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经心理学测验经常用于神经科、精神科、老年科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干预措施制定及疗效评价等领域。当一位主诉“健忘”的老年人就诊时,医师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记忆力的客观检查,包括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修订版(WAIS—R)、临床记忆量表(CMS)、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VerbalLearningTest,AVLT)以及Rey-Osterreich复杂图形测验(Rey-OsterreichComplexFigureTest)等,并借此判断受试者是否存在记忆损害、记忆受累的环节或成分及受累程度:在分析检测结果时,受试者及其家属往往提出异议.认为医师的评价过于宽松或过于严格而不够准确。

  • 标签: 神经心理学测验 认知损害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临床记忆量表 复杂图形测验 临床实践
  • 简介:随着研究技术手段的发展,运动员的认知问题开始受到关注。近年来,学者们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等技术探讨运动员在空间注意、注意瞬脱、视觉搜索、时间知觉、知觉预测、运动决策、自动加工、执行控制等认知过程中的神经特征和脑空间定位,并在大量试验基础上构建了知觉动作技能认知加工的理论模型。该领域今后发展趋势有:注重建立明确的研究假设,统一研究设计标准,真正实现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重复性;改进专家一新手范式,增加研究对象的不同层级;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各种技术整合联动方案,在同一时间内记录认知过程的行为、眼动和脑神经变化的特点;在相同研究任务情况下,拓展纵向追踪研究和应用训练研究;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比赛情境,使试验任务更接近于现实;设置不同任务及不同任务试验之间的联系及整合,努力剥离认知各部分的独特特征及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神经机制。

  • 标签: 运动认知 研究技术 认识神经心理学
  • 简介:宗教和精神性经验,例如冥想、祈祷和仪式等在生物医学、心理、人类学和宗教学的文献中经常出现,相关的描述和宗教文献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近年来,考察宗教和精神性经验的神经生理和生理相关的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考察了宗教和精神性经验的神经心理学机制,包括对宗教和精神性经验的现象学方面的简单回顾,还有现有数据的汇总呈现,未来发展的模式,并为未来分析这些经验的生物学来源以及这些经验和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

  • 标签: 宗教和精神性 经验 神经心理学 生物学 心理幸福感
  • 简介:神经心理学研究高级认知功能或心理活动神经机制的一门学科,它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研究心理和认知,以脑作为心理活动的神经基础来研究脑与心理活动或认知功能的关系。传统上,它常常通过研究脑损伤患者的高级认知功能缺损,来推断正常状态下其心理活动或功能的神经机制。近年来,神经心理学家已经能够利用各种神经功能成像技术研究损伤脑和正常脑在从事某一特定认知加工时的实时脑区激活,为了解脑结构和功能关系提供了一个更为直接的窗口。

  • 标签: 神经心理学 神经病学 高级认知功能 脑损伤患者 心理活动 认知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全脑放疗是多发脑转移标准的治疗方法。全脑放疗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如何和怎样评价脑认知功能是临床医学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全脑放疗 认知功能 神经心理学测验
  • 简介:认知神经心理学为探讨语言心理表征和加工理论提供了新途径,使得人们对心理词典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细化.研究表明词汇不同性质的信息在表征上相互独立,词典系统至少包括语义系统、语音输入词典与语音输出词典、字形输入词典与字形输出词典等模块.本文着重介绍了这一词典系统及其认知神经心理学证据.

  • 标签: 词汇表征 词汇加工 认知神经心理学 语音 字形
  • 简介:目的研究小脑对汉语语言的作用及病变时语言障碍的特点,探讨小脑的语言加工机制,为汉语语言障碍的康复提供依据。方法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草案)检查38例小脑缺血性卒中患者。结果构音障碍10例,小脑性语言12例,命名性失语8例,书写障碍8例。结论小脑参与汉语语言加工,小脑病变可产生词语流畅性的障碍及不同类型的语言障碍。

  • 标签: 小脑 缺血性卒中 语言障碍 神经心理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3R强化护理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心理学的影响。方法2014年1~12月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3R强化护理,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的疗效程度。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疗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R强化护理法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

  • 标签: 3R强化护理法 血管性痴呆 神经心理学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虽然长期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但对其治疗收效甚微.近年逐渐将研究重点转向对其早期阶段的干预治疗。在这一临床需要下,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分别提出了轻度认知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和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的概念,力求对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以延缓甚至阻止痴呆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 轻度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特征 阿尔茨海默病 干预治疗
  • 简介:摘要虽然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已经建立,但临床症状差异很大,其特殊类型额叶变异型与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在临床症状上非常相似,这为鉴别诊断带来了重大挑战。为此,我们报道1例患者表现为进行性认知障碍,早期显著的执行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磁共振成像显示明显的额颞叶萎缩,初步诊断极易误诊为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然而,多模态功能神经影像学结果显示神经病理改变更倾向为可能的额叶变异型阿尔茨海默病。本研究表明,使用详细的神经测试、生物学标记物和多模态神经成像来识别这些非典型综合征,将有助于提高诊断和患者管理的准确性。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额叶变异型阿尔茨海默病 执行功能障碍 行为障碍 多模式影像学
  • 简介:积极心理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消解了消极心理过于偏重心理问题的片面性,真正恢复了心理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生活幸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理学 困境 积极心理学 价值 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精神行为异常或情绪障碍的额部硬膜下积液与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FTD)在临床特征、影像学及神经心理学方面的差别。方法本研究为基于门诊人群的横断面研究。于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纳入伴精神行为异常或情绪障碍的额部硬膜下积液患者38例,纳入bv-FTD患者42例。分别收集两组人群的人口学、既往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神经评估结果,应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各变量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在人口学方面,额部硬膜下积液组60岁以上人群比例明显高于bv-FTD组(50.0%比23.8%,P=0.015);在既往史方面,额部硬膜下积液组头外伤(68.4%比9.5%)或颅脑手术(31.6%比2.4%)比例均高于bv-FTD组(均P<0.05)。在临床表现方面,bv-FTD组兴奋(52.4%比15.8%)、言语障碍(28.6%比5.3%)、记忆力下降(35.7%比10.5%)的比例高于额部硬膜下积液组。硬膜下积液组淡漠(84.2%比47.6%)发生率高于bv-FTD组(均P<0.05)。在影像学方面,bv-FTD组双侧额叶对称性萎缩的比例明显低于硬膜下积液组(54.8%比78.9%,P=0.022);bv-FTD组其他脑叶出现萎缩的比例高于硬膜下积液组(52.4%比23.7%,P=0.009)。神经心理学方面,bv-FTD组MoCA、长延迟回忆(AVLT)、语言(VFT)、信息加工速度(SDMT)及执行功能(TMT-A、TMT-B、FAB)评分均低于额部硬膜下积液组(均P<0.05)。bv-FTD组NPI总分高于硬膜下积液组[(72±10)比(59±10),P<0.05]。NPI子项目分析显示,bv-FTD组激越(28.6%比16.3%)、脱抑制(16.7%比2.6%)、食欲及饮食障碍(21.4%比5.3%)、欣快(35.75比7.9%)、易激惹(23.8%比2.6%)的比例高于硬膜下积液组,而硬膜下积液组淡漠(84.2%比47.6%)的比例高于bv-FTD组(均P<0.05)。结论高龄、头部外伤史或手术史、脑萎缩的模式、全面认知评估及NPI量表有助于伴精神行为异常或情绪障碍的额部硬膜下积液与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的鉴别。

  • 标签: 额颞叶痴呆 硬膜下积液 临床特征 影像 神经心理
  • 简介:关于冲动的定义,由于时代与文化的变迁、从事的研究领域不同,学者们的看法不尽一致。Dorland认为冲动就是不顾他人的接受程度或来自超我的压力而盲目地屈从于自己的内驱力。Stedman医学大词典对冲动的解释是:与内部动力相关或为内部动力所启动而非为推理和深思熟虑所控制的行为倾向。Evenden认为冲动涵盖了包括缺乏考虑,草率地进行一些不恰当或冒险的、多与环境不相称的、经常导致令人不快结果的一系列行为。此一描述性定义基本上代表了人们对冲动的共同理解。

  • 标签: 冲动 心理学研究 神经生化研究
  • 简介:本土心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种研究取向。一些非欧美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心理者开始在理论和应用方面致力于本土心理研究。本土心理具有研究的独立化和自由化.文化契合性和研究的人文性三个基本特征。中国的本土心理是世界本土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的中国化,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心理

  • 标签: 本土 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 中国化 文化契合性 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