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普罗钠的有关物质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Alltima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值至4.0)—乙腈(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0.8ml?min-1。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主峰与各杂质峰均能良好的分离。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准确测定普罗钠中的有关物质,为质量标准的修订及完善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硫普罗宁钠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8-0203-02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普罗有关物质。方法采用Alltima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值至4.0)—乙腈(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0.8ml·min-1。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普罗二硫化物与主峰均能良好的分离,校正因子为0.718。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准确测定普罗中的有关物质,为质量标准的修订及完善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硫普罗宁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校正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普罗所致的发热2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例注射用普罗所致的发热患者进行护理。结果20例注射用普罗所致的发热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护理,体温均逐渐恢复正常,患者无其他意外及并发症。

  • 标签: 注射用硫普罗宁 发热 护理
  • 简介: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普罗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0:90),用磷酸调节pH值至2.5;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1、0mL·min^-1。结果:普罗的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在10—300mg·L-1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回收率99.66%,RSD为0.5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快速,专属性强,适用于测定注射用普罗的含量。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硫普罗宁 含量测定
  • 简介:病例:患者,女,69岁,因乏力、纳差、恶心、腹胀、肝区疼痛半年就诊。经检查诊断为肝癌,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增高。B超提示:肝脾肿大,肝占位性病变。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既往药物过敏史不详。患者消瘦面容,神志清晰,精神欠佳。查体:体温36.7℃,脉搏84次/分。

  • 标签: 过敏性休克 硫普罗宁 谷丙转氨酶(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肝占位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普罗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各型慢性肝炎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普罗0.2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给予肌苷0.6g,维生素C2.0g,维生素B60.2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84%、60.53%,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ST、ALT、GGT、TBIL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TP下降不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AST、ALT、GGT、TBIL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助于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硫普罗宁 慢性肝炎 肝功能指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溶媒对注射用普罗pH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不同溶媒,根据说明书要求配制后,分别测定pH值。 结果 按说明书规定的溶媒配制,其pH值在人体能够耐受性范围内;未按说明书规定的溶媒配制,其pH值不在人体能够耐受性范围内。 结论 临床上配制时,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的溶媒进行配制,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硫普罗宁 pH值 耐受性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2002年做卵巢癌根治术,术后坚持定期化疗。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能从事家务劳动。但因手术后肠粘连大便不畅经常梗阻,2d~3d大便一次,饮食较少伴有嗝逆。2006年3月4日因肠梗阻入住本院,同时做第九次化疗,3月21日下午16:00在静滴加有普罗注射液(商品名:丁舒)0.3g的5%葡萄糖注射液约100mL时,患者突然发冷、寒战,

  • 标签: 硫普罗宁 过敏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普罗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诱发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普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在线检索2000年1月-2005年6月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中有关普罗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28篇,共计38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38例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1);全部患者使用常规剂量静脉给药;86.84%(33/38)的患者在用药后30min内发生过敏性休克(P<0.01);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以血压剧降、胸闷、呼吸困难和寒战等为主,皮肤过敏反应不多见;81.58%(31/38)的患者过敏性休克在1h内被纠正(P<0.01);97.37%(37/38)的患者经抗过敏性休克治疗痊愈(P<0.01).结论:掌握普罗所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将有助于该药的合理使用.

  • 标签: 硫普罗宁 过敏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普罗对药物性肝损伤治疗过程中的护肝效果。方法采取对比实验的方法,将我院收支的6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每组30人,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治疗组。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在采用通常的静脉注射门冬氨酸钾美和甘利欣等的基础上,加用普罗0.2g,治疗一个疗程30天后观测两组患者肝功能的情况。结果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肝功能的各项功能指标都明显的好于对照组患者的。结论普罗在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护肝作用。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硫普罗宁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普罗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普罗静脉中滴注,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静脉中滴注,两组疗程均为一个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7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普罗治疗脂肪肝有有效药物。

  • 标签: 硫普罗宁 脂肪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罗注射液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纤维化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普罗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苦黄、甘利欣来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为4周。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其肝功能指标ALT、ALP、AST、TBIL、GGT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比较其ALP、TBIL、GGT指标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上,对照组患者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普罗注射液治疗肝纤维化患者,对其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显著,治疗效果尤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硫普罗宁 肝纤维化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与普罗联合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8例给予天晴甘美0.2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一次静脉滴注,普罗0.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疗程10天。对照组给予亮菌甲素0.2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一次静脉滴注,普罗0.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疗程10天。两组均不停用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天晴甘美与普罗联合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硫普罗宁 亮菌甲素 抗结核药物 药物性肝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罗钠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治疗组给以普罗钠0.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以一般护肝药物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ALT,AST,TBL均有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罗钠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效果明显。

  • 标签: 硫普罗宁钠 药物性肝炎 抗结核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