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纳米羟磷灰石与牙釉质及天然骨中的羟磷灰石晶体十分相似,其骨结合性、生物相容性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等较好,现阶段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纳米羟磷灰石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纳米羟磷灰石在牙髓治疗及牙体修复等方面,涉及了牙髓组织工程学、牙髓治疗、牙齿脱敏、再矿化以及牙科材料改性等多个方面。临床上有相关研究表明,在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纳米羟磷灰石具有较大潜力。

  • 标签: 牙髓治疗 牙体修复 纳米羟磷灰石 临床应用
  • 简介: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硬组织修复材料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在肿瘤的治疗及诊断方面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标签: 纳米 多晶型磷灰石 肿瘤 治疗 诊断
  • 简介:背景:羟基磷灰石材料的空间结构及硬度等物理特性非常接近天然骨基质,但由于早期工艺技术问题导致其孔隙及降解性存在一定问题。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与羟基磷灰石修复大鼠胫骨离断性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制作左侧胫骨5mm离断性缺损模型,实验组于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细胞组于骨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质。术后2,8,12周时,X射线检测缺损区骨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成骨情况,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修复区域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实验组可见新生骨痂覆盖整个缺损区且形成明显的桥接,材料大部分已降解,可见大量的骨样组织并形成小梁,已形成板层骨样结构,Ⅰ型胶原蛋白大量表达;对照组骨缺损处骨痂形成增多,断端整合性不佳,有骨质硬化现象,仍然有较多材料未降解,可见骨小梁样结构,亦有板层骨结构,Ⅰ型胶原蛋白大量表达,但弱于实验组;细胞组、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未见骨性修复,Ⅰ型胶原蛋白弱表达。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促进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羟基磷灰石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羟基磷灰石 支架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羟基磷灰石在口腔领域尤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内科中的应用进展,综合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在根管充填研究动态,展望其在口腔材料领域的潜在发展。方法由第一、二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EBSCOhost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1992/2007相关文献,检索词为“Hydroxyapatite,Nanometer”,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1995/2007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羟基磷灰石纳米”,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纳入标准内容与羟基磷灰石的结构、改性研究、生物学特性以及在口腔医学领域有关。排除标准较陈旧和重复研究。结果共收集到276篇相关文献,纳入30篇完全符合要求的文献,其中9篇介绍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口腔颌面外科及口腔内科的临床应用;21篇关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基础研究,包括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抗菌性及其在组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资料综合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由于与天然骨无机结构相似生物相容性极好,有骨诱导性,对骨缺损的修复起到了关键作用,纳米特性减少了根管充填后的微渗漏,纳米羟基磷灰石和一些抑菌/抗菌制剂复合的新型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有良好的抑菌/抗菌性,对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起到了良好效果。结论新型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符合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要求,按毒性剂量分级属无毒级,无致热原性、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细胞黏附性和抑菌/抗菌性,有望在口腔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纳米 羟基磷灰石 口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9例,对照组实施根面平整术治疗,试验组实施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填充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优于根面平整术,可作为临床优先选择治疗方案全面推广。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 应用价值
  • 简介:本文介绍了羟基磷灰石的组成、性质、结构,讨论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及陶瓷的主要几种制备方法,对各种方法和制备工艺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制备 陶瓷 纳米粉体
  • 简介:目的本文主要对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生物复合材料进行了初步研究.力争初步找到一条制备CNTs/HAp复合材料的工艺路线,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球磨和超声分散两种工艺制备了CNTs/HAp复合粉体,并经等静压成型、真空无压烧结制备出了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结果XRD、IR、TEM及SEM研究发现,所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级,纯度高,所使用的原料碳纳米管纯度高,碳纳米管在复合粉体中分散均匀.碳纳米管有细化晶粒的作用,但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碳纳米管分解加剧,因此烧结温度以低于1100℃为宜.结论初步找到了一条制备CNTs/HAp复合材料的工艺路线.随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中CNTs的存留量逐渐减少.因此真空下该复合材料的烧结温度应低于1100℃.

  • 标签: 碳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生物复合材料
  • 简介:本文以五氧化二磷、无水乙醇、硝酸钙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羟基磷石灰涂层。选用2mm/s的速度浸渍提拉载玻片,在载玻片上进行涂膜,经60℃干燥后在650℃烧结保温3h.可在载玻片上得到羟基磷灰石涂层。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溶胶合适的配比为Ca(NO3)2·4H2O:P2O3(摩尔比)=10:3,即Ca/P原子比=5:3(约等于1.67)。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涂层 溶胶-凝胶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药物缓释微球,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一新型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DDS)。方法采用nano-HA为载药核心载体,外包裹PHBV/PEG,承载硫酸庆大霉素(GM)制成nano-HA-PHBV/PEG-GM缓释微球,用X射线衍射法、FT-IR光谱法及电镜对微球的表征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实验中制备出nano-HA、nano-HA-GM以及nano-HA-PHBV/PEG-GM等产物。结论nano-HA-PHBV/PEG-GM药物缓释微球以纳米材料为载药核心,PHBV/PEG膜包裹纳米级nano-HA-GM形成微球,纳米HA有很大的表面积,对药物有较强承载能力,这些结构的特点保证了nano-HA载药和释药的稳定性。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羟基丁酸酯- 羟基戊酸酯共聚物 聚乙二醇 硫酸庆大霉素 局部药物释放系统
  • 简介:本文总结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的主要制备方法,概括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分析其发展前景。

  • 标签: 纳米 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骨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纳米银羟基磷灰石涂层陶瓷托槽的研制方法与力学功能情况,方法:选取44颗健康离体前磨牙,所涉时间范围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通过随机分组处理,将20颗离体前磨牙归于观察组,把余下20颗立体前磨牙纳入参照组。观察组运用纳米银羟基磷灰石涂层陶瓷托槽,参照组应用常规陶瓷托槽,通过剪切力检验,对托槽力学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纳米银羟基磷灰石涂层稳定性良好,厚度大约为100微米,土层托槽剪切力达到(7.32±1.71)MPa,ARI指数平均值达到1.46,与临床要求相一致。结论:托槽背板涂层性能稳定,力学性能符合标准,满足正畸临床要求。

  • 标签:
  • 简介:背景:羟基磷灰石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但目前缺少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生物相容性的相关研究。目的: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先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在钛金属表面制备TiO2纳米管,后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物的表面形貌。将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和商业钛金属分别与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增殖及凋亡。结果与结论:通过改变阳极氧化条件及磁场条件能制备不同管径及管长的TiO2纳米管,以及不同形貌的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倒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3d后,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周围的细胞明显增殖,细胞形态良好,排列规则,细胞增殖情况优于商业钛金属组。扫描电镜观察共培养3d后,细胞在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上生长良好,可见大量细胞伪足附着于其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组的细胞凋亡率7.8%小于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组的9.4%及商业纯钛金属组的13.5%,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生物相容性 TIO2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成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评价其物理性能。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通过乙醇置换法检测孔隙率,直接浸泡称重法测定吸水率,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压缩强度,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人工骨具有多孔性结构,孔隙率均大于85%,且随着壳聚糖和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吸水率随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加而下降,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压力强度则随壳聚糖和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加而上升。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2%壳聚糖2g+1g纳米羟基磷灰石。结论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吸水率和压力强度,可能为骨组织工程比较理想的生物材料。

  • 标签: 人工骨 构建 物理性能
  • 简介:目的制备PEEK/HA复合材料,研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条件下对MG-63细胞增殖的作用,评价其细胞毒性。测定该材料对MG-63细胞黏附率。方法合成聚醚醚酮,与一定含量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共混,制备PEEK/HA复合材料。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材料对细胞形态影响,采用MTT法研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条件下对细胞增殖的作用,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PEEK/10%HA、PEEK/20%HA对细胞形态影响显示,都有大量活细胞,PEEl(/20%HA中活细胞多于PEE剐10%HA,说明PEEK/20%HA对细胞增殖作用比PEE列10%HA强,均有黏附现象。各组材料细胞毒性级别均在0或I级,说明各组材料对细胞无毒性。在8mg/ml浓度下材料对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进一步增加,材料对细胞增殖作用逐渐减小,曲线呈下降趋势,当浓度为64mg/ml时,PEEK复合材料对细胞增殖作用最小。PEEK/HA复合材料随着HA含量的增加,细胞黏附率增加,HA可以改善材料黏附性能。结论PEEK/HA材料对MG-63细胞无毒性。

  • 标签: PEEK HA复合材料 MG 63细胞 细胞毒性 黏附率
  • 简介:钛及其合金常被用作牙科和骨植入材料。钛表面的仿生涂层可以改善其成骨性能。本文作者开发一种新型的、具有成骨作用的钛合金表面纳米复合涂层,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粘附、增殖和成骨分化提供自然环境。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基于聚己内脂(PCL)、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和雷尼酸锶(SrRan)的纳米复合涂层。因此,涂覆在钛合金表面的涂层有4种,分别为PCL、PCL/nHAp、PCL/SrRan和PCL/nHAp/SrRan。采用EDS、FTIR、XRD、XRF、SEM、AFM、体外细胞毒性和血液相容性测试等技术评估涂层的化学性能、形貌和生物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涂层具有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PCL/HAp/SrRan纳米复合纤维涂层具有最高的细胞活性。MSCs在纳米涂层上的成骨培养显示干细胞向成骨分化,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矿化测试结果证实了这一点。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纳米涂层具有促进新骨形成和增强骨-植入体整合的潜力。

  • 标签: 成骨纳米涂层 复合纳米纤维 钛植入体 纳米羟基磷灰石 雷尼酸锶 聚己内酯
  • 简介:由于具有特殊的晶体化学特点,天然磷灰石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环境功能矿物材料用于对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对Cd2+、Pb2+、Fe2+、[UO2]2+、Cu2+、Zn2+、Cr6+、和Hg2+等离子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磷灰石对绝大多数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很好.在室温和pH为3、作用时间为60min的实验条件下,pb2+去除率可达99.4%,饱和吸附容量超过1100mg/g.主要的去除机理包括吸附、表面络合、溶解-沉淀以及重金属离子与晶格中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一般而言,被吸附的重金属离子可固化在晶格中而不出现解吸,因此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影响去除效果的因素包括磷矿石的类型、磷灰石的矿物成分、介质pH值、温度、吸附时间、离子的初始浓度、样品的粒度和用量等.通常,羟基磷灰石的效果优于氟磷灰石的,硅质磷块岩的效果优于钙质磷块岩的,结构碳酸根的存在能增加比表面积从而增加反应活性.对于不同离子,最佳pH值条件不同.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反应的快速进行,但一般地说60~180min即可达到平衡.

  • 标签: 天然磷灰石 废水 治理 重金属 矿物材料 去除机理
  • 简介:背景:牙齿缺失导致牙槽嵴骨质的改建和持续吸收,严重影响种植体植入的条件和种植区软硬组织的美观。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电纺支架促进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制作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电纺支架的组织工程化骨。拔除6只实验犬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在其近中根牙槽窝处制备种植床,即刻植入种植体,在钛钉颊侧制作三壁骨缺损,两侧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组织工程化骨与Bio-Oss小牛无机骨粉,并在材料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术后即刻、4周、8周、12周X射线测量种植体周围骨灰度值;12周后完整取出下颌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缺损区的微观结构,新生骨量、形态结构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骨密度变化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组材料在促进骨再生过程中的成骨效果基本一致。组织工程化骨组骨缺损区内形成致密板状骨,可见成熟骨细胞,哈弗氏管,新生骨-种植体结合较紧密;Bio-Oss小牛无机骨粉组板层骨致密,新骨中有少量Bio-Oss颗粒分布,成骨细胞较组织工程化骨组少,部分哈弗管结构内可见到毛细血管,新骨与植入材料之间形成桥形连接,与种植体结合紧密。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io-Gide胶原膜可促进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再生。

  • 标签: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即刻种植 骨缺损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己内酯支架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抗生素载药体的生物安全性。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通过葡萄球菌接种,经4周时间演变成为慢性股骨骨髓炎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实验组病灶植入万古霉素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照组植入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别于术后24小时、1周、2周和4周测量静脉血尿素氮及转氨酶浓度,同时取病灶局部病理检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动物术后各时间点血尿素氮及转氨酶浓度对比均有P〉0.05,两组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动物生物相容性观察,无炎症反应、异物反应。同时可见断端界面软骨内骨化形式成骨活跃。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抗生素载药体有着可靠的生物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 载药体 慢性骨髓炎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