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 探讨急诊护理中实施结构团队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7月我院急诊科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照阶段),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2月急诊科实施结构团队管理(观察阶段)。比较观察阶段与对照阶段的护理管理效果、患者的急救指标、急救效果及急救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阶段的人员管理、分诊及绿色通道管理、仪器设备药品管理、消毒隔离、重症患者管理、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文件书写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 P< 0.05)。观察阶段患者的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应用药物的时间、血标本送检时间以及气道管理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阶段( P< 0.05)。观察阶段的急救成功率为 97.56%,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 89.61%( P< 0.05);观察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3.75%,对照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4.49%,观察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阶段( P< 0.05)。观察阶段的急救护理满意度为 96.34%,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 85.71%( P< 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实施结构团队管理可以明显提升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时效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 结构化团队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采取结构护理团队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所接收的108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4例。研究组采取结构护理团队模式,参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比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结果研究在的抢救成功率52例(96.30%)显著高于参照组44例(81.48%),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1例(1.85%)显著低于参照组7例(12.96%),研究组的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患者采取结构护理团队模式,不仅能够减少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结构化 护理团队模式 急诊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中职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职校结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路径,并提供相关的策略和建议。首先,介绍了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在中职校的重要性。随后,论文从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能力需求、领导与管理策略以及创新意识及协作精神等关键要素入手,深入探讨了中职校结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具体路径。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将为中职学校结构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 标签: 中职校 结构化教学 创新团队 团队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适合急诊护理团队培训的客观结构临床考试(OSCE)案例库,并评价案例库质量。方法于2021年6—8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讨论,初步编写急诊护理团队培训OSCE案例库。2021年9—12月,选取8名专家进行专家小组讨论,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案例库,形成标准急诊护理团队培训OSCE案例库,并通过函询专家对案例和案例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13。形成32个急诊护理团队OSCE培训案例,每个案例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准备、标准病人资料与剧情内容、情景演变图、参考文献6个部分,32个案例质量评价得分为(44.50±1.85)分,最低40分,最高48分;案例库质量评价得分为(45.26±0.35)分,最低42分,最高47分。结论编制的急诊护理团队培训OSCE案例库整体质量较高,适用于急诊护理团队培训。

  • 标签: 急诊室,医院 团队培训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案例库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抢救时运用结构团队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具体抢救时效性的影响以及抢救质量。方法随机选取最近半年在我院进行急诊抢救的78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I组和Ⅱ组,每组39名。I组患者由没有结构团队护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护理,Ⅱ组患者由具有结构团队护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急诊抢救患者的抢救时间以及用药时间差异和抢救成功率。结果I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9%,Ⅱ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P<0.05);I组患者的用药时间以及抢救时间均要长于Ⅱ组的患者(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时运用结构团对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结构化团对护理 急诊抢救 抢救时效性 抢救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结构护理团队干预对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诊失血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接受标准护理后接受结构护理团队干预,对照组则接受标准护理结构护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等多个专业人员,根据协议提供一致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复苏时间、血压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结果:干预组在复苏时间(干预组:10.2±2.3分钟,对照组:13.8±3.1分钟)、血压恢复时间(干预组:27.5±4.1分钟,对照组:34.6±5.2分钟)和出院时间(干预组:13.7±2.2天,对照组:16.5±3.1天)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结构护理团队干预可显著缩短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复苏时间、血压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因此,在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建议引入结构护理团队干预以提高抢救效率。

  • 标签: 结构化护理团队干预 失血性休克 抢救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我国目前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时代。在“三全育人”体系下,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才,担负着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在新时代下,学校结构教学团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接受学习的科目之一,它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在学校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将实践教育活动融入到入职教育过程中对提升学校结构教学团队的教育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教学团队 结构化 三全育人 建设探索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秋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2
  • 简介:目的:研究在急诊抢救中应用结构护理对时效性与抢救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急诊收治的60例抢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生成常规组与结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构组实施结构护理团队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结构组抢救成功率更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结构护理团队模式应用于急诊抢救对时效性与抢救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急诊抢救;时效性;抢救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构团队护理模式在提高急诊抢救实效、抢救质量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院内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收治的68名急诊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成两组,每组34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结构团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静脉通道创建时间、用药时间、抢救总时间均较短,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结构团队护理模式下,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 标签: 结构化团队护理 急诊抢救 抢救时效 抢救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构创伤团队护理对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时效性、满意率、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取71例研究对象(即:我院2020.01-2021.03抢救的多发性创伤患者),等差数列法分组,行常规护理(常规组)和结构创伤团队护理,对比抢救时效性、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整体抢救用时比常规组短,常规组护理缺陷率11.11%,抢救成功率80.56%(29/36),前者比观察组0.00%(0/35)高,后者比观察组97.14%(34/35)低,同时,对比家属满意率,观察组94.29%(33/35)比常规组77.78%(28/36)高,P<0.05。结论:结构创伤团队护理具有缩短抢救用时,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抢救有效性、抢救成功率的作用,患者家属对此护理模式具有较高认可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有效性 多发性创伤患者 结构化创伤团队护理 抢救效果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政府办公大楼和各种商用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了适应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支持话音和数据的结构布线系统.将在现代智能建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计算机网络 通信技术 结构化布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结构团队护理的相关效果。方法:在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期间选取本院94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7,结构团队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时效性、抢救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用药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抢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结构团队护理,能够增强急诊抢救时效性,提高抢救质量,可推广。

  • 标签: 结构化团队护理 心肌梗死 急诊抢救 时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多发伤急诊患者采取结构创伤团队护理模式对于抢救时效以及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收的66例多发伤急诊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按照应用的护理模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为33例。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的抢救时效以及质量。结果研究组各项抢救时效指标时间均优于参照组,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多发伤急诊患者采取结构创伤团队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抢救时效和质量。

  • 标签: 结构化创伤团队护理模式 严重多发伤 急诊患者 抢救时效 抢救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构创伤团队护理模式在急诊重度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80例急诊重度多发伤患者分为40例/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结构创伤团队护理。对比抢救效率、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效率、成功率均更高(p<0.05)。结论:在重度多发伤急诊治疗中应用结构创伤团队护理模式,可提高抢救效率与成功率。

  • 标签: 重度多发伤 结构化创伤团队护理 抢救成功率
  • 简介:让知识结构,这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真正发生的又一个重要手段。那么,什么是知识结构?怎样做才能让知识结构呢?有学者说,知识结构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要素按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和秩序组合起来,使知识由繁杂变成简化概括,使学生对知识的体系和结构产生形象的感觉和认识。在这一段有点拗口的表述中,有几个关键词——组合、概括、形象。也就是说,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所学的散碎的知识中.

  • 标签: 结构化 教师 体系 学生 结构 所学
  • 简介:摘要: 对于一个正在成长期的孩子而言,小学阶段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基础的时期,更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正是因为如此,小学数学教育在教育改革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小学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更加具有严谨性和逻辑性,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也正是因为如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整理对学生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学会利用时间帮助小学生在校学习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 标签: 小学数学 数学知识 结构化教学
  • 简介:摘要:高职院校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和关键,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项目。借鉴其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经验,结合我院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情况,提出通过校企合作、技能大赛、课程模块等方式,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匹配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平、结构教学团队

  • 标签: 高职院校 高水平 校企合作 结构化 教学团队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