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将难治性瘘管的临床治疗手段作为论述中心,就组织整块切除干预的临床效用进行揭示。方法纳选50例难治性瘘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的主体,患者录入时间限制在2016年8月-2018年11月期间,按照其临床临床治疗手段将其分成AB两组,各入组人数为25例,A组受临床消炎与抗感染干预,B组将A组措施作为基础,施以组织整块切除干预。统计分析患者的并发症、治愈率及患者病情反复情况。结果A组并发症出现率、治愈率及病情反复率分别为48.0%、72.0%、4.0%,与B组的4.0%、96.0%%、0.0%相较,B组结果明显更具优势,即p值小于0.05。结论为难治性瘘管患者施以组织整块切除干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做更深入的剖析,以取得更佳的临床推广效果。

  • 标签: 难治性耳前瘘管 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难治性瘘管患者应用组织整块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难治性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行组织整块切除进行干预治疗,对患者随访3年,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入选的200例患者,经治疗后,甲级愈合195例,其余5例为乙级愈合,其中5例患者出现出现复发情况,复发率为2.5%。结论应用组织整块切除对难治性瘘管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临床效果理想,手术操作简便且术后复发率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术 难治性耳前瘘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廓清法切除感染初起及脓肿切排后愈合的瘘管的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32例瘘管感染初起及脓肿切排后愈合的患者,采用局麻下廓清法切除。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一期愈合良好,无肿胀感染及耳廓软骨膜炎等并发症,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对于瘘管感染初起及脓肿切排后愈合的患者,廓清法切除瘘管是有效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耳前瘘管 廓清法
  • 简介: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en-blocspondylectomy,TES)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为脊柱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方向,是骨肿瘤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虽然TES技术越来越受推崇,但是仍然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其近年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椎肿瘤 椎扳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的围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膀胱肿瘤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并给予相关的围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5个肿瘤均一次性切除,无一例闭孔神经反射发生,也无不可控性出血发生,手术时间为15~56min,平均(34.22±7.39)min,留置尿管2~7d,平均(3.13±1.33)d。本组患者术后无继发性血尿或大出血发生,有6例患者出现轻度膀胱痉挛,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或者消失。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的围期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膀胱肿瘤 激光整块切除术 围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enblocspondylectomy,TES)是日本学者T0mita等首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在后路脊柱器械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整块椎板切除整块椎体切除的手术技术,以整块的形式将存在于一个“脊椎间室”内的肿瘤及其周围的卫星微病灶完整切除,以避免术后局部复发。

  • 标签: 脊椎肿瘤 椎板切除术 矫形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腔脏器切除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6年 6月 ~2018年 6月之间收治的 15例盆腔脏器切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效果。结果:本组收治的患者经盆腔脏器切除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前盆腔脏器切除,不仅可缓解患者痛苦,还可挽救并延长患者的生存。

  • 标签: 前盆腔脏器切除术 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腔脏器切除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之间收治的15例盆腔脏器切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效果。结果本组收治的患者经盆腔脏器切除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前盆腔脏器切除,不仅可缓解患者痛苦,还可挽救并延长患者的生存。

  • 标签: 前盆腔脏器切除术 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治疗胸腰椎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治疗胸腰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住院其间无并发症发生,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缓解,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平均下降6.3分。结论在围手术期采用正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后路 全脊椎整块切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切除与腹会阴联合切除对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0年7月,我院共收治的7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结果78例无手术死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LAR组和APR组,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低位直肠直肠癌外科治疗中,LAR和APR手术方式对直肠癌的预后无明显影响。保肛式为首选,APR式应视为最后的选择。

  • 标签: 中低位直肠癌 术式 保肛手术
  • 简介:直肠癌切除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能有效保证吻合口的血供,减少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概率。中于乙状结肠系膜内侧打开浆膜,分离至肾间隙,向左、向尾侧、向头侧进一步游离、扩大该间隙,显露并注意保护左侧输尿管、左侧生殖血管。充分游离肾间隙后,放入小纱布以作标记。提起肠系膜下血管根部系膜组织,彻底分离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脂肪组织。清晰显露左结肠动脉的走行方向,注意保护之,在其远端夹闭、切断肠系膜下动脉,以保证近端肠管血运。其余步骤按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法+双吻合器法切除直肠肿瘤及重建肠道。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直肠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enblocspondylectomy,TES)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的并发症护理,并探讨其护理策略。方法2008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全脊椎整块切除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7~60岁(41.7±3.5岁)。病变节段T71例,T113例,T126例,L110例,L210例,L37例,L44例。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18例,骨肉瘤10例,骨母细胞瘤4例,组织细胞肉瘤7例,脊索瘤2例。Tomita分型均为3~5型,WBB分型累及4~8区或5~9区29例,4~9区12例。其中30例行单一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11例行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肿瘤切除后均一期行脊柱稳定性重建,前方采用钛网或人工椎体重建,后方在病椎上下各两个节段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渡过围手术期,并顺利出院。结论

  • 标签: 脊柱肿瘤 全脊椎切除术 并发症 胸腰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治疗下腰椎(L4、L5)转移性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23例行手术治疗的下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57.9±10.8)岁(范围37~74岁)。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钛网植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统计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状况评分,患者术前、术后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围手术期并发症,局部复发情况及患者生存期。结果本组2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6~56个月),至末次随访仍有3例存活,其平均随访时间为(37.3±11.7)个月,其中1例出现局部复发,但仍带瘤生存。手术时间(258±96)min(范围155~510 min);中出血量(1258.7±528.6)ml(范围750~2 500 ml);术后住院时间(18.4±4.6)d(范围10~30 d)。VAS评分由术前(7.4±0.8)分改善至术后1个月(2.6±0.6)分,ECOG评分由术前(1.6±0.9)分改善至术后6个月(0.9±0.7)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出现术后急性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3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3例随访期间出现钛网移位。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治疗下腰椎转移性肿瘤是可行的,虽然因为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该式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但远期随访效果满意。

  • 标签: 腰椎 转移瘤切除术 功能恢复 内固定器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全脊椎整块切除( 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 TES)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的并发症护理,并探讨其护理策略。方法: 2008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采用全脊椎整块切除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 41 例,其中男 23 例,女 18 例,年龄 27~ 60 岁( 41.7±3.5 岁)。病变节段: T7 1 例, T11 3 例, T12 6 例, L1 10 例, L2 10 例, L3 7 例, L4 4 例。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 18 例,骨肉瘤 10 例,骨母细胞瘤 4 例,组织细胞肉瘤 7 例,脊索瘤 2 例。 Tomita 分型均为 3~ 5 型, WBB 分型累及 4~8 区或 5~9 区 29 例, 4~9 区 12 例。其中 30 例行单一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 11 例行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肿瘤切除后均一期行脊柱稳定性重建,前方采用钛网或人工椎体重建,后方在病椎上下各两个节段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渡过围手术期,并顺利出院。结论:原发性胸腰椎肿瘤一期行全脊椎切除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积极对症处理能够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 ] 脊柱肿瘤 全脊椎切除术 并发症 胸腰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切除与开腹直肠癌低位切除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直肠癌低位切除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切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总不良反应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低位切除相比,经腹腔镜低位切除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其创伤小、操作简便,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经腹腔镜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术 开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自2015年9月至2019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62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32例行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治疗,对照组3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治疗。观察组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55.7±6.6)岁,高级别癌7例,低级别癌25例。对照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6.2±7.1)岁,高级别癌6例,低级别癌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复发率等。同时利用抑郁焦虑自评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评分,进行心理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诊断均证实为膀胱癌,均未在短期内行二次手术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2.4±3.2)min和(30.9±3.3)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1±1.0)d和(3.5±1.2)d,住院费用分别为(12 695.6±2 156.2)元和(11 879.3±1 801.9)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术后并发症,如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术后膀胱刺激症方面发生率分别为0、0、3.1%,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3.3%、16.7%、23.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抑郁与焦虑的心理评分分别为(37.7±5.1)分、(39.8±5.2)分和(41.1±4.6)分、(43.4±4.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0和1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具有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心理状态稳定、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理想、值得临床开展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钬激光 肿瘤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癌患者应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单盲分组方式划分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对患者施以的治疗方式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研究组对患者施以的治疗方式为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使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切除的生存率显著提升,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指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