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ICU护士主导的目标镇静镇痛安全护理管理策略。方法选取ICU机械通气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药物镇静镇痛管理;观察组34例,给予ICU护士主导的目标镇静镇痛安全护理管理;对比分析该两组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谵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护士主导的目标镇静镇痛安全护理管理策略效果显著,具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ICU护士主导 目标性镇静镇痛 安全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策略用于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GDS组和按需镇静组。EGDS组患者入组后立即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镇静,以0.2 μg·kg-1·min-1为起始剂量,连续72 h;按需镇静组则静脉推注丙泊酚按需镇静。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持续监测镇静深度。所有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维持镇痛,并依据病情需要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或抗血小板等综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镇静前及镇静24、48、72 h的生命体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BIS和动脉血气分析,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 110例患者中剔除脑出血再次手术、脑疝病情恶化、家属放弃治疗、中途退出试验患者后,最终有105例完成治疗,其中EGDS组56例,按需镇静组49例,两组性别、年龄、颅脑损伤类型、基线APACHEⅡ和GCS评分及机械通气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镇静前比较,两组镇静后心率(HR)均显著下降直至72 h,以EGDS组降低更显著(次/min:70.49±7.53比79.83±9.48,P<0.05)。除HR外,按需镇静组APACHEⅡ和GCS评分于镇静72 h较镇静前明显改善,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与镇静前比较,EGDS组于镇静24 h起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即明显升高,48 h起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降低、GCS评分和BIS明显升高,直至72 h,且各指标均较按需镇静组明显改善〔72 h PaCO2 (mmHg,1 mmHg=0.133 kPa):40.30±5.98比31.57±8.20,72 h MAP(mmHg):85.01±8.26比89.54±9.41,72 h GCS评分(分):8.62±3.34比7.89±2.74,72 h BIS:60.87±24.79比56.68±33.43,均P<0.05〕;EGDS组APACHEⅡ评分仅于镇静72 h明显低于镇静前,且与按需镇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17.10±7.05比18.90±3.32,P>0.05);EGDS组氧合指数(PaO2/FiO2)仅在镇静24 h较按需镇静组显著升高(mmHg:261.05±118.45比226.45±96.54,P<0.05)。③与按需镇静组比较,EGDS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h:20.56±9.03比27.75±11.23,P<0.05),舒芬太尼总量显著减少(μg:79.16±26.76比102.46±35.48,P<0.05)。④与按需镇静组比较,EGDS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升高〔10.71%(6/56)比6.12%(3/49),P<0.05〕,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下降〔14.29%(8/56)比38.78%(19/49),P<0.05〕,而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6%(3/56)比4.08%(2/49),P>0.05〕;按需镇静组意外拔管发生率为4.08%(2/49),而EGDS组无一例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结论EGDS可提高急性脑损伤患者GCS评分和BIS,提示该镇静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且方法安全、可行。

  • 标签: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脑损伤,急性 脑电双频指数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患者,女,39岁。高处坠落伤(约18m)致胸腰骶部疼痛、活动受限1d,入院前1天不慎从高处摔下致全身多处剧烈疼痛,伴头皮及眉弓撕裂伤,无昏迷,无心慌气短,送我院急诊,行头皮、左前臂及眉弓撕裂伤清创缝合处理,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U,骨盆X线示骨盆多发骨折,予以骨盆带固定后以“骨盆多发骨折”收入我院外科。

  • 标签: 多发骨折 伤患者 镇痛镇静 临床观察 导向性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目标镇静护理在重症肺炎患儿床旁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行床旁肺泡灌洗术治疗的28例重症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目标镇静护理,观察两组各时段镇静效果,并分析数据。结果 研究组T1、T2、T3、T4等时段Ramsay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目标镇静护理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床旁肺泡灌洗术中护理中可达到理想镇静效果,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肺炎 床旁肺泡灌洗术 目标性镇静护理 常规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机械通气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镇静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躁动镇静评分、睡眠质量、认知能力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认知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躁动镇静情况,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认知能力,降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ICU停留时间。

  • 标签: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ICU机械通气 睡眠质量 认知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浅镇静目标导向性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案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我院ICU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案,干预组患者采用目标导向性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2天内的谵妄发生率及浅镇静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2天内的浅镇静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性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案相对安全,其能有效的使械通气重症患者达到早期理想的浅镇静目标

  • 标签: 浅镇静 目标导向性 镇静镇痛方案 机械通气重症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目标镇静护理在急诊ICU重症肺炎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急诊ICU重症肺炎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为试验对象,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分组,分别进行目标镇静护理、常规护理,各60例。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1.67%)、病死率(0.00%)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Cdyn(37.18±5.49)ml/cmH2O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ICU重症肺炎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实施目标镇静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目标性镇静护理 急诊ICU 重症肺炎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对急性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队列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右美托咪定禁忌及耐受情况,并结合家属意愿将患者分为EGDS组和按需镇静组。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进行外科手术、机械通气、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或抗血小板等常规综合治疗,均持续泵入舒芬太尼镇痛。EGDS组给予以右美托咪定为基础的连续72 h镇静,输注速度0.2~0.7 μg·kg-1·min-1;按需镇静组仅在患者出现躁动而影响治疗时静脉推注0.5~1.0 mg/kg丙泊酚镇静。比较两组患者镇静前及镇静24、48、72 h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颅内压(ICP)〕、镇静指标〔脑电双频指数(BIS)〕、病情严重程度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脑氧代谢指标〔颈内静脉血乳酸(Lac)、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动脉血氧含量(CaO2)、脑氧摄取率(CERO2)、脑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的差异。结果① 108例患者中,因脑出血行二次手术或脑疝剔除3例,最终共105例完成研究过程,其中EGDS组54例,按需镇静组5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颅脑损伤类型、GCS评分、机械通气比例、手术治疗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与镇静前相比,两组患者Lac、CERO2和a-vDO2均随镇静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而SjvO2和CaO2逐渐升高;以EGDS组起效更快,Lac、SjvO2、CERO2和a-vDO2均于镇静24 h即较镇静前明显改善,且EGDS组镇静72 h时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按需镇静组〔Lac(mmol/L):1.81±0.31比2.19±0.12,SjvO2:0.714±0.125比0.683±0.132,CaO2(mL/L):201.21±15.25比179.65±14.07,CERO2:(27.87±3.66)%比(33.00±2.58)%,a-vDO2(mL/L):44.32±5.68比48.57±8.22,均P<0.05〕。③与镇静前相比,两组患者HR、MAP和ICP均随镇静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而CPP、BIS和GCS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以EGDS组起效更快,镇静24 h时HR以及镇静48 h时MAP、CPP、BIS和GCS评分均较镇静前明显改善,且EGDS组镇静72 h时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镇静指标和GCS评分均明显优于按需镇静组〔HR(次/min):70.69±7.80比79.85±9.77,MAP(mmHg,1 mmHg=0.133 kPa):84.23±8.76比89.97±9.48,ICP(mmHg):14.23±8.76比15.97±9.48,BIS:60.56±24.58比56.86±33.44,GCS评分(分):8.06±3.63比7.86±2.98,均P<0.05〕。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于镇静72 h时较镇静前明显降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按需镇静相比,EGDS能降低急性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改善昏迷程度,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脑损伤,急性 脑氧代谢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活动(QCC)在提高肝脑病躁狂期患者镇静的安全及目标管理的研究。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活动主题,拟定计划,设立目标,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对比改善前后的目标达成率,探讨QCC管理工具对提高镇静目标达成率及安全管理的作用。结果QCC活动应用后增强了护士对肝脑病躁狂期患者镇静目标及安全镇静及安全目标达成率由改善前的67.08%提高到了现有的9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脑病躁狂期患者镇静治疗上,利用QCC管理工具能够有效提高镇静及安全目标达成率,值得临床护理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肝性脑病 镇静 躁狂期 安全评估
  • 简介:歹徒冲进教室的时候,老师正在给一群7岁的孩子上课。孩子们柔嫩的小脸儿,像朵朵盛开的葵花。窗外阳光明媚,世界安宁。但歹徒出人意料地冲进来了,就近抓住一个男孩,从身后抽出一把明晃晃的刀来,大吼道:不许乱动!讲台前的老师稍一愣怔,随即明白了,他们被歹

  • 标签: 镇静 歹徒 老师 安宁 窗外 世界
  • 简介:小朋友,你每天都跟老师在一起,能说说老师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吗?或许你还在埋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或许你还在想老师手中试卷上的分数;或许你会觉得自己的某一位老师最漂亮……其实,老师身上许多的内涵在默默地影响着你,比如,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

  • 标签: 无私奉献 老师 小朋友 分数 试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癌痛患者,行姑息镇静治疗,评价其痛苦症状控制情况。分析镇静治疗的可行和有效。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的晚期癌症难治疼痛患者48例,预计生存期较短。实验采用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Ⅱ组24例,第一阶段Ⅰ组维持基础吗啡剂量不变,增加注射用吗啡剂量1mg/kg,同时加用咪达唑仑注射液0.2mg/kg,Ⅱ组维持基础吗啡剂量不变增加注射用吗啡剂量1mg/kg,用药时间为一周;经24小时的洗脱期后,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Ⅰ组维持基础吗啡剂量不变,加用注射用吗啡剂量1mg/kg,Ⅱ组维持基础吗啡剂量不变、加用咪达唑仑注射液0.2mg/kg及注射用吗啡剂量1mg/kg。结果1、病例基本特征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是均衡分布的,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2、单用吗啡和吗啡联合镇静两种方法对难治疼痛镇痛效能的比较,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联合镇静药对癌症难治疼痛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吗啡。

  • 标签: 晚期癌症 难治性疼痛 姑息性镇静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护士主导程序镇静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及机械通气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Ovid)、theJoannaBriggsInstituteEBPDatabase(Ovid)、CochraneCenter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Ovid)、MEDLINE(Ovid)、WebofKnowledge、CINAHL、CBM、CNKI、WanFangData和VIP数据库,查找关于护士主导程序镇静对于患者镇静和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1月。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包括2118例接受镇静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其中干预组1037例,对照组10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护士主导的程序镇静可以降低咪达唑仑总使用剂量[MD=–163.82,95%CI(–309.81,–17.84),P=0.03]、每日平均使用剂量[MD=–37.22,95%CI(–61.14,–13.29),P〈0.01]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RR=0.53,95%CI(0.34,0.81),P〈0.01],但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自行拔管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生设定镇静目标,护士根据程序镇静流程管理镇静剂滴速管理ICU机械通气患者与传统镇静剂相比,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自行拔管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能降低咪达唑仑使用剂量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 标签: 程序性镇静 护士 机械通气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镇静策略,研究组予以EGDS镇静策略。比较两组患者镇静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脑氧代谢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镇静72h的RASS评分、APACHE II评分显著更低,GCS评分、BIS指数显著更低(P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病情严重程度 血流动力学 脑氧代谢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机械通气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越发常见,而与之相伴的镇痛镇静需求也随之增加。有效的镇痛镇静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痛苦,还有助于维持呼吸和循环的稳定,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然而,不恰当的镇静镇痛治疗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呼吸抑制、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合理、精准的镇痛镇静管理成为了临床医生和护士面临的重要课题。

  • 标签: 镇静镇痛 临床治疗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需进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标准化镇静、早期目标导向镇静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以50例进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平均分成观察组(25例,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和对照组(25例,标准化镇静),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针对患有重症胰腺炎且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的预后得以有效的改善,而且有效的护理措施为顺利实施早期目标导向镇静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机械通气 早期目标导向 镇静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