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内胆结石的外壳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1-2020.9月期间入院的100名内胆结石患者,就两组患者临床外科治疗措施进行研究,基于患者病情差异对其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措施,并进行患者内胆结石残留情况以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治疗结束后结石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按照本文给出的方案进行内胆结石患者的治疗,仅有14.1%的患者存在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患者在接受手术后,不仅有较小的创伤,而且有较少的并发症,患者能够快速康复。结论 通过本文给出的内胆结石治疗措施,能尽可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降低结石复发概率,同时患者能够快速康复,本文给出的方案有出色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并发症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内胆结石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切除结石所在部位的组织,其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而且严重,因此做好病人术前、术后护理尤其重要。我院1998年6月—2008年12月为325例内胆结石病人行切除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内胆结石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需强调“力争彻底清除结石、解除狭窄、去除病灶、通畅引流”。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部分切除术在治疗内胆结石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结石患者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用外科正常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外科正常护理基础上,采用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恢复相关指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接受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引流量也少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健康调查简表评分相比参照组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内胆结石的临床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健康,提高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肝内胆结石 肝部分切除术 临床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内胆结石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对本医院在2010年1月一2012年10月之间收治的l15例内胆结石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根据本组试验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的手术主要类型包括胆管切开取石+外引流术、胆管切开取石+十二指肠内引流、胆管切开取石+空肠内引流、叶或段切除、叶或段切除+胆管探查外引流术、叶或段切除+胆管内引流术等几种类型。lOO例患者的结石取出效果较好,而15例患者出现了结石残留。结石残留率为13.04%。还有14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胆管出血和黏连性肠梗阻等。结论内胆结石手术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是胆道狭窄和胆汁引流通畅是否能够得到保证,此手术较容易出现结石残留,选择科学与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手术 临床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胆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收治内胆结石患者61例,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1例(18.0%);左外叶切除23例(37.7%),左半切除13例(21.3%);右肝部分7例(11.5%),右半切除4例(6.6%);左外叶联合右后叶切除3例(4.9%)。结果总治疗优良率为91.1%,并发症率为7.7%,死亡率为0.6%,结石残石率为14.8%。结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残石率。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肝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流管管道护理措施在复杂性内胆结石术后病患中实施的临床可行性。方法:病例数为40例,均分组别,纳入范围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对照组行基础干预措施,研究组行引流管针对措施,将两组病患护理水平指标情况及引流管不良情况指标改善情况。结果:SPSS 25.0或SPSS 23.0分析所有数据,研究组病患护理水平指标情况对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SPSS 25.0或SPSS 23.0分析所有数据,研究组引流管不良情况指标改善情况,对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结论:引流管管道护理措施在复杂性内胆结石术后病患中实施的临床可行性更高,可有效避免引流管管道不良事件,提高引流管 合理使用性,同时提升护理质量,促进病患预后。 【关键词】复杂性内胆结石;术后;引流管;管道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胆结石切除术后发生内胆管癌(IC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 071例行切除术治疗内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79例,女692例;年龄为(53±12)岁,年龄范围为12~86岁。患者入院后均完成详细术前检查。对于区域性结石,行解剖性切除术。对于弥漫性结石,切除局限于段或叶的区域性毁损病灶,必要时行肝胆管切开取石术和(或)胆道镜取石。当门部胆管存在严重狭窄影响胆道引流时,行肝胆管空肠吻合术、胆管狭窄成形术等。观察指标:(1)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切除术后发生ICC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数表示。连续性变量转换为分类变量时根据临床常用参考值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最佳截断值进行转换。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i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1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1)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情况。1 071例患者术前检查: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为8.2年(0~27.0年),CA19-9为(163±87)U/mL,癌胚抗原为(5.0±2.1)μg/L,左半、右半、双侧叶、总管或胆总管结石分别为545、245、228、53例,226例伴有胆管狭窄,172例伴有段萎缩。1 071例患者中,595例行解剖性切除术,272例行局部非解剖性切除术,143例行胆管切开取石术,61例行胆肠吻合术。26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残留狭窄胆管,74例术后残留胆管结石。(2)随访情况:1 071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6±1.5)年。1 071例患者中,92例发生ICC,发生率为8.590%(92/1 071);其中32例、66例、90例患者术后3、5、8年内发生ICC,发生率分别为2.988%(32/1 071)、6.162%(66/1 071)、8.403%(90/1 071)。(3)影响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危险因素分析。构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与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依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以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7年为最佳截断值,将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转换为分类变量进行后续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合并代谢性疾病、段萎缩、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内胆结石患者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939,2.654,1.903,2.361,95%可信区间为1.582~5.460,1.145~6.154,1.068~3.390,1.118~4.987,P<0.05)。将P<0.10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其结果显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7年、合并代谢性疾病、段萎缩和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内胆结石患者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843,2.469,1.922,2.202,95%可信区间为1.523~5.309,1.042~5.851,1.064~3.472,1.021~4.747,P<0.05)。结论内胆结石切除术后存在发生ICC的风险;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7年,合并代谢性疾病,段萎缩和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内胆结石患者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道良性疾病 胆石症 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癌 肝切除术 危险因素