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行为精神症状及护理措施。方法从本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期痴呆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调查患者的行为精神症状,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100例患者中,有91例患者出现了行为精神症状行为精神症状发生率为91.0%。其中,出现的行为精神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和妄想、幻觉,以及情感淡漠和语言紊乱等。结论掌握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行为精神症状,并加强护理,可以提高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期痴呆 行为和精神症状 护理
  • 简介:摘要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老年人出现记忆力,分析判断思维能力,日常工作生活能力,语言情感,性格,精神活动等大脑皮层高级功能全面损害的疾病称为老年性痴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痴呆发病人数显著增长。患病率约占人口的4%~7%,65岁以上老人中明显痴呆约占2%~5%。80岁以上增至15%~20%,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防治老年痴呆尤为重要。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利培酮对患有老年痴呆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患有老年痴呆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奥氮平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奥氮平与利培酮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精神行为症状改善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利培酮对患有老年痴呆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利培酮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 简介:德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吃菠菜有助于防止老年痴呆。乌尔姆大学研究人员对65—90岁的74名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和158名健康参试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与健康参试者相比,老年痴呆患者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和D胡萝l、素的血清浓度明显偏低。但是两组参试者在维生素E、番茄红素和辅酶Q1O等其他抗氧化剂水平方面则不存在此类差异。这表明,维生素c和D胡萝卜素水平偏低与老年痴呆之间存在关联性。常吃菠菜、胡萝卜和杏等富含抗氧化剂的蔬菜水果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菠菜 抗氧化剂 胡萝卜素 研究人员 维生素C
  • 简介:目的观察益智汤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中药益智汤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智汤加减治疗老年痴呆疗效确切.

  • 标签: 老年痴呆 中医药疗法 益智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利培酮在治疗老年期患者其精神行为方面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52例老年痴呆并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实验组)和奋乃静组(对照组)治疗6周。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神经精神量表以及副反应观察其治疗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精神症状均显著性减少,且两组间无差异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副作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在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方面有效果,且其副作用少。

  • 标签: 利培酮 老年期痴呆 精神行为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在现阶段,人口的老龄化不断增高,其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在逐年的增高。其中,老年性的疾病在最近几年来老年痴呆患者当中不断的增加,从而也逐渐的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老年的痴呆患者所表现出远近记忆功能障碍、分析判断能力衰退以及情绪改变等行为。对于这些症状不仅会影响病人的质量,同时还是病人住院比较常见的原因。因此主要是在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沟通之间的关系,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心里方面的变化,并且对于辅助治疗是十分有益。

  • 标签: 老年痴呆 中重度患者 沟通 方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82-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痴呆病人心理护理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治疗90~150d后,应用两次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测试。结果实验组显效27例(46.55%),有效18例(31.03%),好转9例(15.52%),无效4例(6.9%),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77.58%;对照组显效16例(27.59%),有效14例(24.14%),好转17例(29.31%),无效11例(18.97%),总有效30例,总有效率51.72%。结论心理护理对老年痴呆病人较常规护理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老年痴呆 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与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本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配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的康复情况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MMSE评分、ADL评分、HDS评分均出现显著变化,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痴呆,建议选择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甚佳。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病情,并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痴呆 护理干预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奥氮平治疗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有效性实施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实施治疗的120例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并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实施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奥氮平实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仅为76.7%,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中,采用奥氮平进行治疗,其不但有助于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提高,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可以说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奥氮平 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 有效性
  • 简介:摘要探讨认知行为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对男性精神分裂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共78例,均为男性,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利培酮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一利培酮治疗。治疗前采用PANSS量表及BPRS量表中关于自知力的评定来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分。8周后,再次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定,通过计算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变化的差值的绝对值来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干预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攻击危险分、自知力分治疗前后差值的绝对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认知行为疗法可使男性精神分裂患者的阴性症状、攻击危险性及自知力明显改善。说明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为今后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提供依据和参考。(2)对于男性精神分裂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8周后,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
  • 简介:一项研究发现,罹患轻度至中度老年痴呆的病人一旦每天服用含有200个国际单位的维生素E胶囊,不但自我照顾的时间能够延长,从事日常活动需要别人帮助的情况也减少了。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维生素E 进程 国际单位 日常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性护理对脑梗塞致老年痴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8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126例脑梗塞致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类型随机分为2个组别,60例常规护理组,66例综合性护理组。结果常规护理组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75.0%;综合护理组总有效56例,总有效率84.8%,与常规护理组比,综合护理组有效和显效例数较高(P<0.05)。常规护理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8.3%(53/60);综合护理组满意度为97.0%(64/66),与常规护理组比,综合护理组的满意例较多(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塞性痴呆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有助于改善痴呆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脑梗塞 老年痴呆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痴呆患者86例,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随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喹硫平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奥氮平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和8周后,分别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治疗效果,采用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评定患者痴呆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况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8周后简易精神状况量表显著升高。两组患者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喹硫平与奥氮平对治疗老年痴呆都具有较好疗效,奥氮平效果较喹硫平快,而且疗效显著。

  • 标签: 喹硫平 奥氮平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患者危害行为的发生与疾病分型、职业、文化及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帮助有效防范危害行为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精神分裂患者BPRS评分各因子与危害行为的关系,统计不同职业、文化水平患者发生不同危害行为的人数,统计不同分型发生各危害行为的人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发生危害行为的35例,22例为伤害他人行为,13例为自伤行为。男女性别差异对发生危害行为的几率无影响,激活性因子及敌对性因子高者发生伤害他人行为较多,焦虑忧郁因子高者发生自伤行为较多。结论分析发现精神分裂患者危害行为的发生与其职业、文化水平、性格特征存在一定联系;患者的发病类型不同,发生危害行为的方式也不相同。临床中可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范。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危害行为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观察舍曲林对精神分裂患者阴性症状的作用。方法根据阴性症状为主的95例精神病患者随机的被分成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主要是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加以使用舍曲林50-200mg/d,对照组主要是采用原有的抗精神病药物来进行治疗,总计18周。治疗之前以及治疗6、12、18周之后分别采用隐形症状表(SANS)评定阴性症状,用副反应表(TESS)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在经过治疗18周之后,实验组SANS的总分和意志缺乏、情感平淡以及兴趣缺乏的评分都要比对照组低(p<0.05),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二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精神病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的阴性症状安全有效。

  • 标签: 舍曲林 精神分裂 阴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精神分裂患者暴力行为的预见性护理。方法针对精神分裂患者暴力行为进行分析总结,掌握精神分裂患者暴力的发生原因,并采取及时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通过预见性的护理及防范措施,使精神分裂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率降低,伤残率降低,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的安全保障。结论对于精神分裂患者暴力行为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加强精神分裂暴力事件的高发期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是预防暴力发生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暴力行为 精神分裂 预见性护理 防范护理
  • 简介:摘要骨纤维异常增殖是多发于儿童及青年时期的疾病,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由于增生后各种密度的组织共同存在,增加了该病的诊断复杂性。本文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的X线、CT、MRI的不同诊断特点进行了描述,根据不同特点进行适合的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是提高诊断正确率的合理方法,同样也是提升病患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 标签: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X线 CT MRI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