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组织史编纂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技术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既涉及组织变迁、人事更替及重大事件等复杂敏感的历史性、政策性问题,又涉及收编时限、收编内容、任免职时间认定、编纂体例等业务问题,时间跨度大,涉及单位多,需要调研和查阅档案的工作量大,标准高,要求严,难度大,任务艰巨,是一项非常浩繁的系统工程。

  • 标签: 组织史 编撰工作 认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转铁蛋白(TF)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QRS波时限、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CHD发生的影响因素及血清Hcy、TF诊断CHD的价值,并分析血清Hcy、TF水平与NYHA分级、QRS波时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Hcy、TF水平及QRS波时限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TF水平及QRS波时限、NYHA分级是影响CHD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Hcy、TF联合诊断CHD的AUC(0.855)>Hcy(0.775)>TF(0.757),灵敏度为76.47%,特异度为82.67%;观察组NYHA分级Ⅲ级者血清Hcy、TF水平高于Ⅰ级、Ⅱ级者(P<0.05);观察组QRS波时限≥110 ms者血清Hcy、TF水平高于<110 ms者(P<0.05);血清Hcy、TF水平与NYHA分级、QRS波时限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cy、TF与CHD患者NYHA分级、QRS波时限均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评估心功能、判断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提供循证指导。

  • 标签: 冠心病 同型半胱氨酸 转铁蛋白 QRS波时限 NYHA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转铁蛋白(TF)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QRS波时限、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CHD发生的影响因素及血清Hcy、TF诊断CHD的价值,并分析血清Hcy、TF水平与NYHA分级、QRS波时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Hcy、TF水平及QRS波时限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TF水平及QRS波时限、NYHA分级是影响CHD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Hcy、TF联合诊断CHD的AUC(0.855)>Hcy(0.775)>TF(0.757),灵敏度为76.47%,特异度为82.67%;观察组NYHA分级Ⅲ级者血清Hcy、TF水平高于Ⅰ级、Ⅱ级者(P<0.05);观察组QRS波时限≥110 ms者血清Hcy、TF水平高于<110 ms者(P<0.05);血清Hcy、TF水平与NYHA分级、QRS波时限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cy、TF与CHD患者NYHA分级、QRS波时限均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评估心功能、判断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提供循证指导。

  • 标签: 冠心病 同型半胱氨酸 转铁蛋白 QRS波时限 NYHA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湖南省脑科医院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分为时限正常组(≤110 ms,NG组)和时限延长组(>110 ms,EG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病理参数间的差异,分析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急性心肌梗死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组患者134例,EG组73例,NG组61例。EG组血浆中N-末端脑钠肽前体(N-proBNP)水平显著高于NG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NG组(P<0.05),且EG组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血浆中的N-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981,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979,P<0.001)。EG组Killip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占比少于NG组(P<0.05),Ⅱ级与Ⅲ级患者占比明显多于NG组(P<0.05),两组中Ⅳ级患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组患者恶性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心源性死亡、再梗死率及总发生率)发生率明显高于NG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浆N-proBNP升高、LVEF下降、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延长、高Killip心功能分级均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EG患者较NG患者心功能更差,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

  • 标签: 心肌梗死 QRS波群时限 心功能 心血管事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湖南省脑科医院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分为时限正常组(≤110 ms,NG组)和时限延长组(>110 ms,EG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病理参数间的差异,分析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急性心肌梗死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组患者134例,EG组73例,NG组61例。EG组血浆中N-末端脑钠肽前体(N-proBNP)水平显著高于NG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NG组(P<0.05),且EG组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血浆中的N-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981,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979,P<0.001)。EG组Killip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占比少于NG组(P<0.05),Ⅱ级与Ⅲ级患者占比明显多于NG组(P<0.05),两组中Ⅳ级患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组患者恶性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心源性死亡、再梗死率及总发生率)发生率明显高于NG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浆N-proBNP升高、LVEF下降、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延长、高Killip心功能分级均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EG患者较NG患者心功能更差,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

  • 标签: 心肌梗死 QRS波群时限 心功能 心血管事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胎心监护(EFM)Ⅱ类图形反复性变异减速(VD)产妇的分娩终止时限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并且胎儿心率出现EFM Ⅱ类图形反复性VD的82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胎儿心率发生轻、中、重度反复性VD的产妇分别为392、246及191例。按照分娩终止时限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n=380,分娩终止时限≤30 min),B组(n=251,分娩终止时限为30~60 min)和C组(n=198,分娩终止时限≥60 min)。392例轻度反复性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别为98、163、131例;246例中度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别为152、62和32例;191例重度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别为96、62和33例。采用χ2检验,对3组不同分娩终止时限产妇的新生儿不良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进一步对轻、中、重度反复性VD产妇不同分娩终止时限所致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829例EFM Ⅱ类图形反复性VD产妇的年龄为(29.3±3.7)岁,人体质量指数(BMI)为(22.6±3.5) kg/m2;存在脐带异常为578例(69.7%)。②A、B、C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6%(10/380)、8.8%(22/251)和20.2%(40/198),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75,P<0.001)。③392例轻度反复性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娩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0%(1/98)、0.6%(1/162)和1.5%(2/129),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0,P=0.741)。④246例中度反复性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娩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0%(3/152)、9.7%(6/56)和50.0%(16/32), 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05,P<0.001)。⑤191例重度反复性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娩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6.2%(6/96)、24.2%(15/62)和66.7%(22/33),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35,P<0.001)。结论EFM Ⅱ类图形中反复性VD产妇,随着分娩终止时限延长,可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EFM Ⅱ类图形为中至重度反复性VD产妇,应分别在60 min和30 min内及时娩出新生儿。

  • 标签: 心率,胎儿 监护 产程,第二 分娩 窒息,新生儿 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