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常发生于25~35岁女性中。大部分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可自然消退,但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具有癌变可能。本文通过对比电子阴道与病理检验结果,探讨电子阴道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 标签: 电子阴道镜检查 宫颈病变 临床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对电子阴道下宫颈活检术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10月-2021.06这近三年期间,从我院进行电子阴道下宫颈活检术的患者,共有82例患者用于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成两组,其中的4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而另外的41例患者应用全程护理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起到的效果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活检完成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要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于电子阴道下宫颈活检术患者的护理,临床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最佳,可有效的保障患者顺利完成活检,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护理 电子阴道镜 宫颈活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近年来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卫生部门对女性健康和宫颈病变的防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阴道检查是一种早期筛查和诊断方式,对肉眼不可见的、无症状体征的宫颈病变具有较高的识别意义,为宫颈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浅析阴道检查对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阴道镜 宫颈病变 原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HPV感染联合阴道检查的效果比较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580例已婚妇女进行检查。结果:在我院580例患者中,采取TCT检查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为阳性,占比12.07%;采取HPV-DNA检测出220例阳性患者,占比37.93%;数据显示,采取TCT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HPV-DNA检测阳性率,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HPV感染 阴道镜检查 临床效果 价值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宫颈病变中实施阴道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经过病理确诊的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阴道检查,分析其诊断的检出准确率。结果 病理检查出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阴道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共120例,120例患者均采用阴道检查。以120例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同阴道检查结果对比,对比阴道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阴道检查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 Ⅱ、CIN Ⅲ、原位癌、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同病理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阴道检查有助于CIN 以及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筛查,从而为疾病早期诊治提供支持。

  • 标签: 阴道镜 宫颈病变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门诊阴道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妇科门诊接诊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超声检查和阴道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妇科门诊阴道检查广泛应用在临床妇科疾病的检查中,且临床疾病检出率较高,具有现实应用意义。

  • 标签: 妇科门诊 阴道镜检查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指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在临床医学上,大部分宫颈癌患者年龄位于40~50岁以及60~70岁。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若不及时诊治,将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阴道是一种相对安全、可靠与普遍的检查方式,在阴道的帮助下可以直接触及患者病灶区域,及时发现病灶变化情况,进而能够创造良好条件来积极地开展临床治疗,这对于及时控制病情和结合病灶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从而减少疾病对现代女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 标签: 阴道镜 宫颈病变 检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科门诊诊治时采取阴道检查的价值。方法:择本院200例门诊妇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超声检查)与观察组(阴道检查),分析价值。结果:对比检出率,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妇科门诊诊治时采取阴道检查,临床价值高。

  • 标签: 微信平台 健康教育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联合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入组本院科室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的患者给予宫颈电切术治疗,研究组给予阴道联合LEEP术治疗。比较两组出血量、治疗时间、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治疗时间、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采用阴道联合 LEEP治疗,能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疗效。

  • 标签: 阴道镜 LEEP治疗 宫颈癌前病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宫颈癌筛查的5124例,≥35岁妇女的临床资料, TCT筛查异常:287例,纳入204例阴道及病检,最终诊断:(炎症109例,低级别31例高级别57例,癌症:浸润癌6,原位癌1例)。结果:以阴道活检病理检查为标准,阴道检查的符合率为70%(112/160),其中正常炎症符合80例,低级别病变符合31例,高级别病变符合57例,浸润癌符合6例,原位癌1例。结论:阴道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对于高危患者应进行阴道下病理活检,进一步确认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者应行宫颈锥切术,明确病理诊断,有助于提高宫颈癌诊断率。

  • 标签: 阴道镜 宫颈癌筛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阴道检测应用于宫颈病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摘选2018年1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下子宫颈活检对高级别子宫颈病变[即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及以上病变(CIN Ⅱ+)]检出的价值,并通过基于不同风险条件组合的阴道检查实践,进一步优化阴道活检程序。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转诊阴道检查的346例患者,在阴道下对每例患者的子宫颈实施4个点的定位活检(包括异常图像区域的靶向活检和正常区域的随机活检),用于评估靶向活检和随机活检对检出CIN Ⅱ+的价值、多点活检的增量效应。分析基于不同风险条件(包括子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高危型HPV检测结果和阴道诊断)的组合后阴道下子宫颈活检的效能。结果346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8岁(范围为22~61岁);活检后病理诊断为CIN Ⅱ+ 190例,占54.9%(190/346)。(1)346例患者均进行了靶向活检,靶向活检检出CIN Ⅱ+ 184例(96.8%,184/190),其中53例(27.9%,53/190)是在1级阴道异常表现(G1)的区域进行活检检出,131例(68.9%,131/190)是在2级阴道异常表现(G2)的区域进行活检检出。即以G2作为阴道下活检的阈值,阴道检出CIN Ⅱ+的敏感度为68.9%(131/190),而以G1为阈值时敏感度升至96.8%(184/190)。对每例行阴道检查的患者,在阴道诊断为G1或G2时,分别增加2个或1个点的靶向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2)346例患者中,270例进行了随机活检,检出CIN Ⅱ+ 6例(3.2%,6/190)。随着阴道下异常图像(包括G1、G2)累及象限数的增加,随机活检额外的CIN Ⅱ+检出率显著降低(P=0.010)。(3)子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HPV 16型阳性和阴道诊断为G2是检出CIN Ⅱ+的高风险因素(P<0.01)。这3项高风险因素中,仅存在1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为34.0%,第2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增加至51.0%(增加了17.0%),2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存在≥2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为90.7%,第2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增加至92.6%(增加了1.9%),2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不存在任何1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为8.8%,第2个点和第3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分别增加至17.6%和23.5%(分别增加了8.8%和5.9%),3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结论在阴道检查中,通过靶向活检的多点活检增量效应可提高CIN Ⅱ+的检出率,随机活检作为靶向活检的补充,其作用有限。阴道检查时可根据子宫颈癌筛查结果与阴道诊断的不同风险条件的组合,相应增减活检点数,以优化阴道下活检程序,实现个体化的阴道检查。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阴道镜检查 肿瘤分级 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以及阴道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入样本80例,均为自愿来我院行宫颈癌筛查女性,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女性均需要接受HPV、TCT以及阴道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HPV、TCT以及阴道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阳性率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在宫颈癌这一疾病的筛查当中,应用HPV、TCT以及阴道检查的诊断价值显著,可明确宫颈癌诊断,值得推广。

  • 标签: HPV TCT 阴道镜 宫颈癌筛查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子宫颈1级阴道异常表现(G1)中检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CIN Ⅱ+)的相关影响因素,筛选出存在CIN Ⅱ+的高风险因素,为阴道检查的个体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子宫颈癌联合筛查(指高危型HPV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阳性转诊阴道检查患者的临床和阴道检查资料,将阴道仅表现为G1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对影响G1中检出CIN Ⅱ+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403例阴道仅表现为G1的患者,其中位年龄为38岁(范围:22~67岁)。403例G1患者中,检出CIN Ⅱ+ 110例,检出率为27.3%(110/403);其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08例、原位腺癌1例、普通型子宫颈内膜腺癌1例。(2)单因素分析显示,G1中CIN Ⅱ+的检出率,年龄≥50岁患者显著高于<50岁者(分别为38.3%、25.4%;χ²=4.328,P=0.037),HPV 16型阳性患者显著高于非HPV 16型阳性者(分别为41.8%、21.8%;χ²=16.080,P<0.01);CIN Ⅱ+检出率随着子宫颈细胞学结果严重程度的增加(χ2趋势=6.775,P=0.009)和G1累及象限数的增多而显著增高(χ2趋势=31.117,P<0.01);而不同图像特征(包括薄醋酸白色上皮、细镶嵌、细点状血管)的G1中CIN Ⅱ+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323,P=0.85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2.504,95%CI为1.299~4.830,P=0.006)、HPV 16型阳性(OR=3.353,95%CI为2.004~5.608,P<0.01)及G1累及象限数增多(OR=1.899,95%CI为1.518~2.376,P<0.01)是影响G1中检出CIN Ⅱ+的独立因素。(3)综合分析显示,HPV 16型阳性、G1累及4个象限时,G1中CIN Ⅱ+的检出率(73.7%)最高;非HPV 16型阳性、G1仅累及1个象限时,G1中CIN Ⅱ+的检出率(10.4%)最低。结论年龄≥50岁、HPV 16型阳性及G1累及象限数增多是G1中检出CIN Ⅱ+的独立因素。实施G1中不同风险人群的个体化管理,其重点是对存在高风险因素的G1患者进行充分活检,可避免CIN Ⅱ+的漏检。

  • 标签: 阴道镜检查 活组织检查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实施宫颈癌筛查期间阴道检查阳性同宫颈病理诊断表现出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11月40例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异常宫颈癌筛查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针对所有患者于临床合理展开阴道检查,就获得阳性结果同宫颈病理诊断表现出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对于本次研究的40例宫颈癌筛查患者,临床完成阴道检查后发现,13获得阳性结果;通过宫颈病理诊断发现,12例获得阳性结果,二者表现出较高符合率。对于CINⅠ阶段患者以及宫颈炎症患者进行诊断发现,均表现出扁平醋白现象;对于处于CINⅡ阶段以及CINⅢ阶段患者而言,呈现出的醋白上皮具有含量大以及密度高特点。结论:阴道检查方法有效运用,可将宫颈癌疾病筛查效率显著提升,就患者表现出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疾病可发挥显著辅助诊断作用,并且通过对异常阴道检查图像进行分析,就癌变判断可提供有力依据,针对宫颈癌以及CIN筛查均表现出显著价值,最终实现上述疾病的及时治疗以及有效预后。

  • 标签: 宫颈癌筛查 阴道镜检查 宫颈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宫颈病变患者的筛查中采用宫颈刮片联合阴道检查后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宫颈异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均采用宫颈刮片联合阴道检查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并以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在宫颈病变筛查中采用宫颈刮片联合阴道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 100例宫颈异常患者中,宫颈刮片联合阴道检查后的炎症、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而相比宫颈刮片联合阴道检查,无论是单独的宫颈刮片检查还是单独的阴道检查对于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病变筛查过程中采用宫颈刮片联合阴道检查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同时也可以提高宫颈病变的筛查效果。

  • 标签: 宫颈病变 筛查 宫颈刮片 阴道镜检查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17例阴道下宫颈醋白反应区活检的结果。方法:以回顾性分析形式,记录2016-02-10~2017-05-01间,行阴道下宫颈活检数据共计117例。将醋酸白上皮阳性64例纳入观察组,阴性53例纳入对照组,记录病理诊断和阴道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CIN II级和以上病变检出率29.69%高于对照组7.55%(P0.05);观察组中,阴道下显示图像清楚/厚的醋白上皮患者41例;少量/薄醋白上皮患者23例。结论:CIN等级高和阴道下的醋酸白上皮异常有关,特别是和显著增厚的醋酸白上皮关系密切。

  • 标签: 阴道镜 宫颈醋白反应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下宫颈活组织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1100例自愿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妇女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先进性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查,TBS分级≥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者、HPV16/18高危型阳性者再行阴道下宫颈活检,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患者接受病理学检查。结果:1100例妇女中,有400例接受了阴道下宫颈活组织检查,阴道拟诊结果与阴道下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吻合率为80%,阴道拟诊的假阳性诊断率为12.5%,漏诊率为7.5%;有200例接受了宫颈锥切术,阴道下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与宫颈锥切术后病例诊断结果吻合率为85.0%,阴道拟诊的假阳性病诊断率为10%,漏诊率为5%。结论:阴道下宫颈活检组织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有着显著应用价值。

  • 标签: 阴道镜 宫颈活组织检测 宫颈癌 筛查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