼儿来说无异于毒药,严重的会引发死亡。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于该病的研究,牛奶过敏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均有了一定的结论。本文就小儿牛奶过敏症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综合性的阐述。

  • 标签: 小儿 牛奶过敏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测定牛奶和奶粉中的黄曲霉毒素,本文采用HPLC-MS方法针对牛奶和奶粉两种基质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为:通过乙酸乙腈对样品进行提取,利用氯化钠与硫酸镁实现分层,待样品得到净化后通过HPLC-MS展开测定。经过以上测定结果为:回收率均为77%-101%,牛奶和奶粉的基质效应影响均小于10%,由此可知,该方法能够在黄曲霉毒素测定中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

  • 标签: HPLC-MS 牛奶和奶粉 黄曲霉毒素 测定方法
  • 简介:摘要:磺胺类药物是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因其具有性质稳定、抗菌谱广、杀菌效果好、使用方便和价格低廉等优点。与此同时,我国以及美国、欧盟等多数国家对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最高限量均有明确规定,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31650—2019)规定所有食品动物肌肉、脂肪、肝和肾中磺胺类药物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00µg·kg-1。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牛奶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牛奶 磺胺类药物 残留检测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采取深度水解奶粉进行食物替代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患儿126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参照组(n=63)与试验组(n=63),参照组治疗以适度水解奶粉治疗,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雀巢深度水解奶粉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大便形状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大便次数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83%,与参照组的82.54%相比,试验组明显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采取深度水解奶粉进行食物替代治疗可加快其临床症状恢复,疗效确切。

  • 标签: 食物替代治疗 深度水解奶粉 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玉屏风散联合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治疗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白细胞介素(IL)10、IL-2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儿童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玉屏风组、常规治疗组各4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婴幼儿80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予深度水解配方奶粉,玉屏风散组患儿采用玉屏风散联合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治疗,均持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牛奶特异性IgE(sIgE)、外周血CD4+CD25+Treg、IL-10、IL-22水平。结果玉屏风散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P < 0.05)。玉屏风散组血清总IgE、牛奶sIgE分别为(132.93±14.61)IU/L、(0.62±0.14)IU/L,均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50.27±16.22)IU/L、(0.85±0.17)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6.61,均P < 0.001);玉屏风散组CD4+CD25+Treg表达为(13.29±1.4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11.84±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P < 0.05),玉屏风散组CD4+CD25+Treg与对照组[(13.40±2.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P=0.759);玉屏风散组IL-10为(34.57±4.07)μg/L,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22.19±2.15)μg/L,IL-22水平为(2.20±0.42)ng/L,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5.28±0.7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1、21.77,均P < 0.05),且玉屏风散组IL-10、IL-22与对照组[(35.53±3.85)μg /L、(2.13±0.53)n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6,P=0.209;t=0.73,P=0.468)。结论玉屏风散联合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治疗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婴幼儿的免疫功能,提高IL-10水平,降低IL-22水平。

  • 标签: 食物过敏 乳类过敏反应 婴幼儿 玉屏风散 水解配方奶粉 免疫球蛋白E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2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牛奶对金黄地鼠皮脂分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金黄地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空白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全脂牛奶组予全脂牛奶灌胃,脱脂牛奶组予脱脂牛奶灌胃,2.5 ml/次,2次/d,连续4周;于干预开始后第0、7、14、21、28天测量金黄地鼠双侧皮脂腺斑最大横径及纵径,计算皮脂腺斑的面积;末次灌胃24 h后剪下各组金黄地鼠双侧皮脂腺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脂腺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信号通路表达水平。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成组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金黄地鼠各组间皮脂腺斑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96,P= 0.417)。脱脂牛奶组IGF-1表达(0.39 ± 0.03)显著高于空白组(0.35 ± 0.03)及全脂牛奶组(0.33 ± 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2、3.82,P值分别为0.021、0.002);与空白组(0.36 ± 0.02)相比,脱脂牛奶组SREBP-1表达显著升高(0.42 ± 0.04,t= 2.64,P= 0.021);与空白组ACC-1表达(0.34 ± 0.03)相比,全脂牛奶组(0.40 ± 0.03)及脱脂牛奶组(0.40 ± 0.05)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39、2.47,P值分别为0.031、0.026)。结论牛奶可能通过IGF-1/SREBP-1/ACC-1信号通路促进金黄地鼠皮脂分泌。

  • 标签: 寻常痤疮 金仓鼠 皮脂腺 皮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质1 乙酰CoA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