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评价4种不同药敏方法检测多黏菌素敏感性的性能,为实验室选择可常规开展的药敏方法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88株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其中6株携带mcr-1基因),分别用微量肉汤稀释法、黏菌素肉汤纸片洗脱法(CBDE)、Vitek-2™药敏分析系统、BD PhoenixTM药敏分析系统、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多黏菌素的MIC值。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的基本一致性、分类一致性、极重大错误和重大错误;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配对χ²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法对4种药敏方法与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金标准相比,CBDE、Vitek-2™药敏分析系统、BD PhoenixTM药敏分析系统和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基本一致性分别为94.32%(83/88)、92.05%(81/88)、90.90%(80/88)和96.59%(85/88),分类一致性均为100%(88/88),未出现极重大错误和重大错误;4种药敏方法与金标准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er检验P=1),检测多黏菌素敏感性的一致性较强(Kappa=1,P<0.001);4种药敏方法测定的MIC值与微量肉汤稀释法均呈正相关,一致性较好(r均>0.5,P均<0.05)。结论多黏菌素4种药敏方法在本实验室均达到了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及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联合推荐的性能标准,其中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CBDE检测性能表现最佳,目前可应用于本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日常工作中。

  • 标签: 肠杆菌科 药物敏感性试验 多黏菌素类 mcr-1 性能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菌素管理对抗菌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抗菌素管理实施前后各类抗菌素使用强度(AUD),并分析常见致病菌耐药率。结果实施抗菌素管理干预后,青霉素、喹诺酮等诸类药物使用强度呈下降趋势(P<0.05),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出现降低(P<0.05)。结论抗菌素管理对抗菌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可减少抗菌素使用,改善耐药率,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抗菌素管理 抗菌素使用强度 细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细菌作为一种天然的防腐剂能够起到很好地抑菌作用。本文将就细菌的具体应用进行讨论和分析。

  • 标签: 细菌素 乳制品 生产及贮藏 保鲜
  • 简介:目的研究革兰氏阴性细菌(GIb)的耐药情况,以探讨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方法提取本院1^+年的细菌标本检验结果,对G^-b的构成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048份送检标本中共检出328株病菌,其中G^-b192株,占58.5%。构成前4位的是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产酸克雷伯菌、普通变形杆菌。该类细菌对17种抗菌素的平均耐药率48.3%。结论G^-b感染在临床占首位。大多为条件致病菌,耐药率较高,应合理用药。

  • 标签: 革兰氏阴性细菌 耐药性 抗菌素
  • 简介:通过牛津杯法,从250株分离自开菲尔颗粒的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有较好抑菌活性的菌株,通过对个体特征、生理生化试验、16SrDNA序列对比,确定此株菌为乳酸乳球菌,命名为L11。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后,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有抑菌活性,该菌株经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处理后,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抑菌物质为非蛋白成分,属于类细菌,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对蛋白酶不敏感,且具有较广的抗菌谱。

  • 标签: 开菲尔 乳酸乳球菌 分离鉴定 类细菌素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华山医院2014年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构成及其对多黏菌素的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8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PCR扩增blaKPC基因并行DNA测序分析,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19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主要为克雷伯菌属(315/719,43.8%)和大肠埃希菌(219/719,30.4%)。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和枸橼酸杆菌属细菌对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的耐药率均较低(〈3%);肠杆菌属细菌对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的耐药率分别为10.9%和11.1%;沙雷菌属细菌对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的耐药率分别为47.5%和44.7%;摩根菌属和变形杆菌属细菌对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的耐药率均超过90%。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主要见于克雷伯菌属,其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率均高于40%,但对多黏菌素B、E耐药率分别为2.9%、2.6%;枸橼酸杆菌属和沙雷菌属细菌对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7.8%和17.9%;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小于10%。20.7%(149/719)的菌株blaKPC基因呈阳性,主要见于克雷伯菌属(129/315,41.0%);7株黏质沙雷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对碳青霉烯类和多黏菌素耐药。结论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等对多黏菌素仍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 多黏菌素 blaKPC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效果。方法分组研究比较分析效果。结果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级细菌清除率方面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但A组的医疗费用却明显高于B组。结论采用头孢菌素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不但安全、有效,而且更加经济合理。

  • 标签: 头孢菌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给药方案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效果。方法随机分组比较分析效果。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级细菌清除率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但A组的医疗费用却明显高于B组。结论采用头孢菌素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不但安全、有效,而且更加经济合理。

  • 标签: 头孢菌素 治疗 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分析
  • 简介: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第三代头孢菌索的耐药机制探讨,是近来国际上抗生素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采用药物梯度平皿法获得绿脓杆菌和阴沟杆菌的头孢噻甲羧肟(Ce-ftazidimeCTZ)耐药菌株(MIC≥60μg/ml);通过恒温振摇培养后收集菌体,超声破碎提取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岛津UV-260型)对B-β酰胺酶进行了检

  • 标签: 内酰胺酶研究 头孢菌素耐药 细菌内酰胺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细菌性皮肤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并以莫匹罗星软膏作对照,每天外用两次,疗程7天。结果临床有效率试验组为85.5%;对照组为90.1%(X2=1.11,P=0.293);临床治愈率试验组为41.1%;对照组为42.9%(P=0.799);不良反应仅发生在对照组。结论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细菌性皮肤病安全有效。

  • 标签: 复方多粘菌素B 细菌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剂量多黏菌素B与标准剂量多黏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方案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肾损伤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的90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多黏菌素B使用剂量分为高剂量组[多黏菌素B剂量≥2.50万U·kg⁻¹·d⁻¹,31例(34.4%)]和标准剂量组[多黏菌素B剂量<2.50万U·kg⁻¹·d⁻¹,59例(65.5%)],观察两组患者多黏菌素B的疗效、肾功能的变化及肾功能损伤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因素。结果高剂量组日均多黏菌素B剂量和疗程分别为(2.98±0.45)万U/kg和(9.16±4.15)d,标准剂量组分别为(1.73±0.35)万U/kg和(7.32±3.8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6,P<0.01;t=2.04,P=0.04);高剂量组有效率为83.9%(26/31),标准剂量组有效率为61.0%(36/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95,P=0.03)。标准剂量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水平分别为55.00(37.00,92.47)和50.10(34.00,156.00)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8,P=0.07),45.8%(27/59)的患者发生AKI;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水平分别为69.40(47.00,94.70)和116.20(59.20,213.2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P<0.01),67.7%(21/31)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AKI;两组AK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94,P=0.04)。高剂量组30 d病死率为32.3%(10/31),因AKI死亡4例,标准剂量组30 d 病死率为49.2%(29/59),因AKI死亡1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6,P=0.12;χ2=0.25,P=0.6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高剂量多黏菌素B(调整OR=2.662,95%CI 1.082~6.549,P=0.03)与AKI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使用高剂量多黏菌素B具有较高的有效率,AKI发生率显著升高。

  • 标签: 多粘菌素B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 肾损伤 药物毒性 药效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剂量多黏菌素B与标准剂量多黏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方案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肾损伤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的90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多黏菌素B使用剂量分为高剂量组[多黏菌素B剂量≥2.50万U·kg⁻¹·d⁻¹,31例(34.4%)]和标准剂量组[多黏菌素B剂量<2.50万U·kg⁻¹·d⁻¹,59例(65.5%)],观察两组患者多黏菌素B的疗效、肾功能的变化及肾功能损伤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因素。结果高剂量组日均多黏菌素B剂量和疗程分别为(2.98±0.45)万U/kg和(9.16±4.15)d,标准剂量组分别为(1.73±0.35)万U/kg和(7.32±3.8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6,P<0.01;t=2.04,P=0.04);高剂量组有效率为83.9%(26/31),标准剂量组有效率为61.0%(36/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95,P=0.03)。标准剂量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水平分别为55.00(37.00,92.47)和50.10(34.00,156.00)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8,P=0.07),45.8%(27/59)的患者发生AKI;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水平分别为69.40(47.00,94.70)和116.20(59.20,213.2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P<0.01),67.7%(21/31)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AKI;两组AK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94,P=0.04)。高剂量组30 d病死率为32.3%(10/31),因AKI死亡4例,标准剂量组30 d 病死率为49.2%(29/59),因AKI死亡1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6,P=0.12;χ2=0.25,P=0.6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高剂量多黏菌素B(调整OR=2.662,95%CI 1.082~6.549,P=0.03)与AKI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使用高剂量多黏菌素B具有较高的有效率,AKI发生率显著升高。

  • 标签: 多粘菌素B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 肾损伤 药物毒性 药效动力学
  • 简介:细菌免疫蛋白是细菌为避免受到抗菌剂的影响和自身分泌抗菌多肽抑制所产生的保护性蛋白分子。变形链球菌产生的细菌称为变链素,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变形链球菌合成的细菌免疫蛋白和变链素两者间产生协同作用,是细菌耐药性提高和抗药性出现的原因之一,使其能更好地在复杂的口腔环境中生存。本文就变形链球菌细菌免疫蛋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细菌素免疫蛋白 变链素 耐药性
  • 简介:摘要: 伊维菌素是一种安全、广谱的抗寄生虫药物,目前已广泛用于人体及动物的抗寄生虫治疗。伊维菌素主要采用对阿维菌素选择性催化加氢来制备。对阿维菌素原材料处理后,当氢气压力 0.6MPa,温度为 45℃~ 50℃,反应时间 4h,加氢反应活性达到最高,催化效果最高,转化率,选择性最高。

  • 标签: 阿维菌素 伊维菌素 选择加氢 原料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种给药方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1年门诊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对照组B。实验组给予0.9%氯化钠250ml+头孢曲松钠2.0g静脉点滴,每天一次,同时外用甲硝唑0.4mg,乳酸菌素片1片,每天一次,治疗一周;对照组给予甲硝唑1.6mg顿服,同时外用甲硝唑0.4mg每天一次,治疗7天。结论实验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复发性难治性细菌性阴道病中起效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头孢曲松钠 细菌性阴道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司菲与乳酸菌素胶囊联合治疗细茵性阴道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甲硝唑栓剂,实验组使用司菲与乳酸菌素胶囊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及3个月后复查,观察其疗效和复发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司菲与乳酸菌素胶囊联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满意,用药安全方便,无不良反应,知道作为细菌性阴道炎的首选药物。

  • 标签: 司菲 乳酸菌素胶囊 细菌性阴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