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运用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来设计构思城市博物馆中的陈列是本文要试图论述的观点。生态博物馆从其发端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从其先导者法国的乔治·亨利·里维埃对生态博物馆所给予的三次定义来看,对生态博物馆的认识是从最初的关注于人类生活发展的环境与状态,到后来的强调地方社区的作用,再到将生态博物馆的作用定位于人类如何更有效地将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环境,进行收藏、保护和研究。

  • 标签: 生态博物馆 陈列 城市 人类生活 设计构思 环境
  • 简介:北魏至隋唐时期,罗布泊地区的城市数度兴废。在隋朝初期平定吐谷浑后,该地区的城市建设获得恢复发展,后因隋末战乱再遭废弃。’唐贞观年间,来自中亚康国的粟特人康艳典率领部族在楼兰城故址和罗布泊地区重建新城,并形成经济建设与安全防卫等功能较为齐全的城镇群,这对延续和繁兴丝绸之路交通、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多元文化交往融合具有重要意义。罗布泊地区的城市重建,除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主要驱动因素以外,自然生态的修复改善也为此提供了客观可能。而城市人口结构、社会生产方式和自然气候等是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得以修复改善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北魏至隋唐 罗布泊 生态修复 城市重建
  • 简介:文化的生态观是考古学和人类学系统论框架中最富创造力的理论之一。生态学被定义为生物有机体与环境,或结构与自然功能之间内在关系的科学。人类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人与其他有机体及其自然环境的关系被定义为人类生态学。生物有机体的生物学需求和基因结构决定了大部分生物有机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 标签: 生态观 文化 生物有机体 人类生态学 自然环境 自然功能
  • 简介:城市起源之研究陈淳(复旦大学文博学院)概念与标准城市起源常常被认为是国家和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的史前研究中,在对一些大型遗址发掘和分析时,判断该遗址是否是最早的城市,往往是国家起源探索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早期城市完全不同于现代城市(它们是...

  • 标签: 城市起源 国家起源研究 手工业 早期城市 早期国家 文明起源
  • 简介:约一个世纪前,西方文明产物--博物馆被带进了中国,四十多年前我们又将苏联模式学了过来,可以说中国博物馆在百年风雨中一直磨合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检讨和反思的问题.100多年后中国博物馆学会与贵州省文化厅合作,又将七十年代初诞生于法国、前卫的生态博物馆引进了贵州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

  • 标签: 中国 生态博物馆 概念辨析 社区文化资源 博物馆管理
  • 简介:随着博物馆展示事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陈列艺术逐渐形成为一门新的艺术,博物馆展示设计逐渐成为一门新的专业性设计学科.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种空间组合的过程,是根据参观者的视线将展览物讯息及研究成果重新构建成一个展示剧本的过程.

  • 标签: 博物馆 讯息 陈列艺术 重新构建 过程 学科
  • 简介:引言成都市,东经101.4度、北纬30.6度,位处中国的西南。成都从来就被公认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 标签: 成都市 风水 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
  • 简介:距今4000多年前,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上,在北纬15度~40度之间,以城市起源为主要标志的古代文明曙光,分别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北非的尼罗河、南亚的印度河、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跃然升起,普照着亚非大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文明,它的诞生,使人类社会最终脱离了野蛮状态。由于城市对文明社会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

  • 标签: 成都市 地方史 三星堆遗址 史前文明 农耕文明
  • 简介:1月21日,中国挪威贵州生态博物馆群项目第三阶段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京举行。这标志着中挪双方历经五年多的成功合作后,又将从今年开始正式启动这一合作项目第三阶段的工作。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和挪威环境部部长博耶·布伦德在签字仪式上致辞。

  • 标签: 中国 合作项目 合作协议 部长 签字仪式 挪威
  • 简介:二十世纪末,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已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蓬勃开展起来的,它修正了传统的大众旅游对资源和环境的认识误区。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同时也为博物馆的营销活动开辟了新途径。

  • 标签: 生态旅游 博物馆 市场营销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佛家通过禅中成全一种审美适意的整性,在时间的凝聚中精神与物质对立关系、与反思。定训练获得“般若”智慧,借此反观自身清净本性与本来面目,在空间的去蔽本真生存状态;佛家通过禅定训练获得瞬间“顿悟”,借此恢复自身心理的完体悟物我合一的永恒生存境界。佛家禅定般若的训练方式为现代人提供了去除恢复心灵本真状态、保持精神生态平衡的全新途径,值得现代社会进一步探索

  • 标签: 禅定 般若 顿悟 精神生态平衡
  • 简介:本文以南通博物苑建设生态型博物馆,注重生态文明教育为例,从和谐的博物活动、自由的博雅教育、和平幸福的人与自然几个方面论述新博物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和谐作用。

  • 标签: 新博物思想 南通博物苑 生态文明 建设
  • 简介:北京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城市考古不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为北京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和文化发展提供基础性资料,应是北京考古工作的重点之一。

  • 标签: 北京 中国 学术价值 城市考古工作 城市规划 工程建设
  • 简介:自然环境及其演变不仅对于塑造文化的区域特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文化的进程。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重要朝代,生态环境对其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安阳殷墟刘家庄北地出土的大于4mm的12979块木炭样品进行鉴定,这些木炭分别属于18种木本植物。其中落叶的栎属出土概率最高,表明落叶的栎属是当地的优势种。对群落环境起主要作用。通过对鉴定出的木炭树种进行共存因子法分析,结果表明,商代晚期年均温(MAT)为7.4℃-15.9℃,年降水量(AP)为620-1200毫来,湿润指数(IM)为-14.2-52.6。对树种的生态特性和共存因子法分析表明,商代晚期气候与现令并没有明显的不同。通过对遗址出土的大块木炭进行树轮年代学研究,重建了商代晚期的降水量,结果表明商代晚期气候是波动的。既有干旱时期,又有湿润时期。商代晚期后段气候不是干旱。反而降雨量更大。重建结果与考古学研究结果大体相同,指示水患有可能是商都毁弃的一个重要原因。该研究为重建殷商时期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契机。为探求“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的原因以及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商王朝就此灭亡的原因,提供了高分辨率的环境背景信息。

  • 标签: 刘家庄北地 殷墟 木炭分析 树轮分析 生态环境
  • 简介:《陇戛寨人的生活变迁——梭戛生态博物馆研究》(方李莉等著,学苑出版社2010年1月版。以下简称《研究》),是对我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一一梭戛生态博物馆较为详尽的研究性著作。纵观全书,《研究》的亮点在于研究面广,材料丰富,尤其是对陇戛寨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记录和梳理,显得极为详尽。

  • 标签: 梭戛生态博物馆 生活变迁 本土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状 中国
  • 简介:成都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地上地下有着极为丰富的文物遗存。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成都的城市考古工作涉及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从过去的居住遗址、作坊遗址、墓葬等扩大到城墙遗址、冶炼遗址和酿酒遗址等等,拓宽了考古学科研究的范围。其时代也从过去的汉代、唐代延伸到商周,甚至到史前时代。一些过去不被人们知晓的地下遗存,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展现在世人面前,极大地丰富了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如何将成都城市考古成果与名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正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

  • 标签: 遗址 遗存 考古发掘 墓葬 考古工作 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