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扎方式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手肿胀程度、肩痛、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每组15例。4组患者均予以康复训练和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部爪形+腕部I形+肩部I形扎,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部爪形+腕部I形+肩部Y形扎,C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部爪形+腕部I形+肩部Y形+肩部I形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排水法计算患者双手体积差,用远红外热成像仪测量患者双手温度差,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双手体积差、双手温度差、VAS、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双手体积差、双手温度差、VAS、FMA、MBI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组、B组、C组双手体积差、双手温度差、VAS评分减少、FMA评分增加(P<0.05)。C组治疗后FMA评分[(27.69±6.91)分]高于对照组[(12.87±3.04)分]、A组[(20.57±6.16)分]、B组[(18.64±5.73)分](P<0.05)。4组治疗后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和均可有效减小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双手体积差和双手温度差,减轻患肩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手部爪形+腕部I形+肩部Y形+肩部I形扎还可提高患者患侧的上肢运动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肌内效贴 远红外热成像
  • 简介:[摘要]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数据中心作为基础性设施,其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新基建”建设进程为数据中心的发展带来诸多利好。然而,随着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其能耗问题也随之日益严峻,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绿色数据中心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模块化设计、有效降低PUE和智能管控系统设计三方面着手,浅谈绿色数据中心能提升建议,以期为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 绿色数据中心 发展趋势 模块化设计 有效降低PUE 综合监控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背阔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头皮鳞状细胞癌(鳞癌)切除后创面的效果,探讨两种皮瓣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头皮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CT检查,未见癌转移,未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无血管疾病,实施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采用背阔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对2种皮瓣的术中血管变异情况,吻合血管直径,血管蒂的长度,皮瓣切取面积、切取时间,吻合血管时间,手术时间,供区和受区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测量或记录。结果共纳入21例病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2~61岁。其中11例采用背阔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0例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随访1~2年,21例皮瓣全部成活。背阔皮瓣组无血管变异病例,而股前外侧皮瓣组有2例血管变异。背阔皮瓣组吻合动脉血管直径为(2.14±0.09) mm,静脉为(2.49±0.10) mm;血管蒂的长度为(6.14±0.28) cm;皮瓣切取面积(135.0±20.8) cm2、切取时间(114.8±3.0) min;吻合血管时间(20.8±0.8) min;手术时间(6.5±0.2) h。股前外侧皮瓣组吻合动脉血管直径为(2.15±0.14) mm,静脉为(2.45±0.15) mm;血管蒂的长度(6.80±0.31) cm;皮瓣切取面积(159.9±16.4) cm2、切取时间(119.8±3.6) min;吻合血管时间(21.5±0.9) min;手术时间(6.9±0.2) h。2种皮瓣手术中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背阔皮瓣组供区总体并发症发生(7例)较股前外侧皮瓣组(4例)多;受区总体并发症发生(1例)较股前外侧皮瓣组(2例)少。结论背阔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皮鳞癌切除后创面均能取得良好效果。背阔皮瓣血管恒定,手术相对简单、风险低,更适合初学者;股前外侧皮瓣较薄,供区并发症发生少,患者易接受,并可在仰卧位下完成手术操作,更适合老年患者。

  • 标签: 外科皮瓣 游离组织瓣 肿瘤,鳞状细胞 肌皮瓣,背阔肌 股前外侧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镜表现及镜下治疗效果。方法纳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镜下治疗的27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超声镜表现、病理特征及镜下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的病变镜下表现为黏膜下隆起,超声镜检查示病变长径(0.69±0.44)cm(0.32~2.00 cm),来源于黏膜下层14例(51.9%)、黏膜层8例(29.6%)、黏膜层5例(18.5%),诊断准确率92.0%。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6例,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21例,ESD术后出血发生率4.8%。术后病理为G1级20例(74.1%),G2级6例(22.2%),G3级伴淋巴管癌栓1例(3.7%)。术后随访3~36个月总生存率96.3%,对于局限于黏膜下层以内、无脉管浸润的G1、G2级神经内分泌瘤患者,EMR术后复发率较ESD高(33.3%比0,P=0.042);EMR与ESD术后出血、穿孔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镜可用于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术前诊断,对2 cm以内、黏膜下层以内、无脉管浸润的G1、G2级胃肠神经内分泌瘤ESD治疗复发率低于EMR。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腔内超声检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将手部烧伤结局评估工具(BHOT)引入中国,对其进行汉化、跨文化调试和信度检验,为手部烧伤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和医疗决策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征得原作者授权后采用Brislin翻译模式对BHOT进行直译、合成、回译和专家审核,形成中文版BHOT(C-BHOT)2。采用目的抽样法邀请10名从事烧伤救治工作的专家进行跨文化调试,形成C-BHOT 3。采用偶然抽样法,选择2020年1—3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治疗的2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部烧伤患者行预测试,完善后形成最终版C-BHOT 4。采用偶然抽样多地点跨区调查法于2020年5月—2021年3月,选择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C-BHOT 4进行调查,采用临界比法和相关系数法进行项目分析,采用克龙巴赫α系数检验内部一致性,采用重测信度判断稳定性,采用内容度指数分析内容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结构度检验。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经汉化、跨文化调试、预测试后形成共20个条目的C-BHOT 4,所有条目调整为正向计分,在原工具的基础上修改7处。正式调查共发放问卷353份,回收有效问卷344份,有效回收率97.45%。344例患者中男性(297例)明显多于女性(47例),年龄为23~57岁。项目分析中各条目的临界比为5.48~12.59(P<0.05),高分组和低分组每个条目得分比较差异明显(t=-10.72~-2.84,P<0.05或P<0.01),各条目得分间、各条目得分与工具总分间均呈明显正相关(r=0.68~0.71、0.47~0.63,P<0.05或P<0.01)。信度检验中,整个工具的克龙巴赫α系数为0.837,重测信度为0.702~0.793。度检验中,整个工具的内容度指数为0.923,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162%,验证性因子分析中的比较拟合指数为0.924。结论引进的BHOT经汉化、跨文化调试、预测试和信度检验后,验证出C-BHOT 4在中国手部烧伤患者结局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测评工具进行应用。

  • 标签: 烧伤 患者报告结局 量表汉化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1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给予改良前的穿刺术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给予改良后的穿刺术设为改良组,各55例。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针眼渗血率及透析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改良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8.2%,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6.4%,改良组的穿刺成功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改良组患者针眼渗血率为3.6%,对照组针眼渗血率为5.4%,改良组针眼渗血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改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7%,对照组为41.8%,改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良组的透析效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术中采用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在保证穿刺成功率和透析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穿刺 自体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 这项研究旨在探讨6S管理模式对消化镜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择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该医院进行消化镜检查的22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名患者。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6S管理模式,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情况,发现观察组护理环境、护理效率、消毒管理、护理安全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护理沟通等满意度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6S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消化镜室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完善临床护理机制。

  • 标签: 6S管理模式 消化内镜 护理质量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研究期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重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完成分组,共两组,每组25例,一组为观察组实行床旁盲插鼻肠管护理,一组为对照组实行经鼻留置胃管护理,比对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血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期间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反流误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床旁盲插鼻肠管护理方案融入重症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床旁盲插鼻肠管 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与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亲属中携带小节基因突变但无左室肥厚者的左心室功能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4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就诊的HCM患者亲属中携带小节基因突变但无左心室肥厚者91例为基因阳性表型阴性组(G+/P-组);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未携带突变基因且无左室肥厚的亲属100例,即基因阴性表型阴性(G-/P-组)作为对照。对所有入选研究对象行3D-STI及常规超声分析,比较两组差异并评估超声参数对小节基因突变携带者的诊断效能。结果与G-/P-组相比,G+/P-组左房前后径(LAD)增大,等容舒张时间(IVRT)延长,E/e′增大,e′降低,三维整体纵向和径向应变(GLS和GRS)降低(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LS≤19.9%(曲线下面积0.861,敏感性61.4%,特异性98.5%)和IVRT≥75.5 ms(ROC曲线下面积0.762,敏感性61.4%,特异性72.6%)对亲属携带小节基因突变的诊断效能最佳(均P<0.05)。结论HCM亲属中,携带小节基因突变者在未出现左室肥厚时就已经出现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和左室纵向、径向收缩功能减退,且GLS和IVRT对携带小节基因突变的HCM亲属诊断效能最佳。

  • 标签: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肥厚型心肌病 肌小节基因突变携带者 心室功能,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