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速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偏瘫患者中抽取108例作研究对象,并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n=54)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研究组(n=54)则加用等速训练,就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患侧肘屈张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前,2组上肢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2组M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在增强患侧肘屈张力上有积极作用,可借鉴。

  • 标签: 肘屈肌肌张力 等速肌力训练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常规康复训练方法
  • 简介:文章通过对体育院校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的腹背屈伸进行等速测试,了解体育院校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在不同测试速度条件下腹背屈伸特征,通过测试可以进一步了解体育院校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的腹背屈伸的基本情况,为体育院校武术套路专项课的合理开展、武术运动的科学选材以及预防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的腹背运动损伤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 标签: 体育院校 武术套路 屈伸肌 等速测试
  • 简介:目的:观察易筋经锻炼对老年骨骼减少症者的影响。方法:将65例骨骼减少症老年人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易筋经锻炼组和空白对照组,易筋经锻炼组33例进行易筋经锻炼,空白对照组32例不进行任何治疗干预。于锻炼前和锻炼12星期后进行测量。结果:研究过程中,2组均有1例脱落。易筋经锻炼组锻炼12星期后较锻炼前明显增加,与本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干预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易筋经锻炼组与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易筋经持续锻炼可以明显增强骨骼减少症老年人的骨骼

  • 标签: 易筋经 导引 气功 锻炼 骨骼肌减少症 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地西泮中毒合并肢体下降患者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例地西泮中毒合并肢体下降患者临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结果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经5天住院后顺利出院。结论地西泮中毒合并肢体下降患者病情有一定复杂性,需施予综合治疗,并加强观察。

  • 标签: 地西泮中毒合并 肢体肌力下降 治疗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会阴无保护分娩对盆底的影响。方法选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20例作为无保护组,选同时期我院经阴道正常分娩的产妇120例为常规组(两组均为初产妇),比较会阴裂伤的程度以及盆底。结果无保护组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的几率为75.0%(90/120),常规组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的几率为83.3%(100/120),无保护组的Ⅰ裂伤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Ⅱ度裂伤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两组在Ⅱ类肌纤维方面比较,无保护组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会阴无保护分娩有利于降低盆底损伤,减少会阴裂伤的发生。

  • 标签: 会阴 无保护 分娩 盆底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减重支持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方式,选取我院2013年-2016年收治的30例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级以上下肢,并且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15例患者。均为两组偏瘫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进行减重支持训练,整个过程为3个月。对比两组偏瘫患者下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减重支持训练,下肢的恢复情况要比对照组优异,并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步行能力及运动耐力。结论减重支持训练能够有效恢复偏瘫患者下肢,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预后,还能够减少偏瘫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减重支持训练 偏瘫患者 下肢肌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减重支持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方式,选取我院2013年-2016年收治的30例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级以上下肢,并且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15例患者。均为两组偏瘫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进行减重支持训练,整个过程为3个月。对比两组偏瘫患者下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减重支持训练,下肢的恢复情况要比对照组优异,并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步行能力及运动耐力。结论减重支持训练能够有效恢复偏瘫患者下肢,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预后,还能够减少偏瘫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减重支持训练 偏瘫患者 下肢肌力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下肢主要群及负重关节训练为主的训练体操对老年人平衡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16年1-3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北京市某干休所老年人66名,坚持下肢训练12周,比较不同跌倒风险等级老年人训练前后跌倒发生率、10m最大步行速度、单腿平衡时间、“起立一行走”时间等的变化。结果训练12周后,跌倒发生率由24.24%降至13.64%。高风险人群单腿平衡持续时间延长(P〈0.05)、步行速度增快(P〈0.05),中风险人群“起立一行走”时间缩短(P〈0.05)。绪论下肢训练可以改善高风险人群平衡状态、加快步行速度,提高中风险人群运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跌倒,同时方法简单易掌握,适合在社区及养老机构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肌力训练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衡功能和下肢训练结合物理因子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训练平衡功能及下肢结合中频电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对照组20例单纯使用中频电疗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增加平衡训练和下肢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有显著疗效。

  • 标签: 平衡 肌力 KO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偏瘫侧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偏瘫侧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采用作业疗法治疗,康复组在作业疗法基础上,联合等速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评分情况及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评分(53.34±2.41)分、躯体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率95.12%、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90.24%,较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将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推广应用,以促进偏瘫侧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等速训练 作业疗法 偏瘫侧上肢功能 康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长抗阻力性训练防治颈型颈椎病的作用。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康复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推拿,康复组加用等长抗阻力性训练。结果康复组不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都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总治疗次数、半年复发率及一年复发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长抗阻力性训练不仅对治疗而且对预防颈型颈椎病都有明显的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并广泛推广。

  • 标签: 颈型颈椎病 推拿 运动疗法 等长抗阻力性肌力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脊柱活动度和等长分别与腰痛OD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6例下腰痛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复查时分别进行脊柱活动度、最大等长测试以及ODI评分,计算复查时与出院时脊柱活动度、等长的差值分别与ODI评分差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ODI评分与腰椎左右侧屈活动度的改善、左右侧屈和左右侧旋群等长的改善以及右侧旋/左侧旋群力量平衡性的改善具有相关性。结论脊柱的侧屈活动度以及腰部侧屈、侧旋群力量以及左右侧旋群的力量平衡性可以反映腰及下肢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中,亦应考虑侧屈和侧旋群的活动度、力量及其平衡性。

  • 标签: 下腰痛 活动度 等长肌力 OD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速训练结合康复手法松解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2~2017.3该院86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直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分为常规、研究组,均为43例,对常规组患者单纯进行康复手法松解治疗,为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等速训练进行治疗,并将两组患者APOM及Mayo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APOM评分、Mayo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等速训练联合康复手法松解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直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更好,可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等速训练 结合 康复手法松解 创伤后肘关节僵直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400m障碍臂撑攀越高墙动作关键发环节主要原动群表面电(sEMG)的工作特征.方法:采用sEMG遥测技术与解剖学动作分析方法,配合sEMG同步采集视频,对某军校7名400m障碍成绩优秀且技术动作规范的男性学员进行原始肌电图、积分电值(iEMG)和肌肉做功贡献率(iEMG%)测试与分析.结果:上肢和躯干群的发顺序为:三角、肱三头率先同步发,随后肱二头、屈腕逐渐发,接着依次为斜方、伸腕、胸大、背阔;摆动蹬踏墙体一侧下肢群和腹直的发顺序为:股四头和胫前率先同步发,随后是胭绳、腓肠肌、臀大、腹直;蹬地起跳一侧下肢群和腹直的发特点为:除腹直外,臀大、股四头、胭绳、胫前、腓肠肌几乎同步被激活.iEMG和iEMG%从大到小依次为:上肢和躯干群(肱二头、屈腕、肱三头、斜方、三角、胸大、伸腕、背阔);摆动燈踏墙体一侧下肢群(胫前、股四头、胭绳、腓肠肌、腹直、臀大)和腹直;蹬地起跳一侧下肢群(腹直、腓肠肌、股四头、胭绳、胫前、臀大)和腹直.

  • 标签: 400M障碍 表面肌电 原始肌电图 积分肌电值 肌肉做功贡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提高盆底收缩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5年6月11日至2017年4月20日我院100例顺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编号法对100例产妇进行分组。单纯组50例产妇应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组50例产妇在单纯组产妇的基础上应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研究对比两组产妇的盆底收缩。结果联合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恢复效果相比单纯组产妇明显更优,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增强产妇的盆底收缩,有助于促进盆底康复。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盆底康复训练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