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HTG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69例HTG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重症HTGP组(63例)和轻症及中度重症HTGP组(10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具有临床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重症HTG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除重症HTGP组患者心律和呼吸频次显著高于轻症及中度重症HTGP组患者,既往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轻症及中度重症HTG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两组其他基线资料及既往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症HTGP患者WBC、血小板平均体积、红细胞沉降率、总蛋白,第1天及第3天的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脂肪酶、甘油,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TSI、APACHEⅡ、Ranson评分均显著高于轻症及中度重症HTGP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白球蛋白比、尿酸、载脂蛋白-A1、血钙、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显著低于轻症及中度重症HTGP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第1天和第3天的甘油和CRP水平及CTSI、APACHEⅡ、Ranson评分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第1天甘油水平(OR=1.08,95% CI 1.02~1.14,P=0.01)、第3天CRP水平(OR=1.01,95% CI 1.00~1.01,P<0.01)、CTSI评分(OR=1.51,95% CI 1.06~2.13,P=0.02)、APACHEⅡ评分(OR=1.22,95% CI 1.07~1.40,P<0.01)为重症HTGP的危险因素,第3天甘油水平为重症HTGP的保护因素(OR=0.8,95% CI 0.69~0.91,P=0.00)。结论第1天甘油水平和第3天CRP水平、CTSI评分、APACHEⅡ评分为重症HTGP的危险因素,需特别重视。

  • 标签: 胰腺炎 高脂血症 危险因素 C反应蛋白 甘油三酯类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甘油酯血症已成为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第二大原因。研究发现,高甘油酯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包括复发)、疾病急性期严重程度以及后期胰腺修复均具有明确的影响。然而,当前高甘油酯血症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多集中于游离脂肪酸、胰腺微循环障碍、钙超载、氧化应激、基因多态性等方面。在临床诊疗方面,也缺乏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高甘油三酯血症 急性胰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TG-AP)的发病率逐年升高。HTG-AP患者具有年轻化、重症化、预后差、易复发等特点,造成巨大的卫生经济负担。HTG-AP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基因多态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鉴定出的高甘油血症易感基因有LPL、APOC2、APOA5、LMF1、GPIHBP1和GPD1,胰腺炎易感基因有PRSS1、PRSS2、SPINK1、CTRC、CFTR、CASR、CLDN2、CPA1、CEL、CTRB和PNLIP。近年来,HTG-AP患者的基因检测不断发现新的易感基因和突变位点。遗传基因异常、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HTG-AP的发生、病程和结局,基因评估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分子机制、预后评估、药物开发和基因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高三酰甘油血症 急性胰腺炎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基因学
  • 作者: 杨洋 赵宏 田雪娇 马涛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02-03
  • 出处:《航空军医》2015年 第16期
  • 机构:解放军第 205医院药剂科
  • 简介:摘要:硝酸酯类 (Nitrates)是一种古老的抗心绞痛药物,临床应用已有 100余年的历史。其在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代表药物为硝酸甘油 (速效类 )、二硝酸异山梨醇酯 (中效类 )、单硝酸异山梨醇酯 (长效类 )。

  • 标签: 硝酸酯类 用药护理 监护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过表达甘油脂肪酶(ATGL)对烧伤后小鼠心肌损害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随机选取8周龄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启动子驱动的心脏过表达ATGL雄性小鼠(MHC-ATGL烫伤组)和野生型雄性C57BL/6J小鼠(野生型烫伤组)构建烫伤模型,以同周龄和同性别的MHC-ATGL假烫伤小鼠(MHC-ATGL对照组)和野生型C57BL/6J假烫伤小鼠(野生型对照组)作为对照,每组8只。烫伤24 h后取材进行实验。分别检测心脏组织中ATGL蛋白表达水平、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脏组织游离脂肪酸含量和心脏组织活性氧水平。两烫伤组分别与其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烫伤组间同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小鼠毛发颜色和生长发育无明显差异。野生型烫伤组心脏ATGL蛋白表达显著升高(1.00±0.68比3.09±0.93,P=0.023),而MHC-ATGL烫伤组心脏ATGL蛋白表达明显下降(17.84±2.41比10.36±2.22,P<0.001),但MHC-ATGL烫伤组心脏ATGL蛋白表达仍显著高于野生型烫伤组(P<0.001)。野生型烫伤组和MHC-ATGL烫伤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0.456±0.131)比(0.076±0.019)μg/L和(0.219±0.089)比(0.060±0.019)μg/L、(1 421±162)比(221±67)U/L和(761±142)比(221±41)U/L](均P<0.001),而MHC-ATGL烫伤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显著低于野生型烫伤组(均P<0.001);野生型烫伤组心脏组织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对照组[(2.54±0.51)比(0.46±0.27)mmol/L](P<0.001),MHC-ATGL烫伤组无明显变化[(0.81±0.38)比(0.59±0.25)mmol/L](P=0.251),而MHC-ATGL烫伤组心脏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烫伤组(P<0.001)。野生型烫伤组和MHC-ATGL烫伤组心脏组织活性氧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1.89±0.23)比(1.00±0.18)和(1.38±0.17)比(0.95±0.13)](均P<0.001),而MHC-ATGL烫伤组心脏组织活性氧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烫伤组(P<0.001)。结论心脏过表达ATGL可能通过降低游离脂肪酸和活性氧生成减轻烧伤后心肌损害。

  • 标签: 烧伤 脂肪酶 心肌损害 脂肪酸类,非酯化 活性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为高甘油酯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胰岛素联合肝素治疗方案的病情干预效果。方法:取 30例在我院确诊为高甘油酯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数据分析,研究时间范围在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间,随机数字表均等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有 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胰岛素、肝素治疗。在疗程 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甘油酯、总胆汁酸、淀粉酶及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甘油酯、总胆汁酸及淀粉酶等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数据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为高甘油酯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胰岛素、肝素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病情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胰岛素 肝素 高甘油三酯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甘油酯血症急性胰腺炎(HTG-AP)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6年10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343例,女122例;年龄38~54岁,中位年龄51岁。HTG-AP组51例,BAP组414例。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发症等临床特征差异。两组淀粉酶、脂肪酶等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HTG-AP组平均年龄(40±2)岁,明显低于BAP组的(52±2)岁(t=-38.52,P<0.05);男性、糖尿病患者比例分别为90%(46/51)、31%(16/51),明显高于BAP组的72%(297/414)、12%(48/414) (χ2=7.93,14.97;P<0.05)。HTG-AP组BMI、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30.6±2.2)kg/m2、(129±8)mg/L,明显高于BAP组的(26.0±1.5)kg/m2、(58±4)mg/L(t=19.49,103.90;P<0.05)。HTG-AP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损伤(AKI)、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分别为16%(8/51)、22%(11/51)、16%(8/51),明显高于BAP组的3%(12/414)、1%(5/414)、2%(10/414) (χ2=18.04,56.66,21.49;P<0.05)。结论与BAP相比,HTG-AP以年轻、肥胖男性患者多发,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标签: 胰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暂时性高甘油酯血症(HTGTI)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的2例HTGTI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随访结果,分别以“hypertriglyceridemia and GPD1”和“高甘油酯血症 and 磷酸甘油脱氢酶-1”为检索词在PubMed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0年1月25日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复习。结果2例患儿均存在高甘油酯血症、转氨酶升高、肝大及肝脏脂肪变性。2例患儿,女1例、男1例;就诊时年龄分别为5月龄及13月龄,均在婴儿期发现肝大伴转氨酶升高;基因检测发现磷酸甘油脱氢酶-1(GPD1)基因致病性复合杂合变异。患儿在低脂饮食并适量中链甘油酯喂养后,血甘油酯水平明显下降,其中例2血甘油酯水平降至正常范围。文献检索到17例GPD1缺陷报道,无相关中文文献,英文文献5篇,包含16例HTGTI患儿和1例GPD1基因缺陷致其他临床表型患儿。高甘油酯血症、转氨酶升高、肝大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表现为发育落后、脾大、低血糖、肥胖、胰岛素抵抗,c.361-1G>C变异为GPD1基因最常见变异位点。结论GPD1基因缺陷导致的HTGTI以肝大、高甘油酯血症、转氨酶升高、肝脏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为主要表现,c.361-1G>C变异为GPD1基因最常见变异位点。

  • 标签: 高甘油三酯血症 儿童 基因 疾病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对2019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急性重症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病情较重,出现呼吸衰竭及昏迷,最终经治疗好转出院。对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主要予抗胆碱能作用及脏器支持治疗。

  • 标签: 中毒 农药 氨基甲酸酯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建立适合北京部分社区健康中老年人非空腹状态餐后4 h血清甘油酯(TG)的参考区间,为餐后血脂代谢异常的判断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健康体检中老年人369名,受试者禁食12 h后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液标本,随后进食符合本地膳食习惯的标准早餐,并于进食后4 h再次采集静脉血液标本。使用AU582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餐后4 h的血清TG水平。不同年龄和性别组之间餐后TG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餐后与空腹TG之间的对比采用两个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依照CLSI EP28-A3c文件的相关要求采用非参数方法计算95%置信区间,以P2.5,P97.5表示参考区间。结果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45~59岁和≥60岁两组餐后4 h TG中位数分别为1.65(1.25,2.13)mmol/L和1.58(1.25,2.00)mmol/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0,P>0.05);餐后4 h TG水平在45~59岁组的男性1.69(1.22,2.31)mmol/L和女性1.63(1.26,2.12)mmol/L间无统计学差异(Z=-0.179,P>0.05),在≥60岁组的男性1.64(1.22,2.06)mmol/L和女性1.53(1.28,1.99)mmol/L间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6,P>0.05);与空腹TG中位数1.05(0.87,1.29)mmol/L对比,餐后4 h血清TG中位数1.61(1.25,2.09)mmol/L明显升高(Z=-16.449,P<0.01),餐后-餐前差值中位数为0.52(0.30, 0.85)mmol/L;餐后4 h血清TG的参考值区间为0.82~3.02 mmol/L。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北京部分社区健康中老年人群餐后4 h血清甘油酯的参考值区间。

  • 标签: 非空腹血清甘油三酯 健康人群 中老年人 参考值区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油(triglycerides,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比值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18~45岁)以及同期体检中心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和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G/HDL-C比值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病例组男性89例(79.5%),女性23例(20.5%);对照组男性49例(81.7%),女性11例(18.3%)。病例组基线TG(P=0.002)、HDL-C(P=0.001)以及TG/HDL-C比值(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TG/HDL-C比值较高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第1四分位数组为参照,第3四分位数组:优势比3.14,95%可信区间1.11~8.87,P<0.001;第4四分位数组:优势比3.87,95%可信区间1.24~12.09;P<0.001)。结论TG/HDL-C比值较高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脂 甘油三酯 胆固醇,HDL 危险因素 年轻人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口腔溃疡治疗中碘甘油的应用效果 .方法 :研究纳入在我院治疗的口腔溃疡患者 84例 ,病例入选时间自 2018年 4月到 2019年 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4名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中的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对研究组的 42名口腔溃疡患者给予碘甘油进行治疗,对于常规组的 42名口腔溃疡患者采用常规性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溃疡部位实际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 与常规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在经过专业化的药物治疗后,其疾病的愈合时间较短,总体治疗效果良好。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层面的研究意义( P< 0.05)结论 :碘甘油应用于口腔溃疡治疗中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促进溃疡愈合 ,减轻疼痛症状 ,值得在临床进行深入的推广。 关键词 :口腔溃疡 ;碘甘油 ;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药学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2月 -2019年 12月内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12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60例,采用 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实验组60例,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采用消心痛片 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硝酸酯类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类及进行 心血管疾病治疗 之后,得出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不良反应较少,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硝酸酯类药物 心血管疾病 药学效果
  • 简介:摘要检测分析93例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HTGP)患者的外周血总胆固醇(TC)、甘油(TG)水平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估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HTGP患者外周血TC、TG、RDW、PLR、NLR水平呈明显高表达,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呈明显升高趋势,提示外周血TC、TG、RDW、PLR、NLR水平变化对HTGP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辅助作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高三酰甘油血症 病情严重程度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甘油酯(TG)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肌量减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就诊的1 104例T2DM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生化指标。根据2014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最新共识诊断标准,肌量减少定义男性为骨骼肌指数(SMI)<7.0 kg/m2,女性为SMI<5.4 kg/m2。经筛选排除后纳入1 002例并通过TG/HDL-C比值四分位数分为四组:Q1:≤0.80(250例),Q2:0.81~1.23(250例),Q3:1.24~2.11(253例),Q4:≥2.12(249例)。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²检验和K-W检验。通过TG/HDL-C比值四分位数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肌量减少的优势比。结果T2DM患者中,随着TG/HDL-C比值增加,肌量减少检出率逐渐降低,分别为27.6%(69/250)、19.2%(48/250)、18.2%(46/253)、12.0%(30/2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9.22,P<0.01)。TG/HDL-C比值的最低四分位数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46.239,P<0.01)、总胆固醇(H=37.949,P<0.01)、SMI(F=13.059,P<0.01)最低。与TG/HDL-C比值的最低四分位数相比,校正多个混杂因素后,TG/HDL-C比值的最高四分位数的优势比为0.39(95%可信区间:0.22~0.70),P=0.016。结论较低的TG/HDL-C比值与T2DM患者肌量减少的风险增加相关,且在校正多个混杂因素后,这种趋势仍然存在。

  • 标签: 糖尿病,2型 甘油三酯类 脂蛋白类,HDL 比值 肌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硝唑缓释药膜与碘甘油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共8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碘甘油治疗,试验组给予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牙周指标和疗效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患者牙周指标、疗效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 -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 2015年 10月 ~2017年 10月收治的 82例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将其分为你对照组 41例、观察组 41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显效 30例、有效 10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为 97.56%;对照组显效 20例、有效 11例、无效 10例,总有效率为 75.61%,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中采取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大环内酯类药物 慢性鼻 -鼻窦炎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并解析 硝酸甘油在院前急救心肌梗死的疗效 。 方法: 收集我院 院前急救心肌梗死病人 84 例,按数字表法照组分为两组(观察组, 42 例,应用 硝酸甘油院前急救方案 )(对照组, 42 例,应该常规院前急救方案)。将比较两组 心肌梗死病人 的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总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的对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 结论: 在针对心肌梗死病人的院前急救中,硝酸甘油能够使得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大幅度降低,提高了院前急救心肌梗死的安全系数, 十分值得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硝酸甘油 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