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结肠根治术的临床运用价值和经验。方法总结我院自2009年10月10日~2011年11月30日间25例结肠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中转开腹率、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及其应用、推广价值等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分析。结果我院25例手术除一例由于粘连严重中转开腹外其余24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80—210分钟;术中出血约100—200ml;术后12小时开始进流质饮食;第9天出院(包括术后2天化疗);术后一月、二月复查未发现肠瘘、切口感染、肿瘤复发、戳口肿瘤种植、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该术式较传统的开腹手术优势在于后的早期恢复方面,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胃肠功能恢复快、血栓及腹腔内粘连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远远优于传统治疗的治疗手段等优点。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癌根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为中心的D3淋巴结清扫是腹腔右半结肠根治术的关键操作。手术径路采用由内向外、自下而上的内侧入路,首先以回结肠血管解剖投影为起点,游离回结肠血管,显露肠系膜上静脉远端并进入血管鞘,沿其左侧向上至胰腺颈部下缘,以确定淋巴清扫的平面,并离断处理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血管,再进入并由内向外拓展天然外科平面-右侧Toldt间隙,轻松显露十二指肠、胰腺头部、肠系膜上静脉的右侧,同时沿上静脉右侧壁处理可能的属支及胃结肠干,最后由外侧分离将右半结肠完全游离。这种内侧入路可以清楚地判断血管的变异,彻底完成D3淋巴结的清扫,明显提高手术安全性,并达到根治目的。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结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结肠手术应用于结肠不同分期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结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腹腔结肠手术者34例(腹腔组),依据分期分为A组8例,B组15例,C组7例,D组4例。开腹手术治疗者34例(开腹组),依据分期可分为A组9例,B组15例,C组6例,D组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3年后的存活率。结果手术后,腹腔组A组、B组、C组、D组不同分期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开腹组相应分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后腹腔组总存活率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结肠手术对结肠不同分期患者疗效好,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结肠癌 分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结肠根治术治疗进展期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忻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进展期结肠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结肠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20.44±10.15)mL、(90.65±5.19)min,对照组分别为(154.69±15.44)mL、(130.66±4.18)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07、42.454,均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82±0.96)d、(3.01±0.26)d、(10.57±1.2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97±0.34)d、(3.99±0.12)d、(14.96±2.0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84、24.199、13.026,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结肠根治术治疗进展期结肠,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失血,手术 时间因素 住院时间 手术后并发症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结肠手术应用于结肠不同分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8例结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行腹腔结肠手术者34例(腹腔组),依据分期分为A组8例,B组15例,C组7例,D组4例。开腹手术治疗者34例(开腹组),依据分期可分为A组9例,B组15例,C组6例,D组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3年后的存活率。结果手术后,腹腔组A组、B组、C组、D组不同分期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开腹组相应分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后腹腔组总存活率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结肠手术对结肠不同分期患者疗效好,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结肠癌 分期
  • 简介:目的:对比腹腔和开腹结肠根治术对早期结肠患者术后近期复发的影响,确定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2年10月行腹腔结肠根治术患者62例和开腹结肠根治术患者83例作为队列研究,通过随访术后结局以及鸟苷酸环化酶C(GCC)-mRNA和癌胚抗原(CEA)水平进行分析,比较腹腔和开腹手术对结肠复发的影响。结果:腹腔组和开腹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瘤大小、分期、评分、病理类型以及切除范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腹腔组较开腹组复发率明显低(3.2%比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腹腔组明显高于开腹组(93.5%比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早期(术后6个月)GCC-mRNA和CEA阳性率腹腔组显著低于开腹组。对患者术后1年的结肠复发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腹腔结肠根治术较开腹手术在术后1年内能明显降低结肠的复发(P〈0.05)。另外,分期及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应用都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结肠根治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较开腹手术能显著降低患者近期结肠复发率。

  • 标签: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开腹结肠癌根治术 肿瘤复发 无瘤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际的病例分析总结,探讨在高危结肠治疗中应用腹腔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医院的系统平台,选取50例高危结肠患者,并随机划成两个组。前一组属于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后一组属于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特征行腹腔结肠切除术,最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后得出观察组患者手术效果普遍较好,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在手术中能起到良好效果,实现手术效果的情况下,还可以使创伤更小,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 高危结肠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结肠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的效果。方法:选择的对象均是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高危结肠患者,以随机盲选的方式,平均分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例数均是50例。对照组施予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患者在腹腔下实施结肠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结肠的临床治疗中,基于腹腔下实施结肠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临床价值和推广价值高。

  • 标签: 高危结肠癌 腹腔镜 结肠癌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结肠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的效果。方法:选择的对象均是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高危结肠患者,以随机盲选的方式,平均分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例数均是50例。对照组施予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患者在腹腔下实施结肠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结肠的临床治疗中,基于腹腔下实施结肠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临床价值和推广价值高。

  • 标签: 高危结肠癌 腹腔镜 结肠癌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结肠治疗中腹腔结肠根治术和开腹结肠根治术治疗结肠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20年7月期间接诊结肠患者共86例为研究对象,设置对比性治疗研究。手术前,就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n=43)、观察组(n=43)。对照组行开腹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根治术治疗。比较患者结肠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3月、6月时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月转移复发率为9.30%,术后并发症率4.65%,较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开腹结肠癌根治术 结肠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半结肠腹腔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右半结肠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常规开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n=150),以及腹腔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n=150),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66.3±7.3min)、术中出血量(140.7±11.4ml)、切口长度(6.3±1.2cm)肛门排气时间(42.7±13.3h)以及住院天数(9.6±1.8d)均低于对照组,而淋巴结清扫个数(19.9±3.6)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患者肿瘤病理学分类Ⅰ期、Ⅱ期、Ⅲ期人员比例分别为18.67%、48.00%以及33.33%,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术后六个月的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7%(P<0.05)。结论右半结肠腹腔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能有效清除患者大量淋巴结,预后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开腹手术 淋巴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肠腹腔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干预及其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入院的实施腹腔手术治疗的结肠患者5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27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腹腔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肝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且术后均未见手术切口感染病例。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手术用于结肠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但同时还应加强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继而改善不良情绪,促进疾病恢复。

  • 标签: 结肠癌 腹腔镜手术 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治疗结肠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3月--2018年03月收治的90例结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5例。常规组行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治疗。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治疗结肠具有十分突出的远期疗效,且此种术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癌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结肠根治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31例行腹腔结肠根治术患者的进行常规护理,并注意与腹腔技术相关的并发症观察,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果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结肠根治术后,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癌根治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下行结肠根治的术后护理内容。方法 对本院收诊的58例结肠患者实施术后全面护理。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83±0.15)h,肛门排气时间(2.58±0.12)d,住院时间(17.29±2.26)d,术后不良反应有13例,无内出血、肠瘘等恶性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护理后QOL评分(39.57±1.79)显著高于护理前(19.46±2.37), P<0.05。结论 对腹腔下行结肠根治术的患者应实施术后全面护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影响,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癌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结肠手术应用于结肠不同分期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结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腹腔结肠手术者34例(腹腔组),依据分期分为A组8例,B组15例,C组7例,D组4例。开腹手术治疗者34例(开腹组),依据分期可分为A组9例,B组15例,C组6例,D组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3年后的存活率。结果手术后,腹腔组A组、B组、C组、D组不同分期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开腹组相应分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后腹腔组总存活率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结肠手术对结肠不同分期患者疗效好,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结肠癌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腔结肠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此段时间内本院收治的68例高危结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开放性结肠切除术,而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下进行切除,而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存在。结论对于高危结肠的患者,采取腹腔下手术切除,创伤比较小、出血量少,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同时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高危结肠癌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