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前我国城市空间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城市功能结构的转变加速了社会分层;国际资本和技术的引入产生产业布局空间;人口自由迁徙、流动加快了城市空间;城市建设加速了城市物质环境空间.城市空间的解决手段有社区建设、城市规划等.

  • 标签: 分异 国际资本 产业布局 城市功能 城市空间 中国
  • 简介:本文基于2011-2015年我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农村贫困程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空间相关性显著且具有跃迁性,但大多属于临近区域与本区域属性值均未发生改变的跃迁类型,其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并表现出从西部地区向中部和东部逐级递减的分布格局: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减贫效果,但其涓滴效应并非总是成立,经济增长与贫困程度存在“倒N”型的Kuznets曲线,目前几乎所有地区的GDP减贫效果均存在下降趋势,未来的减贫工作势必强调其他政策手段的重要性: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应充分发挥有利的“被扩散”的区位优势,制定具有区域联动特点的空间扶贫开发策略。

  • 标签: 农村贫困发生率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驱动机理
  • 简介:本文以广东省陆路交通网络为对象,综合利用可达性度量模型对广东省区域可达性进行测算和空间特征分析,并进一步实现广东省省域的等级分区。结果表明,广东区域日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呈现出同心圆分布特征,并具有明显交通网络指向性;但在空间、交通网络结构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潜力可达性表现出多中心圈层的空间特征。研究揭示了广东省区域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及规律,探讨了地理区位和城市发展在可达性空间中作用,从而为广东产业布局优化、土地集约化利用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可达性 潜力模型 等级分区 空间分异
  • 简介:新安江流域既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在区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理论依据,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探讨降雨、土壤、地形、植被等因子对安徽新安江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因子叠加运算,综合分析评价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安徽新安江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和极敏感5个等级,其中,轻度敏感面积最大,占流域总面积的47.77%,中度敏感面积次之,占流域总面积的32.92%,高度及以上敏感面积较小,仅占流域总面积的5.39%;2)空间分布上,土壤侵蚀敏感性由中部平原区向周边中低山区逐渐增强,其中,敏感性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徽州区北部、休宁县西南部、歙县东部及西北部、绩溪县东部的大起伏丘陵和中低山区;3)土壤侵蚀敏感性与土壤侵蚀现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土壤侵蚀多发生在土壤侵蚀敏感性较高的地区,但歙县东部、休宁县南部的山丘区等区域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 标签: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土壤侵蚀 敏感性评价 安徽新安江流域
  • 简介:利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DMSP/OLS数据以及2000-2008年陕西省社会经济数据建立了卫星灯光指数和城市化水平指数(ULI-NCLI)模型,分析了1992-2013年间灯光指数的变化特征和陕西省城市化分特征.结果表明:灯光指数(NCLI)和城市化水平指数(ULI)存在较好的相关性,陕西省1992-2013年城市化过程发展南北不均衡,关中城市群城市化过程发展快于陕北和陕南)992-2010年全省城市发展过程较缓慢,空间特征基本可以概括为以关中城市群为中心和大城市周围的面状发展过程,沿交通干线周围的线状发展过程,陕北、陕南区域内新型小城市或小城镇出现为特征的点状发展过程等三种基本过程;本世纪初关中城市群落基本形成,随后从2005-2013年为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关中以西咸为核心的城市群形成并向周围扩张发展,陕北和陕南的中小城市点状发展过程开始呈现面状扩张发展的趋势.

  • 标签: DMSP/OLS数据 城市化 灯光指数(NCLI)城市化水平指数(ULI)
  • 简介:从县域经济的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基础三方面选取5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构建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模型,对皖江城市带37个县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可以分为强、中、弱三个类型五个发展层次,县域经济竞争力空间特征明显,总体呈现为皖浙、皖苏交接区域和合肥、芜湖周边县域经济竞争力明显强于别的县域的空间发展格局,并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政策环境三个方面剖析了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竞争力空间并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县域经济竞争力 空间分异特征 皖江城市带 自然条件 区位 政策环境
  • 简介:通过对盐城湿地土壤盐度的监测,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研究盐城湿地土壤盐度空间异质性及其变化。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4月,在相对干的春季,盐城湿地土壤盐度为0.198%-2.389%;2012年4月,在相对湿的春季,土壤盐度为0.290%-1.620%,其存在中等程度的变异;在由陆向海方向,从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沼泽、盐地碱蓬(Suaedasalsa)沼泽到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沼泽,土壤盐度逐渐增大,光滩土壤盐度较小。土壤盐度空间异质性具有沿海岸方向延伸、沿海向陆方向更替的带状分布特征;在南北方向上,土壤盐度缓慢增大;土壤盐度为Ⅱ级(盐度0.315%-0.535%)和Ⅶ级(盐度〉1.262%)的分布面积较大,分别占总面积的24.990%和24.949%;芦苇沼泽土壤盐度阈值小于0.533%,盐地碱蓬沼泽土壤盐度阈值为0.533%-0.886%,互花米草沼泽土壤盐度阈值大于0.886%;光滩土壤盐度阈值小于0.886%。光滩—互花米草沼泽交错带土壤盐度变化年平均值为0.241%,盐地碱蓬—互花米草沼泽交错带土壤盐度变化年平均值为0.135%,盐地碱蓬—芦苇沼泽交错带土壤盐度变化年平均值为-0.038%。

  • 标签: 土壤盐度 空间分异 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简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辽宁省乡村旅游“一圈两带”式空间现状,深入分析了产生此状况的经济、资源、市场及政策原因,并对此空间特点下的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模式提出建议:辽西地区的“核心-边缘”式空间结构;辽中地区的“圈层集聚”式空间结构以及辽东南地区“全域集群”式空间结构。

  • 标签: 乡村旅游 空间分异 发展模式 辽宁省
  • 简介:城市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分析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导因素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江苏省2001—2013年13市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和G指数探讨江苏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空间。结果表明,江苏城市旅游竞争力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基本上呈现以苏南热点区为核心向周围递减的圈层结构。苏北地区规模效率的低下是制约其旅游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最后将江苏城市旅游竞争态势分为4种类型,并提出提升江苏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措施:合理分配旅游投入要素;加大对苏北地区旅游业公共领域的资本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期缩小城市旅游发展差异,全面提升江苏城市旅游竞争力。

  • 标签: 城市旅游 竞争力 旅游发展差异 江苏
  • 简介:     (二)空间的社会内涵   城市居住空间既是一种地理空间,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化与隔离是城市社会等级结构的外在体现,城市居住空间也正在形成

  • 标签: 分异结构 动力推进 动力文化
  • 简介:居住空间特别是贫困阶层聚居是长期困扰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社会深刻变化.居住空间与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已初见端倪。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及贫困阶层聚层的五大动因和社会影响,并运用系统理论,从收入分配、政策体制、城市规划、社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应对策略的探讨。

  • 标签: 居住空间 分异 隔离 极化 贫困阶层聚居
  • 简介:在综述国内关于旅游现象的空间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国内旅游地理学关于旅游现象空间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和旅游地、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流、旅游地本身等旅游产业发展投入要素方面入手的,对于旅游发展的区域效果方面的研究显得有些不足。在与国外该领域研究进展进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旅游发展和研究的趋势,作者提倡国内旅游地理学应加强旅游影响空间研究。阐述了旅游影响空间研究的意义以及基本内容,希望藉此促进我国旅游地理学乃至旅游学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旅游影响 空间分异 旅游流 旅游地理学
  • 简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多学科研究的活跃领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染来源、存在状态、治理方法等方面,其中尤以研究治理方法、重金属污染上壤修复技术居多。只有调查清楚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途径、空间特征、迁移规律,才能掌握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和预测,进而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对未被污染或污染较轻的土壤采取保护措施,从而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恶化,改善土壤生态系统。

  • 标签: 土壤重金属污染 空间分异特征 迁移规律 土壤生态系统 修复技术 污染来源
  • 简介:以地处秦岭山区的商洛市商州区为例,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泰森多边形及景观格局指数法对该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州区的农村居民点整体上呈集群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形特征,呈现出显著的河流与道路指向性。

  • 标签: 秦岭山区 农村居民点 分异特征 GIS
  • 简介:旅游规模差异及位序演变特征分析,有助于揭示旅游发展差异现象的形成机制。基于位序规模理论,建立旅游竞争力模型,对2008~2014年云南省16个州市旅游规模差异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旅游规模绝对差异不断扩大,入境旅游规模在2014年首次出现下降,但规模发展均趋向均衡;国内旅游规模分布呈“分散均衡-集中-分散均衡”的演变特征,属波动发展型;入境旅游规模分布则长期保持首位型,属平稳发展型;国内旅游规模分布呈旅游资源导向型,且存在“交通廊道”效应,入境旅游规模分布易受旅游产品类型与开发程度影响,而交通可达性并非是入境规模差异化分布的主因;国内旅游业与入境旅游业对影响因素的敏感度不同。

  • 标签: 旅游规模差异 旅游规模分布 齐普夫(Zipf)定律 影响因素 云南省
  • 简介:据波特“钻石”竞争力理论以及Ritchie,Crouch的旅游目的地可持续竞争力的模型,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该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旅游竞争业绩、旅游竞争潜力、旅游营销竞争力以及旅游环境竞争力四个方面,对新疆各地州旅游目的地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同时,构建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Arc-GIS10.0软件,将各项指标的数值进行空间化表达,以此对比分析新疆各地州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南北疆综合竞争力差异显著,北疆的各项指标的竞争力普遍高于南疆地区。基于该结论,有针对性地为各地州制定旅游业的发展策略提供建议性的指导,以促进新疆各地经济的均衡发展,减少经济发展的差距,进而促进新疆南北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 标签: 新疆 综合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空间化表达 均衡发展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的旅游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城市作为旅游业的主要载体,成为了旅游城市形象感知的主要衡量标准。旅游城市形象感知特征和感知是判断一个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基于此,本文将从旅游城市形象感知特征两个方面对我国的城市旅游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

  • 标签: 旅游城市形象 感知特征 感知分异
  • 简介:以广州市2007-2016年一手成交住宅为对象,运用核密度、克里格插值等方法研究广州住宅均价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广州住宅小区由“单核”逐步演变为“一核多中心”空间结构;中心城区集聚了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优质资源,推动住房成交均价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圈层分布格局,十年间高价格住宅由中心区向四周蔓延,强中心演变规律明显;受城市发展战略等规划和政策的驱动,新增住宅楼盘及其成交均价向东和向南扩张速度相对较快。

  • 标签: 房地产经济 住房价格 时空分异 广州市
  • 简介:上海的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呈现出不断向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的发展趋势。在良好的经济环境、雄厚的文化基础、丰富的创意人才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作用下,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达到75家,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依托传统文化集聚的苏州河沿岸带和依托大学集聚的大学圈。

  • 标签: 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集聚区 空间分异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