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上篇:历史的突破——胡适文学革命理论内在机制的再探讨一九一七年一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革命宣言书《文学改良刍议》,用“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点燃了新文学运动的熊熊之火。作为中国现代的源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发难,首先是从语言形式的变革所入手的。胡适本人在阐述文学革命的宗旨时,就曾将其基本任务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是我们建立

  • 标签: 胡适之 现代文学 新文学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 诗创作 《新青年》杂志
  • 简介:《白鹿原》是20世纪90年代十分畅销的长篇小说,作者陈忠实以他一生有关文学知识的情绪记忆,创作出了被他称之为再现“民族历史”与“民族精神”的艺术历史,而文学界也群起雀跃地称其为“史诗”,授其以“大奖”。然而,《白鹿原》绝不是作者天才运作精心独创的文学“经典”,而是一部杜撰历史与发泄情欲的“拼凑故事”。其内容的荒谬性与形式的模仿性,既反映了作者本人艺术想象的幼稚,也反映了当代文坛麻木不仁的无知。因此,重新评价《白鹿原》的艺术品味,真实还原《自鹿原》的创作资源,是我们当前学术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 标签: 《白鹿原》 杜撰历史 性欲想象 情绪记忆 拼凑故事
  • 简介:新时期文学对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全面反思,其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全面解构革命英雄主义的艺术神话.它先后经历了重塑革命英雄形象、革命英雄形象民间化和消解革命英雄神话三个完整时期.英雄神话的破灭与政治理想的动摇,无疑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现代的艺术想象空间和文本审美张力,从而开创了中国现代的新局面.

  • 标签: 英雄神性 英雄凡性 英雄失落 反思英雄
  • 简介:1926年至1930年,在中国现代发展史上具有着极为特殊的时间意义.这一时期恰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逐渐退潮,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悄然兴起的历史过渡时期,中国现代作家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经过情感的磨难与精神的困惑,最终完成了他们由"五四"人文精神向无产阶级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思想转变历程.通过这批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规范与整合,不仅统一了中国现代作家对于诸多重大文学问题的思想认识,同时也牢固奠定了中国现代的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人文主义 实用主义 集体主义 思想整合 主观战斗精神
  • 简介: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创作实践,是在主流价值观的直接影响下,运用形象思维的表现方式,全面展示中国现代农民政治革命史诗性的艺术建构.它以无产阶级的政治信仰自我命名,而又承载着深沉厚重的农民意识;追求形式上的革命浪漫主义,却又消解了内容上的文化批判精神.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正是在这种矛盾状态中挣扎着演绎了它对传统文化的重复和延续.

  • 标签: 农民意识 无产阶级 现代性 20世纪中国文学
  • 简介: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做为一种客观事实,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里的的确确存在着一个"定于一尊的胡适时代".可以说,从"五四"到五十年代初期,胡适的幽灵一直左右着古典文学研究界;而其放射性影响的历史延伸,至今仍具有着巨大的"魔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学术界并没有对这一历史做出公正的评判和科学的解释.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对胡适的古典文学研究做一次全面的分析和理性的解剖.

  • 标签: 古典文学研究 胡适之 文学研究界 学术贡献 五十年代 中国古代文学
  • 简介:集体主义精神,是主流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如果用政治学的术语来加以表述,它的基本要义应是:以无产阶级的群体利益为至高无上的行为准则,以个体对于整体无条件的服从为纪律规范,以公正无私的自我奉献精神为思想信仰,以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人生追求为终极归宿.这是一种从西方引进来的、且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价值观念体系,它之所以能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其中似乎并不存在什么深奥高妙的道理;只要我们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对于崇尚非理性"群体意识"的中国作家来说,他们对"集体理性精神"并不会感到十分的陌生.因为两者之间形而下的关联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重要因素,这大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但是仅仅凭借"形而下"的相似性,恐怕还不能从根本上揭示问题的本质;笔者所感兴趣的是信奉儒家实用主义伦理哲学的中国作家,究竟是如何一下子便从传统文化的非理性"群体意识"的价值观念,顺利地切换为无产阶级"集体理性精神"的思想信仰,并进而营造出了一个跨越百年历史的中国现代神话?

  • 标签: 非理性群体意识 集体主义精神理念 二十世纪 中国文学 历史 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