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肘关节僵硬常见于肘部创伤性疾病、退行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临床常表现为肘关节伸直受限>30 °、屈曲角度<120 °、伴或不伴旋转障碍,常用的分型有Kay分型、Morrey分型。临床治疗目的为减轻疼痛、恢复功能、维持稳定。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和手术两大类,其中关节治疗的适应证为保守治疗3 ~ 6个月无效,伸直受限>30 °,屈曲角度<130 °者,对于功能要求高的患者手术指征可适当放宽。禁忌证包括骨性强直或严重的纤维性僵直、改变肘关节正常解剖的既往手术史,如:尺神经前移术等、肘关节周围有感染灶。手术体位为侧卧位或俯卧位。消毒前应仔细确认相关解剖标志,并做好标记。注水后应再次确认以免引起医源性损伤。患者麻醉后应先行手法松解,关节手术完成后应再次于术中行手法松解。由于肘关节周围血管神经较多,术中易导致医源性损伤。因此穿刺很重要,最初软点穿刺注水后,其他入路均直视下穿刺。对于前间室常用2个入路,即近端外侧入路:外上髁近侧2 cm,前方1 cm;近端内侧入路:内上髁近侧2 cm,前方2 cm。对于后室有3个入路,直接外侧入路:肱骨外上髁、鹰嘴尖端和桡骨头的三角中心;后外侧入路:屈肘30°,尺骨鹰嘴顶点近端3 cm,沿肱骨外上髁嵴,紧贴肱三头肌边缘的外侧;后正中入路:尺骨鹰嘴后方近端3 cm,后外侧入路内侧2 cm。对于屈曲畸形患者建议先前室、后后室,而对于伸直畸形建议先后室、后前室。桡骨头周围的滑膜尽量切干净以恢复旋转,应保留环状韧带以维持稳定性。关节下处理肘关节僵硬应注意安全第一,术中清理松解尽量彻底,控制前后室的操作时间。术中的手法松解、术后功能锻炼对于手术效果很重要。

  • 标签: 肘关节僵硬 关节镜 松解 疗效 手法松解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估 肘关节技术 运用在 肘关节骨性关节炎 患者治疗中 的 临床价值 。 方法 对 2017 年 02 月至 2019 年 04 月 兴义市人民医院 治疗的 20 例肘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实施回顾性研究,全部患者均采取肘关节技术治疗方法,评定术后三个月、术后六个月肘关节功能优良统计率,分析术前、术后三个月、术后六个月肘关节最高屈曲幅度、肘关节最高伸直幅度、肘关节 Mayo 评定分值 。 结果 术后六个月肘关节功能优良统计率对比术后三个月,未显示数据值检测结果较大差别 ( P>0.05 ) ;术后三个月肘关节最高屈曲幅度和肘关节最高伸直幅度大于术前,显示数据值检测结果较大差别 ( P<0.05 ) ,术后六个月肘关节最高屈曲幅度和肘关节最高伸直幅度大于术前,显示数据值检测结果较大差别 ( P<0.05 ) ,术后六个月肘关节最高屈曲幅度和肘关节最高伸直幅度对比术后三个月,未显示数据值检测结果较大差别 ( P>0.05 ) ;术后三个月肘关节 Mayo 评定分值对比术前,显示数据值检测结果较大差别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肘关节二次手术病例初次手术失败原因,总结翻修手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科自2010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例肘关节术后失败的病例,通过术前检查及术中关节下所见分析首次手术失败原因,记录术中处理措施及术后临床疗效.手术操作流程采用北医三院程序及崔国庆自7分区法.结果首次手术失败原因如下:7例骨关节炎病人骨赘清理不彻底;4例类风湿性关节患者滑膜切除不充分;1例滑膜软骨瘤病人软骨瘤没有清理干净.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较术前有显著性提高.肘关节Mayo评分从术前(53.8±14.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96.3±6.8)分(P<0.05);VAS评分从术前(4.9±1.4)分改善到术后12月随访时的(0.3±0.5)分(P<0.05).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均主观满意.结论初次肘关节手术失败原因主要由于关节腔内病变清理不彻底,二次手术困难较大.术前详细及完善的检查,术中按序不留遗漏的检查及操作,是肘关节翻修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肘关节 关节镜检查 二次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肘关节关节炎患者采取关节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行关节下滑膜切除,游离体取出,前侧关节囊松解,鹰嘴窝、冠突窝及桡骨小头窝成形,鹰嘴、冠突骨赘切除。术前术后进行肘关节Mayo评分。结果24例患者肘关节的疼痛症状全部缓解,肘关节伸直由术前平均52°改善到20°,屈曲由89°增加到117°,活动范围由平均39°增加到97°(P<0.01)。根据Mayo评分,总优良率91.3%。结论关节手术是治疗肘关节关节炎的较好方法。

  • 标签: 肘关节 关节疾病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视下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我科在关节视下肘关节松解术治疗的31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对肘关节术前、术后关节活动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26例患者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6~62个月,平均27.8个月。最终肘关节屈曲活动度由术前的(95.4±19.7)°提高到术后(132.8±9.2)°,伸直活动度由术前的(-34.5±16.4)°提高到术后(-15.5±12.5)°。肘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的(60.8±28.8)°提高到术后(117.2±19.2)°,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62.9±16.8提高到术后89.8±11.1。术前与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1例为术后肘关节血肿,另1例为肘关节僵硬复发,均行二次手术,在最终随访时获得满意疗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及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关节视下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关节镜 创伤后关节僵硬 关节松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特点及关节术在该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操作要点及临床疗效,并为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进行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治疗的患者40例,采用肘关节结合清除关节内游离体及病变滑膜,采用改良的肘关节评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定期随访患者主观感受,观察患者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结果40例均获得随访,肘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减轻、关节绞锁消失、改良,评分由术前的48分提高到术后的79分,29例患者非常满意,8例满意,3例不满意。结论肘关节关节清理术治疗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可取得良好效果,适当的入路选择、规范的下操作和病变滑膜的彻底清除是影响疗效和预防复发的关键。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肘关节镜 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 治疗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肘关节肘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一共为60例,是临床确诊的肘关节炎患者,而且均是源自于我院2020.06-2021.06这期间所收治,60例患者治疗方式有所不同,基于不同分成观察组(肘关节手术治疗,n=30)与对照组(传统切开手术治疗,n=30),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Mayo评分,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优良率为73.33%,组间对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57%,对照组为23.33%,组间对比P<0.05。结论:肘关节肘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高,能够在改善患者Mayo评分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也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肘关节镜 肘关节炎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关节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关节僵硬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我们收治的20例肘关节关节炎伴僵硬患者,均行关节关节清理和松解手术。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检查肘关节屈曲、伸直、内旋、外旋活动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肘关节HSS评分(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ing system,HSS)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9~34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随访时VAS、MEPS、HSS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肘关节伸屈、旋转功能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关节僵硬近期临床疗效确切,患侧肘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 标签: 肘关节 关节炎 关节镜 僵硬 松解
  • 简介:【摘要】:肘关节手术是在全麻插管下进行的微创手术,术中需用大量的灌洗液以扩大术野并保持术野清晰。由于使用麻醉药物及大量使用室温灌洗液,易于降低患者体温,影响手术效果。因此,维持合理恒定的体温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麻醉及应用灌洗液是导致术中低温的主要原因,我们探索以下多种方法,通过综合使用维持患者合理体温。这些方法包括:保持适宜恒定的手术室室温( 24°C);使用与体温相近的灌洗液( 37°C);术中采用变温水毯提高体温;手术期间用棉被或床单覆盖患者的非手术野,减少手术暴露视野有效减少由于空气对流引起的热量散失;加强手术期间体温监测便于及早发现异常体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合理应用以上方法能有效维护手术患者的合理体温,保障手术顺利实施,避免术中及术后低体温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肘关节手术是在全麻插管下进行的微创手术,术中需用大量的灌洗液以扩大术野并保持术野清晰。由于使用麻醉药物及大量使用室温灌洗液,易于降低患者体温,影响手术效果。因此,维持合理恒定的体温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麻醉及应用灌洗液是导致术中低温的主要原因,我们探索以下多种方法,通过综合使用维持患者合理体温。这些方法包括保持适宜恒定的手术室室温(24°C);使用与体温相近的灌洗液(37°C);术中采用变温水毯提高体温;手术期间用棉被或床单覆盖患者的非手术野,减少手术暴露视野有效减少由于空气对流引起的热量散失;加强手术期间体温监测便于及早发现异常体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合理应用以上方法能有效维护手术患者的合理体温,保障手术顺利实施,避免术中及术后低体温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肘关节检查清理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肘部病变患者40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办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全,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围手术期护理后肘关节活动功范围、肘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应用关节检清理术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及功能,减少患者疼痛水平,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肘关节 关节镜检清理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下松解术在肘关节创伤后僵直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肘关节创伤后僵直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关节肘关节松解术治疗。结果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手术后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较手术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肘关节创伤后僵直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关节肘关节松解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对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进行明显的改善,且安全可靠。

  • 标签: 肘关节创伤后僵直 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联合切开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采用关节联合切开松解术治疗32例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患者资料,男13例、女19例;年龄(38.5±15.6)岁(范围17~66岁);肱骨远端骨折术后12例、桡骨头骨折术后8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8例、肘关节经鹰嘴骨折前脱位术后2例、孟氏骨折术后1例、鹰嘴骨折术后1例。分别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和旋转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手术时间(114.1±27.5) min(范围70~170 min)。术后2例出现轻微的尺神经症状,予以口服甲钴胺后缓解。随访时间(38.5±14.4)个月(范围25~69个月)。肘关节屈伸ROM:术前为47.66°±12.05°,术后6个月为93.75°±12.89°,末次随访时为106.88°±1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87,P<0.001);旋转ROM:术前为132.19°±22.68°,术后6个月为141.88°±21.91°,末次随访时为149.38°±2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4,P=0.012)。术后6个月肘关节屈伸ROM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旋转ROM较术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ROM、旋转ROM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MEPS评分分别为(1.38±0.94)分和(93.44±5.15)分,较术前[(3.91±1.09)分和(37.97±7.71)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联合切开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能显著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提高肘关节功能评分及缓解患肘疼痛,同时可对肘关节进行彻底松解,最大限度地保持肘关节的稳定性。

  • 标签: 肘关节 关节镜检查 关节囊松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技术治疗原发性肘关节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术后残余症状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采用肘关节技术对本院骨科收治的28例原发性肘关节OA患者行关节清理和松解手术治疗,其中男26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51.6岁(33 ~ 74岁)。依据肘关节临床症状和CT造影结果对肘关节OA进行分期:Ⅰ期4例,Ⅱ期7例,Ⅲa期11例,Ⅲb期6例,Ⅳ期0例。合并尺神经炎患者10例。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运动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对肘关节术后疗效进行评估。采用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α=0.05。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6 ~ 23个月)。末次随访时,88.9%(85% ~ 100%)的满意度和62%患者重返原工作,78.6%(22/28例)肘关节OA患者术后伴有残余症状,活动受限11例(39.3%)、疼痛感6例(21.4%)、疲劳感14例(50%)、酸胀感14例(50%)、弹响感2例(7.1%)、麻木感3例(10.7%)。随着肘关节OA分期进展,残余症状发生率越高。各期患者VAS评分、运动弧和MEPS评分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b期患者VAS评分高于其余三组,MEPS评分和运动弧低于其余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肘关节技术能够让肘关节OA患者获得满意疗效,但是肘关节OA患者术后肘关节残余症状仍不可忽视,这可能与肘关节OA疾病进展有关,只有术前临床功能、影像学技术的详尽评估和手术指征的良好把握才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关节镜 肘关节炎 预后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采用关节联合切开松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12例患者,其中最早就诊于我院的时间为2020年3月,最晚就诊于我院的时间为2021年3月,通过抽签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例数为56、方案为单纯肘关节开放松解术,观察组的例数为56、方案为关节联合切开松解术。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肘关节的相关指标情况、肘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肘关节的伸直、屈曲以及屈伸活动度情况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较优;肘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合格率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较高。结论: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采用关节联合切开松解术疗法,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 关节镜 切开松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踝关节诊断治疗踝关节结核的应用。方法在踝关节下行微创手术,对13例踝关节结核的病灶进行取活检并清除病灶,6例行关节融合;术后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并且术后1,3,6月复查一次。结果13例踝关节结核中均没有结核复发。6例踝关节融合患者4例在术后3个月,2例在术后6个月复查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对踝关节关节结核在关节下施行病灶清除、关节融合术是一种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 标签: 结核 踝关节 关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